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乳脂率奶牛瘤胃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的差异。本试验基于江苏省某奶牛场2020年的中国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数据,选取胎次、泌乳天数及产奶量相近的高乳脂率奶牛(H组)及低乳脂率奶牛(L组)各5头,收集瘤胃液及奶样,测定常规乳成分指标、瘤胃液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与消化酶活性;通过16S rDNA测序和非靶向液相色谱-质谱(LC-MS)代谢组学技术分析瘤胃微生物组成及其代谢物。结果显示:相同饲粮条件下,H组和L组的乳脂率分别为5.82%和3.60%,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H组瘤胃液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高于L组(P <0.05)。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瘤胃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优势菌门,且H组Kiritimatiellaeota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L组(P<0.05)。在属水平上,普雷沃氏菌属1(Prevotella_1)、解琥珀酸弧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琥珀酸弧菌科UCG-001(Succinivibrionaceae_UCG-0...  相似文献   

2.
试验将96头荷斯坦牛,按年龄、胎次、泌乳天数、日产奶量相近的原则随机配对分成2组。试验组奶牛每头添加1g/d高活性干酵母,饲喂30d。结果表明:高活性干酵母对奶牛产奶量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对乳脂肪率和乳蛋白率无显著影响(P〉0.05);对尿素氮存在显著影响(P〈0.05);乳中体细胞数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研究对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耐受性不同的奶牛血浆和乳中代谢组的差异,试验选用12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泌乳天数=(114±22) d],饲喂精粗比为4∶6的全混合日粮。在试验期第20和21天晨饲后0、2、4、6、8和12 h监测瘤胃pH值,在早晚饲喂前收集奶样,晨饲6 h后采集颈静脉血,用于测定脂肪酸及代谢物组成。基于奶牛瘤胃平均pH值高低,将奶牛分为SARA易感组(SUS,瘤胃pH=5.76,n=4)和SARA耐受组(TOL,瘤胃pH=6.10,n=4)。脂肪酸测定结果分析显示,与TOL组相比,SUS组奶牛血液及乳中的碳链长度≤C16的脂肪酸含量显著增高(P<0.05),而>C16的脂肪酸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中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血浆代谢组结果显示, SUS组奶牛血浆中L-苯丙酮酸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G(18:0/0:0/0:0)、9-HODE、12(13) Ep-9-KODE、烟酰胺、异戊基肉碱、磷酸肌酸和L-谷氨酸水平显著升高(P<0.05)。乳代谢组分析结果显示,与TOL组比较,SUS组奶牛乳中的1-硬脂酰磷酸甘油丝氨酸和鞘氨醇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甘油磷酰基乙醇胺、3-磷酸甘油和乳清酸等其他14个差异代谢物水平显著降低(P<0.05),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甘油脂代谢及泛酸与辅酶A代谢等代谢途径。综上所述,SARA耐受性不同的奶牛的血浆和乳中脂肪酸及代谢物组成存在较大差异,SUS组奶牛血浆中氨基酸代谢活动增加,乳腺的乳脂从头合成能力较强,而从血液中摄取长链脂肪酸能力减弱,与此同时,易感奶牛乳中磷脂、乳清酸等营养物质水平下降,乳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4.
奶牛产奶量及乳品质除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一些非遗传因素影响,如季节、胎次等。本研究分析了不同养殖模式下(全控温牛舍和传统开放式牛舍)产犊季节、泌乳季节、胎次对湖北地区荷斯坦牛产奶性能的影响,旨在为湖北荷斯坦牛生产管理提供参考。从湖北地区两个规模化奶牛场中共收集38 220组数据,包括4 970头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体细胞数(SCC)、乳蛋白率、乳脂率等。利用多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了产犊季节、泌乳季节及胎次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头胎牛的SCC最低,随着胎次的上升,SCC呈现上升趋势;第2~4胎奶牛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第二胎奶牛的奶品质最好;春、秋季产犊日产奶量、高峰奶量均较高,春、夏季产犊乳品质较好,但夏季产犊乳中SCC数较高;奶牛在春季日产奶量均最高,夏季较低且乳中SCC数最高,奶牛在冬季乳脂率、乳蛋白率最高。但全控温牛舍的日产奶量、高峰奶量、乳脂率均显著高于开放式牛舍,乳中体细胞数远低于开放式牛舍。  相似文献   

5.
