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淋巴细胞是体内最主要的免疫活性细胞,由于其表面标志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主要类型。T淋巴细胞区别于B淋巴细胞的独特标志是前者表面有CD2分子,即为红细胞受体(ER),这种受体能与动物的红细胞结合形成玫瑰花结,称E-玫瑰花环实验。E-玫瑰花环实验中常用的是总花环(Et)实验和活性花环(Ea)实验。Et-玫瑰花环实验反映的是外周血液中总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和活性,由此可以间接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2.
应用酯酶标记染色法检查鸡血液T淋巴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酸性α-醋酸萘酯酶(Acid α-Naphthyl Acetate Esterase简称ANAE)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鸡血液T淋巴细胞ANAE活性。以全血涂片,不经固定,酯酶染色液pH5.8 37℃浸染1~2小时,使用1%孔雀绿溶液作对比染色效果较好.血液T淋巴细胞ANAE反应产物,是在T淋巴细胞的细胞质中具有红色或红褐色大小不等颗粒,大部为颗粒型,其次为斑点型,少数为斑块型.检查巴布考克(Babcock)B 300蛋用鸡1日龄及1、2、3、4、5、6、7、8和10周龄雏鸡和成鸡血液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1日龄及成鸡分别为39.4±2.12和67.1±3.66,是一条逐渐上升、自6周龄以后数值趋于稳定的曲线。  相似文献   

3.
T 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T 淋巴细胞值是检查家畜细胞免疫力的一项重要指标。T 淋巴细胞的检查方法很多,主要有 E-玫瑰花环法、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荧光抗体法、酶标抗体法等。为了探查一种简便易行、准确性高、重复性好、容易推广应用的方法、我们选用 E-玫瑰花环法和酸性α-醋酸萘酯酶法同时对家免外周血 T 淋巴细胞值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荧光葡萄球菌A蛋白(FITD-SPA)菌体粘附试验,红细胞(E)花环试验和红细胞抗体(EA)花环试验以及同时采用联合E和EA花环试验对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表面标志进行了研究。凡带有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Ig)能粘附FITC-SPA菌体和可与免抗鸡红细胞(α-CRBC)抗体包被的CRBC形成花环的淋巴细胞均属于B淋巴细胞类;凡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形成花环者属T淋巴细胞类。 猪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是采用聚蔗糖-泛影葡胺(比重=1.077克/ml)分层液经梯度离心(2,000rpm)而制备的。 在此研究中共测试了20头健康猪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样本,发现带SmIg的淋巴细胞平均为17.29±3.704(范围9.5~26.0)%;形成EA花环的淋巴细胞平均为26.05±2.481(范围23.0~31.0)%;形成E花环的淋巴细胞平均为23.9±2.687(范围19.0~29.0)%。 我们也同时采用联合E和EA花环试验对20头猪的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样本进行平行测定,结果:EA花环细胞(B)平均为25.65±3.99(范围17.0~30.5)%;E花环细胞(T)平均为24.45±4.365(范围15.0~30.5)%;极少数带有双重受体的淋巴细胞(D)平均为O.575±0.494(范围0.0~1.5)%;余下的为非效应细胞(N)。  相似文献   

5.
玫瑰花环形成试验始于七十年代初(Coombs等)。十多年来,这种试验在医学界发展很快,现已成为检测T、B淋巴细胞及其亚类的简便方法之一。 关于以绵羊红细胞为吸附对象的马的E-玫瑰花环试验和Ea-玫瑰花环试验,国内外报道结果均不一致。Melinde等于1977年报道,马的外周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不能形成玫瑰花环。而成都部队军马防治检验所于1980年报道,马的外周淋巴细胞能与绵羊  相似文献   

