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兔脚蕨(Davallia mariesii)又名龙爪蕨、狼尾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根茎裸露在外,肉质,粗约6~12cm,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茸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做兔脚蕨或狼尾蕨。形态特征:兔脚蕨为小型附生蕨。植株高20cm。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绒状披针形灰棕色鳞片。叶远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羽片愈近顶处愈形缩小,整体呈三角形。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小叶细致为椭圆或羽状裂叶,革质,叶面平滑浓绿,富光泽,羽叶长10~30cm,由细长叶柄支撑,叶柄色稍深,细长10~30cm,孢子囊群着生在小叶缘之小脉顶端边,非叶…  相似文献   

2.
乌毛蕨     
1生物学特性与繁殖方法乌毛蕨(orientale),又称东方乌毛蕨、龙船蕨、赤蕨头、贯众、管仲等。为乌毛蕨科乌毛蕨属草本植物。株高1 ̄2m,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终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基部以上无鳞片。叶片长阔  相似文献   

3.
乌毛蕨的开发利用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乌毛蕨简介1.乌毛蕨的形态特征乌毛蕨,其植株高1 ̄2m,根状茎粗短,直立,连同叶柄基部密生钻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棕禾秆色,坚硬,上面有纵沟,沟两侧有瘤状气囊体疏生,基部以上无鳞片,叶片长阔披针形,革质,长50 ̄120cm、宽25 ̄40cm,基部略变窄,一回羽状,羽片多数,下部数对缩短,中部羽片长15 ̄25cm、宽1 ̄2cm,条状披针形,基部圆或楔形,无柄,全缘。侧脉细而密,通常分叉,少有单一,孢子囊群线形,开向主脉。2.乌毛蕨的分布与生长习性乌毛蕨分布于中国的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等地。亚洲热带地区、澳大利亚、日本也…  相似文献   

4.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蜈蚣草株形优美,可作为观叶植物及插花素材;全草亦可入药,性温,味淡,有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止泻的功效;它一般生长在含钙质较高的土壤上,可作为钙质土和石灰岩的指示植物;另外它还是环保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砷,因此蜈蚣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蜈蚣草(Pteris vittata L.)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蜈蚣蕨、长叶甘草蕨、舒筋草、牛肋巴、小贯仲。蜈蚣草株形优美,可作为观叶植物及插花素材;全草亦可入药,性温,味淡,有解毒、祛风除湿、止血、止泻的功效;它一般生长在含钙质较高的土  相似文献   

6.
凤尾蕨(Pteris multifida Poir.)为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又名蕨、鸡爪菜、蕨菜、凤尾草、井栏边草.高30~70cm,根状茎直立,顶端具钻形叶片,叶簇生,分为不育叶和孢子叶两种类型;叶柄细,具三棱,黄褐色;叶椭圆至卵形,长20-45cm、宽15-25cm,1回羽状复叶,.羽片常4--6对,仅基部有1对叶柄,羽片条形,宽3--7mm,顶端尖,不育部分有细锯齿,孢子叶较高,全缘;孢子囊群沿叶边呈线形排列;孢子棕黄色.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铁角蕨科铁角蕨属4种植物(长叶铁角蕨、石生铁角蕨、岭南铁脚蕨、细裂铁角蕨)与巢蕨属4种植物(细叶鸟巢蕨、圆叶鸟巢蕨、鹿角鸟巢蕨、皱叶鸟巢蕨)的叶表皮结构、叶脉特征、气孔类型、根和叶柄的维管束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探讨两属8种植物的形态和亲缘关系,为区别两属的系统分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铁角蕨科两属8种植物的上表皮细胞大小、气孔器类型、叶柄横切面形态均无属间差异;4种铁角蕨属植物的气孔大小显著大于巢蕨属植物的;4种巢蕨属植物的叶脉序具有属的特征,明显区别于铁角蕨属植物。通过对8种植物形态解剖学的比较,为铁角蕨属和巢蕨属植物的形态特征补充了基础数据,并为两属植物的系统分类提供参考依据。因此,把8种蕨类植物分为不同科属是符合分类学的分类结果。说明以上特征是蕨类植物科属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兔脚蕨又名龙爪蕨、狼尾蕨,骨碎补科骨碎补属植物。根茎裸露在外,肉质,粗约6~12厘米,表面贴伏着褐色鳞片与毛,如同兔脚,花农因此称它为兔脚蕨或狼尾蕨。一、形态特征:兔脚蕨为小型附生蕨。植株高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密被绒状披针形灰棕色磷片。叶远生,叶片阔卵状三角形,三至四回羽状复叶。孢子囊群着生于近叶缘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小叶细致为椭圆或羽状裂叶,革质,叶面平滑浓绿,富光泽,羽叶长10~30厘米,由细长叶柄支撑,叶柄色稍深,长10~30厘米。二、栽培繁殖:兔脚蕨为长绿草本附生蕨类,喜温暖半阴环境,能耐一定的干燥,土壤以疏松…  相似文献   