试验利用湖南某奶牛规模养殖场2022年1~12月份2339条DHI测定数据,比较分析荷斯坦牛与娟珊牛泌乳量、乳成分、体细胞数水平及饲料成本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荷斯坦牛全年及夏季日产奶量、高峰奶量、305 d奶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娟珊组全年及夏季乳脂率、乳蛋白率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P<0.01);娟姗牛体细胞数0~20万/m L的群体比例与荷斯坦牛无显著性差异(P>0.05),夏季娟姗牛健康牛群的下降比例低于荷斯坦牛群;经济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娟姗牛每生产1 kg牛奶的饲料成本为2.11元,比荷斯坦牛节省0.25元。由此可见,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具有明显优势,但娟珊牛乳脂率、乳蛋白率等乳品质优于荷斯坦牛,而且在夏季热应激环境下,娟珊牛泌乳稳定性更强,单位产奶量饲料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影响宁夏地区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变化的非遗传因素,以2008—2021年间56个牧场135 533头荷斯坦牛DHI数据为研究材料,运用SAS 9.2软件GLM过程分析场规模、胎次、产犊年份、采样年份、产犊季节和采样季节对9项泌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9项泌乳性状均有极显著影响。日产奶量随场规模、胎次(≤4胎)、产犊年份增加极显著递增,奶牛秋、冬季产犊日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乳脂率随场规模、产犊年份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乳蛋白率、体细胞评分(SCS)和泌乳高峰日随场规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随产犊年份逐年递降;高峰奶量、305 d产奶量和乳糖率在场规模>5 000头最高;乳糖率、脂蛋比和高峰奶量随产犊年份逐年上升。乳脂率和SCS逐胎上升;乳蛋白率和高峰奶量随胎次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1胎次乳糖率高于其他胎次(P<0.01)。春、秋、冬季产犊的奶牛脂蛋比、高峰奶量和305 d产奶量高于夏季(P<0.01),但乳蛋白率、SCS夏季最高。本研究结果为研究荷斯坦牛产奶量、乳成分及相关指标变化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选择北京地区5个牛场不同胎次(1胎、3胎、5胎及以上)、无临床疾病记录的150头荷斯坦泌乳牛,于2017年7月至8月测定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抑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4种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利用SAS 9.4软件GLM过程分析血液炎性细胞因子浓度随胎次变化的规律,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等因素影响,同时进行各细胞因子间Pearson相关性分析;利用GLM过程分析炎性细胞因子对产奶性能的影响,产奶性能指标包括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乳蛋白率、乳脂率、乳糖率,所用固定模型考虑了牛场、胎次、泌乳阶段、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结果显示:荷斯坦牛血液IL-6和TGF-β浓度随胎次升高显著降低;整体来说,IL-6和TGF-β显著正相关,IL-10和TGF-β显著负相关;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各细胞因子间相关关系均不显著;5胎及以上胎次奶牛日产奶量、校正日产奶量和乳糖率显著降低;高TNF-α组的奶牛日产奶量显著低于低TNF-α组,高IL-10组奶牛乳脂率和校正日产奶量显著高于低IL-10组。综上,高胎次奶牛生产性能的降低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微生态产品对奶牛采食量、乳品质、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胎次、年龄、泌乳天数及生理性状相近的荷斯坦牛216头,分为试验A组(美国公司某产品)、试验B组(益倍健1801)、对照组,每组72头,各组基础日粮一致,试验组按照5kg/t比例添加产品,试验期45d。结果表明,两个试验组奶牛采食量、日产奶量、乳蛋白含量、乳脂率、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体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B组日产奶量、乳蛋白含量、肠道菌群多样性高于A组(P〉0.05),采食量、乳脂率略低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分别对广西贺州(华南场)和河北保定(华北场)2个奶牛场荷斯坦奶牛DHI测定记录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 2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旨在探究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和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泌乳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产奶量及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产犊季节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华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影响显著,对华南场泌乳期平均乳脂率和平均乳蛋白率无明显影响;胎次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泌乳期305 d产奶量及平均乳成分均有极显著影响;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场奶牛日均产奶量和乳成分有极显著影响。以上结果表明,泌乳季节、产犊季节、胎次、泌乳阶段对华南和华北地区奶牛的泌乳性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存在地区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饲喂新鲜豌豆荚壳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月、产奶量、营养和生理状况相近的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以饲喂豌豆荚壳进行为期40d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试验I、Ⅱ组奶牛的头均日产奶量、乳糖率、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有明显的增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Ⅱ组奶牛每头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和试验I组分别增加236.55、183.6元,提高20.01%、14.86%,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泌乳奶牛饲喂新鲜豌豆荚壳能够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且降低饲料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卧床舒适度对奶牛日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本试验选取60头泌乳天数相近、胎次相同的健康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A、B、C三组并分别圈养于三栋卧床舒适度不同的牛舍中,分析每组奶牛的日产奶量和乳成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随着卧床舒适度提高,奶牛日产奶量显著增加(P0.05),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显著下降(P0.05),乳脂率、乳蛋白率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得出,卧床舒适度的提高可促进奶牛产奶量的提升以及牛奶中SCC的下降,提高牧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饲喂泌乳牛的效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试验选用20头体重、胎次、产犊天数、产奶量基本一致的荷斯坦泌乳母牛,按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和试验。经过60天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试验组奶牛日产奶量平均提高了4.3千克,乳脂率提高0.171个百分点,经济效益2.57元/头日。  相似文献   

13.