6.
果寡糖对仔猪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试验选用约克×荣昌二元杂交仔猪20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头。在试验Ⅰ组的基础日粮中添加0.75%的果寡糖,试验Ⅱ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期为60 d,分别在30和60日龄2次前腔静脉采血,测定其仔猪的E-玫瑰花环率和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来监测仔猪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30日龄时,试验Ⅰ组仔猪的E-玫瑰花环率(22.46%)与试验Ⅱ组(15.63%)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Ⅰ组仔猪的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45.22%)与试验Ⅱ组(40.55%)相比,差异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Ⅰ组仔猪的E-玫瑰花环率和植物血凝素淋巴细胞转化率(25.74%,44.32%)与试验Ⅱ组(11.92%,40.22%)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日粮中添加果寡糖能显著地提高仔猪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临床健康牛外周血中CD3、CD4、CD8和γδT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各T淋巴细胞亚类分布差异较大.其中CD3平均值为53.88±8.71%,CD4为17.13±3.22%,CD8为15.10±5.81%,γδT为18.77±8.07%.同时检测了广泛存在于各种淋巴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α受体(IL-2Rα),发现IL-2Rα百分率与γδT细胞百分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即γδT细胞百分率高时,IL-2Rα也高,反之亦然.跟踪3头牛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百分率的实验结果,证明牛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差异,与牛的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EA玫瑰花结形成实验观察绵羊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上标记物的分布情况,发现在循环血液中FC阴性淋巴细胞平均为73.75%±1.43%;不含补体的T淋巴细胞平均为82.59%±2.39%。研究证明,卡拉库尔羔羊外周血液淋巴细胞中FC阳性淋巴细胞平均为26.25%±1.40%;含补体的淋巴细胞为17.41%±2.39%。用免疫荧充技术发现T淋巴细胞占79.49%±5.47%;B淋巴细胞占20.85%±4.7%。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马传贫弱毒疫苗免疫中的细胞免疫作用,前报对免疫马匹的外周血中淋巴细胞E玫瑰花(ER)和活性玫瑰花(ATR)及其活性率(ATR/ER)进行了检测。本报根据Spell等报告,含有生长着的病毒和表面有病毒抗原的靶细胞,能在试管中被致敏的淋巴细胞识别和破坏。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观察了不同组合益生菌对肉仔鸡ANAE 淋巴细胞及血清淀粉酶和肠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三种组合益生菌在不同日龄给雏鸡免疫新城疫(Lasota系)弱毒苗,分别在1,7,14,21,28,35,49日龄测血液ANAE 淋巴细胞,血清淀粉酶,肠道淀粉酶的活性。结果显示,随着日龄的增长,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日趋显著。说明本实验所用的益生菌可以显著增强雏鸡血液ANAE 淋巴细胞活性和机体内淀粉酶含量。证明益生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雏鸡的机体细胞免疫水平和消化能力。1材料与方法本试验完成了添加不同组合衣生菌对肉仔鸡ANAE 淋巴细胞、血清和肠道淀粉酶含…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使用 ty 联合玫瑰花环试验测定了8份健康青年公鸡与8份健康樱桃谷青年鸭的外周血 T、B 淋巴细胞.结果鸡的 T、B 细胞百分率分别为26.12±3.482和18.00±2.329,鸭的 T、B 细胞百分率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64例渤海黑牛的发情排卵期。排卵侧位,左侧位占39.66%(25/64),右侧位57.81%(37/64),双侧位3.13%(2/64)。单侧位卵巢滤泡发育排卵持续时间为33.46±7.83小时,其中,左侧位32.27±8.59小时,右侧位34.26±7.48小时,右侧位显著长于左侧位;双侧位40.25±10.96小时,极显著长于单侧位。一昼夜排卵时间分布,夜间占58.06%(36/62),白天41.94%(26/62),夜间排卵极显著多于白天。母牛产后首次发情间隔时间62.29±41.21天,发情排卵持续时间32.26±10.07小时。发情结束后的排卵时间为12.20±2.80小时,发情排卵持续时间,幼、青年牛较长,成年牛次之,老龄牛较短;膘情较差牛较膘情较好牛平均长2.51小时;处女牛极显著长于哺乳牛和经产空怀牛,经产空怀牛又显著长于哺乳牛;5~9月期间,5月份持续时间最长,6—7月次之,8—9月最短,且5月份与8—9月份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3.
成年型牛淋巴肉瘤淋巴样细胞的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免疫酶标技术及酸性α-萘酯乙酸酯酶(ANAE)、Mg~( )-ATP酶技术等细胞化学方法,研究了10例乳牛成年型淋巴肉瘤淋巴样细胞的细胞化学特性。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淋巴样细胞具有表面膜免疫球蛋白(Smlg)及膜Mg~( )-ATP酶活性,证明南京及皖南地区乳牛地方流行性白血病系B淋巴细胞增生。肿瘤组织中淋巴样细胞以弥散性增生为特证,在形态上存在大小两种细胞类型,虽均带有Smlg,但小型细胞又多呈ANAE阳性,提示后者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ANAE活性异常升高的类型,ANAE技术不适用于牛白血病T、B淋巴细胞的鉴别。  相似文献   