9.
通过移植和孢子繁殖试验,研究了生态因子对粤东地区水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蕨生长具有季节性变化,4-6月是水蕨生长高峰期,6月和12月开始形成孢子;水蕨孢子萌发和孢子体的发育均需要光照;光照4~10 h,水蕨孢子的成苗率显著提高,最高达82.4%;遮荫对水蕨叶柄基部直径、植株鲜重和干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导致叶柄纤细,易倒伏;光照显著促进水蕨叶的生长,使其抗伏性增强,并加速其孢子囊的成熟;基质(塘泥+河沙,其体积比为 4:1)培养能提高水蕨幼苗的成活率,促进水蕨孢子体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
以6种野生观赏蕨的孢子为材料,研究0.1%HgCl2不同消毒时长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毛柄双盖蕨(Diplazium dilatatum)、狗脊蕨(Woodwardia japonica)、蜈蚣草(Eremochloa ciliaris)、林下凸轴蕨(Metathelypteris hattori)和扇叶铁线蕨(...  相似文献   

11.
荚果蕨,球子蕨科,在我们当地它的别名是广东菜,是人们非常喜欢食用的一种绿色山野菜,在东北早春4月中下旬的农贸市场就有销售。除了在山上采摘以外,还可以引进人工大面积栽植,前景非常广阔。1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生,粗大,上部密生鳞片,叶簇生二型,营养叶柄基部初被鳞片叶片薄革质,倒披针形,先端尖锐。两回羽状深裂,羽片线状披针形,基部无柄,先端渐  相似文献   

12.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朝阳  陈玲  陈军  周羲  雷国为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62-21663,21673
[目的]研究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方法]用微波法提取槲蕨中的总黄酮和总柚皮苷,以芦丁为标准品,用比色法测定8份槲蕨种质资源叶、叶柄和根状茎的总黄酮含量;另以柚皮苷为标准品,比色法测定槲蕨不同部位的总柚皮苷含量。[结果]湘西产槲蕨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3.5%;王村样品的次之;保靖样品的最低,仅有1.8%;槲蕨不同部位中柚皮苷含量高低的分布规律为叶〉根状茎〉叶柄。[结论]龙山样品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可作为人工栽培时的原种利用;而叶中总柚皮苷含量最高,可对槲蕨的叶加以利用和开发,为槲蕨的种质资源筛选和人工栽培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大民毒病灵     
植物病毒病被人类称之为植物癌症,大民毒病灵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植物的花叶、小叶,卷叶、条斑、蕨叶等多种病毒病。  相似文献   

