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健康香蕉植株体内的内生细菌进行了分离纯化,得到63株内生细菌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2株对香蕉枯萎病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这两株菌均能够显著抑制FOC菌丝生长, 抑菌率均在55%左右。通过生理生化、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为了验证从紫花苜蓿根际土壤中分离出的1株对根腐病致病菌——镰刀菌(Fusarium spp.)具有抑制作用的菌株T2,试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基因鉴定确定菌株种属,通过平板对峙试验及孢子萌发试验验证菌株T2对镰刀菌的抑菌能力,通过盆栽试验验证菌株T2对紫花苜蓿根腐病的防效。结果表明: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菌株T2为田无链霉菌(Streptomyces tanashiensis)。在平板对峙试验中田无链霉菌T2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F.solani)、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F.oxysporum)、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verticillioides)的抑制率分别为37.33%、53.33%和37.00%。田无链霉菌T2无菌发酵液对腐皮镰刀菌、尖孢镰刀菌及轮枝镰刀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42.11%、43.94%和44.96%。盆栽试验中,田无链霉菌T2对苗期紫花苜蓿根腐病的防效为50.21%。说明单独接种田无链霉菌T2可以促进紫花苜...  相似文献   

3.
圆孢芽孢杆菌A95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家蚕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细菌。经培养特征观察以及生理生化指标测定、16S rDNA碱基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圆孢芽孢杆菌,定名为Bacillus globisporusA95。该菌株的16S rDNA序列已在GenBank注册(登记号:AY387584)。  相似文献   

4.
摘要:寻找1-2株对火龙果茎腐病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通过对黑龙江、江苏、浙江、海南等地的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细菌菌株206株。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火龙果茎腐病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菌株1株,PCY-67。菌株能够显著抑制火龙果茎腐病菌菌丝生长,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30mm。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比较,鉴定该菌株均为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Ash, Priest & Collin)。  相似文献   

5.
百脉根根际分离出根瘤菌2株(LC15、LC20)与白三叶根际中分离出根瘤菌RW183基因组DNA经PCR扩增16S rDNA序列、阳性克隆检测、质粒提取测序,并与GenBank中已知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LC15与LC20的16S rDNA序列与多株克雷氏菌属(Klebsiella sp.)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超过99.00%,RW18与勒克氏菌属中的Leclercia adecarboxylata (HQ242722)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79%,结合各菌株的主要生理生化特征,将菌株LC15与LC20初步鉴定为Klebsiella sp.,将菌株RW18鉴定为Leclercia sp.。  相似文献   

6.
通过筛选高活性纤维素酶产生菌,为微生物纤维素酶制剂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绵羊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降解菌,用DNS法测定酶活力,根据酶活力复筛后,分离得到一株能够产生高活力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目的菌B5。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测定,对B5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应用B5菌株对四种纤维性饲料进行消化降解实验,探究菌株B5降解饲料粗纤维的特性。形态学观察确定B5菌落符合放线菌的特征;分子学鉴定其16S rDNA序列全长1 585 bp,在进化关系上与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聚成一簇,同源性高达99%。鉴定B5菌株属于链霉菌属成员。B5菌株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酶活力显著相关,对饲料粗纤维降解效率与饲料中纤维素含量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采用平板对峙法从海南省土壤中分离到5株对香蕉枯萎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经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将菌株S40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S40的拮抗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发酵滤液均可抑制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组培袋装苗实验表明拮抗菌可明显推迟其发病和死亡时间,三种不同处理的相对防治效果分别为71.2%、83.3%和92.4%。  相似文献   

8.
采用刚果红平板筛选法从动物粪便中分离和筛选高产β-葡聚糖酶的菌株,选取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行酶活力的测定,得到一株酶活力较高的菌株T-4-3,酶活力达到21.9 U/mL。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将其16S rDNA序列与GeneBank中已知标准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并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菌株T-4-3进化树,结果表明,T-4-3与标准菌株CP000560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聚于同一分支,同源性高达100%。  相似文献   

9.
一株桑树内生拮抗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从经过严格表面消毒的桑树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细菌76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作为指示菌进行拮抗菌的筛选,其中5个分离株具有抑菌活性,复筛选出抑菌活性及热稳定性最强的G21菌株。进一步研究表明G21菌株对家蚕病原真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均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该菌株的形态及部分生理生化特征为:革兰阳性,杆状,产芽孢,接触酶阳性,好氧。16S rD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与芽孢杆菌(Bacillus)的同源性达到99.8%。综合以上鉴定结果确定G21菌株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0.
从柑橘根际土壤中获得192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平板拮抗测试,筛选出对柑橘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dis pv. citri)有较强拮抗作用的6个芽孢菌株,抑菌圈直径达12.0~25.0mm,其中菌株G32对柑橘溃疡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稳定性高;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株G32的控病效果最佳,提前喷施拮抗菌其预防效果达60.7%,接种溃疡病菌后喷施的治疗效果为53.2%;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G3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1.
对线叶嵩草(Kobresia capillifolia)内生细菌部分生物功能进行鉴定及测定;采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藏高原青海省海西线叶嵩草根部分离出10株内生细菌。结果表明,10株内生细菌均能固氮,2G1和2G10能够产IAA;其中2G2、2G3、2G4、2G5、2G6、2G7、2G8和2G9对指示菌均有拮抗作用,对马铃薯炭疽菌Colletotrlchum coccodes的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率达88.58%。通过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结合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将2G1和2G10分别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和Bacillus simpix,2G2和2G9鉴定为亲甲基醇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2G3和2G6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G4和2G5鉴定为云南苏铁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2G7和2G8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该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极端生境牧草根部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功能菌株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某藏鸡场藏鸡发生以鼻腔与窦发炎、颜面肿胀、流鼻涕和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通过对送检病鸡病原的分离纯化、生化鉴定、16 S rDNA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诊断为副鸡嗜血杆菌感染,将该株副鸡嗜血杆菌的16 S rDNA序列与GenBank中15株巴氏杆菌科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与6株副鸡嗜血杆菌同源性较高,为94.2%~97.2%,与其它菌株16 S rD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另外,药敏试验表明,本菌株对菌必治、阿莫西林、庆大霉素、头孢氨噻肟和阿奇霉素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板稀释法和平板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对桑青枯病和桑枯萎病病原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利用盆栽试验调查分离菌株对4种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并结合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全长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到一株对桑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variicola)、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4种桑树土传病原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平板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5 mm、30 mm、25 mm和15 mm;对应的盆栽试验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4%、779%、750%和766%。根据形态特性、生理生化特征和rDNA全长序列,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YD001,这为桑树土传病害的防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杂交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青贮饲料中附着的优良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利用传统微生物培养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的乳酸菌进行鉴定,以期为提高杂交构树青贮品质提供乳酸菌资源.试验最终分离得到8株优良乳酸菌,其中菌株G4,G7,G9被鉴定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相似文献   

