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研究膨胀蛭石对宽体金线蛭卵孵化的影响,在(25±1)℃的恒温条件下,分别用膨胀蛭石和土壤(对照组)作为孵化基质孵化宽体金线蛭卵,并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设5个重复,测量并计算不同基质条件下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结果显示:膨胀蛭石组中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1.16、11.40、11.08、11.52和11.32 d,98.04%、100%、94.12%、96.08%和96.08%,0.025 6、0.025 9、0.025 4、0.025 2和0.025 7g;土壤组中宽体金线蛭卵的平均孵化期、平均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12.12、12.26、12.16、12.28和11.94 d,88.24%、92.16%、90.20%、94.12%和90.20%,0.025 1、0.024 8、0.024 5、0.024 7和0.025 0 g。各组对应数据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果表明:以膨胀蛭石作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的孵化期、孵化率和孵出幼体的体质量有显著影响,膨胀蛭石适宜作为宽体金线蛭卵的加温孵化基质。  相似文献   

2.
比较有机孵化基质对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效果和不同开口饵料对苗种生长发育的影响。孵化基质分别为土壤、牛粪有机肥、蘑菇菌渣,开口饵料分别为螺蛳、漂螺。试验结果显示,蘑菇菌渣+土壤组卵茧孵化率高达98.89%,显著高于土壤组和蘑菇菌渣组(P<0.05);幼蛭各生长指标显著高于土壤组、蘑菇菌渣组、有机肥组及有机肥+土壤组(P<0.05);混合组幼蛭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未添加土壤组(P<0.05)。5种不同孵化基质孵化率依次为蘑菇菌渣+土壤>土壤>有机肥+土壤>有机肥>蘑菇菌渣。不同开口饵料的试验比较发现,漂螺组幼蛭成活率为72.50%,显著高于螺蛳组和螺蛳+漂螺组(P<0.05),漂螺组和螺蛳+漂螺组幼蛭体质量显著高于螺蛳组(P<0.05)。生长效果依次为漂螺组>螺蛳+漂螺组>螺蛳组。试验结果表明,蘑菇菌渣可以作为宽体金线蛭卵茧孵化基质;无厣结构的漂螺更适宜作宽体金线蛭幼蛭的开口饵料。  相似文献   

3.
张涛  于翔  龚元  宋文华  李军  张健  赵晓临  杜华  王旭  卫航 《鲑鳟渔业》2014,(2):52-55,60
在土壤温度为24℃~26℃下,采用网箱湿土养殖法对具有生殖环带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进行了繁殖试验,统计了水蛭减重率、成活率和产茧率。在室内温度为26℃~28℃下,采用水箱孵化法孵化宽体金线蛭所产的卵茧,统计卵茧孵化率。结果表明:产茧后的宽体金线蛭平均减重率和成活率分别为43.5±1.41%和87.5±6.36%;宽体金线蛭平均产茧量和卵茧孵化率分别为1.22±0.04枚/条和73.1±0.57%。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宽体金线蛭的人工繁殖技术,以野外采捕的宽体金线蛭成体作试验材料进行室外繁殖和室内孵化试验,统计其产茧量、空茧数、孵化率。试验结果:约5 000 kg种蛭共产卵茧351.5 kg;当种蛭投入产茧床时的土壤湿度为60 %时,产茧量达到最大值;当孵化箱的土壤湿度为40 %时,空茧数显著低于湿度为20 %、50 %、70 %的组(P<0.05),孵化率显著高于湿度20 %、50 %、70 %组(P<0.05),空茧数、孵化率与湿度30 %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人工繁殖采用室外繁殖、室内孵化的方案可行。当投入产茧床时,60 %的土壤湿度有利于种蛭钻进土壤中产茧,显著提高种蛭的产茧量。孵化箱的土壤湿度控制在30 %~40 %时,孵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宽体金线蛭4个繁殖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选取的500条宽体金线蛭为样本,运用SPSS 13.0软件包中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Bivari-ate)程序对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等4个繁殖指标作统计分析。在对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与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的两两相关性分析中得出:宽体金线蛭种蛭体重与产卵茧量、卵茧重、出苗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7、0.9351、0.6972,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产卵茧量与卵茧重相关系数为-0.563,呈极显著负相关;卵茧重与出苗量、产卵茧量与出苗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2、0.4873,均呈正相关。20~30 g种蛭平均产卵茧量、平均卵茧重、平均出苗量分别为2.78个、2.24 g、32.48条,为最适种蛭。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了解宽体金线蛭的食性偏好,在室内养殖条件下,分别用螺(环棱螺)、鸭血、菲牛蛭配合饲料等3种饲料投喂宽体金线蛭,并对其生长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室内养殖的水温、pH、溶解氧近似的条件下,经过129 d养殖,投喂螺组宽体金线蛭的体质量呈上升趋势,平均体质量增长率为247.12%,平均日增长0.04 g/d;投喂鸭血组和配合饲料组宽体金线蛭的体质量均呈下降趋势,平均体质量增长率分别为-50.71%和-41.71%。试验表明,3种饲料中,螺较适合作为宽体金线蛭的饲料,鸭血和菲牛蛭配合饲料则不适合作为其饲料。  相似文献   

7.