14.
以革叶蕨的幼嫩根茎(母株新发生的匍匐茎)、幼嫩叶柄、幼叶作为外植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研究表明,茎段用HgC l2溶液浸泡10 m in、叶片和叶柄用HgC l2溶液浸泡3 m in灭菌效果较好;MS 0.5 mg/L IAA 0.1 mg/L NAA最适合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和幼芽分化;茎段尤其是走茎茎尖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为幼苗的最适外植体材料;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 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5.
神农架蕨类植物二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湖北神农架蕨类植物2新种-神农岩蕨和新正宇耳蕨。神逐岩蕨仅见于神农架海拔2860m的巴东垭,与蜘蛛岩蕨相近,区别在于前者植物体较小,叶柄和叶轴黑色,下部羽片几不变小。新正宇耳蕨见于神农架海拔1600m的千家坪,少见分布,接近正宇耳蕨但新正宇耳蕨叶片线形,薄革质,小羽片多达26对,密接,下部的几不反折,可以区别。  相似文献   

16.
正蕨菜(Pres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为凤尾蕨科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山蕨菜、拳头菜、猫爪、龙头菜等,以叶芽生长出来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供食。经分析,其嫩茎、嫩叶和叶柄营养丰富,每100g鲜品中含蛋白质0.43g、脂肪0.36g、糖类3.6g、有机酸0.45g,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是一般栽培蔬菜的几倍至十几倍,有"山菜之王"的美誉,深受国内外市场的欢  相似文献   

17.
荚果蕨叶柄的组织培养及无性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荚果蕨叶柄为外植体,以1/2MS、1/3MS为基本培养基,附加不同浓度的BA、2,4-D、IAA、NAA,诱导叶柄形成愈伤组织,并使愈伤组织分化形成幼叶,培养成生根试管苗,建立起荚果蕨无性系.结果表明:1/2MS+NH4H2PO4150 mg·L-1+BA0.5 mg·L-1+2,4-D1.4 mg·L-1+NAA1.4 mg·L-1是诱导叶柄形成具有分化能力愈伤组织的理想培养基;1/2MS+BA0.5 mg·L-1+NAA0.1 mg·L-1是愈伤组织分化培养的理想培养基;1/3MS+IAA0.9 mg·L-1这一培养基是荚果蕨试管苗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移栽到田间的试管苗长势旺盛、整齐,根茎上的须根比附近的野生植株增加1-1.5倍.  相似文献   

18.
<正>1丹参优良品种1.1丹优1号(D0535)。根肥厚,肉质圆柱状,朱红色,内面白色,根长34.7cm,直径0.88cm;茎直立,株高37cm,茎四棱形,具槽,密被长柔毛。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数多于5,小叶长6.4cm,宽3.9cm,卵圆状戟形,叶色绿,叶面平展,叶基部圆形,边缘具圆齿,草质,叶两面被柔毛;叶柄长4~10cm,叶柄密  相似文献   

19.
为解析钙离子胁迫对槲蕨孢子体叶片生长影响的生理机制,以两年生槲蕨孢子体叶为实验材料,观察了钙离子胁迫对孢子体叶的影响。将温室培养的两年生槲蕨植株移栽至直径18.5 cm的花盆中,以蛭石为基质,置于光照培养箱,浇施霍格兰德营养液7d后,分别浇施含有不同钙离子含量的霍格兰德营养液,处理14天,根据槲蕨叶片的形态变化确定处理浓度。取0、600、1200 mmol?L-1钙离子浓度处理的槲蕨叶片测定脯氨酸含量、甜菜碱含量、电导率含量、超氧阴离子含量、过氧化氢含量、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活性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结果显示:槲蕨孢子体叶的脯氨酸含量随着钙离子处理浓度的逐渐增加逐渐升高,而甜菜碱含量在1200 mmol?L-1显著升高;电导率、超氧阴离子和过氧化氢的含量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表明钙离子浓度在1200 mmol?L-1以下时主要产生渗透胁迫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荚果蕨产量,增加种植者经济效益,以野生荚果蕨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对荚果蕨不同植物学性状进行调查,研究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荚果蕨株高、叶柄粗及叶片厚度等在生长发育前期逐渐增大,在生长发育后期生长停滞,各性状表现为增长幅度减小或不再增长,植株甚至出现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