15.
张茹  李金花  柴兆祥  王蒂 《草业学报》2009,18(2):138-145
从甘肃省西部地区农牧交错区的马铃薯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到108株木霉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10株对马铃薯干腐病主要病菌接骨木镰刀菌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株,抗性系数均在0.826以上,其中天祝3株、永登4株、山丹3株。根据形态学特征、培养性状和ITS序列分析,将这10株生防木霉菌鉴定为哈茨木霉、长枝木霉、深绿木霉和粘绿木霉4个种。研究结果还表明,马铃薯根际土壤中的优势生防木霉菌种为哈茨木霉和长枝木霉,长枝木霉与深绿木霉对病原菌接骨木镰刀菌的拮抗作用最强。长枝木霉菌对接骨木镰刀菌有较好的拮抗效果,在国内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通过16S rDNA全序列的DNA同源性分析以及PCR-RFLP分析,对从山东某奶牛场送检的腹泻死亡的犊牛内脏中分离到的一株沙门氏菌进行了血清型鉴定,得到其系统发育树状图。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与GENEBANK上发表的27株沙门氏菌的16S rDNA同源性较高,为97-99%,该沙门氏菌菌株与鼠伤寒沙门氏菌LT2(Salmonella typhimurium LT2)的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9.7%,表明该沙门氏菌菌株为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7.
试验从健康母猪粪便中分离乳酸菌,并对其益生特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再利用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的方法进行16S rDNA基因扩增与测序,并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得到1株链球菌,2株约氏乳杆菌,4株乳酸片球菌。体外益生特性结果表明,各菌株在pH 2.0~3.0,胆盐浓度0.1%~0.3%均有较强的耐受能力,各菌株对大肠埃希氏菌和单核细胞增多症李氏杆菌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产芽孢木质素降解菌株N13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旨在从牛粪中筛选出1株对木质素有降解能力的细菌,并对其鉴定到种。对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特征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很相近。将所测得的16S rDNA序列用BLAST软件在GenBank数据库中进行比对,选取序列相似性高的菌株,用ClustalX(1.8)软件进行16S rDNA相似性分析,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发育树。N13菌株与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的相似性达到99.85%,鉴定该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鸡源致病性奇异变形杆菌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睿  李颜桃 《中国畜牧兽医》2018,45(9):2550-2558
为了解鸡源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情况、致病力和遗传特征,本试验从凉山地区分离得到2株细菌(YLF1、WS),通过培养特征、镜检特征和16S rRNA序列测定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及致病性试验;采用(K-B)法检测分离菌对14种常用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头孢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的敏感性;并与GenBank中公布的21种不同来源的变形杆菌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YLF1、WS菌株均具有迁徙性和β-溶血生长特征,镜检为革兰氏阴性长短不一的杆菌或球菌,经16S rRNA基因鉴定与GenBank中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均在99%以上,YLF1、WS菌株确定为奇异变形杆菌,均表现为多重耐药,耐药率分别为78.6%(11/14)和71.4%(10/14);雏鸡致死率均为80%;YLF1、WS菌株与日本人体分离株、中国新疆黄牛分离株和中国广东土壤分离株同源性最高,达99.9%;与来自中国河南、中国新疆及印度的鸡源奇异变形杆菌同源性较高(98.9%~99.3%),遗传关系密切。表明凉山地区鸡群中存在奇异变形杆菌感染,分离株有较高的致病力和较强的耐药性,也提示分离菌可能来源于环境、感染鸡或其他动物,同时存在人畜共患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20.
以绿僵菌(Nomuraea rileyi)和黑胸败血病菌(Bacillus sp.)为靶标,从泰山林地土壤中分离获得一株对多种家蚕病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放线菌BS-112。根据该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理化性质、细胞壁组分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将其鉴定为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该菌株抗菌谱广,抗菌物质耐高温,在酸、碱环境比较稳定,抗菌物质粗提物对黑胸败血病菌和绿僵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9.53μg/mL和78.13μg/m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78.13μg/mL和156.25μg/mL,表明在较低浓度下即可达到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