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刘玉兰 《动物营养学报》2022,(10):6352-6357
肠道类器官是由单个肠道干细胞发育而来的具有隐窝-绒毛结构及所有种类的肠道上皮细胞的结构,也称为“迷你肠”。由于其与肠道结构和生理环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肠道类器官是代替肠道组织的良好模型。目前,肠道类器官已经应用于畜禽动物的营养吸收评价、肠道微生物与宿主互作等方面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肠道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以及关键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肠道类器官在畜禽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由干细胞自组建形成的肠道类器官(Intestinal organoids,IOs)是一种新兴的体外研究模型。这种多功能细胞组成的有机复合体能够高度模拟肠上皮组织,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营养学、生理学、毒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研究。近十年来,猪、鸡、牛、羊和兔等农业动物肠道类器官培养体系相继建立,有望成为推动营养素及功能性饲料添加剂活性评价和药物筛选及畜禽肠道疾病机制解析的新平台。文章简要概述IOs的结构和来源,重点结合实验室十年来开展猪肠道干细胞研究的工作经验,归纳总结农业动物IOs培养体系组成及其应用,旨在为IOs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肠道是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构成仔猪肠黏膜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肠道免疫细胞、肠道微生物及病原识别受体、肠黏膜免疫对肠道健康的影响、仔猪肠黏膜免疫的营养调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仔猪肠道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为未来仔猪肠道健康和营养调控的研究以及益生菌等抗生素替代物在仔猪生产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肠道微生物被称为动物的“隐藏免疫器官”,不仅能参与宿主代谢还能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作者主要介绍了培养组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动物肠道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意义、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研究微生物时各自的优、缺点。培养组学是基于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同时采用多种培养条件进行微生物培养,再辅以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建立的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鉴定方法,该方法将传统微生物培养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优点融为一体。该方法在挖掘“新微生物”的研究中,具有发现、找到并获得的优势;在微生物的研究中可定制分离目标菌株进行验证,并能通过丰富注释清楚地了解肠道微生物组。此外,分析了培养组学分别在家禽肠道、猪肠道、反刍动物肠道等动物肠道的研究应用现状,提出了环境条件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如人类接触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同物种不同性别肠道菌群的差异,以期为培养组学在动物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运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肠道是畜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以及发挥免疫作用的重要器官。肠道功能屏障是影响畜禽肠道健康的重要内因。近年来,营养干预逐步成为预防疾病和改善畜禽肠道健康的可持续方法。丁香酚作为一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等生物活性。文章就丁香酚改善肠道功能屏障及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为阐明丁香酚在改善畜禽肠道健康、提高畜禽生产性能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无抗养殖的大背景下,动物的肠道健康问题愈加引起关注。肠道是机体消化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也是防止肠道微生物侵袭的先天屏障,肠道屏障功能的完整性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泌体是一种内源性调节物质,可作为解决肠道健康问题的切入点。外泌体是由多种类型细胞分泌的纳米级细胞外囊泡,其广泛分布于各种体液中,可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参与细胞之间的传递、细胞的迁移和增殖等进程,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近期研究表明,外泌体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诱导小肠干细胞的增殖,修复动物的肠道屏障功能。作者梳理了近年来外泌体对畜禽肠道健康影响及外泌体的研究方法,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与AhR相关的信号通路几乎影响每种动物的细胞类型与器官,并与发育、细胞周期调节、免疫等多种关键过程有关。近年研究发现,AhR的表达可以调节炎症和免疫相关疾病,其中在肠道和肠道组织的有关疾病中尤为明显。肠黏膜屏障(Intestinal Epithelial Barrier,IEB)是肠道重要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屏障,同时肠道也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现有众多研究聚焦于阐明AhR在肠黏膜中作用的分子机制上。本文总结了AhR对IEB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为分子水平上开展家畜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微流控技术的出现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体外试验平台。动物肠道与机体免疫、营养代谢等生理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肠道功能研究受限于单一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研发拓展了肠道功能研究方法与技术手段,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和前沿。本文概述了微流控技术和肠道芯片的发展历程与研究进展,阐述了微流控肠道芯片的结构与功能,比较了其较传统体外模型的优势,包括高度仿生性、高效性和精准可重复性等,并通过具体研究实例阐明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医学及营养学领域的应用,最后展望了微流控肠道芯片在动物营养学研究中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类器官被定义为三维(three-dimensional, 3D)多细胞体外自组装组织结构,在细胞类型、结构和功能方面能模拟还原相应的体内器官,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可作为新型体外模型。随着技术的发展,肠类器官已被应用于器官发育、器官功能、器官修复与移植、疾病诊断和药物筛选等多个研究领域。目前除了小鼠肠类器官外,关于其他种属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研究较少。但在临床中,其他动物,特别是家畜动物仍存在多种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亟待新型的体外模型用于揭示致病机理或开发新的治疗方案。为此,本文对近十年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了动物肠类器官培养的优、缺点并对动物肠类器官培养进行了小结与展望,以期为动物肠类器官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猪的肠道微生物与宿主营养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道中栖息着数量庞大复杂多样的微生物菌群,肠道微生物在宿主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既影响着饲料消化、营养物质吸收和能量供应,又调控着宿主正常生理功能及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动物胃肠道不仅是消化器官,还是感应器官,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感应可以通过脑肠轴调节机体生理活动.