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12,29(11):126-127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重要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芳香物质或芳香物质载体。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包括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月桂酸(C12:0)、十五碳正烷酸(C15:0)、十七碳正烷酸(C17:0);后者包括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20碳五烯酸(C20:5)等。国内对猪肌肉脂肪酸的测定,饱和脂肪酸主要测定豆蔻酸(14:0)、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不饱和  相似文献   

2.
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合技术对文昌鸡肌肉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并以面积归一法,计算各脂肪酸的相对百分比含量。结果表明,文昌鸡肌肉中共分离和鉴定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7种,包括n-十二烷酸、n-十四烷酸、十五烷酸、n-十六烷酸、十七烷酸、n-十八烷酸和二十烷酸,其含量分别为0.75%、1.23%、0.43%、23.86%、2.04%、11.18%、0.13%,占总脂肪酸的39.63%;不饱和脂肪酸9种,包括11-十四碳烯酸、9-十六碳烯酸、9-十八碳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6,9,12-十八碳三烯酸、11-二十碳烯酸、10,13-二十碳二烯酸、7,10,13-二十碳三烯酸及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其含量分别为0.15%、1.79%、25.84%、21.99%、0.48%、0.32%、0.45%、0.61%、8.75%,占总脂肪酸含量的60.37%。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2.29%,而必需脂肪酸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1.23%。这一结果为家禽肌肉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
成都麻羊肉脂中脂肪酸组成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成都麻羊肉中脂肪酸组成与相对含量。结果共测出13种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99.31%。其中饱和脂肪酸为占63.16%,不饱和脂肪酸占36.15%;奇数碳原子脂肪酸为3.11%。主要脂肪酸组成豆蔻酸(C14:0)、软脂酸(C16:0)、硬脂酸(C18:0)、油酸(C18:1)和花生四烯酸(C20:4)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86.10%;经多重比较,十五烷酸(2.13%)、油酸(29.96%)、硬脂酸(14.48%)、花生四烯酸(6.71%)相对含量在颈肩、腹、腰、后腿、肋5个部位的脂肪酸,差异显著(P<0.05)。其他脂肪酸在不同部位相对含量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全舍饲、放牧+补饲12月龄龙陵黄山羊背最长肌的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共检出23种脂肪酸,其中有15种相同脂肪酸;两组间α-亚麻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极显著(P0.01);肉豆寇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脂肪酸总量、单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差异显著(P0.05);其余脂肪酸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表明:两组间所含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不同;放牧+补饲组饲养方式所得羊肉营养价值更高;龙陵黄山羊肉膻味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静原鸡肌肉脂肪酸组成成分,试验以宁夏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静原鸡(第4世代)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白、麻、黑羽三个群体的胸肌、腿肌肉主要脂肪酸相对含量,并与其他五个地方品种鸡肌肉中的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必需脂肪酸(EF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静原鸡肌肉中的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含量较高,占所有脂肪酸含量的85%以上;静原鸡黑羽群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UFA)和EFA含量高于白羽和麻羽群体,腿肌肉中的UFA和EFA含量高于胸肌;与其他五个地方品种鸡相比,静原鸡肌肉中的SFA相对含量较低,而PUFA和EFA的含量相对较高。说明静原鸡在长期的提纯复壮常规育种后其脂肪酸组成丰富,尤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对鲈鲤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鲈鲤肌肉中含有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3种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鲈鲤鱼体肌肉脂肪酸主要由油酸C18∶1、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棕榈油酸C16∶1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93.58%。鲈鲤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它几种淡水鱼类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及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选择24只健康且体重相近(14.16 kg±0.58 kg)的2月龄滩羊羔羊随机分成舍饲组和放牧组,每组12只,于4月龄屠宰取其背最长肌、股二头肌、膈肌、皮下脂肪、肾周脂肪、尾部脂肪,用气相色谱仪测定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①在肌肉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相比,舍饲组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丁酸、棕榈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膈肌辛酸、月桂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肌肉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组滩羊羔羊背最长肌棕榈油酸、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γ-亚麻酸、α-亚麻酸含量显著提高(P<0.05),二十碳五烯酸(EPA)、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极显著提高(P<0.01);股二头肌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α-亚麻酸、EPA、n-3 PUFA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膈肌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②在脂肪组织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一碳酸、十五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三碳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葵酸、肉豆蔻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丁酸、硬脂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十一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在脂肪组织不饱和脂肪酸中,与放牧组比较,舍饲滩羊羔羊皮下脂肪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肾周脂肪十八碳一烯酸、α-亚麻酸、n-3PUFA含量显著提高(P<0.05),肉豆蔻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七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尾脂肉豆蔻油酸、棕榈油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十八碳二烯酸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综上,不同饲养方式对滩羊羔羊肌肉和脂肪组织脂肪酸含量存在一定影响,舍饲滩羊羔羊股二头肌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及肾周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放牧滩羊羔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最低的是十三碳酸和全顺式-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即花生四烯酸。相对产犊后第15天而言,长链脂肪酸在整个哺乳期无显著差异;中链脂肪酸在产犊后3~7天及120天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在产犊后第3,4天有显著差异,在5,6,7天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仅在120天与其他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苗 《中国乳业》2013,(9):54-56
本文介绍了一种脂肪酸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可同时对牛奶中饱和或不饱和脂肪酸进行高灵敏检测,包括月桂酸(十二烷酸),肉豆蔻酸(十四烷酸),棕榈酸(十六烷酸),硬脂酸(十八烷酸),棕榈油酸(十六碳烯酸),油酸(十八碳烯酸)和亚油酸(十八碳二烯酸)。脂肪酸首先被2-(哌啶基)乙磺酸-2-(2-萘氧)乙基酯(NOEPES)进行荧光衍生,其萘氧乙基衍生物通过反向HPLC进行等度洗脱分离,并用荧光检测器进行监测(λex=235 nm,λem=350 nm)。牛奶中的脂肪酸用甲苯进行萃取,并直接被用于NOEPES衍生,无需替换溶剂。脂肪酸的含量通过标准加入法进行测定。该方法只需很少量的牛奶样品(10μL)即可完成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0.
藏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其肉制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本试验对舍饲藏猪的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进行分析,以便为藏猪的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利用行业标准描述其胴体性能及肉品质,利用常规方法测定其肌肉营养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结果 表明:舍饲藏猪血浆生化指标、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指标在正常范围内;舍饲藏猪背肌(鲜样)水分、干物质、粗蛋白质、肌内脂肪、灰分和有机物的含量分别为69.89%、30.11%、33.30%、5.20%、2.62%、40.65%;背肌(鲜样)含有9种饱和脂肪酸、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共21种脂肪酸,主要脂肪酸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  相似文献   

