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彭娜  彭先启  乐敏 《畜牧兽医学报》2020,51(12):2942-2953
实验室条件下可培养的微生物约占自然界中微生物总数的1%,这限制了人们对99%未知微生物的认识和利用,而研究表明,那些“不可培养的微生物”是可以被开发和利用的,未能被纯培养的微生物才是未知微生物的主体。微生物培养组学探索利用多种培养条件和长时间的培养,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和16S核糖体RNA(rRNA)测序可以大规模鉴定各种微生物,同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手段对未知微生物进行深入分析。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在反刍动物胃肠道、禽类盲肠及家畜鼻腔微生物菌群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探讨将动物体内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应用于动物疾病防治领域的可行性。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尽管该培养组学还存在一些不够成熟的方面,但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微生物菌群培养组学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的互补已经逐渐成为发展兽医微生物学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对肠道菌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肠道菌群在人类及动物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养代谢性疾病、慢性病、自身免疫病等方面,对肠道菌群在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病中的作用关注甚少。直到最近,学术界才开始对菌群与肠道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展开系统性研究。随着相关研究的推进,肠道细菌在病毒入侵、病毒致病性及机体抗病毒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初现端倪,但其机制并未得到全面揭示。本文对近年来在细菌和肠道病毒互作方面具有高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特别是肠道病毒利用细菌促进其体内入侵的相关机制进行了综述。总体而言,细菌促进病毒体内感染的机制分为2类:一类是提高病毒粒子稳定性及促进病毒在宿主靶细胞上的黏附作用,即通过提高病毒感染效率促进感染的直接机制;另一类是改变宿主抗病毒免疫反应的倾向性,即通过抑制宿主免疫反应促进感染的间接机制。对病毒利用肠道细菌促进体内感染的相关机制进行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揭示病毒与肠道细菌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解析肠道病毒逃逸宿主黏膜免疫的分子机制,为新型肠道病毒疫苗及相关疫苗佐剂的研发和抗病毒治疗新方法的提出提供全新的视角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在动物健康及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维生素E在动物营养及健康中的作用,维生素E在增强动物免疫力、抗应激能力、抗氧化能力、繁殖能力及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维生素E可促使动物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分析美国1996—2016年间人源、动物源和肉类中主要病原菌类别及耐药性,探讨抗菌药使用量与耐药性的关联性,并对我国抗菌药的使用及人源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比较两国间在抗菌药使用和细菌耐药性方面的差异。在美国近19万株病原菌中,29%来源于病人,71%来源于动物及其制品,其中,在动物源菌株中不同动物的比例为鸡41%、牛13%、火鸡9%、猪8%;在动物样本和患病病人样本中检出率最高的均是沙门菌(分别占45%和66%),在畜禽肉样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肠球菌属(42%),说明在美国沙门菌是动物和人致病或携带的主要食源性病菌。从我国2016年人源性致病菌数据来看,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耐药性数据显示,美国主要使用的6类抗生素和我国主要使用的4类抗生素皆存在较高水平的耐药率,两国较少使用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也出现高耐药率。但由于我国缺乏长期而系统的耐药性监测数据,因而这种比较显得牵强。因此,建议卫生部门、农业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机构整合资源,加强对动物养殖、肉类食品、临床病人以及相关环境中耐药菌株的分布与耐药性进行系统监测和数据整合,及时调整用药相关政策,以便从源头上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在食物链中遏制耐药致病菌、耐药菌和耐药基因的传播,保障国民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的烈性传染病。1987年首次报道于美国,临床表现为母猪繁殖障碍,呈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仔等症状,仔猪及育成猪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不久此病迅速蔓延北美和欧洲,随后分离并鉴定该病病原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并确定存在北美型和欧洲型分离株。由于PRRSV具有抗原变异的特性,并且它的主要靶细胞是具有重要免疫作用的肺泡巨噬细胞(PAM),因此PRRSV的感染常引发其它病原的继发感染,尤其是呼吸道的感染,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6.
粪肠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菌,能耐受较低的p H,对胃液、肠液、胆盐耐受性较高,是较具应用潜力的益生菌之一;在水产养殖中粪肠球菌具有维持消化道微生态平衡,促进营养物质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和净化养殖水环境的作用。科学使用粪肠球菌,可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丁酸梭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在畜禽养殖中的研究及应用较多,但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丁酸梭菌在水产养殖动物中具有维持消化道微生态平衡、改善肠道上皮组织的健康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等功能。本文主要对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其作为水产饲料添加剂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果园内不同养殖密度的家禽对家禽自身、果树水果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我们在相同土地面积枇杷园内每hm2饲养不同数量(750、1 500和3 000只)的优质小三黄土鸡并分组进行试验,比较各处理土鸡生长性能和肉品质量、枇杷水果品质、饲养前后土壤性质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养殖密度对鸡肉和枇杷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在有机肥减半的情况下,每hm2饲养750~3 000只土鸡,极大地提升了果园土壤肥力,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