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太白山森林公园主要林型林内景观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太白山森林公园的林内景观质量进行评价,为公园内森林景观的管理和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太白山森林公园秋初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景观评价原理和数量化理论-I统计学方法,对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的美景度进行了研究。【结果】在选取的10个评价指标中,枯枝和倒木、林下层高度、乔木枝叶整齐度、林下层整齐度、郁闭度以及树干形态6个因子对美景度的影响较大;而林下植被覆盖度、林木形态、地形变化以及胸径变异4个因子的影响较小。据此建立了林内景观评价模型,F检验证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合理可行的(F=7.758>F0.05(38)=2.35)。【结论】用统计学方法研究建立的太白山森林公园林内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对公园的景观质量管理,特别是制定不同林型的管理措施,以及对不同区域森林景观利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究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的影响机理,为居民小区景观林的建设提供科学依据,以北京市内14个居民小区为研究样地,以150个林内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影响林内景观质量的平均胸径、林下灌草覆盖度等17个指标构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特征指数,建立林内景观美景度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居民小区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主要取决于林木个体大小指数、景观色彩指数、景观垂直结构指数、景观近自然指数、林木个体空间指数和景观林木密度指数等林内景观特征指数。清晰的树木冠形和干形、整齐的林相、强烈的林分色彩对比、高比例的多季相树种和较高的林分自然程度均有利于提升林内景观质量。以林内景观美景度为因变量,林内景观特征指数为自变量建立美景度与林内景观质量指数间的二次多项式模型,模型拟合度较好,适用于居民小区四季景观林林内景观质量评价。科学地营建高质量的居民小区景观林过程中,应注重彩色植物和多季相树种的使用。增加景观林的层次丰富性,通过控制密度和树种组成营建近自然的林分是建设高质量居民小区景观林。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经营冀北山地不同季相的华北落叶松生态景观林,运用美景度评价法探究抚育间伐对夏、秋、冬3个季节的华北落叶松林景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秋季林分密度在350~5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冬季林分密度在650~8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大;3个季节林分密度都是在950~1 100株/hm2之间时,美景度均值最小。通过多元数量化模型Ⅰ建立各季节景观要素与美景度值之间的关系模型,可知,夏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林下层高度、枝下高;秋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分密度、树干形态、树冠形态、草本盖度;冬季对林分美景度值贡献较大的景观要素有林内透视距离、枝下高、树高。综合夏、秋、冬3个季节景观要素对美景度值的影响可知,林分密度较小、树干通直、树冠圆满、林下草本盖度大于90%、林下层高度大于25cm、枝下高在6m左右时,森林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3层64个指标因子的旅游公路景观评价体系,应用此评价体系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全桂路、桂阳路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桂路景观质量较差;桂阳路较好,并根据综合景观质量提出相应的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受胁迫性3个方面建立了环太湖地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共选择25个参评指标,并以环太湖地区的吴中区为例,评价其1984和2002年陆地景观生态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景观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数从1984年的63.29%下降到2002年60.44%,但由于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对景观安全程度贡献较大,景观生态安全水平基本处于良好状态。2002与1984年相比,景观结构稳定性安全度下降16.95%,景观受胁迫性安全程度降低19.20%,成为景观生态系统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提高环太湖景观生态系统的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6.
