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优化红茶粉挤压粉碎工艺参数,以及红茶粉方块酥产品的制作工艺参数。[方法]采用福建省福安市出产的坦洋功夫红茶茶叶,将其粉碎添加到方块酥中研制红茶粉方块酥。红茶粉采用双螺杆挤压工艺结合超微粉碎集成技术能获得较细的粒度,试验对红茶粉双螺杆挤压工艺参数和红茶粉超微粉碎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探讨红茶粉的粒度对红茶粉方块酥咖啡碱含量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红茶粉方块酥最佳配方组合:以面粉为基数添加超微红茶粉4%、油脂50%、糖14%、鸡蛋15%。在此条件下研制的红茶粉方块酥感官品质最好,感官评分为90.50分,方块酥咖啡碱含量为0.062%,有效成分(主要是指咖啡碱)含量最高。[结论]该试验与传统工艺采用超微粉碎制备的红茶粉方块酥比较,各项性能指标都有提高,可显著改善方块酥的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槐花饼干的配方及加工工艺,考察了槐花粉、白砂糖和油脂的添加量对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分析法对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确定了槐花饼干最佳配方:面粉50g,槐花粉用量7.5g,白砂糖用量7.6g,油脂用量10.6g,水用量22.5g,小苏打0.35g,碳酸氢铵0.2g,磷脂0.5g,食盐0.2g,甜味剂2.5g。  相似文献   

3.
苏宇静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433-15434,15444
[目的]探讨制作南瓜薄饼的最佳配方.[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南瓜、白砂糖、人造奶油、小苏打和食盐的含量对南瓜薄饼饼干品质的影响并进行了感官品质鉴定;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制作南瓜薄饼的最佳配方并进行了质构分析.[结果]在南瓜75%,白砂糖10%,人造奶油20%,小苏打0.40%,食盐1.25%,其他成分适量的条件下,制作而成的南瓜薄饼风味显著且品质最优.[结论]研究制得的南瓜薄饼满足人们对于饼干品质的要求,并且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红茶酥加工工艺,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为红茶酥及红茶中式糕点产业化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超微红茶粉为原料制作红茶酥,采用感官评定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加工的红茶酥进行功能成分、贮藏性能和消化特性方面的品质评价。【结果】影响红茶酥感官评分的主次因素排序:超微红茶粉添加量>烘烤温度>烘烤时间,3个因素对红茶酥感官评分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红茶酥最佳加工工艺条件:超微红茶粉添加量为面粉质量的4%、烘烤温度175℃、烘烤时间16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加工的红茶酥感官评分达92.84分,具有红茶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外观色泽。加工后红茶酥中功能成分保留率均在80.00%以上,且保留率由高到低排序为咖啡碱>茶褐素>茶红素>茶黄素>氨基酸>茶多酚。与普通酥饼相比,红茶酥具有更强的抗氧化活性,当贮藏至第16 d时,过氧化值(0.26 g/100 g)和酸价(5.1 mg/g)才超国家标准规定的上限值[过氧化值(以脂肪计)≤0.25g/100g、酸价(以脂肪计)(KOH)≤5mg/g];同时,红茶酥体外抗淀粉消...  相似文献   

5.
以茯苓全粉、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采用感官评价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了茯苓粉、绵白糖和黄油的用量对茯苓饼干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茯苓饼干的最佳配方为:小麦粉135 g,茯苓粉15 g,绵白糖30 g,黄油30 g,小苏打0.5 g,鸡蛋25 g。按此最佳配方制作的饼干口感最佳,风味独特。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超微茉莉花茶粉添加量、茶籽油添加量、低聚果糖添加量对桃酥品质的影响,运用感官评定法确定茉莉花茶风味茶油桃酥的最优配方。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桃酥感官评分的影响顺序为:低聚果糖添加量茶籽油添加量超微茉莉花茶粉添加量。最佳配方为:以低筋小麦粉为100%,添加茶籽油27.79%,低聚果糖27.68%,超微茉莉花茶粉0.89%,糖粉25%,黄油25%,蛋黄8%,泡打粉2%,小苏打1%,在此配方条件下,制成的桃酥具有独特的茉莉花茶香气、表面呈深黄绿色、酥脆可口、感官品质优良,产品品质优于传统普通桃酥。  相似文献   

