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安徽省的黄羽肉鸡和罗曼蛋鸡中各分离鉴定出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克隆获得了2条相应的gp85基因序列,并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两分离毒株与J亚群参考毒株同源性为82.1%~99.4%,分离毒株之间同源性为85.4%。其中肉鸡分离毒株与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同源性为97.1%,与J亚群国内毒株SD09TA04、SDYC02J同源性均为99.4%;蛋鸡分离毒株与HPRS-103的同源性为89.0%,与SD09TA04和SDYC02J同源性仅为88.6%。两分离毒株的gp85氨基酸序列出现突变和缺失,在高变区hr1、hr2变异明显。进化分析进一步表明,2个分离毒株亲缘关系较远,可能来源于不同的原始病毒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ubgroup J Avian leukosis virus,ALV-J)在广西省鸡群中的变异趋势,对2013~2015年现场分离到的8株ALV-J毒株的gp85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及分析比较。结果表明,8株分离病毒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次为92.5%~99.8%和89.2%~100%,与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依次为92.8%~98.1%和88.6%~97.1%,与国内外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92.9%~99.9%和87.6%~99.4%。位点的有义突变和沉默突变的比例显示,除了2014年的1个分离株GX14YY17的高变区(hypervariable region 1,hr1)外,均未发现选择压对连续几年的分离株的gp85基因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蛋鸡中禽白血病当前流行毒株类型及其gp85基因分子特征,在临床症状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基础上,采用ELISA抗原检测、特异性PCR以及亚群特异性免疫荧光试验(IFA),证实从黑龙江省某鸡场送检蛋鸡中分离到1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命名为HLJ09 MDJ-1;克隆了其gp85基因,并进行了序列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分离株的gp85基因与国内外其他ALV-J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2%~98.2%。其中,HLJ09 MDJ-1与英国原型株HPRS-103的同源性最高(98.2%),与美国株ADOL-7501的同源性最低(88.2%),表明HLJ09 MDJ-1的gp85基因与HPRS-103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本研究从蛋鸡中分离到ALV-J毒株,为研究ALV-J宿主嗜性改变和ALV-J对蛋鸡致病机制提供了素材。  相似文献   

4.
2009年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为了解自2009年年初以来国内一些地区禽白血病流行情况及流行毒株的分子特征,我们从湖北、黑龙江、山东、辽宁、吉林、广东、宁夏、安徽8个省区39个鸡场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料样品178份,用ALV-A、ALV-B和ALV-J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省的35个鸡场的124份病料中检出了ALV-J(69.7%);25份病料中检出了ALV-A(13.9%);7份病料中检出了ALV-B(3.9%)。14个分离毒株env基因氨基酸同源性为84.3%~99%;与J亚群原型毒株HPRS-103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3%~98.2%;与其它J亚群env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3%~97.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4个ALV-J分离株分别分属于不同的分支。其中,LJL09DH02分离株与其它分离株及参考毒株的的亲缘关系最远,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仅为87.3%。另外4个分离株的env基因与HPRS-103的氨基酸同源性低于93%,其余9株与HPRS-103的同源性较高(96.6%以上)。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目前ALV的感染主要以J亚群为主,ALV-A和B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禽白血病病毒在商品蛋鸡中的流行情况,试验采用病理剖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以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等方法对送检的疑似禽白血病病毒感染的商品蛋鸡进行了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分离株的致瘤相关基因gp85基因进行测序,与国内外各亚群禽白血病病毒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分离、鉴定到1株J亚群血管瘤禽白血病病毒,命名为FJ0610;分离株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11.5%~94.5%之间,其中与血管瘤禽白血病毒株ZH-08株同源性最高,而与E亚群毒株同源性最低;基于gp85核苷酸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J0610株的gp85序列与ZH-08株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6.
