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双版纳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调查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最南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开展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野外调查和收集,得出西双版纳州草地资源丰富,种类繁多,蕴含着大量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全州草地主要植物有128科,577属,1052种,其中禾本科(Gramineae)71属,140种;豆科(Leguminosae)47属,136种;莎草科(Cyperaceae)17属,60种。可食牧草有24科,209种,以禾本科、豆科、莎草科牧草为主。并对重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经济特性和饲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分析,得出西双版纳地区野生牧草具有多叶、常绿、高产、低消化率等特性。开发利用这些优良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需根据具体的用途和牧草本身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
搜集吉林省境内有利用价值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为吉林省野生牧草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吉林省内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搜集.共采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材料191份,涵盖18科59属89种,其中,豆科91份,禾本科64份,其他科36份.这些野生牧草种质材料中既有独特的地方野生种...  相似文献   

3.
对河北坝上地区天然草地的主要豆科牧草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共有野生豆科牧草14属41种,其中优良牧草22种,占坝上草地野生豆科牧草的53.6%;并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形态特征、营养价值和饲用特点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该地区豆科牧草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北地区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调查了牧草种子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栽培牧草包括豆科、禾本科、藜科、菊科、苋科、紫草科、十字花科、鸢尾科等9科36属53种。其中:豆科牧草13属21种;禾本科牧草16属25种;其它科牧草7属7种。该区栽培牧草总面积约为150万hm^2,其中主要豆科牧草占71%,主要禾本科牧草占10.5%。主要豆科牧草为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箭舌豌豆、红豆草、柠条和小冠花。主要禾本科牧草为  相似文献   

5.
贵州牧草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5年,对贵州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多次考察收集,收集到14科58属110种共503份,其中禾本科牧草种类最多,豆科及其它杂类牧草较少。经分类鉴定后,将具有一定优良性状、在同一属中有一定代表性的牧草升入二级圃,初步测定其生育期、再生性能、适口性、茎叶比、鲜草产量、营养成分和结实性7个指标,结果表明:所采集到的牧草资源中,品质优良的牧草种类较多,大部分野生牧草都能结实,其中结实率和发芽率都较高的有14种。通过综合指标的分析,筛选出苇状羊茅、鸭茅、扁穗雀麦等9种综合性状较好的野(逸)生牧草可供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小资料     
牧草种类知多少我国有牧草2500多种,人工栽培的优良牧草100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它们在整个牧草中各约占40%,其它科(菊、藜、蓼等)合占20%。豆科在植物界中是仅次于菊科种数的第二大科植物。全世界有600属,12,000多种。我国约有139属,1,130种。禾本科牧草,全世界共有500属6,000多种,我国有190多属,1,150多种.  相似文献   

7.
通过资料查阅、野外调查、农户访谈及专家咨询,建立贵州威宁喀斯特山区野生饲用植物数据库,分析该区野生饲用植物的科、属和种构成;依据家畜对不同饲用植物的采食性差异,将该区野生饲用植物划分为优、良、中和劣4级,并对其饲用特性及家畜配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威宁喀斯特山区有野生饲用植物55科227属384种,草本和木本分别占总饲用植物种类的76%和24%;优势科为禾本科、豆科、菊科、蔷薇科和莎草科等10科,其中,禾本科、豆科和莎草科中的优良饲用植物多,具较高饲用价值;木本饲用植物主要为豆科(26种)和蔷薇科(23种)。综合分析认为,威宁喀斯特山区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物质的饲用灌木,可作为家畜冬季补饲料组分和生物保健药添加剂,该区草山草坡宜不同类型家畜混合放牧利用,中等饲用价值饲草可作冬季补饲料、天然草地利用与栽培草地建设并重。  相似文献   

8.
一、主要饲用植物及其营养成分该县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繁多。经调查,高等植物有47科,340余属,计429种以上。其中可利用植物有35科250属300余种,适口性较好的饲用植物约20科150属200种。天然草原常见牧草以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蓼科、菊科为主。主要牧草的营养成分见附表。一般禾本科牧  相似文献   