7.
曹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77-17178,17270
[目的]寻求豆皮蛋糕的最佳配方。[方法]选取了豆皮粉、鸡蛋、面粉、糖四因素,每因素三水平,通过预试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配比。探讨了豆皮不同粉碎度、泡打粉、蛋糕油、水的用量、焙烤温度及焙烤时间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豆皮蛋糕的最佳工艺配方为:豆皮粉50g,鸡蛋300g,面粉200g、糖80g,豆皮粉的粉碎度为100目,泡打粉1.0%,蛋糕油12g,水50g,焙烤温度175℃,焙烤时间20min。[结论]该研究增加了豆皮的利用率,改善了蛋糕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马铃薯和面粉为主要原料制作饼干,探讨了马铃薯、白砂糖、色拉油、和小苏打添加量对马铃薯饼干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出马铃薯饼干的最佳配方为:马铃薯30%、白砂糖15%、色拉油25%、小苏打1.2%.在此条件下,产品具有浓郁的马铃薯风味,口感疏松,营养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9.
李殿鑫  戴远威  姜文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5-16798
[目的]将香椿和休闲食品结合研制出香椿韧性饼干,满足人们对新型香椿营养食品的要求.[方法]制定韧性饼干的感观品质评定标准及评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普通韧性饼干最佳配方,在此配方基础上,添加香椿粉进行单因素分析确定香椿粉添加量,然后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最终得出香椿韧性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试验得出普通韧性饼干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湿面筋含量为26%)、油16 g、糖20 g、水28 g;香椿韧性饼干最佳配方为:面粉100 g(湿面筋含量为26%)、油16 g、糖20 g、水28 g、香椿粉1.4 g;同时配方中还含有:碳酸氢钠0.8g、碳酸氢氨1.6g、单甘酯0.2g、焦亚硫酸钠0.1g、泡打粉0.6g.[结论]试验制得的香椿韧性饼干同时具有香椿的丰富营养和韧性饼干的外表美观、入口松脆、有耐嚼力等特点,丰富了我国的休闲食品市场.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和感官评定法研究了玉米纤维添加量、油脂添加量、疏松剂添加量等对纤维饼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饼干品质的工艺条件为:面粉100%,玉米纤维10.0%,精炼植物油11.0%,疏松剂1.2%,白砂糖15.0%,小苏打0.9%,碳酸氢铵0.3%,食盐0.4%。  相似文献   

11.
玫瑰红茶窨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  曹洪建    谦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749-8750
[目的]研究玫瑰红茶窨制的工艺技术。[方法]采下新鲜玫瑰花,利用玫瑰花瓣对成品红茶进行窨制,主要研究茶坯含水量、堆温、窨制时间和配花量4个因子对玫瑰红茶窨制效果的影响,优选最佳的窨制条件。[结果]研究表明,最适宜的玫瑰花窨制红茶技术条件为:茶坯含水量20%~30%,堆温30~35℃,窨制时间12 h左右,配花量60%~75%。[结论]研究可为玫瑰红茶的生产加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照军  马汉军  刘玺  孔瑾  黄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508-6510
[目的]研究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工艺。[方法]以金银花、红茶提取液、蔗糖、柠檬酸为主要原料,经调配、灌装、杀菌(85~90℃,1~2 min)等工艺制成一种新型保健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分别确定了金银花、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结果]金银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为40倍,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 min;红茶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50倍,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5 min;金银花、红茶复合保健饮料的最佳配方为:金银花与红茶提取液体积比3∶7,糖11%,柠檬酸0.05%。[结论]该产品具有金银花的甘苦和红茶浓郁的茶香,酸甜适中,清爽适口,并具有消炎解毒、降脂明目等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朝霞  许月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113-13114,13139
[目的]探讨饲料中添加红茶末对鸡蛋品质的影响。[方法]选用528只淮南麻黄产蛋鸡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使每个重复产蛋率基本一致,分别饲喂添加0.5%、1.5%、2.5%和0的红茶末饲料。整个试验期为50d,分别在试验中期(30d)、后期(50d)测定各组鸡蛋品质,以及蛋黄胆固醇和卵磷脂含量变化。[结果]饲料中添加红茶末可以显著提高蛋黄色泽(P〈0.05),但过量会使蛋壳变薄,蛋壳强度降低,添加2.5%的红茶末显著降低了蛋壳厚度(P〈0.05),极显著降低了蛋壳强度(P〈0.01)。饲料中添加红茶末有增加蛋黄卵磷脂的含量的功效,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和饲喂时间的延长,蛋黄卵磷脂升高,50d时添加2.5%红茶末组蛋黄卵磷脂的含量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饲料中添加红茶末对鸡蛋蛋黄胆固醇的影响有一定的阶段性,试验30d时添加2.5%的红茶末组蛋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50d时基本趋于平衡。[结论]饲料中添加红茶末可以明显提高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制作魔芋珍珠奶茶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淀粉用量、魔芋粉用量、海藻酸钠浓度、乳酸钙用量对魔芋珍珠品质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奶液、茶汁、魔芋粉和白砂糖添加量对魔芋珍珠奶茶品质的影响。[结果]魔芋珍珠的最佳配方为淀粉用量10 g,魔芋粉用量4%,海藻酸钠浓度0.4%,乳酸钙用量0.10%;魔芋珍珠奶茶的最佳配方为奶液用量50%、茶汁用量20%、白砂糖用量5%、魔芋粉用量为0.20%。[结论]该研究可为魔芋珍珠奶茶的生产和加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开发新型天然抗氧化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用水和50%乙醇提取红茶、绿茶、乌龙茶中的抗氧化性物质,并研究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相同提取条件下,绿茶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茶多酚含量均最高,其次为乌龙茶,红茶的茶多酚含量最低。绿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强,其次为乌龙茶提取物,红茶提取物的还原能力最差。50%乙醇提取物清除.OH的能力依次为:绿茶〉乌龙茶〉红茶,其脂质体氧化抑制率依次为:红茶〉绿茶〉乌龙茶。不同种类茶叶的提取物均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和抑制脂质体氧化及清除Fenton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的作用。[结论]茶叶提取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消除剂,不同品种茶叶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不同。  相似文献   

