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黧豆低毒品种的筛选及栽培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外引进的65个山黧豆品种,经3年观察和农艺性状的测定以及β-草酰氨基丙酸(BOAA)、营养成分的分析,筛选出产量,蛋白质含量高,毒素含量低,经毒理学实验为安全饲用的黑龙江山黧豆-1,黑龙江山黧豆-2,西德山黧豆3个品种供生产中应用,还针对山黧豆作为饲草(料)推广应用中的播种量,磷肥施用量,压青及根茬肥效等栽培利用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本研究于2018年8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采集山黧豆根腐病病样,经组织分离法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形态学和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 1-agene,EF-1α)基因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采集的山黧豆根腐病病样上共分离获得39株分离物,其中3株分离物Shan-27,Shan-28和Shan-29对山黧豆具有强致病性,分离频率为7.69%;这3株致病菌在形态学上均接近于禾谷镰孢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而对其翻译延伸因子(EF-1α)序列分析发现,其均与亚洲镰孢菌聚在同一分支上,同源性达99%以上。因此,根据菌株形态学特征和EF-1α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引致山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确定为亚洲镰孢菌(Fusarium asiaticum)。  相似文献   

3.
山黧豆具有抗寒耐旱、适应性广、高产稳产等优良栽培性能,山黧豆籽实内富合蛋白质,营养价值较高。因此,在干旱地区种植山黧豆,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但山黧豆随品种不同,籽实内含有毒素β-草酰氨基丙氨酸(BOAA)或氨基丙腈(BAPN),人畜长期大量摄食,可发生山黧豆中毒。为探讨山黧豆毒性毒理学,提纯山黧豆中有毒成分BOAA,对小白鼠进行了急性中毒试验,观察了动物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并进行病理解剖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确定了BOAA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为748.86毫克/公斤。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克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2b(Omp2b)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布鲁氏菌M5-90株外膜蛋白Omp2b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布鲁氏菌基因组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得到Omp2b基因片段,回收纯化后,将此片段连接入pMD20-T质粒,将该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菌提取质粒后,送公司测序。将该片段亚克隆入pET28a载体,构建pET28a-Omp2b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DE3)菌株,IPTG诱导其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鉴定此蛋白。运用DNAMAN、BioEdit等各种工具软件对Omp2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Omp2b基因,其开放阅读框为1041 bp,编码347个氨基酸;构建了pET28a-Omp2b原核表达载体,并在E.coli 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Omp2b基因,表达蛋白约38 ku;Omp2b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伸展链、β-折叠和无规卷曲分别占20.17%、26.22%、5.76%和47.84%。  相似文献   

5.
山黧豆(Lathyrus Stativus L)为蝶形花科香豌豆属植物,籽实黄色微带青灰,大小似豌豆,外形有棱角,俗称山棱豆或马牙豆。山黧豆耐寒耐旱,栽培性状好,籽实中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可作为动物饲料和人的豆类食品原料。印度和北非干旱地区,常将山黧豆与小麦混播,雨水好的年景小麦长势超过山黧豆,主要收小麦,如遇干旱,小麦歉收,山黧豆则收获良好。加拿大学者认为,山黧豆是北美高原有希望的高蛋白豆类作物。我国主要在西北、东北、  相似文献   

6.
枯草杆菌多重耐药基因bmr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BenBank上已公布的多重耐药基因bmr的编码序列设计1对引物.以枯草杆菌基因组为模板,扩增出1170bp的DNA片段,将所得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DH5α大肠杆菌中,成功地筛选到阳性克隆,其扩增片段测序结果与文献报道序列同源性达98.81%。将该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表达质粒中。提取质粒转化到BL21(DE3)中,经1mmol/l。IPTG诱导阳性菌.通过SDS-PAGE检测出bmr基因的表达产物。  相似文献   