乡土景观资源是乡村的文化载体,是本土文化与地域特色的融合体,乡土景观的保护和利用是发扬优秀乡土文化、“记住乡愁”的重要途径。从保护和利用视角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乡土景观构成与类型,采用田野调研、层次分析(AHP)等研究方法,从项目层、因素层及指标层3个层次构建了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体系,对福建省龙海市松岭村进行乡土景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1)项目层总评分排序为物质空间(1.621)>自然生态(0.864)>社会文化(0.827),说明松岭村乡土景观中物质空间所占权重远高于其他项目层,具有一定优越性;2)从指标层来看,总评分最高为传统文化传承性,其余依次为生活景观参与性、山水景观奇特性、古树名木独特性、建筑年代久远性和生活设施丰富度,说明与乡村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指标在乡土景观资源评价中的重要性;3)针对现存问题,提出了乡土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为松岭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为闽南地区乡土景观资源研究提供较为合理的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公园建设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的重要措施.国家公园进行景观资源调查与评价能够更好地识别国家公园管理的对象,对于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以南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景观资源进行评价,构建了适用于研究区的景观资源评价体系.结果表明:评价体系准则层各项内容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景观资源质量、资源自然属性、区域环境质量;景观资源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生物资源、地文资源、水文资源、人文资源、天象资源、资源组合;资源自然属性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典型度、自然度、稀缺度、环境脆弱度、面积适宜度、环境优美度;区域环境质量各类指标按照重要性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水文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公园面积、噪声环境.  相似文献   

8.
【目的】构建油松人工用材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北平泉黄土梁子国有林场油松用材林为实例,对其经营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以全面、科学性为指导原则,选择环境、经营、社会、经济4个方面共83项指标层指标,设计问卷征求相关领域专家意见,运用灰色统计法从中筛选出重要程度为“高”的指标,从上述4个方面构建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1~9标度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值。以河北省平泉市黄土梁子国有林场为例,通过咨询、实地调查、发放问卷方式获得各指标现状值,再通过查阅国际和国内标准、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及指标自身情况确定各指标标准值,对林场油松人工用材林经营现状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从83项指标中筛选出28项重要程度为“高”的指标,构建了包含4个约束层指标、12个一级指标层指标和28个指标层指标的油松人工用材林可持续经营评价体系。其中,社会指标最为重要,权重值为0.351 165;环境指标的权重最低,为0.164 793;经济指标权重为0.295 084,经营指标权重为0.188 957。用该指标体系对黄土梁子国有林场油松人工用材林进行可持续经营评价,最终得分为79.68分,处于中上等水平,表明林场现阶段油松人工用材林的生长状况、经营模式、可持续性较好。【结论】研建的油松人工用材林可持续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适用性,可反映林分可持续经营现状。  相似文献   

9.
陈晓刚  罗奇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999-1003
【目的】进行城市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城市居民判断园林植物景观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的生态质量、休闲功能、美感效果三大功能构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心理物理学方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收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数据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选取昆明市8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作为实证对象,对指标权重值、项目层评价以及综合评价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园林植物总数对评判住宅区室外生态环境质量好与坏起主要作用,而彩色植物丰富度与区域园林植物景观好坏关系不大;从项目层评价来看,浅水湾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综合质量最高,大树营小区最低;从住宅区综合评价来看,滇池康城、浅水湾、云天化3个住宅小区园林植物景观等级为良好,东华小区、高校小区、月牙塘小区3个住宅小区等级为较好,大树营小区、温泉花园2个住宅小区等级最低。【结论】从园林植物景观生态、功能及美学角度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采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住宅区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指标体系,可提高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SBE法对北京玉渊潭公园的7类20个樱花植物景观群落进行评价,结合SD语义分析法分析影响樱花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最终建立樱花景观预测模型。