<正>水蛭俗称蚂蟥。中药材使用的水蛭种类主要是宽体金线蛭、菲牛蛭和日本医蛭。目前这三种水蛭的人工养殖均已获得初步成功,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仅水蛭繁殖产卵这方面而言,目前水蛭繁殖产卵都是采用仿野生的有土方式,就是在水蛭养殖环境中,用泥土人工筑造高出水面的产卵平台,让水蛭自动钻入产卵平台的泥土中交配、产卵。在水蛭产卵10~20天后,用工具人工挖开平台泥土,取出水蛭产的卵茧,再将卵茧集中孵化。  相似文献   

8.
将当年繁殖的同一批初始体长(2.63±0.24) cm、初始体质量(2.46±0.27) g的宽体金线蛭养殖在89.55 hm~2稻田中,以每块稻田环形沟面积计,密度分别为50尾/m~2和100尾/m~2,每组3个平行。放养后第10 d开始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投喂中华圆田螺,每5 d按119 kg/hm~2投喂,研究两种密度下宽体金线蛭的生长及效益。50 d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100尾/m~2组宽体金线蛭的最终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质量增加率显著减小(P0.05);50尾/m~2组宽体金线蛭各生长参数显著高于100尾/m~2组(P0.05);两种养殖密度下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P0.05),不考虑水稻效益,100尾/m~2组养殖密度宽体金线蛭的平均净产值(69 791元/hm~2)显著高于50尾/m~2组(57 015元/hm~2)(P0.05)。研究结果表明,50尾/m~2有利于促进宽体金线蛭的生长,但大规模养殖时,100尾/m~2养殖密度可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真鲷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1991~1994年通过对真细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就亲鱼室内产卵习性、产卵规律以及产卵期卵子的数量、质量、卵径、单位重量卵粒数、孵化率等的变化作了详细论述。结果表明:真细亲鱼经人工强化培育,可有规律地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60~75d;产卵量呈抛物线式变化,形成初期、盛期和末期;正常卵率、孵出率、单位重量卵粒数等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而卵径则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变小,卵径与单位重量卵粒数呈负相关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水温26.5~28.5℃的室内静水条件下,研究了二氧化氯、高锰酸钾、苯扎溴铵、戊二醛、伊维菌素和聚维酮碘对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幼蛭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显示:6种药物对宽体金线蛭幼蛭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1.8850、3.7154、0.0056、0.1426、0.0066和6.4595mg/L;安全质量浓度(SC)分别为1.5593、0.4781、0.0003、0.0068、0.0002和0.6769mg/L。宽体金线蛭幼蛭对以上6种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敏感性大小依次为:伊维菌素>苯扎溴按>戊二醛>高锰酸钾>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和聚维酮碘在宽体金线蛭幼蛭养殖过程中可以安全使用,而伊维菌素、苯扎溴铵、戊二醛和高锰酸钾需慎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豫北地区中华鳖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产卵习性,产卵时间为6-9月,产卵高峰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每窝卵数平均为16.3个,平均受精率为91.2%,卵的孵化时间为50-56天,平均孵化率为81.3%,在该地区自然饲养的亲鳖,存在年产卵3次的可能。