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克服基层兽医实验室经费不足,实验条件简陋,实验耗材、诊断试剂无法充足供应,优秀检测技术人员缺乏,检测量不断增加等实际问题,在严格遵守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布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布病试管凝集试验(SAT)、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血凝和血凝试验(HA-HI)、间接ELISA、液相阻断ELISA6种血清学试验,在结果计算和判定、加样方法、加样稀释方案等方面做了部分调整和修改,同时对这些修改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从梁山县1例以肠道糠麸样溃疡,胰腺、脾脏肿胀且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坏死灶为主要特征的病死鹅中分离到1株病毒。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具有血凝性,且其血凝特性能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被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病毒鸡肧平均致死亡时间(MDT)为49.7h;1日龄SPF鸡脑内接种分离病毒致病指数为1.76;6周龄SPF鸡静脉接种致病指数(IVPI)为2.78。  相似文献   

3.
正血凝抑制试验(HI)是基层兽医实验室常用的检测禽流感及新城疫抗体效价的试验方法,步骤简单,但在操作中由于一些细节把控不到位,经常出现试验失败或结果判定不准确的问题。笔者就血凝抑制试验中常出现的问题总结如下。1基本操作步骤血凝抑制试验(HI)常分为三个阶段来完成,一是准备阶段,主要是准备PBS液、阿氏液及1%鸡红细胞悬液;二是血凝试验(HA)阶段,主要是配制4单位抗原;三是血凝抑制试验(HI)阶段,主要是测  相似文献   

4.
<正>1诊断方法1.1一般诊断方法可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初步诊断,可做CPV胶体试纸条诊断。1.2其他诊断方法电镜与免疫电镜检查、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动物接种试验、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染色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微量中和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检查病原体确诊。1.3评价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由于CPV对猪和恒河猴红细胞具有良好的凝聚作用,应用血凝试验可很快测出粪便中的CPV。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市养鸡业的迅速发展,鸡的一些新老疫病也随之增多,对养鸡业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查清我市鸡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于2001年9~10月对所辖的叶县、宝丰、鲁山等5县(市)18个种鸡场饲养的罗斯、明星、艾维茵、伊莎褐等2364份组样采用血凝抑制试验(HI)、间接血凝试验(IHA)、平板凝集试验(PAT)、琼脂扩散试验(AGP)等血清学方法进行了12种传染病的抽样调查.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广东地区某鸽场疑似鸽新城疫病毒感染的鸽群进行病原学诊断,试验采用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F基因扩增及序列测定等一系列综合试验对其进行病原学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株具有血凝活性,且这种血凝性可被新城疫病毒(NDV)标准阳性血清抑制,而不能被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禽流感病毒(AIV)-H5、AIV-H7、AIV-H9阳性血清抑制;用针对NDV F基因设计的特异性鉴定引物对该分离株进行PCR扩增,可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该分离株与天津分离株AG/Tianjin/07的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9%。说明该分离株为鸽新城疫病毒,命名为Pigeon/Guangdong/SD54/2006。  相似文献   

7.
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由于能同时进行大量样本分析,试验过程易于操作以及结果快速、准确等特点而成为目前我国各地疫病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免疫程序制定及免疫效果监测等的主要手段之一,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涉及红细胞凝集及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操作过程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容易造成偏差,需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9,(7):1310-1314
为建立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抗原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纯化后的埃博拉病毒样颗粒(EBOV-VLPs)免疫马匹制备阳性血清,采用饱和硫酸铵沉淀法初纯血清中的IgG,后经过Protien G柱亲和层析法精纯IgG,利用精纯后的IgG致敏醛化的绵羊红细胞,建立反向间接血凝抗原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最佳反应条件的优化。将该方法用于不同批次制得的已知病毒滴度埃博拉假病毒血凝效价检测,检测结果显示:病毒滴度的高低与血凝效价检测结果呈现良好的相关性。本研究成功建立埃博拉病毒抗原反向间接血凝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无需特殊的仪器设备,1 h内便可报告检测结果,在普通实验室中便可进行操作。此外,该方法也适用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及疫病暴发后临床样品的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用抗小鹅瘟病毒单抗IgG建立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氯化铬致敏法将提纯抗小鹅瘟病毒单抗IgG(GPV-MAb IgG)致敏鹅及绵羊红细胞建立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提纯GPV抗原的检测灵敏度分别达24ng/ml和25ng/ml;对人工感染鹅胚尿囊液、人工感染发病雏鹅肝组织及其粪样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10/10)、81%(27/33)和91%(21/23);对正常鹅胚尿囊液、正常雏鹅肝组织均呈阴性反应;与鸭瘟病死雏鸭肝组织、鸡新城疫病毒(NDV)、猪细小病毒(PPV)及狗细小病毒(CPV)无交叉反应;对小鹅瘟可疑病例可在3小时内作出诊断;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H5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病毒样颗粒(VLPs),并鉴定其生物学活性,本研究通过杆状病毒/昆虫细胞表达系统,分别单独表达H5亚型AIV血凝素(HA)及共表达HA和基质蛋白(M1),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DS-PAGE、western blot和血凝试验等对重组蛋白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共表达HA和M1的重组蛋白可以形成VLPs,而单独表达HA未观察到VLPs;表达的重组蛋白HA和HA-M1均能够凝集鸡红细胞,血凝效价分别为1∶27和1∶28。结果显示该方法获得的AIV结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和抗原活性,从而为禽流感VLPs疫苗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血凝、血凝抑制试验在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简介一些禽病病毒,如新城疫病毒、禽流感病毒、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经浓缩和酶处理后)、腺病毒127株及几种支原体具有凝集红  相似文献   