11.
气相色谱法测定猪肉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凡 《饲料工业》2007,28(11):38-39
实验采用极性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猪肉脂肪酸组成的相对百分含量和实际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准确分离出猪肉中的主要8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酸,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禽类肌肉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泰和乌骨鸡、宁都三黄鸡、景德黄鸡、隐性白羽鸡、大余麻鸭、吉安红毛鸭、兴国灰鹅、广丰白银鹅、丰城灰鹅和莲花白鹅的肌肉脂肪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鸡、鸭、鹅的肌肉脂肪酸构成比例大致相似 ,鸡以油酸含量最高 ,其次是亚油酸 ,棕榈油酸和硬脂酸 ,其他脂肪酸的含量很少 ;鸭、鹅也以油酸含量最高 ,其次是棕榈油酸、亚油酸和硬脂酸。各种家禽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大大高于饱和脂肪酸的相对含量。鸡、鸭、鹅间的必需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 ,分别为 2 3.91%~ 2 7.4 8% ,17.31%~ 2 1.6 4 %和 12 .37%~ 14 .5 9%。鹅的芥子酸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我国家养雉鸡蛋黄中脂肪酸的组成和营养价值,试验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五种家养雉鸡(美国七彩雉鸡、蒙古雉鸡、绿雉鸡、申鸿七彩雉鸡和黑化雉鸡)蛋黄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和营养价值评价,并与市购的普通鸡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五种雉鸡蛋黄中均检测到7种饱和脂肪酸,包括月桂酸、肉豆蔻酸、十五烷酸、棕榈酸、十七烷酸、硬酯酸、花生酸,五种雉鸡蛋黄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5.867%、36.050%、36.139%、36.087%和36.208%。五种雉鸡蛋黄中检测到12种不饱和脂肪酸,包括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和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五种雉鸡蛋黄十七烷酸、亚油酸、α-亚麻酸、二十二烯酸、花生三烯酸、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雉鸡蛋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低于普通鸡蛋(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总和显著高于普通鸡蛋(P0.05)。建议可根据雉鸡蛋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特点进行合理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冷季型草坪草的耐冷机制,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秋季草地早熟禾叶片脂肪酸进行测定,并与盛夏时作对比。利用NIST97.L质谱库共检索出27种脂肪酸,以棕榈酸和硬脂酸为主的饱和脂肪酸有13种,约占总数的17%;以亚麻酸、亚油酸和棕榈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有14种,约占83%。此外,肉豆蔻酸、棕榈酸、油酸等12种脂肪酸始终存在,占98.2%~99.2%,是质膜的主要组分。随气温降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都发生了改变。盛夏有反丁烯二酸和十四炔酸,而入秋后出现了苯甲酸、月桂酸、癸酸等12种脂肪酸,但含量甚微;此外,二烯脂肪酸下降,三烯脂肪酸增加。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早熟禾叶片质膜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强的耐冷性;为了抵御秋季冷凉气温,其脂肪酸不饱和度进一步增加更是提高了对冷害的抗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多种分析技术,测定了一种黑水虻幼体营养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本试验研究的黑水虻幼体蛋白质含量为47.3%,脂肪含量为32.6%,灰分含量为7.0%,氨基酸态氮含量为280 mg/100 g,胆固醇含量为172.7 mg/100 g,维生素B1含量为0.235 mg/100 g,烟酸含量为9.395 mg/100 g,未检测到烟酰胺的存在;共检测到7种偶数碳脂肪酸组成,分别是月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豆蔻酸、硬脂酸、葵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之比为3∶2,必须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17%,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是10.7 g/100 g、8.0 g/100 g。  相似文献   