本文同时也探讨了有关鳖卵孵化的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密度对日本医蛭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网箱中,研究温度(24±1)℃和(20±1℃)与密度(200尾/箱和100尾/箱)对平均体质量1g左右的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亲蛭交配率、减重率、产茧数量和体质量的影响,比较卵茧质量(0.05g、0.05~0.1g和0.1g)对孵出仔蛭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4±1)℃、密度100尾/箱时亲蛭交配率(86±0.06)%和平均产茧量(0.87±0.14)枚/尾最高;亲蛭产茧后平均体质量下降(32.1±0.059)%;繁殖期间共收集卵茧870枚,孵化率87.47%;平均卵茧质量为(0.11±0.009)g(变化范围0.03g~0.25g);密度和温度对产茧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卵茧平均质量和长短径的影响不显著(P0.05);(24±1)℃组亲蛭的产茧时间比(20±1)℃组缩短10~15d,单日卵茧最高收集量为43枚,(20±1)℃时单日最高收集量24枚;卵茧共孵出仔蛭5 648尾,随着卵茧质量增加产出的仔蛭数量和质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放养时间段对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 Whitman)繁殖时产茧率的影响,找到繁殖时最佳需要放养的时间,选用体重规格为20.00 g±2.00 g的宽体金线蛭亲本,按5 d间隔设放养时间不同的7个试验组,其放养时间分别为10 d、15 d、20 d、25 d、30 d、35 d、40 d,将亲本放养于聚乙烯泡沫箱中,观察其繁殖产茧及孵化情况。结果表明:30 d及35 d组产茧率最高,分别为11.71%和14.63%;10 d组产茧率最低,为3.97%;40 d组孵化率最低为95.38%;其余组都为100%。因此,放养繁殖时间在30~35 d时产茧率和孵化率较好,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14.
柳学周 《科学养鱼》2006,(11):14-15
3.采卵、孵化半滑舌鳎属分批成熟多次产卵型鱼类,浮性卵,多油球,产卵期在亲鱼池的溢水口处设置集卵水槽和集卵网,用溢水法采集受精卵。每日采卵1~2次,统计每批产卵量(沉卵量、浮卵量)、受精率、孵化率等数据。受精卵收集后经分离去除沉卵和杂质后在1米3玻璃缸内微充气、流水孵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25.0±1.5)℃、pH 7.2~7.8、溶解氧(6.0±0.5) mg/L条件下,将体质量(0.062±0.006) g的宽体金线蛭幼蛭置于10 cm×10 cm×5 cm的80目网袋中,网袋浸于40 cm×50 cm×30 cm的塑料水箱中并固定,采用半静水式试验方法研究硫酸铜、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硫酸铜、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幼苗的24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579、78.173、3.956、0.978 mg/L;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389、67.898、3.327、0.836 mg/L;72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80、62.747、2.703、0.611 mg/L;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241、56.058、2.313、0.493 mg/L;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3、15.367、0.706、0.183 mg/L。对照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毒性分类标准,硫酸铜和辛硫磷对宽体金线蛭幼苗属高毒物,高锰酸钾属中毒物,而聚维酮碘属低毒物。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饵料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和饵料对宽体金线蛭仔蛭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 Whitmania pigra)仔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 P /0.05)。在水温为27℃条件下,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而33℃下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最慢。投喂不同的饵料,仔蛭的生长速度和存活率也有显著的差异( P /0.05);投喂轮虫和圆田螺组的仔蛭生长速度最快、存活率最高;投喂蛋黄组的仔蛭存活率最低、生长速度最慢。  相似文献   

17.