16.
唐淯桓  梁青  邹佳佳  丁新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350-16352,16365
[目的]确定红茶酚类物质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日照红茶为材料,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对茶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了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时间、超声温度、乙酸乙酯萃取静置时间4个因素与茶多酚提取率之间的回归优化模型。[结果]4个因素对红茶酚类提取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静置萃取时间>超声温度,从模型得出的日照红茶酚类物质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时间80 min,乙醇体积分数88.99%,静置萃取时间89.97 min,超声温度80℃,在此最佳工艺参数下,红茶酚类提取率最高可达73.50%。[结论]该研究可为茶叶深加工和红茶的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利用茶叶废料,变废为宝。[方法]将茶叶废料分别以固体粉末、热水抽提物和弱碱溶液抽提物的形式添加到脲醛树脂中,研究茶叶废料对脲醛树脂胶接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及甲醛释放量的影响。[结果]添加茶叶废料热水抽提物后,脲醛树脂的固化速率减慢。茶叶废料粉末的加入量低于脲醛树脂的10%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比未加之前升高。茶叶废料热水抽提物加入量为脲醛树脂的2%、4%和8%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均较高。脲醛树脂中添加茶叶废料弱碱抽提物时,胶合板的胶合强度升高。脲醛树脂中加入茶叶废料粉末、热水及弱碱抽提物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降低。[结论]添加适量的茶叶废料有利于提高脲醛树脂的性能,降低胶合板的甲醛释放量。  相似文献   

18.
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红梅  杨欣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315-17317
[目的]了解饮用茶水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动态变化特征。[方法]测定不同茶叶品种、冲泡放置时间、沸腾时间以及冲泡方式下茶叶的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情况。[结果]3种茶叶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红茶〉绿茶〉龙井茶,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大小顺序为绿茶〉红茶〉龙井茶。不同放置时间下,绿茶硝酸盐质量浓度先缓慢上升,再直线上升,最后又缓慢下降,1min时最低,为0.187mg/L。720min时最高,为1.23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变化趋势不明显,180min时最低,为0.060mg/L,1440min时最高,为0.130mg/L。不同沸腾时间对绿茶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质量浓度的影响不大,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80—0.220mg/L,亚硝酸盐质量浓度范围为0.102~0.130mg/L。密闭条件下冲泡的茶水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高于敞开方式下冲泡的。[结论]冲泡茶叶后应在30~180min内饮用;冲泡茶叶时最好选择敞开方式。  相似文献   

19.
梁斯雅  黄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7):142-143,146
[目的]分析六堡茶的主要理化指标成分,并与其他茶类比较,探索六堡茶的品质特征和地方特色。[方法]对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中的水分、总灰分、茶梗、水浸出物(干态)等理化成分进行分析,并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茯砖茶、普洱茶(熟茶)国标中的技术要求限量等进行比较。[结果]采集茶样中的总灰分与工夫红茶、大叶种绿茶的最高限量值接近,比六堡茶国标中的最高限量值低31.4%,水浸出物含量平均水平比国标中绿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18.4%,比红茶(大叶)和其他类别的紧压茶(花砖茶)最低限量值要求高出33.0%、93.7%,结合水分与茶梗的特点,得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工艺形成了六堡茶独特的滋味和风味。[结论]应通过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的特色特点,促进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