9.
贵州主要优良野生禾草种质资源考察与搜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成斌  刘世凡 《中国草地》1997,(3):31-35,54
1991-1994年对贵州省主要优良野生禾本科牧草和质资源进行了考察和搜集,共收集到禾草151份编号,32属87种,其中优良禾草有25属67种,全部种植保存在本所野生禾草种质资源圃。对主要优良禾草的地理分布,利用现状和利用潜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疆北疆地区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考察与搜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疆地区17个县(市)不同生境、海拔高度及不同草地类型的野生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考察与搜集,共采集到9科、43属、69种、379份野生种质材料。大部分采自天山北坡、伊犁河谷及阿勒泰等地区。搜集到一批在不同地区和生境条件下豆科、禾本科重要属、种的野生优良牧草种质材料;同时还采集到珍贵的三叶草属4个种、62份种质材料,在精河县荒漠草原区,海拔386m处发现并采集到老芒麦穗状花序,个别出现分枝的变异类型,这与在山西、四川和西藏地区不同生境条件下采集到的种内变异情况相似,值得深入研究。通过考察搜集不仅充实了国家牧草基因库,而且也将为培育牧草新品种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11.
科尔沁草地植被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尔沁草地有维管束植物1642种,隶属124科,54属,其中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合计156属,591种,分别占全地区总属数,总种数的28.84%和35.99%,全部植物属于15个区系成分,以达乌尔-蒙古成分起主导作用。多年生草本植物(1009种)是构成科尔沁草地植被的主体,中生植物(1141种)居优势地位,沙生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广泛分布也是本地区植被的重要特征,草原植被水平分布规律基本上呈西北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充分了解及有效保存内蒙古地区的牧草种质遗传资源,对大兴安岭南段东南麓低山丘陵各类天然草场资源的分布及组成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采集植物标本的鉴定结果统计,该地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和蕨类植物774种,属88科329属,饲用植物占植物总数的82.17%.同时调查还发现,该区草地资源存在过度放牧、良种未得到充分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为进一步完善该地区牧草育种和良种繁殖体系及有效地保护和利用牧草种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给川西北草地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多具有较高饲用价值的植物资源,本研究以四川省第二次草地资源清查工作结果为基础材料,从川西北天然草地(高寒草甸和山地草甸)植物群落优势种和豆科(Leguminosae)植物中筛选和分析饲用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资源。研究发现,川西北饲用价值较高的主要野生植物有10科27属104种。通过查询资料获取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豆科共计17种主要饲用植物的营养成分,计算各植物的总能量和营养比,用模糊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各植物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广布野豌豆(Vicia cracc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高山嵩草(Kobresia pygmaea)、四川嵩草(Kobresia setchwanensis)和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总能量较高,小叶锦鸡儿、高山嵩草、四川嵩草、广布野豌豆和西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的营养价值较高。这17种饲用植物的适口性均在中等及以上,均可用于饲喂羊,其中多种植物可用于建植刈割或放牧草地。因此,可知川西北天然草地中,禾本科多种植物的营养价值较高且选育推广比较可行,豆科的小叶锦鸡儿和广布野豌豆有很好的饲用植物开发利用前景;莎草科植物开发利用存在较大难度。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禾本科牧草资源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陕西省禾本科牧草种质资源丰富,据调查共有80属、175种。其区系成分多样,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占很大比例,在属级水平上有东亚、中亚和地中海区系成分的渗入,这与陕西所处的地理位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研究首次调查了汕头地区暖季型草坪杂草的种类、分布、优势种.通过普查和取样2种方法调查了汕头地区暖季型草坪杂草,结果表明草坪杂草共76种,分属21科62属,杂草种类较多的有菊科15种、禾本科14种、莎草科7种等,其它杂草40种.以禾本科、莎草科和豆科杂草的危害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南野生豆类牧草资源的种类及分布调查,该地区现有野生豆类牧草92种,隶属31属.其中以决明属Cassin等6种为优势属,以野大豆Glycine soja等6属为优势种,并对6种分布广泛、蕴藏量大且具有开发价值的野生豆类牧草的生物学特征及其饲用价值进行了介绍,以期为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全面了解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的生长分布情况及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组成,充分认识该区域的自然历史过程,本研究对兰州地区种子植物进行了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兰州南北两山植物种质资源相对丰富,种子植物155种,隶属于39科115属。其中裸子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38科114属154种。较大科(10~29种)的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Leguminosae)为优势科,中型科(2~9种)构成了植物区系组成的主体;兰州地区种子植物科的优势现象较为明显,禾本科、菊科和豆科的科、属、种分别占总体的7.69%、43.48%和45.80%;属的种类分布较松散,植物分布于多属,属的优势现象表现的不明显;该研究区植物区系科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5种类型和4种变型,优势科均为世界广布科,其所占比例最大,占总科数的53.85%,热带分布科和温带分布科也有分布,所占比例分别为总科数的25.64%和20.51%;研究区植物区系中属按地理成分可划分为12种类型和9种变型,温带性属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占总属数的50.44%,热带成分和地中海成分有一定表现,分别占总属数的15.65%和6.96%,说明兰州南北两山种子植物区系与古地中海植物区系有一定的联系,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表现微弱,无中国特有科,中国特有属有1属,即文冠果属(Xanthoceras)。在南北两山种子植物种质资源分布差异的研究中发现,北山种子植物物种较南山丰富,南山种子植物密度、分盖度、生物量、株高、冠幅等生长指标整体呈现出较北山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