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油用牡丹‘凤丹’Paeonia suffruticosa ‘Fengdan’为研究对象,通过避雨和限根二种栽培模式,研究其对籽粒含油率和籽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条件下‘凤丹’籽粒含油率在28.60%~29.96%之间,避雨和限根栽培都有增加‘凤丹’籽粒含油率的趋势;避雨和限根栽培都能明显提高‘凤丹’籽油的品质,不仅能增加‘凤丹’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还能增加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重要氨基酸的相对含量,以及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镁的含量。综合试验结果发现,避雨栽培的整体效果优于限根栽培,在避雨处理中,以开花期避雨栽培(BY1-2)效果最佳;而在限根栽培处理中,以穴式限根栽培(XG1-3)效果最佳。相关性分析表明,‘凤丹’籽粒的含油率与粗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籽油中的锌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籽油中的亚麻酸含量与油酸、亚油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油用牡丹的选育和栽培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油用牡丹‘凤丹’的栽培技术,提高产量,改善结实性状。【方法】以‘凤丹’2年生实生苗为材料,设置3种栽植密度(0.4 m×0.6 m、0.4 m×0.5 m、0.3 m×0.6 m),栽植4 a后,研究不同栽植密度对‘凤丹’结实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并使用气质联用色谱法对‘凤丹’籽主要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及其含量进行测定。结实性状指标包括单果果角数、单果种籽鲜质量、鲜出籽率、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结果】‘凤丹’产量、单果种籽鲜质量、鲜出籽率、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等指标均随着栽植密度增加而减小。0.4 m×0.6 m栽植密度条件下,单果鲜质量为29.85 g,单果种籽鲜质量为58.330 g,单果种籽数为68.33,与0.4 m×0.5 m和0.3 m×0.6 m栽植密度处理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4 m×0.6 m栽植密度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达到2 465.25 kg/hm~2,极显著高于0.3 m×0.6 m栽植密度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凤丹’单位面积产量与单果果角数、鲜出籽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单果种籽数、百粒种籽质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凤丹’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4.48%,其中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分别为52.00%、19.84%、22.64%,饱和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等。‘凤丹’籽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含量最高。【结论】‘凤丹’适宜的栽植株行距为0.4 m×0.6 m。‘凤丹’籽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及丰富的氨基酸,可作为营养保健油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核桃油贮藏和货架期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国核桃产区‘新新2号’‘温185’‘清香’品种为研究对象,经液压冷榨获得核桃油,分别在室温、0~-5℃、-15~-25℃条件下贮藏120 d,每15 d检测1次核桃油功能性成分亚油酸、亚麻酸、油酸、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的含量,并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进行曲线拟合、回归分析,确定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少的贮藏条件及贮藏时长。【结果】在贮藏期间,‘新新2号’‘温185’‘清香’核桃油功能性成分含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新新2号’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温185’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亚麻酸、总酚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总黄酮、角鲨烯、总甾醇含量从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清香’核桃油的亚油酸、油酸含量从贮藏75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亚麻酸、总黄酮、总酚、角鲨烯、总甾醇含量在贮藏90 d左右开始快速下降。在室温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成分损失最多,0~-5℃、-15~-25℃贮藏条件下,3个品种核桃油功能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加科学而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文冠果,应用CO2超临界萃取技术,对文冠果籽油的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值和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与分析。提取试验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文冠果籽油的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50℃,C O2流量40 L/h,萃取时间150 min;在此条件下出油率可达44.56%。测定结果表明:文冠果籽油的折光指数n20为1.474 5,相对密度d20为0.917 3,其水分与挥发性物质的含量为0.38%,酸值0.51 mg/g,过氧化值0.000 9 g/g,碘值1.214 g/g,皂化值214 mg/g;超临界萃取的文冠果籽油主要含有亚油酸(40.9%)、油酸(29.5%)、芥酸(8.89%)、棕榈酸(4.95%)、硬脂酸(2.13%)和亚麻酸(0.4%)、花生四烯酸(0.02%)及山嵛酸(0.53%),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为82.22%。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给南方地区油用牡丹高效栽培种植技术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以四川湿润气候区的油用牡丹‘凤丹’品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基肥的施用对牡丹结实情况和籽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的影响。【方法】共设置了油枯(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牛粪(0.1、0.5 kg/株)+复合肥(0.1 kg/株)6个基肥处理,观测不同基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结籽性,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采用气相质谱法(CG-MS)对油用牡丹籽单体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在单株施牛粪0.1 kg+复合肥处理下,油用牡丹的单籽质量(0.470±0.029) g,籽长(10.452±0.266) mm,籽宽(8.660±0.056) mm,均好于其他施肥处理。油用牡丹籽粗脂肪含量在不同基肥处理下差异不明显,但单体脂肪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经GC-MS分析,在油用牡丹籽油中检测出13种单体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癸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花生酸、榆树酸和木蜡酸),3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棕榈烯酸、油酸和顺-11-二十碳烯酸),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其中亚麻酸的含量最高(40.27%),其次为亚油酸和油酸,分别为29.02%、22.03%。【结论】单株施牛粪0.5 kg+复合肥处理对促进油用牡丹籽亚麻酸含量提高的效果最佳,在该处理下亚麻酸含量可达(45.97±0.01)%。  相似文献   

6.
