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鉴定和区分饲料及动物产品中牛、山羊、绵羊源性成分,根据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种间保守序列,设计合成了3对特异性引物与TaqMan探针,通过对荧光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的优化筛选,建立了三重荧光PCR方法,在同一个荧光PCR反应中完成3种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用该方法对16种不同源性的动物DN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能特异地鉴别检测出牛、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且敏感性比现行国标PCR法高100倍。该方法适用于饲料、肉制品、奶制品等动物源性产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基于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鉴别牛肉的种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取黄牛肉、牦牛肉和水牛肉总DNA的基础上,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回收PCR产物后双向测序,再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别牛肉的物种来源.PCR扩增获得的牦牛、水牛12S 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40 bp,黄牛12S 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39bp.参照引用的不同牛种12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够清晰地鉴别测序样品的牛种来源.因此,结合运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牛肉的种源鉴别.  相似文献   

3.
根据牛特异性线粒体DNA片段,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生、熟牛肉为材料,建立了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PCR检测方法,并用该法对市售的67份牛肉制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检牛源性成分在271 bp处出现预期的条带,扩增片段经Sau3AⅠ酶切分析确认,获得的214和57 bp片段与预期一致;运用该引物均可扩增出水牛肉、牦牛肉、奶牛肉、黄牛肉单一的相同大小的DNA条带,而对羊、马、狗、驴、兔和鸭等14种动物肉的DNA扩增则呈阴性,其检测灵敏度达到53.2 fg/μL DNA;利用该法对67份牛肉制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100%。结果表明,该法快速简便,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市售牛肉制品中牛源性成分的鉴定。  相似文献   

4.
 在提取黄牛肉、牦牛肉和水牛肉总DNA的基础上,设计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回收PCR产物后双向测序,再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鉴别牛肉的物种来源。PCR扩增获得的牦牛、水牛12S 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40 bp,黄牛12S rDNA基因片段大小都为439 bp。参照引用的不同牛种12S rDNA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能够清晰地鉴别测序样品的牛种来源。因此,结合运用PCR扩增和DNA测序技术是一种精确可靠的方法,能够有效地运用于牛肉的种源鉴别。  相似文献   

5.
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根据山羊、绵羊线粒体中的cyt b基因序列,利用ABI primer express 3.0和DNAStar软件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通过对引物和探针浓度、Mg2 浓度、dNTP浓度和Taq酶用量以及反应条件等因素的优化筛选,建立了能同时鉴别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的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所建方法灵敏性高、特异性好,对17种不同源性的动物DNA和50份不同来源的样品DNA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与探针能特异地鉴别检测出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适用于饲料、肉制品、奶制品和生皮等动物源性产品的山羊和绵羊源性成分鉴定.  相似文献   

6.
T-RFLP快速鉴定生鲜肉中牛羊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建立快速检测生鲜肉中牛、羊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T-RFLP法,上游引物的5′端用6-FAM进行荧光标记,下游引物5′端用ROX进行荧光标记,PCR结束后选择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BlnⅠ进行酶切消化,在测序仪上通过毛细管电泳即可检测荧光标记的两个末端的限制性片段。利用不同物种产生的不同峰谱达到对物种快速定性的目的。该法能够对生鲜肉中牛、羊肉进行定性鉴定分析,不同物种产生不同峰谱,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酶切牛肉样品所产生的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为46和373 bp,限制性内切酶BlnⅠ酶切羊肉样品所产生的限制性末端片段长度为203和515 bp。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建立快速检测驴、马和狐狸源性成分的方法。以驴、马和狐狸的线粒体保守序列16S r RNA基因为靶基因,设计通用引物和以不同荧光素标记的特异Taq Man探针,构建与通用引物共用的阳性扩增内标(Internal Amplification Control,IAC)作为PCR监控反应体系。通过优化PCR反应体系和条件,建立能同时检测驴、马和狐狸源性成分的四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结果表明:利用驴、马、狐狸、牛、猪、羊、水貂、狗、鸡、鸭、大豆、小麦、玉米等物种检测没有交叉反应,证明该方法特异性高,准确性好。该方法模板DNA检测灵敏度为0.01 ng。本研究建立的驴、马和狐狸源性四重荧光实时PCR检测体系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有效鉴别动物产品中驴、马和狐狸的源性成分,也可用作相关动物皮张真伪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牛支原体(MB)、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RV)的三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根据GenBank中MB、BVDV和IBRV的保守基因Uvrc基因、5′端非编码区(5′-UTR)和GB基因,分别设计了3对特异引物,将三温式PCR扩增程序简化为两个温度梯度,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用于同时检测MB、BVDV以及IBRV 3种常见牛呼吸道传染病病原的三重二温式PCR。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好,只对MB、BVDV和IBRV模板进行扩增,扩增的目的片段长度分别为412、170、727bp,对其他牛病原体无特异性扩增;灵敏度高,最低能同时检测到10 000拷贝的目的核酸;干扰性小,能同时检测3个不同浓度的模板。研究所建立的MB、BVDV和IBRV三重二温式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方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应用PCR等核酸技术检测动物饲料中牛羊组织成分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准确鉴别不同品种动物源性饲料,防范疯牛病及羊痒病的传播,建立了检测牛、绵羊和山羊组织种间特异的合酶链反应(PCR);用Mbo I、Vsp I、Rsa I分别对从动物饲料中检测得到的牛、绵羊和山羊组织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酶切图谱与序列结构相符;核酸测序结果表明,3种动物组织的PCR产物序列与基因库中检索到的相应序列相吻合。用3种检测方法检测牛、绵羊和山羊组织无交叉反应,检测猪、鸡、兔和鱼等动物组织均呈阴性。PCR检测的敏感性可达0.25%(质量分数),PCR检测全过程包括样品处理,可在3h内完成。  相似文献   

