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动物园虎、狮、豹等珍贵动物肠道寄生虫病,我们分别采集辽,吉林、黑龙江等几个动物园的虎、狮、豹等粪便42份,经粪检查出17份有蛔虫卵(2份有虫体),蛔虫感染率为40.48%。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防治动物园虎、狮、豹等珍贵动物肠道寄生虫病 ,我们分别采集辽、吉林、黑龙江等省几个动物园的虎、狮、豹等粪便 42份 ,经粪检查出 17份有蛔虫卵 (2份有虫体 ) ,蛔虫感染率为 40 .48%  相似文献   

3.
以来源于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猎豹体内的狮弓蛔虫为研究对象,利用保守引物,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猎豹狮弓蛔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I亚基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并用pcox1序列构建与其他相关蛔虫的进化关系。将获得的序列,用Clustal X 1.83程序进行比对,用Phy ML 3.0程序中的最大似然树法(ML)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显示:样品pcox1序列长度均为367 bp,种内相对保守(1.4%~6.8%),种间变异显著(9.7%~21.4%);种系发育关系指示,猫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犬科动物狮弓蛔虫分离株位于另一分支。由于狮弓蛔虫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狮弓蛔虫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4.
分离到湖南长沙生态动物园白狮和猎豹的两种野生动物蛔虫样本,对这两种蛔虫线粒体DNA(rDNA)中细胞色素I(cox1)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与Gen Bank中收录的猫弓首蛔虫、狸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猪蛔虫cox1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来自长沙生态动物园的白狮和猎豹蛔虫cox1序列长度均为415 bp;与Gen Bank收录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用Blast软件比较,发现极少数的碱基置换、颠换、缺失及无差异。利用DNAStar 5. 0的MegAlign软件差异性分析显示,白狮蛔虫(WL1、WL2)基因序列和猎豹蛔虫(CH1、CH2)基因序列与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的平均差异分别为4. 05%和2. 5%。而样品序列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在10. 1%以上。因此,这2种动物4个蛔虫样品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大,同是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全国各动物园里的珍稀野生动物不断受到蛔虫病的重复侵袭,如上海动物园动物蛔虫病在寄生虫病总数中占55.74%,成都动物园为42%,黔灵公园的肉食动物蛔虫病患病率为100%.大熊猫的18种寄生虫中熊猫蛔虫对大熊猫的危害占第1位,感染率为100%,更为严重的是胆道蛔虫和蛔虫引起的肠梗阻直接导致一部份珍稀濒危动物的死亡.为减少或彻底根治蛔虫病的重复侵袭,周忠勇等1993年曾用DF在实验室里对狮弓蛔虫卵作过杀灭试验,以后又对感染狮弓蛔虫动物的笼舍场地作了蛔虫卵杀灭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狮(Panthera leo)属食肉目,猫科动物,原产于非洲南北各地及印度西部。栖息在开阔的草原地区,每5—10头为一小群。怀孕期110—150天,胎产2—5仔。寿命25—30岁左右。我国无野生狮,自1920年从国外引进后,现各大城市动物园已有少量饲养。狮易于产仔但成活率不高。我园自1982年起进行了对非洲狮繁育的研究工作。五年  相似文献   

7.
环境因素在小灵猫繁殖中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因素在小灵猫繁殖中的作用分析徐汉光,何桂宝(杭州动物园)1.前言小灵猫是一种珍贵的小型皮毛兽,野生资源丰富,江南各省多有分布。所产香膏在香料工业和医药事业上用途甚广,香膏供不应求,可以开发利用。杭州动物园在1962年开始驯养小灵猫,经过多年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昆明动物园一只驯养多年的东北虎呕吐物中发现乳白色、稻草样的活动物,经清洗后观察,为一狮弓蛔虫雌性虫体,根据此情况制定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美洲狮和亚洲黑熊蛔虫ITS序列扩增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采自广州动物园美洲狮和亚洲黑熊体内的蛔虫样品为研究对象,提取样品的总DNA,以保守引物对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进行PCR扩增、测序及网上比对。结果表明,美洲狮体内样品获得与GenBankTM公布的狮弓首蛔虫相似性很高的ITS-1、ITS-2和5.8S序列,亚洲黑熊体内样品获得与GenBankTM公布的转移拜林蛔虫相似性很高的ITS-2序列,并首次获得样品的ITS-1与5.8S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美洲狮体内蛔虫样品为狮弓首蛔虫,亚洲黑熊体内蛔虫样品为转移拜林蛔虫。  相似文献   