对疑似患有禽白血病的广西麻鸡进行病理剖检、接种DF-1细胞进行病毒分离以及对细胞培养上清进行p27抗原检测、细胞培养物进行PCR扩增,并对分离到病毒的gp85基因进行测序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从该病鸡同时分离到了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与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分别命名为ZS14-A株、ZS14-J株。对ALV-A gp85、ALV-J gp85基因的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ZS14-A与6株国内外A亚群参考毒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6.3%~87.8%,其中与国外株MAV-1同源性最高,为87.8%。ZS14-J与7株国内外J亚群参考毒株之间的氨基酸同源性为83.4%~96.1%,其中与J亚群原型株HPRS103同源性最高,为96.1%。  相似文献   

7.
广西玉林某养殖公司送检的一批疑似感染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的90日龄三黄鸡表现为精神沉郁、虚弱、消瘦,至送检时发病率为0.2%,无死亡。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剖检变化以及病毒分离后细胞培养上清ALV群特异性抗原p27 ELISA检测和细胞培养物亚群特异性PCR的鉴定,从病鸡组织材料中分离到一株ALV-J并命名为GX16ZS01;进一步对其gp85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与其他ALV-J参考株进行基因序列的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分离株与ALV-J原型株HPRS-103核苷酸序列的相似性为92.7%,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8.6%,与其他ALV-J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1.1%~95.5%和87.9%~93.2%,其中与SD07LK1的氨基酸相似性最高,为95.5%;遗传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GX10YL22株的亲缘关系最近,与原型株HPRS-103亲缘关系较远,但同属ALV-J的大分支;与原型株HPRS-103的糖基化位点比较,发现分离株多出一个糖基化位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华东地区蛋鸡群中禽白血病的流行情况,2011年3月至2012年10月,从江苏、山东、安徽、上海等省市的蛋鸡养殖场中采集疑似禽白血病病例样品105份,经DF-1细胞分离培养、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从中分离禽白血病病毒(ALV)15株,继而对分离毒株gp85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在所获得的ALV分离株中,有A亚群ALV(ALV-A)3株,B亚群ALV(ALV-B)4株,剩余8株则均为J亚群ALV(ALV-J)。ALV-A、ALVB分离株遗传进化较为稳定,与其原型株(RAV-1、RAV-2)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在98%以上,与我国近年来的地方分离株亲缘关系较远。ALV-J分离株与其原型株(HPRS-103)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2.8%~94.5%之间。8株ALV-J分离株中,只有1株与蛋鸡ALV-J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其余均较远,反而与早期的肉鸡分离株有较高的亲缘关系,表明目前于华东地区蛋鸡群中流行的ALV-J可能来源于早期肉鸡分离株的感染。4株ALV-J分离株与我国地方品系HR土鸡的ALV-J分离株HR332J具有很高的亲缘关系,表明ALV-J的感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对地方品系鸡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中国兽医学报》2015,(9):1452-1455
对来自江西3个地方鸡品种(崇仁麻鸡、余干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病原学调查。将所采集的血浆接种DF-1细胞,经ALV p27抗原ELISA检测,结果显示这3个江西地方鸡品种均有外源性ALV感染,经鉴定得到4株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基于gp85序列分析表明这4个分离株与ALV-J英国原型株HPRS-103 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最高(平均为94.6%),而与A、B、C、E亚群ALVgp85基因的核苷酸相似性仅在50.6%~54.5%之间。这是江西地方鸡品种分离和鉴定ALV-J的初次报道,对于我国江西省地方鸡品种的禽白血病净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2011年~2012年四川地区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流行情况及流行病毒株的分子特征,本研究采集四川地区疑似禽白血病的病料样品784份(血液样品700份,组织样品84份)进行PCR检测,并对部分样品的gp85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血液样品和组织样品ALV-J检出率分别为3.1%(22/700)和14.3%(12/84)。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表明,18个阳性样品的gp8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为87.7%~99.8%,与ALV-J株HPRS-103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7.3%~98.2%,与以前分离的J亚群四川株SCGS-1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7.9%~94.4%。遗传进化分析表明,18个样品分别属于不同的分支,其中来自石棉的样品SM与其他样品的遗传距离最远。该调查结果显示四川地区鸡场的ALV-J感染比较普遍,其gp85基因存在明显的遗传多样性,引种是导致这种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