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旨在提高新发现的牛丙型肝炎病毒毒株——广东湛江毒株(bovine hepacivirus-GDZJ,BovHepV-GDZJ)的检测及诊断能力,初步了解广东地区蜱携带BovHepV-GDZJ的情况,本研究结合宏转录组学、高通量测序及PCR技术,针对高通量测序结果中丰度高的基因区域,设计该病毒的巢式PCR特异性引物.通过...  相似文献   

2.
为建立快速、准确检测H1亚型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的方法,本研究针对H1亚型AIV血凝素(HA)基因保守区设计合成了2对特异性引物并优化反应条件进行巢式PCR反应。特异性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PCR方法能特异性检测到H1亚型AIV,其敏感性最低能检测到13.2 fg/μL的H1亚型AIV RNA模板。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方法为H1亚型AIV的早期诊断及有效防制提供了快速、特异且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根据GenBank公布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5′端非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建立了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建立的方法只能检测到BVDV,而与CSFV、BRV、MT及IBRV没有交叉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在1010~102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制作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1,最低可检测到100个拷贝的阳性质粒。所建立的BVDV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灵敏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H3亚型禽流感病毒(AIV)的检测方法,本研究针对H3亚型AIV 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并筛选出2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H3亚型AIV巢式PCR检测方法。对该法进行特异性和敏感性检验,并用该法对96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只能检测到H3亚型AIV,对其他常见禽病病原体不扩增;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巢式PCR对H3亚型AIV检测下限为1×103拷贝/μL,灵敏度比常规PCR高100倍;96份临床样品检测结果与病毒分离结果一致。本研究所建立的巢式PCR为H3亚型AIV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准确、有效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给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建立经济、快速的检测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利用巢式PCR技术,建立高灵敏度PCV2检测平台,以加强对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根据PCV2 ORF2基因保守区,设计内、外2对巢式PCR引物,通过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并对猪场临床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强,最低检出量为10拷贝/μL,检出率达97.3%。本研究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快速、高效地检测PCV2以及为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提供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6.
小RNA病毒属于单股正链RNA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属、鼻病毒属、心脏病毒属、口疮病毒属和肝病毒属等几个主要的属.口蹄疫病毒(FMDV)、脊髓灰质炎病毒(PV)、丙型肝炎病毒(HCV)、脑心肌炎病毒(EMCV)是该科病毒的典型代表.小RNA基因组的末端具有非编码区(UTR),是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调控位点,3'非编码(3'...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在MDBK细胞培养物中发现并分离出1株HoBi样瘟病毒,将该毒株命名为JS12/01。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该毒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对其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基因序列2端分别为5′端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和3′端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编码区为11 700nt。与GenBank中登录的部分瘟病毒属代表毒株5′-UTR区序列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毒株属于HoBi样瘟病毒巴西源亚型。本研究中的HoBi样瘟病毒JS12/01株为国内首次分离鉴定,证实了该病毒在中国的存在,需要对该病毒的扩散与流行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猪瘟病毒(CSF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核酸长约为12.3 kb,由5'-非编码区(5'-UTR)、一个开放阅读框(ORF)和3'-非编码区(3'-UTR)构成,开放阅读框编码3 898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在合成过程中被病毒自身编码的或宿主细胞内的蛋白酶水解为4种结构蛋白和8种非结构蛋白,迄今为止发现与抗原相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与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羊边界病病毒、长颈鹿瘟病毒均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成员,其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大小约12300个核苷酸,其5^+端非编码区由373个核苷酸组成,3^+端非编码区约由229~244个核苷酸组成。开放阅读框编码一个大约3900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该多聚蛋白在翻译过程中和(或)翻译后,在病毒编码的蛋白酶和宿主细胞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为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根据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3′端非编码区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建立IBV纳米PCR检测方法,并进行了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然后将建立的方法进行初步应用。结果显示:该方法特异性良好,能从4种不同基因型IBV核酸样品中检测到约346bp的目的条带,而对禽偏肺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禽白血病病毒、鸭肝炎病毒等其他病原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纳米PCR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1×10^-4ng/μL,其敏感性是普通PCR的10倍;重复性试验显示3次均能检出IBV核酸。纳米PCR方法的临床应用表明,送检样品及攻毒鸡样品的检出率分别达到50%(10/20)和60%(30/50),与普通PCR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研究建立的IBV纳米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为IBV的临床诊断、病原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病毒性腹泻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除了引起牛发病外,还可引起猪、羊、鹿及多种野生动物感染,给畜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作者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流行情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措施。   相似文献   