10.
以石家庄市动物园饲养的3只美洲狮为例,介绍了美洲狮感染狮弓蛔虫的临床症状、病原鉴定、实验室诊断,最终通过药物驱虫、环境消毒及改善饲养管理等措施,跟踪调查显示美洲狮身体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犬瘟热弱毒疫苗对野生动物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80年代犬瘟热病首先于熊猫中发生流行以来,该病已先后发生于猫科动物狮、虎、豹等野生动物,严重影响动物园野生动物的健康。为此,作者从1981年某动物园暴发熊猫犬瘟热流行时开始,首先试用犬瘟热弱毒疫苗对珍贵动物大熊猫和小熊猫进行免疫接种观察,90年代又在云南小熊猫产区进行扩大试验,并逐渐试用于猫科动物狮、虎、豹,至今已扩大到7家动物园。应用该疫苗防治熊猫、东北虎、非洲狮、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等动物的犬瘟热,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先后接种动物有大熊猫12只,接种…  相似文献   

12.
昆明地区圈养狮子感染狮弓蛔虫初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和沉淀法,对昆明圆通山动物园和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狮子蛔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狮子在园养情况和在散养情况下一样,易感染狮弓蛔虫病.在调查过程中还发现了蛔虫的幼虫.将两家动物园进行比较发现,狮子的饲养环境是蛔虫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非洲狮难产助产病例杨乃才李玉锦张良(大连森林动物园,辽宁116013)非洲狮由于难产而求治的极为少见,现将一例在未麻醉状态下,助产成功的经过报告如下。1临床情况病狮约5岁,营养状况良好,头胎初产体重约150kg左右,混群饲养,预产期不详,产前2天饮食...  相似文献   

14.
应用猫肾传代细胞(FK),采用同步接毒的方法,从8份狮、虎、豹病料中分得6株病毒,经与标准病毒作交叉免疫电镜等系统鉴定,证明与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的特性基本相符,从而首次证实在我国动物园狮、虎、豹等猫科动物中存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5.
猫科动物“瘫痪症”的诊治周恒锋(新乡市人民公园)朱凤先,李新生(新乡市畜牧兽医工作站)近年来,我们通过多次的临床病例和调查防问,不管是动物园、养殖场,还是家庭豢养的宠物,如虎、狮、豹、猫等猫科动物的瘫痪病例时有发生,现介绍如下:一、问诊及调查情况本病...  相似文献   

16.
以从我国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肠道中采集的2条蛔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中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蛔虫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州动物园的2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858 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犬弓蛔虫(T.canis)的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81%、82%;5.8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8%、99%;ITS-2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狮弓蛔虫序列相似性94.6%,与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T.malaysiensis)序列相似性均小于60%。研究结果证明此次分离的华南虎蛔虫属于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17.
犬猫蛔虫病是由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和猫弓蛔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危害1~3月龄的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可根据呕吐物及粪便中见到虫体确诊并治疗.1易感动物该病以幼龄犬、猫多见.其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猫弓蛔线虫等.其中犬弓首蛔虫和猫弓蛔线虫可以感染人,在幼犬中的感染很常见,偶有致命病例.狮弓蛔线虫可感染幼龄犬和成年犬,也可感染野生食肉动物,尤以动物园或其他收容场所动物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白狮蛔虫湖南动物园分离株线粒体nad5的遗传差异,并利用nad5序列分析白狮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种系遗传关系,应用PCR技术对白狮蛔虫线粒体nad5的部分序列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利用Clustal X2.0程序对测序所得序列进行比对,再运用Mega4.1程序进行NJ法绘制种系发育树。结果表明:所获得nad5序列长度基本一致,约530 bp,15个样品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7.4%~99.8%,通过构建系统种系发育,结果显示15个白狮蛔虫分离株与狮弓蛔虫位于同一大分支,与其他蛔虫所属分支具有较远的距离,得到较为明显的鉴别。狮弓蛔虫nad5序列种内较为保守,但种间差异明显,nad5基因可以作为理想的分子标记应用于狮弓蛔虫的分子鉴定和种间遗传变异研究,从而为狮弓蛔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观赏鸳鸯大肠杆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2年下半年,江南某市动物园引种并作为展览用的鸳鸯发生了一种以食欲减少、拉稀、跛行或瘫痪、急性死亡,病理变化则以败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后经综合分析诊断为大肠杆菌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1 某些野生动物大肠杆菌病 大肠杆菌对野生动物(狮、虎、豹)导致肾炎、肺炎、心包炎、子宫炎及幼兽腹泻;野禽肉芽肿性肠炎、肺炎及关节炎等病例的报道。 发病季节多在6~9月,经消化道感染不新鲜肉类及奶品(黔灵公园动物园购入注入水牛肉饲喂)。该园鹏鹏和东北狼分别在1994年7月12日和9月1日发病死亡。该园兽医采取病料送省兽医诊断室作病原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