评价结果表明,层次感、色彩丰富度、光感、林下层统一度及乔木层枝叶整齐度5个指标是影响春季樱花景观质量的主要因素。玉渊潭中滨水樱花景观SBE均值最高,广场樱花景观均值最低;公园可营造更多滨水樱花景观,丰富岸线结构,调整植物群落的层次感及林下层的统一度和枝叶整齐度,并充分应用早春返青早的宿根花卉。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区域风景区天然次生林结构特点、生长与演替规律及经营目标,选择林木被确定为间伐木的5个定量指标:林木类别,空间密度指数,林木大小比数,美景度,自由度。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到5个定量指标的权重。当林区风景区次生林林分蓄积或密度达到间伐要求时,在确定间伐强度后,调查林分每株林木指标值,得到林分中各林木间伐几率,按照间伐几率大小排序来选择与控制间伐木,为林区风景区次生林间伐提供间伐木量化选择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岳麓山枫香风景林碳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麓山枫香林既是长沙市城市森林主要的组成部分,又是我国四大观赏红叶的风景林之一。开展岳麓山枫香风景林碳汇效应研究对系统评价和科学管理长沙城区重要风景林资源意义重大。采用样地实测结合相对生长模型的方法对岳麓山枫香风景林碳汇效应进行研究,建立枫香风景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最优模型,估算根、干、枝、叶的碳储量及总碳储量和碳密度。结果表明,枫香林分林木径阶在6.1~46 cm时,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依次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林木径阶>46 cm时,各器官碳储量大小依次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岳麓山枫香风景林最优碳汇量生长拟合方程为C=0.124D2.258R2=0.985)。平均碳汇速率随胸径增大而增大。岳麓山枫香风景林的碳汇效应较大,样地平均碳储量为8.70 t,平均碳密度为96.69 t/hm2,对改善城区人居环境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黄帝陵古柏群的可持续保护,从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出发,对黄帝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和相关环境因子进行了实地调查,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更新密度与9个相关环境影响因子的关联性。结果表明,林下天然更新影响因子关联度排序为:人为干扰强度>郁闭度>枯落物厚度>坡位>坡度>坡向>枯落物盖度>灌草盖度>海拔,即人为干扰、郁闭度和枯落物盖度对林下天然更新密度影响最大。同时阐明了黄陵古柏群林下天然更新呈现的更新密度小、更新岛屿化以及只见当年生幼苗不见幼树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分区管理,保留更新区;选择性清理林下,保存更新幼苗;适度修剪枯病枝,改善林内环境等促进古柏群林下更新的经营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评价及经营技术原则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科学经营京西山区不同季相的风景游憩林,该文采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分别对这一地区主要风景游憩林的春景、夏景和秋景景观进行了评价。应用数量化理论Ⅰ建立了美景度和各景观因子类目之间的景观评价、预测多元回归模型,并据此分析得出春季、夏季和秋季风景游憩林经营技术原则。研究表明,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季相景观非常丰富,依据该文研究形成的森林季相景观经营技术原则可进一步提高京西山区风景游憩林的景观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对土壤活跃有机质组分和微团聚作用的影响,及活跃有机质组分与微团聚作用之间的关系,采集秦岭辛家山林区云杉林、红桦林、杉桦混交林、华山松林、锐齿栎林和松栎混交林的表层(Ah)土壤样品,分析针叶林、阔叶林与针阔混交林之间以及冷凉湿润雏形土(云杉林、红桦林和杉桦混交林)与简育湿润雏形土(华山松林、锐齿栎林和松栎混交林)之间的土壤热水溶有机碳(HWEOC)含量、颗粒有机质(POM,分为3个组分:粗>0.25 mm,0.25 mm>细>0.053 mm和微团聚体内含组分)含量和微团聚作用比(MIR,微团聚体粘粉粒/土壤粘粉粒总量)。结果表明:1)林分类型对土壤粗POM含量和MIR有极显著(P<0.01)影响;土壤类型对土壤HWEOC含量、各POM含量和MIR均有极显著影响;2)针叶林地土壤粗POM含量显著(P<0.05)高于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阔叶林林地土壤的MIR显著高于针阔混交林,冷凉湿润雏形土的HWEOC、粗POM、细POM含量和MIR均显著高于简育湿润雏形土;3)HWEOC、粗POM、细POM含量、MIR及海拔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粗、细POM的含量解释了HWEOC含量87%的变化,海拔解释了MIR中81%的变化。林分类型和土壤类型都是影响林地土壤活跃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团聚作用的重要因素,土壤类型是主要因素;活跃有机质的含量与土壤微团聚作用有紧密联系,土壤类型和林分类型能够通过对活跃有机质的作用进而影响土壤的微团聚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木兰园内12种木兰科乔木的实地调查,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专家,从美学和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选取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2方面15项评价指标建立木兰科植物的景观评价体系,对12种木兰科乔木进行综合评价与分级排序:木莲>观光木>杂交鹅掌楸>平伐含笑>二乔玉兰>毛桃木莲>黄花玉兰>凹叶厚朴>厚朴>紫花含笑>黄山木兰>乐昌含笑。建议将木莲、观光木及杂交鹅掌楸等景观评价等级高的树种,在长沙市植物景观构建中应优先开发,而已引入应用的其他植物应增加配置数量和密度。  相似文献   

17.