为给无患子籽仁油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无患子籽仁为原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就提取籽仁油的各主要工艺参数的变化对籽仁油提取得率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并采用GC-MS分析法,对无患子籽仁油的成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次数2次,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2 h,得率达41.63%。检测结果表明:无患子籽仁油中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亚麻酸、二十碳烯酸、山嵛酸、芥子酸等11种脂肪酸成分,其中C_(16)~C_(20)的脂肪酸占9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83%以上,油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均达到54%以上;无患子籽仁油的酸值为2.46 mg·g~(-1),皂化值为202.46 mg·g~(-1),碘值为0.985 3 g·g~(-1);无氰甙成分。  相似文献   

7.
湖南油用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更好了解湖南牡丹籽油的品质与特性,从而为湖南油用牡丹籽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对牡丹籽的组成、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分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带壳牡丹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0.77%,不带壳牡丹籽的粗脂肪含量为28.36%;不带壳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9.94%,淀粉含量为22.98%,而带壳牡丹籽的蛋白质含量为13.76%,淀粉含量为18.81%,说明牡丹籽油是值得开发的食用油资源,牡丹籽破壳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牡丹籽的品质;带壳和不带壳牡丹籽油的理化性质相差不大,初榨毛油的酸值在1.7 mg/g左右,碘值在1.77 g/g左右,皂化值在194 mg/g左右,这些指标与常见食用油的理化性质基本相符;牡丹籽油的棕榈酸含量为4.9%,油酸21.3%,亚油酸30%,亚麻酸40.2%,硬脂酸1.5%,亚麻酸含量很高,达到了40%以上,牡丹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1%左右,其中以亚麻酸和亚油酸为主。  相似文献   

8.
对陕西漆籽在不同处理下漆籽油的物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日本漆籽及江西引种漆籽嫁接苗与实生苗漆籽的漆籽油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水洗和石油醚浸泡过的陕西漆籽核提取的漆籽油透明澄清,颜色浅,得率相应的由9.61%提高到14.87%,酸值分别为9.79和6.95,明显低于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提取漆籽油的样品,处理后提取的漆籽油的皂化价及过氧化值则比未处理提取的漆籽油低;陕西漆籽油的亚油酸的相对含量则高达72%,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江西引种的漆籽皮核易于分离,漆籽油中亚油酸的相对含量为56.222%。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优化浸泡工序以及添加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对香榧籽加工过程和常温货架期间油脂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研究,阐明香榧籽品质劣变发生及其调控机制,为提高香榧成品率,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5%和20%氯化钠(NaCl)浸泡处理,每个浓度浸泡时间设定为0、5、10和20 min,测定过氧化值、酸价、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的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确定适宜的盐浸时间。选择最佳浓度和时间的浸泡液处理,外源添加0.02%TBHQ,进行第2次烘烤,并将炒制成品在室温条件下储藏60天,测定过氧化值、酸价、p-茴香胺值,亚油酸脂质过氧化体系抑制率、总酚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等指标。【结果】香榧烘烤过程的最佳浸泡条件为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在这个浓度下香榧的过氧化值、酸价和脂质氧化抑制率最低,同时总酚含量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最高。20%NaCl溶液中加入TBHQ会使DPPH清除活性、总酚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进一步升高,并且过氧化值、酸价和p-茴香胺值的增长速度减慢。室温储藏60天货架期内,添加TBHQ的香榧籽品质和抗氧化活性优于未添加TBHQ的空白对照。【结论】在20%NaCl溶液浸泡10 min可缓解香榧品质下降。TBHQ可以减轻香榧籽在烘烤和常温货架存放过程中的脂质氧化,并提高氧化稳定性,从而提高香榧加工和贮藏技术。  相似文献   

10.