肠道微生物还能代谢蛋白质产生宿主细胞不能合成的肽类物质,并通过小肠上皮的肽类转运系统影响机体代谢,因此可能存在微生物-肠道-大脑轴.肠道微生物还可以与机体形成宿主-微生物代谢轴,对动物机体营养物质代谢和免疫稳态起重要作用.饲粮对宿主代谢的改变,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可能通过微生物-肠道-大脑轴以及宿主-微生物代谢轴调节宿主很多生理过程,进而影响机体整体代谢.本文概述了猪肠道微生物区系与宿主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以加深关于肠道微生物对机体代谢贡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具有特殊营养作用的“条件性必需氨基酸”,肠道是消耗谷氨酰胺的主要器官,在应激或病理条件下,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能有效地维持肠道正常的免疫功能,本综述了谷氨酰胺在肠道的代谢以及对肠道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广大兽医工作者一直习惯采用抗生素治疗畜禽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畜禽肠道疾病,但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滥用抗生素及饲养环境条件的变化,往往会造成畜禽肠道微生态失衡、肠道菌群失调、耐药细菌集生,其结果是越用抗生素腹泻现象越严重,而且,还造成肠黏膜严重脱落,吸收营养溃乏等不良后果。最终影响了畜禽的生产性能,降低经济效益。因此,人们一直在研究开发可替代抗生素的产品.其中肠道酸化剂的出现对这方面的研究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肠道的营养、健康与动物体的健康息息相关。胃肠道是病原菌侵染动物的一个直接途径。如果这些器官的保护机制失效,病原菌就能够建群并且进入宿主细胞和组织。肠道对抗病原菌侵入的机制包括IgA的分泌、共生微生物区系的维持、生理抑制条件的维持、粘蛋白屏障和蠕动机制的形成。文章就以上几个方面阐述了饲料中营养水平和组成对家畜肠道微生物、疾病的影响,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肠道健康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的关键,而肠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因此改善畜禽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及其形态结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畜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畜禽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肠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情况;另结合当前国际无抗养殖的趋势,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已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各种抗生素替代物不断涌现,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阐述和比较了抗生素及其替代物在畜禽肠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对肠道菌群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可维持体内平衡、调节免疫系统、促进发育,在宿主生理和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与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本文以鸭为模型,通过对卵黄吸收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鸭胚胎整个肠道进行16s rRNA测序,研究了卵黄吸收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定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鸭胚肠道微生物主要由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组成,其中粪杆菌、拟杆菌属、肠球菌属、乳杆菌属为核心菌属,且这些肠道微生物主要参与营养物质代谢、遗传信息处理、信号传导、膜转运。说明在鸭胚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微生物均有定植,并随卵黄吸收和肠道发育发生变化,可为鸭肠道微生物区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并为禽类胚胎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断奶应激一直是困扰现代养猪业的难题,由于幼龄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尚未发育成熟,早期断奶容易造成仔猪胃肠道功能紊乱,诱发仔猪断奶综合征。肠道是断奶仔猪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也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因此,通过研究仔猪肠道健康,阐明仔猪肠道生理结构及功能的发育规律,分析仔猪断奶前后肠道免疫调控特点,为不同日龄断奶仔猪确定合理的营养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仔猪肠道生理及免疫调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肠道健康是保证畜禽正常生长的关键,而肠道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受肠道微生物菌群及其形态结构的影响,因此改善畜禽肠道内微生物菌群平衡及其形态结构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畜禽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的重要性以及畜禽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肠道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情况;另结合当前国际无抗养殖的趋势,抗生素作为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已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各种抗生素替代物不断涌现,成了当前的研究热点,重点阐述和比较了抗生素及其替代物在畜禽肠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对肠道菌群和形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肠是脊椎动物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免疫稳态需具备良好的黏膜上皮屏障完整性,提高吸收能力从而抵御病原的侵袭。因此,肠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会导致多种肠道疾病。肠上皮屏障包括多种肠上皮细胞,其除消化作用外还可调节肠黏膜免疫反应。肠道内存在大量共生菌群,这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摄入、新陈代谢和免疫稳态具有调节作用,其中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并激活黏膜免疫应答。阐述黏膜相关免疫细胞的功能,介绍益生菌及工程菌的免疫调节特性,基于黏膜免疫及其机制的研究来分析并比较不同益生菌对黏膜免疫的调节作用,以期为预防疾病、缓解肠道损伤及黏膜疫苗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处于高速生长的仔猪和功能有待发育的肠道之间矛盾始终存在,而饲料端禁抗之后仔猪肠道疾病频发、免疫应激、屏障功能损伤等问题更加严峻。在回顾仔猪肠道研究模型、研究技术和相关干预因素之后,运用营养策略改善早期断奶仔猪肠道功能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总结了肠道上皮细胞的发育规律和肠道类器官的最新进展,通过生化分析及分子生物学、高通量组学及生物信息学关联分析等技术手段,以期为学者提供更高效的研究策略。仔猪肠道发育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代谢和应激因素,研究者通过基因转录调控、营养水平和微生物菌群-上皮细胞-免疫细胞互作等机制,探索了包括饲粮氨基酸、内源小分子代谢物、微量元素、免疫抑制剂及植物提取物等添加剂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益生菌对肠道黏膜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益生菌作为一类以活菌为主的新型菌制剂,能在肠道内定殖,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并刺激肠黏膜免疫组织,对肠道黏膜免疫有重要的影响。益生菌可直接作用于宿主的免疫系统,刺激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巨噬细胞活力或发挥佐剂作用,活化肠黏膜内相关淋巴组织,使免疫球蛋白A分泌增加,使免疫球蛋白A生物合成增加,提高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