7.
构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M蛋白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共表达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表达产物的抗原性。将采自长春患PRRS病猪的组织剪碎充分研磨,提取病毒RNA后,用RT-PCR的方法特异性扩增PRRSV长春株的ORF6基因(M蛋白)片段。将该片段定向插入到载体pKS-SEA上,双酶切获得片段SEA-ORF6,再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VAXI中,构建重组质粒pVAXI-SEA-ORF6,转化大肠杆菌。经酶切鉴定后,将构建的阳性重组质粒在BHK细胞中表达。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初步检测所表达蛋白的抗原性,用Western blot分析表达蛋白的特异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重组质粒pVAXI-SEA-ORF6在BHK细胞中得到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RRSV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构建大约克猪SLA-1胞外区的原核表达载体及表达目的蛋白,试验设计1对引物,经PCR扩增获得大约克猪SLA-1胞外区基因(命名为SLA-1-DYKe),将此片段克隆至pMD®19-T Simple Vector,转化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经Nde Ⅰ和Xho Ⅰ双酶切筛选阳性克隆菌并测序,将目的基因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转化至宿主菌BL21(DE3)进行诱导表达,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大量诱导提取包涵体并检测。结果显示,PCR成功扩增SLA-1-DYKe的胞外区,得到大小为837 bp的目的基因,目的基因成功克隆至pMD®19-T Simple Vector,并获得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以得到的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SLA-1-DYKe/pET-28a(+)表达载体,目的蛋白大小约为34 ku。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大约克猪SLA-1原核表达载体,获得了表达蛋白,为今后研究大约克猪SLA-1的空间结构和基因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山草原条件下一年生豆科牧草生产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1  
1998年对自国际干旱农业研究中心(ICARDA)引进的野豌豆属(Vicia spp.)和山黧豆属(Lathyrus spp.) 的5个种50个品系在高山草原条件下的牧草和种子产量表现作了评价。1999年对其中能够完成生育期的春箭舌豌豆9个品系、法国野豌豆4个品系、鹰嘴山黧豆2个品系和栽培山黧豆1个品系做了进一步的测定。这16个品系1998年和1999年的平均产草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6509.5和5489.1kg/hm^2,法国野豌豆3398.0和2786.7kg/hm^2,鹰嘴山黧豆7610.3和4761.9kg/hm^2,栽培山黧豆5804.7和3858.2kg/hm^2,种子产量分别是春箭舌豌豆509.7和1010.0kg/hm^2,法国野豌豆536.0和1073.6kg/hm^2,鹰嘴山黧豆152.2和732.7kg/hm^2,栽培山黧豆16.5和12.8kg/hm^2。长柔毛野豌豆的所有10个品系、栽培山黧豆的9个品系 和鹰嘴山黧豆的8个品系在当地不能完成生育期。根据两年的试验结果,从牧草和种子产量两方面综合评价,春箭舌豌豆更适合在高山草原种植。春箭舌豌豆2556、2560和2566等品系上部分生物量与对照品种333/A狭叶野豌豆相当,但种子产量比对照种高19.6%-77.4%,表现出较高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值得进一步选育。春箭舌豌豆品系的牧草与种子产量呈负相关关系,在品种选育过程中应根据需要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0.
根据测得的鹅源副粘病毒(GPMV)NA-1株F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作者构建的含F基因的质粒pGF为模板,PCR扩增F基因片段(去除终止密码子),与转座载体pFastBac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F,并进行测序鉴定;根据测得的鹅细小病毒(GPV)GD-01株VP3基因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用作者构建的重组质粒pGVP3为模板,PCR扩增出有Linker的VP3基因(命名为LVP3)。再将重组质粒pFastBac-F与LVP3片段连接,构建重组转座载体pFF-LVP3,转化到DH10Bac宿主菌,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到Bacmid质粒中,经筛选获得重组Bacmid F-L-VP3转染Sf9昆虫细胞,所表达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特异蛋白分子质量约123 000。将表达蛋白免疫雏鹅,经抗体测定证明,表达的F-VP3重组蛋白能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和贫困地区的重要饲料和粮食作物。长期以来,对于其内源毒素非蛋白氨基酸β-N-草酰-L-α,β-二氨基丙酸(β-N-oxalyl-L-α,β-diaminopropionicacid,β-ODAP)的过度强调导致山黧豆优良的农艺性状和在膳食平衡中的作用遭受无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山黧豆优良的综合抗逆性重新引起了科学家的正视。本文根据山黧豆作为传统有毒作物的定位,对其β-ODAP代谢与硫代谢以及抗旱性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含硫营养的改善是山黧豆育种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小鼠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基因的干涉序列,根据GenBank中小鼠的MSTN基因序列,采用RT-PCR方法克隆获得MSTN基因序列,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根据MSTN基因序列设计合成3种MSTN基因干涉序列(M1、M2、M3),并构建相应的RNA干涉载体pRNAT-M1、pRNAT-M2、pRNAT-M3。将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单独或分别与3种干涉载体共转染293GP细胞,检测干涉载体对MSTN基因的干涉效率。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克隆得到与GenBank中的序列同源性为99.91%的小鼠MSTN基因序列,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 3.1(+)-MSTN;与转染pcDNA 3.1(+)-MSTN后的293GP细胞中MST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1.000)相比,转染pRNAT-M1、pRNAT-M2、pRNAT-M3后MSTN基因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pRNAT-M1的干涉效率最高。说明研究成功获得对MSTN基因表达具有明显干涉作用的干涉序列。  相似文献   

13.
基于DNA载体的RNAi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复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基于DNA载体的RNA i技术可以较长时间高效地抑制基因的活性。利用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1基因启动子,构建了在细胞内能转录形成与ie-1基因+19~+446区域互补同源的发夹状dsRNA的RNA i DNA载体。研究结果表明,该载体DNA在体外、体内均能较好地抑制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  相似文献   