12.
血凝-血凝抑制(HA-HI)试验是鉴定病毒及检测相应抗体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是兽医实验室人员必须掌握的试验技能,主要应用于家禽H5N1/H7N9型禽流感、鸡新城疫的免疫效果评估。试验中根据血凝(HA)试验的终点判定,正确计算和配制四单位(4HAU)抗原是直接影响试验成败的关键,配制4HAU抗原后需进行抗原回滴验证,确保血凝抑制(HI)试验结果无误。  相似文献   

13.
应用鸡蛋黄进行鸡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监测鸡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或进行疫病诊断的方法,既不影响生产又省时省力。为验证蛋黄血凝抑制价与血清血凝抑制价是否一致,本试验用蛋黄、血清两种材料,进行了血凝抑制试验。结果表明,蛋黄血凝抑制价比血清血凝抑制价约高1个滴度,两种方法对于诊断及免疫效果监测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将疑似新城疫病料无菌采集后进行RT-PCR鉴定,将阳性病料研磨后接种SPF鸡胚,收获的阳性尿囊液进行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检测病毒效价,病毒效价达到2~7~2~8,病毒凝集效价达到10log2。使用10%蔗糖溶液及18-25k Da透析袋对阳性尿囊液进行浓缩,浓缩至原体积的1/5;10%福尔马林灭活诊断抗原,经过6h后灭活达100%;诊断抗原效价测定:血凝效价为2~(10);血凝抑制效价为10log2。利用制备的鸡新城疫诊断抗原和鸡新城疫标准诊断抗原与鸡新城疫标准检测抗体进行血凝试验(HA)与血凝抑制试验(HI),对比结果:鸡新城疫诊断抗原病毒效价为2~(10),高于鸡新城疫标准诊断抗原的2~9,鸡新城疫诊断抗原凝集效价为10log2,等同于鸡新城疫标准诊断抗原,证明所制备鸡新城疫诊断抗原符合要求,可以应用到生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测由日本几个不同地区患有腹泻或未患腹泻犊牛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K_(99)抗原,血凝反应,O群别和产肠毒素性。共检查了473个经IMV_iC系统鉴定为大肠杆菌的菌株。其中306株分离自103头腹泻犊牛的粪样、肠内容物和/或脏器,其余菌株则分离自40头健康犊牛粪样。所有犊牛均不足30日令。用Guinée等人报告的方法及K_(99)抗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南部县某兔场疑似兔出血症病毒(RHDV)NB毒株进行鉴定,试验采用血凝(HA)及血凝抑制(HI)试验、家兔接种试验、家兔免疫攻毒试验、VP60基因的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NB毒株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HA效价为12 log2,其血凝性能被RHDV疫苗毒株AV33株的抗血清抑制;NB毒株注射健康非免家兔,家兔在48h内死亡,具有典型的兔病毒性出血症(RHD)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RHDV(AV33)组织灭活疫苗免疫家兔后,家兔能抵抗NB毒株的攻击;NB毒株与AV33毒株的VP60基因同源性为96.12%,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7.59%。  相似文献   

17.
<正> 轮状病毒(RV)是河南省部分地区犊黄牛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但迄今的报道多限于粪便中RV抗原的检出和病毒颗粒的电镜观察。有关病毒的分离培养未见报道。1987年10月在河南省白马兽医站采集腹泻犊牛粪样10份,对其中RV阳性的4份粪样进行了病毒分离培养,获得了一株能致MA—104细胞病变、特性稳定的犊黄牛RV。鉴定了它的血凝谱并初步探讨了它与牛国际参考毒株NCDV及其它两个毒株的抗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1株高致病性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细胞培养方法从临床表现神经症状的死亡仔猪脑组织内分离获得1株病毒,同时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负染观察、昆明种小鼠致病性试验、RT-PCR检测和部分基因测序分析。电镜观察可见细胞培养物中有大量的直径约115 nm的冠状病毒样粒子;接种病毒的小鼠均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死亡率100%;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特异性引物RT-PCR扩增结果阳性;其S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HEV-67 N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高达99.6%。结果表明,分离的病毒为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分离株暂命名为HEV-CC-2007。  相似文献   

19.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血凝试验(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青海湖地区野禽禽流感进行了监测。共计检测斑头雁等野禽样品486份,血清样品112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ND)血凝(HA)试验和血凝抑制(HI)试验一直使用新鲜鸡红细胞。由于新鲜红细胞性质不稳定,质脆易碎,保存稍久,可能污染细菌或溶血;每次需临时采血、反复洗涤,费时费工,颇为不便;尤其是不同的鸡只或同一鸡只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