用索氏抽提法提取了广东沉香籽中的油脂,采用GC-MS全扫描方式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特征离子扫描(SIM)模式进行定量分析,并分析了沉香籽油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沉香籽油的主要脂肪酸为油酸(756.5 mg/g),其它脂肪酸组分和含量分别为棕榈油酸10.7 mg/g、棕榈酸114.1 mg/g、亚油酸55.8 mg/g和硬脂酸62.9 mg/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83.5%。沉香籽油的相对密度为0.916 5 g/cm3,折光指数为1.467 8,酸值、碘值、皂化值和过氧化值分别为7.3 mg/g,82.4 mg/100 g,192.2 mg/g和0.062 7 mmol/kg。其组成与理化性质表明,沉香籽油是一种制备生物柴油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1.
四川高含油量牡丹品种“丹凤1号”良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择适合四川地区发展的高含油量的油用牡丹品种,以紫斑、赵粉、凤丹等6个引种牡丹品种为材料,测定其单株果荚数、出籽率等丰产指标,牡丹籽含油率和籽油有效成分(亚麻酸、亚油酸、油酸)含量。结果表明,凤丹为四川地区表现最好的油用牡丹品种。2014年四川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将该品种认定为良种,并命名为"丹凤1号"。"丹凤1号"平均含油率36.5%,单株产籽量(干)203.16g,每公顷产量可达3 900kg。  相似文献   

12.
花椒种籽油生产有机涂料的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椒种籽油主要由23.197%油酸,34.51%亚油酸、30.196%亚麻酸所组成,碘值高达32.5,隶属于半干性油酸和其它几种常用的涂料用油相比,具备了作为涂料基料的良好理化特性。研究表明,决定花椒籽油质量的关键指标是酸值和色泽,而花椒籽质量的优劣直接与生产出的油的质量与色泽有关。并进一步论述了花椒籽油作为一般与高档涂料基料的处理方法,及可用于生产涂料的类型、品种。  相似文献   

13.
山西文冠果种子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剂索式抽提技术萃取了4种山西省本地产的文冠果种子油,用填充柱气相色谱研究了其脂肪酸组成,并对皂化值、碘值、过氧化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等理化性质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山西省4种文冠果籽油富含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其含量在91.7%-93.8%之间,其籽油可作为食用油脂和生物柴油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微波辐射对打破‘凤丹’种子休眠的作用,为促进‘凤丹’种子萌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油用牡丹主栽品种‘凤丹’的种子进行微波辐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种子置于已铺有湿热灭菌双层滤纸的发芽盒内进行生根试验,统计初萌期、生根率、平均根长等指标;再选取胚根长度≥3 cm的种子,将其浸泡于200 mg/L的赤霉素2 h后播于穴盘内进行发芽试验,统计发芽率、发芽势、苗高等指标。【结果】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中火处理10和20 s均可缩短‘凤丹’的生根时间,中火处理10 s所需生根时间最短,为27 d,且各处理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低火处理10和20 s均可提高‘凤丹’种子的生根率与根长,生根率分别为95.83%与94.63%,根长分别为8.44和7.20 cm,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显著(P 0.05)。微波辐射低火处理10 s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促进作用,其发芽率与发芽势分别为83.25%和87.25%,其发芽势与对照组的差异显著(P 0.05);其余微波处理组对‘凤丹’发芽与幼苗生长的影响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着微波辐射时间与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微波处理对‘凤丹’幼苗苗高无明显影响,其苗高与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适当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可打破‘凤丹’种子的休眠,能促进‘凤丹’种子的萌发;而高强度的微波辐射处理对‘凤丹’种子的萌发表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给油用牡丹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凤丹’种子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变化、脂肪酸累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后0~60 d是‘凤丹’种子的快速发育阶段,60 d之后种子的生长速度明显放缓;种子平均干质量在110 d达到最高(0.33 g),110 d以后略有降低;种子含油率呈"S"型变化,在花后100 d时达到最高(24.62%)。种子发育过程中检测到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1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逐渐下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断上升。根据‘凤丹’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可以将种子的成熟过程划分为绿熟期、黄熟期、完熟期、枯熟期4个时期,将脂肪酸的积累可以分为脂肪酸积累初期、脂肪酸迅速积累期、脂肪酸含量降低期等3个阶段。完熟期应该是油用‘凤丹’种子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核桃和‘凤丹’牡丹都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核桃幼树栽植后3~4年才能挂果有收益;‘凤丹’牡丹是小型灌木,且生长周期较短,单独栽培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可以通过核桃林下套种‘凤丹’牡丹的方式来提高土地利用率,以此增加短期产出,本试验为了探究核桃林下间种‘凤丹’的最适栽植密度,进而开展此试验。