16.
高山草原地区箭箸豌豆和垂穗披碱草脂肪酸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秉泉  毛祝新  傅华 《草业科学》2011,28(6):1190-1193
摘要:用GC MS方法对高山草原地区种植的豆科牧草箭筈豌豆333/A(Vicia sativa)和禾本科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中脂肪酸含量进行测定,分别检测到12种和11种脂肪酸。两种牧草中脂肪酸总量分别为4.84和4.46 g/kg,都含有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其含量次序同为:α 亚麻酸>亚油酸>油酸>棕榈油酸;饱和脂肪酸(SFA)中均为棕榈酸含量最高;UFA/SFA值分别为1.34和2.21。垂穗披碱草与箭筈豌豆333/A相比,其UFA含量高(11%),SFA含量低(33%),UFA/SFA是后者的1.65倍。本研究建立的气质联用测定脂肪酸的色谱条件,各组分分离效果好,结果重现性高。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选取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各44羽,测定胸肌和腿肌中17种氨基酸和18种脂肪酸的含量,比较分析其差异性。结果显示,尼西鸡和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谷氨酸含量均最高,其次是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最低的是半胱氨酸;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和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EAA/TAA)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而鲜味氨基酸含量(尤其是谷氨酸的含量)极显著低于尼西鸡(P < 0.01);这两种鸡肌肉中的脂肪酸均以油酸、棕榈酸、亚油酸、硬脂酸和花生四烯酸为主,其余的脂肪酸含量较低;无量山乌骨鸡肌肉中的总脂肪酸含量、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必需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尼西鸡(P < 0.01)。  相似文献   

18.
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方法测定了牛蛙腿部肌肉的营养成分。结果表明,牛蛙肌肉中水分含量为76.50%,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占鲜重的21.32%、0.77%和0.90%。肌肉中16种氨基酸总量占肌肉干重的90.01%,其中必需氨基酸占42.19%,非必需氨基酸占47.82%,鲜味氨基酸占肌肉总量的27.91%。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20.70%,其它由高到低依次为二十二碳六烯酸(DHA,14.48%)、亚油酸(C18:2,14.15%)、棕榈酸(C16:0,14.08%)、硬脂酸(C18:0,5.58%)、二十碳五烯酸(EPA,4.34%)、棕榈油酸(C16:1,4.23%)和花生四烯酸(C20:4,2.67%)。其它几种脂肪酸(肉豆蔻酸、亚麻酸和二十碳烯酸)在牛蛙肌肉中含量较少(低于1%)。  相似文献   

19.
鸡肉肉质风味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刚  余冰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4):53-53,55
(接上期) 脂肪起源学说 脂肪起源学说认为,鲜味来自脂肪而不是瘦肉。在下面这些研究中得到证实:岳永生等人(1991)、马鸿胜等人(1997)研究指出鸡品种类型不同是鸡肉风味不同的主要原因,研究中发现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是影响风味的主要因素。陈国宏等人(1999)在对中国七个地方鸡种的研究中得出,地方鸡种肌肉月桂酸、肉豆蔻酸、棕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以乌骨鸡最高;地方鸡种肌肉十四碳一烯酸、棕油酸、十六碳二烯酸、油酸、亚油酸、二十碳二烯酸、花生四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以乌骨鸡最低。并认为很有可…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性别成年武定鸡腿肌和胸肌中脂肪酸含量的差异,应用高效气相色谱仪检测腿肌和胸肌冻干粉中的18种脂肪酸。结果表明:1武定鸡腿肌和胸肌脂肪酸以油酸、棕榈酸含量最高,其次是亚油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2武定鸡腿肌、胸肌脂肪酸以不饱和脂肪酸(USFA)为主,其含量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SFA)(P0.05)。腿肌中USFA含量占18种脂肪酸含量的54%以上,胸肌中USFA含量占18种脂肪酸含量的60%以上。3相同性别不同部位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腿肌的SFA、MUFA、USFA含量与胸肌差异显著(P0.05)。4性别对武定鸡腿肌脂肪酸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对胸肌脂肪酸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综上,不同性别武定鸡腿肌和胸肌脂肪酸含量有明显差异,母鸡腿肌脂肪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