14.
门源种马场杂种马若干肝功能试验指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青海省门源种马场52匹(♂17、♀35)杂种马若干肝功能试验指标的测定结果:硫酸锌浊度试验—6.04±2.91孔氏单位;麝香草酚浊度试验—3.15±2.44麦氏单位;总胆红素—0.57±0.24mg%;胆红素定性试验一直接和间接反应均为阳性结果;GPT活性—13.08±5.07卡门氏单位;GOT活性—54.62±5.51卡门氏单位;总蛋白—7.83±0.67g%;血清蛋白组分—白蛋白40.00±5.38%,α_1-球蛋白2.21±1.14%,α_2-球蛋白10.43±3.61%,β-球蛋白24.82±4.59%,γ-球蛋白22.54±6.40%;A/G之比—0.67±0.16。除GOT活性较低以外,上述指标均与国内其他文献报道的相似,而与国外资料略有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假孕大鼠卵巢组织匀浆作 LH/HCG受体建立了 bLH/HCG放射受体分析法(RRA)。bLH和HCG的剂量反应曲线平行,灵敏度分别为0.1ng/管和0.03ng/管。用本方法测定牛血浆LH水平时,不需要对血浆进行处理,供测血浆量可取10-40μl。方法的重复性较好,组内变异系数为8.89%,组间变异系数为14.69%;无LH牛血浆添加bLH和HCG的回收率分别为98.98±11.94%和102.8±5.81%。 研究了无LH牛血浆和BSA对标准曲线的影响。与前人对人血浆的研究结果比较,发现牛血浆和人血浆对RRA的干扰特性不同,推论血浆RRA干扰因子存在着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冻融—透析法提取了免疫犬的特异性转移因子(STF),以健康非免疫犬的非特异性转移因子(NSTF)为对照,对2种转移因子的理化学特性和免疫活性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2种转移因子的理化学性质相似,STF含有的蛋白量低而核酸量高,而NSTF含有的蛋白量高而核酸量低。E-玫瑰花环试验表明,STF和NSTF均可增强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加E-玫瑰花环的形成率,表明TF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其中STF的效果明显高于NSTF(P〈0.05)。为评价转移因子的免疫活性,首先利用环磷酰胺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通过MTT法比较犬脾STF和NSTF对免疫抑制小鼠、生理盐水接种小鼠和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结果表明犬STF、NSTF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均具有明显的免疫增强作用,与PHA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STF免疫增强作用高于NSTF组,但两者不显著(P〉0.05)。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小鼠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表现与免疫抑制小鼠基本一致,犬脾STF、NSTF和PHA对生理盐水组和正常小鼠的淋巴细胞均表现出一定的免疫增强活性,而且犬脾STF、NSTF免疫增强作用显著高于PHA组(P〈0.01)。  相似文献   

17.
在蛋鸡日粮中添加3%和6%的钙,其全血锌含量明显降低,外周血RBC、Hb、PCV、MCV、MCH呈下降趋势,WBC减少,单核粒细胞增多;淋巴细胞ANAE+百分率和B淋巴细胞EAC玫瑰花环百分率显著降低,吞噬细胞吞噬指数和法氏囊相对重量增加:临床上呈现增重缓慢,羽毛折损等锌缺乏症状。  相似文献   

18.
玫瑰花结试验是体外检测人和动物细胞免疫功能的一种试验方法。首先由Coomb~s和Brain等人于七十年代初研究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受体时发现。所谓玫瑰花结,即淋巴细胞表面含有异种动物红细胞受体,当异种动物红细胞与淋巴细胞混合后,红细胞便非特异地粘附到淋巴细胞表面,形成玫瑰花状,称为红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化学方法分别测定了人工植黄牛血清中AKP和r-GT的活性及Ch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植黄牛血清中AKP的活性比未植黄牛血清中AKP的活性有所升高(P<0.05),而血清中r-GT的活性和Ch的含量在两组牛之间未存在明显差别(P>0.05)。植黄牛与未植黄牛血清中三项指标分别为:AKP 13.16±4.99与8.68±2.13金氏单位:r-CT 37.44±7.70与35.78±6.71活力单位/dl;Ch 171.70±27.10与158.79±19.04mg/dl。  相似文献   

20.
试验主要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同时辅以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健康的、人工感染马传染性贫血病的和接种了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的马和驴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了形态观察。根据其表面形态,正常马的淋巴细胞基本可分为两群:第一群细胞是能形成EAC玫瑰花的淋巴细胞,多为表面有绒毛型的淋巴细胞——B细胞;第二群是能形成E玫瑰花的淋巴细胞,体积较第一群的稍小,表面相对光滑,有少数突起或管状物——T细胞。 在用马传染性贫血病弱毒疫苗免疫后数月,产生较为坚强免疫力的阶段中,可见到绒毛型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光滑型淋巴细胞百分率增高,细胞表面的突起或管状物增多,因而变得较为粗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