12.
何姝凡  岳华  汤承  刘杰 《畜牧兽医学报》2022,53(4):1030-1040
牛腺病毒3型(bovine adenovirus type 3,BAdV-3)为腺病毒科(Adenoviridae)哺乳动物腺病毒属(Masta-denovirus)的成员,为无囊膜包裹的线性双链DNA病毒,是导致牛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本文就BAdV-3的生物学特性、流行情况、致病性、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13.
Bovine tuberculosis in domestic livestock such as cattle is an economically important disease with zoonotic potential, particularly in countries with emerging economies. We discuss the findings of recent epidemiological and immunological studies conducted in Ethiopia on host susceptibility differences between native zebu and the exotic Holstein-Friesian cattle that are increasingly part of the Ethiopian National herd, due to the drive to increase milk yields. These findings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native Zebu cattle are more resistant to bovine tuberculosis. We also summarise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infections that support the epidemiological data, and of laboratory experiments that suggest a role for the innate immune response, and in particular interleukin-6, in the outcome of bovine tuberculosis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4.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被称为坏死性皮鼻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引发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不同年龄的牛感染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后表现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差异,年龄较小的牛会表现为明显的临床症状,年龄较大的牛呈现隐性感染或持续性感染,患病牛长时间或终生携带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造成病情反复流行,病情难以控制、难以消灭。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造成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是会严重影响牛群正常生长与采食,需要掌握该类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点,并进行严格诊断,然后构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该文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养殖户不科学地引种行为,造成该类疾病从其他国家引入本地区。牛结节性皮肤病又被称为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者牛疙瘩皮肤病,是由结节性皮肤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亚急性传染性疾病。该类疾病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规定为必须通报的疾病,我国将其划归为一类重大动物疫病。牛结节性皮肤病首先发生于新疆地区,随后由于不科学的运输和引种造成该类疾病,呈现逐渐扩大蔓延的趋势,带来的损失十分严重。需要掌握牛结节性皮肤病的具体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确保我国牛养殖安全。该文主要论述牛结节性普皮肤病的诊断和防控。  相似文献   

16.
牛结节性皮肤病(LSD)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SDV)引起的以发热、消瘦、皮肤水肿、局部形成坚硬的结节或溃疡、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亚急性传染病.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疫苗接种是当前主要的防控措施,但我国目前并没有针对该病的疫苗,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该病的病毒分离和鉴定、血清学...  相似文献   

17.
Concerns about retroviruses in livestock and products derived from them have necessitated the development of tests to detect the bovine leukemia virus (BLV) in blood and milk from cattle. Dairy cattle (n = 101) from 5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were used for this study. A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identified 98% of BLV seropositive cattle (n = 80) from blood and 65% from milk, whereas real-time PCR detected 94% of BLV seropositive cattle from blood and 59% from milk. Bovine leukemia virus was also detected by PCR in approximately 10% of seronegative cattle (n = 21), most likely because of early detection before seroconversion.  相似文献   

18.
牛布鲁氏杆菌病(简称牛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不仅危害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也构成威胁。本文通过对康乐县苏集镇一养殖户饲养的牛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净化处置,结合实际,对今后布病的防控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9.
牛口蹄疫是国家一类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会严重威胁地区牛养殖产业的安全,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经济损失,降低牛养殖产业的生产效益。再加上牛口蹄疫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疾病传播流行中,如果没有做好个体防护很易造成病毒,向人扩散蔓延,威胁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充分掌握牛口蹄疫病发生现状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构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疾病发生流行造成的危害。在充分掌握新宾县牛口蹄疫发生现状的基础上,对牛口蹄疫疾病的诊断和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感染牛只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肉牛、亚洲水牛、奶牛易感。该病发病时以全身皮肤广泛性结节为特征,因此又叫牛疙瘩皮肤病,除皮肤病变外还可能有发热,体表淋巴结肿大,口、鼻和眼部溃疡,鼻和眼部伴有分泌物,四肢及腹部、会阴等部位水肿等临床表现,死亡率低,但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严重影响牛的生长发育和生产。2019年8月我国新疆伊利首次报道了该病,随后在福建、江西、广东等地发现了该病的流行。该病通过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要通过实验室诊断。我国对该病的防控主要采取免疫、隔离、扑杀、消毒等综合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