10.
动物产品及饲料中牛源和羊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牛肉、山羊肉为试验材料,对动物产品及饲料中牛源、羊源性成分PCR检测方法进行了优化。结果,牛源性成分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0μg/g,羊源性成分的最低检测限达0.1μg/g。PCR检测和酶切鉴定结果表明,在水平测试的混合饲料粉中可检出牛源、羊源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对牦牛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并与GenBank中9个物种相应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进行了比对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构建了牦牛与其它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牦牛H-FABP基因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外显子1、外显子2、外显子3和外显子4大小分别为73、173、102和54bp,内含子1、内含子2和内含子3大小分别为3460、1892和1495bp。CDS序列全长为402bp,前体氨基酸数为133个。不同物种间在该基因核苷酸序列上有较高的保守性。牦牛与普通牛、绵羊、山羊、猪、人、大鼠、小鼠、鸡、斑马鱼各物种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上同源性大小分别为99.8%、97.8%、97.0%、92.8%、88.8%、83.3%、83.1%、76.4%、68.7%。通过邻接法、最大简约法和最小进化法用H-FABP基因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3种方法构建的物种间分子系统进化树基本一致。系统树总体分为两支,斑马鱼为独立的一支,而牦牛与其它物种为另一大分支。牦牛与普通牛、绵羊与山羊先分别聚在一起,然后再聚为一类;后与猪、人依次聚为一类。小鼠和大鼠先聚为一类,再与人和其它物种聚类,然后再与鸡聚为一类。该系统聚类结果与动物学分类一致,表明H-FABP基因适合于构建不同物种间的系统进化树。  相似文献   

12.
动物产品中牛、羊源性成分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以肉骨粉、鱼粉、猪肉干和鱼肉干为研究对象,异硫氰酸胍法提取总DNA,18S rDNA片段的扩增结果表明提取到的DNA中不存在抑制PCR的物质。应用梯度PCR技术对牛、羊源性成分检测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在单一PCR检测技术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18S rDNA片段和牛、羊源性成分的多重PCR分析,得到了预期的结果。试验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等特点,对动物产品牛、羊源性成分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参考GenBank上已发表的绵羊(登录号:15U14109)、人(登录号:U14108)、牛(登录号:U73327)、鼠(登录号:U52222)等物种褪黑激素受体(melatonin receptor 1a,MTNR1a)基因 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内蒙古绒山羊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257 bp的基因片段,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绒山羊MNTR1a基因外显子1序列与已发表的绵羊和牛该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和96%,说明所得到的序列为绒山羊MNTR1a基因的外显子1序列。利用DNAStar软件分析,得到该基因序列的257个核苷酸。该序列包括5''UTR 23个核苷酸、翻译起始密码子ATG和N端78个氨基酸编码序列。  相似文献   

14.
根据牛FSHR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以波尔山羊和莱芜黑山羊基因组为模板,应用PCR技术克隆测定了FSHR基因第10外显子序列,并与牛该区段序列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PCR扩增获得的片断为1643bp,三畜种FSHR基因第10外显子长均为1233bp。莱芜黑山羊和波尔山羊的第10外显子序列与牛该序列相比,同源性分别为97.49%和97.41%,分别在31个和32个位点发生碱基突变。均引起10处氨基酸密码改变。波尔山羊该序列与莱芜黑山羊的比,同源性为99.60%,且3个位点有碱基突变,其中 1184和 1365位点突变引起氨基酸密码改变。  相似文献   

15.
根据牛Y染色体3个特异基因设计3对引物,分别对牛、牦牛、绵羊、山羊、猪、小鼠基因组进行PCR扩增。3对引物在牛和牦牛基因组中都得到了扩增产物,在绵羊的扩增中只检测到了1个性别决定基因的扩增产物,在其他物种中均没有检测到扩增产物。将其扩增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采用DNAMAN软件对测定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3对引物的扩增结果在牦牛和牛的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以上,性别决定基因的扩增产物在绵羊和牛间的同源性达到了94%。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法成功克隆出牦牛LHB基因的序列,在NCBI上的登录号为DQ508150。牦牛LHB基因的cds长426bp,编码141个氨基酸的产物。同源性分析,多个物种间LHB基因编码区的序列相似性在80%以上。通过牦牛与奶牛在LH的氨基酸序列上的比对发现,存在三处残基的差异,精氨酸-谷氨酰胺、甲硫氨酸-缬氨酸、苏氨酸-丙氨酸。  相似文献   

17.
利用PCR技术从高原牦牛基因组DNA中获得了乳铁蛋白素(lactoferricin,Lfcin)基因序列;将Lfcin基因连接于pGEM T easy载体,送至生物公司测序;将高原牦牛与奶牛的Lfcin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对牦牛、奶牛、人、小鼠等物种的Lfcin蛋白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含高原环湖牦牛LF(lactoferrin)第2外显子的DNA序列,共778 bp,其中Lfcin基因编码区长75 bp,编码25个氨基酸; 序列分析显示,克隆获得的牦牛DNA序列与奶牛这一序列存在9个碱基的变异;牦牛和奶牛的Lfcin蛋白质序列完全相同,各物种Lfcin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