[11]斜带石斑鱼亲鱼周年产卵的观察及仔鱼活力判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5~7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周年产卵、产卵量、卵质以及初孵仔鱼活力的判别进行了观察研究.亲鱼共231尾,雌、雄、性别不明鱼样的数量比例为88:84:59;养殖于面积为4 000 m2,平均水深为2.0 m的土池中;冬季使用温泉加温管控制水温在18~26℃,夏季通过遮阳网控制水温在26~32℃.结果显示:(1)斜带石斑鱼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全年产卵天数共为141 d,总产卵量为184 999.6万粒,平均每尾雌鱼的年产卵量为2 102.3万粒,其中,1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亲鱼的产卵盛期,共产卵108 d,占全年产卵时间的76.6%;产卵166 133.5万粒,占全年产卵量的89.8%.(2)斜带石斑鱼卵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在初夏的产卵盛期可达80%~90%,其他季节一般在30%~60%.(3)测定了15批受精卵所孵化出仔鱼的存活力指数SAI值为3.98~18.30,SAI值与卵的受精率、孵化率呈正相关性;只有SAI值高于6.19的仔鱼才有可能被成功培育成苗.因此,在春夏之交和夏秋之交,水温24~28℃时,选用受精率、孵化率和SAI值较高的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获得成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用玉米油、亚麻油、鯷鱼油和猪油为饵料单一脂肪源,配制亲虾饵料,对中国对虾亲虾产卵前进行60天投喂试验,以测定和评估四种脂源对亲虾产卵量、孵化率和卵脂肪酸组成的影响。亲虾饲喂以猪油为脂源的饵料产卵量少,卯孵化率低。饲喂以玉米油或亚麻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较好,饲喂以鯷鱼油为脂源的饵料效果最佳。脂肪酸分析结果,饲喂以鱼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占总脂肪酸的27.6%,而饲喂以亚麻油、玉米油或猪油为脂源的亲虾卵,其ω—3HUFA的含量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9.5%,14.0%和12.8%。卵孵化率可能与卵中长链ω—3 HUF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宽体金线蛭水泥池养殖技术,进行了不同放养密度的饲养试验,将12个面积为115.0 m2(46.0 m×2.5 m)的水泥池平均分成T1、T2和T3组,分别在每个池投放2万尾(174.0尾/m2)、3万尾(261.0尾/m~2)、4万尾(348.0尾/m~2)经人工培育20 d的蛭苗,经过3个月饲养,干池捕获成蛭。试验结果,T1、T2、T3组平均产量分别为(89.9±5.7)、(92.9±7.1)、(96.6±10.3)kg/池,平均养成规格分别为123、136、142尾/kg,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3%、44.1%和34.3%,不同密度试验组之间,其平均产量和平均养成规格差异不显著,而平均成活率差异显著;试验投入9.7万元,产出19.2万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试验结果表明,宽体金线蛭水泥池养殖投入产出比较高,建议养殖密度以不超过260尾/m2为宜。  相似文献   

20.
2005~2007年春、夏期间,在浙江南麂岛开展了真蛸亲体培育、产卵及孵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亲蛸培育成活率为77.5%~95.5%,平均产卵率为68.0%~83.3%。不搭配雄体产卵率为65.0%,搭配一定比例的雄体后产卵率达92.5%,最高达100%。不同附卵器附卵效果以方形鲍鱼箱为最好,圆形鲍鱼皮桶次之,扇贝笼最差。在南麂海域暂养在网箱中的真蛸当水温上升到13.5℃以上时就开始有少量产卵,多数开始产卵在16.0℃左右,主要产卵期在4~6月。不同个体真蛸的产卵量变化很大,少者只有22 632粒,多者达170 684粒,平均102 665粒,平均每颗卵粒重量在1.670~2.207 mg之间,大小为长2.8~3.1 mm、宽0.915~0.950 mm。在水温13.5~28.0℃范围内,真蛸卵可以正常孵化,孵化率达60.0%~80.0%,超过28℃时孵化率明显下降。真蛸卵的孵化时间较长,至少需要20 d以上。孵化时间长短与水温关系密切,水温越高,孵化时间越短。孵化期间平均水温16.5℃,整个孵化时间长达47 d。当孵化期间平均水温为21.6℃时,从产卵到稚蛸出膜大致需要25 d左右。此外,还发现亲蛸护卵可以减少疾病,提高孵化率,本文也论述了有关其对疾病防治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