【方法】以核桃林下2年生‘凤丹’牡丹实生苗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其在35种不同栽植密度条件下(每种植密度小区面积为60 m2,随机区组),不同栽植密度对牡丹生长量、牡丹结籽量及丹皮产量、牡丹籽千粒质量和丹皮质量、经济效益的影响差异。【结果】:1)随着株行距的增大,‘凤丹’牡丹实生苗植株的生长高度、分枝数量、新梢粗度、根条数量、根条长度、根粗和丹皮酚含量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但结籽量和丹皮单位产量变化趋势相反,当株行距增大到一定限度时,其对各生长指标的影响则又相对减缓;2)在株距大于30 cm,行距不低于40 cm时,即栽植密度为52 500株/hm2左右,牡丹的生长量可以达到较高水平;3)栽植密度达到33 345株/hm2,牡丹结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探明‘无刺大红袍’花椒与‘大红袍’花椒基本品质的差异,明确‘无刺大红袍’花椒的挥发性香气组成,为该地区花椒品种改良、新品种选育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自主选育的嫁接‘无刺大红袍’花椒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当地‘大红袍’花椒为试材,对两者成熟期基本品质指标与挥发性香气组分进行测定。【结果】对花椒干果皮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干果皮中钾元素、磷元素和钙元素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水分、镁元素、锌元素、铜元素和锰元素含量显著低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籽的品质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花椒籽中硬脂酸和亚麻酸含量显著高于‘大红袍’花椒。对花椒干果皮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1种挥发性物质,‘大红袍’花椒中检测出32种挥发性物质,别罗勒烯和β-倍半水芹烯是‘无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两种挥发性物质,苯乙酮为‘大红袍’花椒所特有的挥发性物质。对花椒籽挥发性香气物质的测定发现,‘无刺大红袍’花椒和‘大红袍’花椒籽中均检测出39种挥发性物质,两者所共有的挥发性物质28种,不同的挥发性物质22种,S-(-)-柠檬烯在两者花椒籽中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文对芍药种子含油率、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讨,为芍药开发成油料植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为样本,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种子油脂并测定含油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的籽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芍药36个栽培品种和1个野生居群种子平均含油率为20.20%。芍药籽油主要含有豆蔻酸、棕榈酸、棕榈一烯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8种脂肪酸,其中,亚麻酸含量最高,平均达34.14%,其次为油酸和亚油酸,这3种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全部脂肪酸的93.37%。芍药籽油脂肪酸含量变化相对稳定,各脂肪酸成分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油酸(13.90%)油酸(13.51%)亚麻酸(10.71%)棕榈酸(0.18%)硬脂酸(0.09%)花生酸(0.002%)、棕榈一烯酸(0.002%)豆蔻酸(0.00%)。[结论]芍药种子含油率高,富含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且含量相对稳定,变异很小,具有开发为高含量亚麻酸食用油潜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间伐强度对油用牡丹‘凤丹’植株生长发育、不同冠层的光合性能、籽粒产量及油脂品质的影响,为油用牡丹人工林质量精准提升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河南省沁阳市试验基地2013年10月定植的‘凤丹’牡丹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初植密度为57 000株·hm-2。2017年进入丰产期,果荚成熟后调查发现,高密条件下遮荫导致弱苗死亡,保有密度为46 800株·hm-2,于2018年3月13日发芽后进行人工间伐,间伐强度为0%(CK)、17%(A)、35%(B)、47%(C)和62%(D)。2019年测定植株的生长状况、冠层光合参数、产量性状等指标。【结果】1)间伐对‘凤丹’植株的生长状况、光合特性、籽粒产量与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单株植株叶面积随间伐强度的增大依次比对照增加7.0%、11.9%、21.2%和25.1%。单株冠幅、开花数量、花径、新生叶片数、叶夹角、新生枝条数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株高趋势则相反。2)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净光合速率(Pn)、SOD与CAT活性在冠层...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了解核桃品种‘清香’的果实性状特点及其仁油的部分理化性质,以确定其最佳采摘时期,以甘肃省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核桃示范基地种植的‘清香’核桃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日期采摘的‘清香’核桃果实部分形态特征指标(如鲜青果的质量、三径和去皮后鲜坚果的质量、三径等)和主要理化指标(含油率、出油率,酸价、皂化值、过氧化值)及核桃油的脂肪酸组成的动态变化特点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其各形态特征随采摘期的推移而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核桃仁的含油率随采摘日期的推移而逐渐上升,其含油率较高且较平稳;在以其干仁所提核桃油的主要成分中,亚油酸的含量远高于其他成分的含量,随采摘期的推移亚油酸、十六酸、亚麻酸的含量均呈增加的趋势,油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变化均较小;酸价、过氧化值、皂化值在整个采摘期的动态变化值都较低,均低于GB/22327-2008《核桃油》中的规定值。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市‘清香’核桃的最佳采摘期为其采摘期后半阶段的8月30日至9月13日,此时采摘的核桃其油脂质量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