北京西山风景林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讨风景林景观格局特征,并进一步研究景观格局与人为干扰等生态过程的相互关系,该文以北京西山试验林场为研究区,从3个等级划分风景林景观斑块类型,对每个等级上的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数量化分析.得到如下结果:①3个等级上的全景观都属于细粒结构景观.②混交林和白蜡斑块类型分别在二、三级两个景观水平上具有较好的连通性,类型保持完整,对保持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作用.③在一、二、三级3个水平对斑块形状特征影响较大的因子分别为:风景林自然状态保留程度、游客对风景林的干扰利用特征、林分固有自然属性.④研究区各景观水平上的全景观相对完整.二级斑块类型中未成林造林地和辅助林地相对破碎,针叶林破碎程度最低;三级斑块类型中山杏和元宝枫相对破碎,侧柏破碎程度最低.⑤部分斑块类型(如二级景观水平的针叶林;三级景观水平的油松、侧柏、刺槐)面积过大,分布偏于集中,均匀度较低.可通过调整混交比例,选择适当混交树种等手段,调整斑块类型间的分配比例.⑥保留生态脆弱区的灌木林.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构建栲类次生林干扰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对该林场21块栲类次生林标准地进行干扰评价,并利用软件SPSS18.0分析干扰度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构建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主要处于轻度干扰和几无干扰状态;与干扰度相关性较大的指标是人为干扰指标和系统活力指标;对干扰度影响从大到小的主导因子依次是人为干扰(X1)、生物多样性(X2)、自然干扰(X3)、生物量(X4)、层次结构(X5)和其他因素(X6),栲类次生林干扰度与各评价指标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SL=0.36X1+0.18X2+0.13X3+0.1X4+0.09X5+0.14X6。本研究为科学合理地经营栲类次生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城市绿地植物群落差异对空气负离子特征的影响,研究了5种不同典型城市绿地植物群落:次生常绿阔叶林群落(SF)、人工改造常绿阔叶林群落(IF)、人工常绿阔叶景观林群落(CF)、人工稀树灌草群落(OF)、交通绿岛群落(TA)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空气清洁度,并以缺乏绿色植被的火车站广场(RS)作为对照。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在不同植物群落和时间段内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城市绿地植物群落中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普遍呈现双峰曲线;群落结构相对较为复杂的SF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和空气清洁度最为优秀。总的来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大到小排序如下:SF>IF>CF>OF>RS>TA;而空气清洁度则为SF>CF>IF>OF>RS>TA;回归分析表明,大气相对湿度显著影响空气负离子浓度(R2=0.478,p<0.05)。  相似文献   

20.
阔叶红松风景林单木景观质量评价与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科学进行天然风景林的抚育经营,以长白山地区松江河林业局板石河林场内的天然风景林单木为研究对 象,共调查了913 株单木的外部形态指标,拍摄913 张单木景观照片,筛选获得87 张针阔叶树种景观照片并进行美 景度评价,并对其景观要素进行分解,进而建立了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的美景度模型,最后对99 株单木的景观质 量进行了预测以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1)影响针叶和阔叶树种单木景观美景度的景观要素差别较大; 2)影响针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干挺拔度、轮廓清晰度、枝条混乱度、树冠完整度和枝条密度;3) 影响阔叶树种单木美景度的主要景观要素有树冠形态、轮廓清晰度、树冠均匀度、叶片密度、枝条舒展度和树干挺 拔度;4)基于单木景观质量影响要素,风景林经营应以培育树干通直的针叶单木景观和树冠饱满的阔叶单木景观 为目标;5)本文建立的针叶和阔叶单木景观美景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单木景观美景度,可以应用于单木景观质 量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