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幼肉鸭混合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和大肠杆菌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心胞炎、肝周炎、气囊炎和脑膜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该病自1932年美国报道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报道有本病的发生和流行,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在北京首次发现该病。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两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该病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常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一旦发病,传染快,死亡率高,给专业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3.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是近年来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疾病。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雏鸭,2~3周龄的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疾病的总称,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相似,并常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笔者根据潢川县某养殖场发生的鸭传染性浆膜炎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的病例,谈这两种疾病的鉴定方法及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6.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名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fer,RA)引起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感染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4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率较高.此病以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一般在10%以上.目前该病是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对养鸭业的危害极大,我县引进外来各种品种的鸭均发生,但本地品种"融水香鸭"首次发现感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禽,多发生于雏鸭,其他禽类少发。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笔者曾诊治一起因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雏鹅,运用中西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0.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小鸭的传染病,多发生于2~7周龄的雏鸭,常引起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  相似文献   

11.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主要引起1~8周龄鸭发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等为特征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3周龄是该病的高发阶段,由于该病常导致大批小鸭发病、死亡,小鸭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下降,给养鸭专业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尽早诊治.现将梧桐镇某鸭场发生一起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侵害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患鸭嗜睡、头颈歪斜、腿软不愿走动或头触地、共济失调、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剖检见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关节炎.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和秋末季节多发,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2~8周龄雏鸭最易感.  相似文献   

13.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危害2-8周龄的小鸭,其特征是引起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  相似文献   

14.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小鸭。其主要特征是发生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关节炎。一旦发病,传染快、病死率高,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传染病之一。笔者现就对某一鸭场发生的一起传染性浆膜炎病例的诊疗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侵害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主要危害2—8周龄雏鸭,尤以2~5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其特征是引起雏鸭发生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等病变,可引起雏鸭大批发病和死亡。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死亡率差异较大,一般死亡率在10%~90%,是养鸭危害较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6.
李长梅  王宪芳 《禽业科技》2007,24(19):35-3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经常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造成雏鸭短期内大批发病和死亡,生长发育严重受阻。其特征是纤维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干酪性输卵管炎和脑膜炎、关节炎及麻痹。自2007年3月份以来,我市多户养鸭场饲养的肉鸭相继发生以打喷嚏、  相似文献   

17.
成年种番鸭鸭疫里默氏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RA) 引起的急性、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多感染2~8 周龄的鸭,是危害养鸭业的主要病原之一.其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发病率5%~90%,死亡率可高达 90%[1].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一种危害家鸭、鹅、火鸡及其他家禽和野禽的接触性传染病,病原为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主要侵害雏禽.该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发病率为5%~90%,死亡率高达80%,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是目前危害养鸭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引起各种家禽的一种细菌性疾病.本病临诊上有多种病型,其中以雏鸭的败血症和产蛋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危害最为严重.鸭疫里默氏菌病与败血型大肠杆菌病是侵害雏鸭的两种主要传染病,在实际生产中,这两种病常互为继发或混合感染,造成2-6周龄雏鸭的大批死亡,使药物防治的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19.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小鸭。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鸭传染性浆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幼鸭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1~7周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经过,可导致鸭的大批死亡。临床表现以纤维素性心包炎、气囊炎、肝周炎和脑膜炎等主要特征,呈败血性或慢性败血症。1发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