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从生物安全角度看非洲猪瘟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最早在非洲发现的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致死率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目前,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措施是防控ASF最经济、最可操作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9,(6)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1])。因此: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野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到目前为止仍未研制出有效疫苗,因此病原的早发现对ASF防控尤为重要.ASFV的病原学检测主要包括活病毒检测、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  相似文献   

4.
付玉亮 《中国猪业》2022,17(2):95-98
摘要: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导致的猪高死亡率的传染病,最早起源于非洲,是最复杂的猪传染性疾病之一。非洲猪瘟自首次报道至今已有1个世纪,但在没有疫苗和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情况下,非洲猪瘟病毒的防控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当前,非洲猪瘟病毒已在我国“定殖”,该病毒的检测已经成为养猪企业的一项常规工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最常用的方法,一些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也被开发用于病毒检测,例如环介导等温扩增法、荧光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法等,均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本文阐述了非洲猪瘟的流行现状及不同病原学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方法进行简单的比较,以期为非洲猪瘟病毒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宇 《广西畜牧兽医》2019,35(3):115-1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死率可达90%~100%。ASF不但对养猪业有严重的社会经济影响,而且严重影响和破坏了猪和猪产品的区域和国际贸易,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之一,也是我国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1,2]。  相似文献   

6.
非洲猪瘟(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家猪和各种野猪(如非洲野猪 、欧洲野猪等)而引起的一种急性 、出血性 、烈性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病毒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传染性疾病,以高热、网状内皮系统出血和高死亡率为特征~([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ASF列为法定报告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2])。ASFV是非洲猪瘟病毒科(Asfarviridae)非洲猪瘟病毒属(Asfivirus)的唯一成员,  相似文献   

8.
王宏燕  顾贵波 《养猪》2011,(4):81-82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以全身出血、呼吸障碍和神经症状为主要特征,病程短,死亡率高达100%。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和我国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ASFV可以在家猪、野猪和软蜱中循环传播,传播媒介为节肢动物。  相似文献   

9.
正非洲猪瘟(African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发病率高,死亡率可高达100%,一经确诊必须全部扑杀。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ffice international desépizooties,OIE)将ASF列为必须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是重点防控的外来病。2018年8月3日,中国辽宁省沈阳市确诊国内首例非洲猪瘟疫情,疫点内913头生猪已经全部扑杀和无害化,消毒工作全  相似文献   

1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高抵抗力、严格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对所有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具有感染性。我国非洲猪瘟传入疫情的出现,对养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必将冲击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介绍ASF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防控措施,以期为ASF的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头号疫病,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核酸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在对非洲猪瘟的诊断、感染监控和养殖复产过程中生物安全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常用的核酸检测技术与特点、非洲猪瘟病毒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核酸检测新技术展望3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养猪企业在非洲猪瘟核酸检测和监测方面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靶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猪高致死性传染病。ASFV编码蛋白p30、p54和p72等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且部分氨基酸序列较为保守,常被作为血清学诊断靶点,用于评价ASF不同阶段或发病程度的抗体水平变化,ASF血清学诊断靶点相关深入研究有助于其感染检测、致病机制和机体免疫系统反应等探究。本文系统阐述用于ASF血清学诊断的主要候选蛋白及其靶点的检测应用进展,并分析候选靶点的抗原表位(区域)及其抗体结合的特点,探讨其作为ASF血清学诊断新靶点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由于ASFV的感染机制极为复杂,基因型多,至今尚无有效疫苗用于防控,防止该病暴发主要依赖于早期快速诊断和控制。为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特异的ASFV检测方法,根据ASFV的E184L基因序列,设计了TaqMan荧光定量PCR引物及探针,建立了检测ASF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对ASFV核酸最低检测限为1.51拷贝,且与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不存在交叉反应。建立的基于ASFV E184L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特异地对ASFV核酸进行定量分析,丰富了ASFV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种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的PCR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一种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PCR方法。应用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与OIE参考的方法进行比较,并对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以及本实验室收集的野外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猪的其他病原没有交叉反应;其敏感性与OIE参考的方法相当;所建立的PCR方法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分离株的基因组,野外样品检测均为阴性。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性,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疫病的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vp72基因设计引物,建立了能够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的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将LAMP与OIE参考的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并且应用LAMP对非洲猪瘟参考实验室提供的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以及国内收集的50份猪的基因组、30份蜱的基因组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设计的引物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所建立的LAMP能够成功扩增非洲猪瘟病毒17个毒株的基因组,而野外收集的猪和蜱的基因组检测均为阴性。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非洲猪瘟的快速诊断以及防控。  相似文献   

16.
非洲猪瘟缺乏安全有效的疫苗,其防控有赖于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消毒灭源.本研究在对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B646L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引物、探针,建立了基于微芯片的ASFV免提取荧光PCR检测技术.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微芯片PCR可用于我国不同地区ASFV毒株...  相似文献   

17.
自2018年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传入中国以来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2021年以后,我国的ASF流行情况出现了新的变化,临床中出现了“自然变异株”。这些毒株可能导致感染后临床症状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疫病混淆等问题。这与国外的流行演变规律一致,即当ASF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流行较长时间后,其临床表现将由急性发病转变为缓慢发病或出现新的临床表现。经过多年的观察积累,国外已经对该病毒的流行规律特别是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有了大量记载,但国内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描述。为此,就ASF自然弱毒株的演变进程进行综述,从而提出加强血清学诊断产品研发、加快产业化报批进程、适时开展血清学监测追溯等建议,以期为我国ASF科学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which caused by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is an acute, highly contagious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ver. It leads to serious economic losses in pig industry. 3 assemblies of primers and probes targeting were designed to amplify ASFV B646L (p72) gene using recombinase polymerase amplification (RPA) technology. The Real-time fluorescent RPA method was established after screening of primers and probes, optimization of reaction conditions, tests of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repea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thod could detect 10 copies of DNA within 20 min at 39℃. No cross-reaction was found when testing swine fever virus, 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porcine parvovirus, pseudorabies virus. According to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from 5.5×106 to 5.5×100 copies/μL at each time point,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0.38% to 28.30%. I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could be used for the qualitative detection of ASFV pathogen, which might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SFV infection in China, and was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control measures.  相似文献   

1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利用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RPA),针对ASFV B646L (p72)基因设计了3组引物和探针,并进行筛选、反应条件优化、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试验,建立了实时荧光RPA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39℃、20 min内即可检测10个拷贝的DNA分子,且与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检测5.5×106至5.5×100拷贝/μL共7个稀释度样品在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变异系数范围在0.38%~28.30%。该等温、快速扩增方法可用于ASFV的定性检测,为中国ASFV感染的早期诊断提供技术支持,对疫情暴发后相应控制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工合成的非洲猪瘟病毒(ASFV)P72全长基因为模板,利用在线软件Primer Explorer4设计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的内、外引物,通过对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ASFV的LAMP检测方法,同时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LAMP检测方法最低检测限可达10拷贝质粒DNA,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LAMP产物的酶切鉴定也验证了反应的特异性。对凝胶电泳后紫外观察、肉眼观察颜色变化、生成沉淀观察以及实时荧光PCR扩增曲线Ct值判定等不同判定方法进行比较表明,以上结果判定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其中荧光PCR的敏感性最高,染色法相对较方便直观,电泳法敏感性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