14.
马清  王锁民 《草业科学》2012,29(4):549-553
以多浆旱生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幼苗根系为材料,采用RT PCR方法获得了其质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ZxSOS1的片段,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采用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了CaMV 35S启动子驱动的含ZxSOS1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ARS,为利用RNAi技术深入研究ZxSOS1在霸王体内Na+转运中的功能及其在霸王适应干旱生境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沛  崔彦农  高丽  王锁民 《草业学报》2017,26(6):105-110
拒盐型盐生植物小花碱茅根系具有高度木栓化的内皮层可能是其抵御盐胁迫的重要策略之一。本研究以盐胁迫下小花碱茅幼苗的根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扩增到木栓质生物合成关键基因CYP86A的RNAi靶片段,以中间载体pHANNIBAL和植物表达载体pART27为基础,采用酶切连接结合In-Fusion的克隆方法成功构建了以35S启动子驱动,含PtCYP86A基因片段反向重复序列的RNAi植物表达载体pARC,为利用RNAi技术深入探究根系木栓化在小花碱茅拒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研究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表达载体对UCP基因的抑制作用。针对鸡解耦联蛋白(avianuncoupling protein,av UCP)基因,构建4种RNAi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称为A、B、C和D号载体)。再经过脂质体法转染成肌纤维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av UCP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的4种表达载体均抑制了av UCP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其中转染C号载体的成肌纤维细胞av UCPmRNA表达相当于空白对照组的14.6%,蛋白抑制率达93.7%。RNAi表达载体可以有效的抑制avUCP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RNAi靶向N基因抑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复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编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核衣壳蛋白(N)基因的序列,设计3个干扰靶位(N12、N23、N26),构建siRNA表达载体,转染Marc-145细胞后接毒,测定病毒TCID50、CPE,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病毒在Marc-145细胞上的复制情况。结果表明,利用RNAi技术靶向N基因,其中N12干扰靶位可以高效抑制PRRSV的增殖,证实N基因可能是病毒复制所必需的结构基因,所选的干扰靶位是病毒复制的关键性位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利用RNAi技术提高家蚕对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抗性,根据BmNPV复制必需基因ie-1设计其相应的dsRNA,构建带有ie-1 dsRNA表达盒的转基因载体piggyantiIE-Neo,结果显示:表达短ie-1 dsRNA的稳定转化Bm细胞,对BmNPV的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但在病毒感染后期,由于病毒恢复增殖导致RNAi的效果被掩盖。通过反向PCR分析外源DNA片段插入基因组位点,结果显示:在转化细胞中,外源DNA可通过随机整合或按照piggyBac特定的转座位点TTAA插入细胞基因组。  相似文献   

19.
靶向狂犬病病毒N基因shRNA抑制狂犬病病毒复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小干扰RNA(siRNA)对狂犬病病毒(RV)复制的干扰作用,以RVN基因为靶向目标,设计合成4对编码siRNA的DNA序列,然后分别连接到载体pRNATU6.3-Hygro上,转染BHK细胞,在潮霉素-B抗性压力下筛选出4个阳性细胞株(BHK-N1、BHK-N2、BHK-N3和BHK-N4)。用100TCID50CVS-11毒分别感染24孔板内的上述细胞,利用Real-time RT-PCR、半数细胞培养物感染量(TCID50)、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率。接毒后48 h,在BHK-N1、BHK-N2、BHK-N3、BHK-N4细胞株中,Real-time RT-PCR检测到各细胞株均在不同程度上抑制了RV的增殖,其中BHK-N2、BHK-N1抑制效率高,分别为99%、67.72%,而BHK-N3、BHK-N4仅为38.59%和11.33%,抑制效果较弱;TCID50检测病毒数量比空载体表达细胞毒价分别低24、96.2、2.14和1.1倍;直接免疫荧光检测表明,4株细胞中RV含量为病毒对照的31%、1%、54%、82%,即BHK-N1、BHK-N2对病毒的沉默作用较强;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HK-N1、BHK-N2细胞株中RV N蛋白条带明显减弱。4种检测结果均表明BHK-N1和BHK-N2能有效干扰RV的复制。本研究在细胞水平筛选出具有高效抑制RV复制的2个靶位点N-489和N-701,为RV的基因功能研究、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慢病毒介导的RNAi具有转移基因效率高,作用持久稳定等特点,成为基因治疗和基因功能研究的重要工具。本试验中将在细胞水平验证可以抑制禽流感病毒(AIV)PA、NP和PB2基因表达的miRNA克隆到pcDNATM6.2-GW/EmGFP-miR载体,构建多靶点miRNA表达载体(pcDNA6.2/PA+NP+PB2);鉴定正确后通过BP/LR重组反应将GFP和靶向AIV串联miRNA转座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DEST,命名为pLenti6/PA+NP+PB2;鉴定正确后与辅助包装质粒共转染293FT,72h收集细胞上清进行病毒浓缩;采用梯度稀释法和real-timePCR法测定病毒滴度;通过感染MDCK细胞、CEF细胞及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评价重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结果,酶切和测序表明pcDNA6.2/PA+NP+PB2和pLenti6/PA+NP+PB2构建成功;浓缩后梯度稀释法检测病毒滴度为4×107TU/mL,real-timePCR法检测病毒滴度为1×108TU/mL;病毒感染MDCK细胞和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的感染效率显著高于CEF细胞的感染效率。结果表明,我们成功制备了表达靶向AIV多靶点miRNA重组慢病毒,并发现以VSVG替代了env囊膜后慢病毒对CEF细胞敏感性较低,为进一步研究AIV的防控和慢病毒介导的抗AIV转基因动物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