选择体重、胎次、分娩天数、产奶量基本一致的处于泌乳中期的健康荷斯坦牛52头随机分为试验和对照两组。经过42天的饲喂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的奶牛日产奶量提高0.66千克,乳脂率提高0.21个百分点,乳蛋白率提高0.03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增加1、65元/头日。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测定荷斯坦奶牛肋部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探究了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泌乳性能的关系。利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荷斯坦奶牛肋部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评定奶牛体况,并收集皮肤褶皱厚度测量月份试验牛场的奶牛生产性能数据,共得到2 519头奶牛的数据用于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胎次、牛场、测定人、泌乳阶段、体况评分对奶牛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影响的分析模型中同样包括上述固定效应。结果表明胎次、牛场、测定人、泌乳阶段、体况评分对荷斯坦奶牛皮褶厚均有极显著影响(P < 0.01),肋部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无显著影响(P > 0.05),而颈部皮肤褶皱厚度对日产奶量、乳脂率影响显著(P < 0.05),颈部皮肤褶皱厚度对乳蛋白率、尿素氮无显著影响(P > 0.05)。颈部皮褶厚为7.20 mm的个体日产奶量最高;颈部皮褶厚为6.00 mm的个体,乳脂率最低。本研究进一步阐明了荷斯坦奶牛泌乳期内不同部位皮肤褶皱厚度的影响因素,并首次利用大群数据区分不同部位研究了皮肤褶皱厚度对泌乳性能的影响,为利用皮肤褶皱厚度提高奶牛管理效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黄酮对奶牛生产性能、乳中生物活性成分及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胎次、体重、产奶量和泌乳期相近的中国荷斯坦奶牛30头,按照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头。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基础上添加0 (对照)、 60和100 g/(d·头)的沙棘黄酮。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正试期第1、15、30、45、60天采集乳样测定生产性能和乳中生物活性成分,第1、30、60天采集血样测定血清生化和抗氧化指标。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P<0.05),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乳蛋白率、乳脂率、4%乳脂校正奶产量和能量校正奶产量(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和100 g/(d·头)沙棘黄酮均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乳中溶菌酶、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含量(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60 g/(d·头)沙棘黄酮显著提高了泌乳中期荷斯坦奶牛的血清总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鲜蚕豆荚壳对泌乳奶牛产奶量、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泌乳月、产奶量、营养和生理状况相近的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饲喂新鲜蚕豆荚壳进行为期40d的对比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可知:试验Ⅰ、Ⅱ组奶牛的头均日产奶量、乳糖率、乳蛋白率和乳脂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组奶牛每头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2.66、280.20元,提高了19.04%、25.08%,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表明:泌乳奶牛饲喂新鲜蚕豆荚壳能够提高产奶量和乳品质,且降低饲料成本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随机抽取杨凌地区80头荷斯坦泌乳奶牛的240个乳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乳样中共轭亚油酸(CLA)含量。结果表明:杨凌地区奶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平均为2.7±0.17(mg/g fat);奶牛乳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场地、年龄、胎次、乳脂率、产奶量等均影响乳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随着年龄、胎次的增加.共轭亚油酸含量上升,不同场地奶牛乳样中共轭亚油酸含量差异较大(P〈0.05)。  相似文献   

18.
TMR饲喂方式在奶牛养殖小区的应用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产奶量、胎次、泌乳天数相近似的24头2-3胎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全混合日粮饲喂,对照组采用常规饲喂方式,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产奶量和乳脂率显著提高(P〈0.05)。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不同青绿饲料饲喂泌乳奶牛,并对其产奶量、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选取年龄、体重、胎次、产犊日期、泌乳月、产奶量、营养和生理状况相近的健康泌乳中国荷斯坦牛,以饲喂不同青绿饲料进行为期40d的对比饲养试验。试验结果可知:试验Ⅲ、Ⅳ、Ⅴ组奶牛的头均日产奶量有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Ⅰ、Ⅱ、Ⅲ、Ⅳ、Ⅴ组奶牛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乳糖率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差异显著(P〈0.05);试验Ⅲ、Ⅳ、Ⅴ组奶牛每头经济效益有明显增加,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果说明:用不同青绿饲料合理搭配饲喂泌乳奶牛,能够提高其产奶量和乳品质,且增加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0.
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荷斯坦牛和娟珊牛作为目前分布广泛的主要奶牛品种,其泌乳性能各有优势。为了比较二者泌乳性能的差异,收集了江苏某大型牧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间共25489条DHI记录,用多因素方差法分析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娟珊牛与荷斯坦牛泌乳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娟珊牛乳脂率和蛋白率极显著高于荷斯坦牛,而荷斯坦牛产奶量相关性状(日产奶量、校正奶量、高峰奶量、305天奶量以及成年当量)极显著高于娟珊牛(P0.01)。不同胎次、泌乳阶段和产犊季节娟珊牛和荷斯坦牛的泌乳性能比较结果总体上也符合上述趋势,但头胎娟珊牛校正奶量极显著高于头胎荷斯坦牛(P0.01),三胎娟珊牛的高峰日极显著大于荷斯坦牛(P0.01)。该结果表明娟珊牛和荷斯坦牛泌乳性能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