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湿球温度与烟叶变黄和失水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叶变黄阶段是“三段式”烤烘技术的第一阶段。适宜的起点温度是烤好烟的基础,干球温度的高低完全由湿球温度决定。保持干湿球升温同步、变黄与失水协调是保证烟叶正常变黄的理想技术措施。本所采用小型自控温度烤烟箱,研究了干湿温度与烟叶变黄和失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烤烘下部叶和水分大的烟叶时干球温度38℃、湿球36~37℃、烟叶变黄5~6成黄之后就应升干球温度至42℃,湿球湿度保持在38~39℃待烟叶变黄至7  相似文献   

2.
下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下部烟叶烘烤研究结果表明,在38℃使底棚烟叶变黄6成,然后升温到41℃完成变黄,再以2小时1℃的速度升温定色,能有效地保证和提高烟叶的内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3.
密集烤箱烘烤烟叶变黄期温度容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黄期各恒定温度梯度处理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变化规律,最终找到适宜密集烘烤变黄期温度的容差范围,为烘烤工艺的优化与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方法】采用电热式温湿自控密集烤烟箱,以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变黄期各温度梯度处理下对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和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1)下部叶以36~44℃变黄处理,中部叶以36~42℃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4~42℃变黄处理的烟叶,烤至72 h时,失水率均达到50%~60%,叶绿素降解率均在90%以上,有利于烟叶变黄和定色;(2)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经济性状指标较高,其中上等烟比例最高可达85.53%,均价最高可达32.48 CNY/kg;(3)不同部位烤后烟叶以36~42℃变黄处理烘烤工艺,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其中烟叶糖碱比均在9.58~12.16,且烟叶感官质量较好,其中下中部叶以38~40℃变黄处理和上部叶以36~40℃变黄处理感官评吸质量达到最大值.【结论】变黄期以36~42℃容差范围烘烤工艺处理的烤后烟叶基本满足工业可用性.  相似文献   

4.
不同烘烤工艺对红花大金元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红花大金元品种在东南多雨生态烟区的烘烤特性,利用智能烘烤箱开展了变黄期不同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红大烟叶变黄期叶尖和叶缘失水较快难变黄,变黄后期和定色期较难排水定色,单位面积产量和均价相对较低,但烤后烟叶颜色桔黄、色度较浓、油分较足、闻香突出。红大各部位烟叶以变黄期变黄温度和变黄程度较高、鲜干比较小,外观质量更好,化学成分以及协调性较好,经济性状整体较高。在江西省生态条件下烘烤红大烟叶变黄期采用较高的变黄温度(下部叶40℃、中部叶39℃,上部叶38℃)和较高的变黄程度(全烤烟叶90%以上青筋黄片后转火升温)烟叶的整体质量更好。  相似文献   

5.
为优化密集烘烤工艺和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以上部烟叶为试验材料,对密集烘烤定色期不同升温速度对其化学成分可用性与外观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密集烘烤过程中,适当降低定色期升温速度能明显改善上部烟叶的化学成分可用性,明显改善烟叶的烤后外观质量和提高烟叶品质,其中以处理T2(42~47℃以1℃/2 h升温,47~54℃以1℃/2 h升温)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上部烟叶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采用密集烤房研究了变黄程度和定色升温速度对上部烟叶等级结构、外观质量、常规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变黄结束时烟叶9成黄后,以1℃/2 h的升温速度转入定色期升温定色,烟叶上等烟和中上等烟比例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了64.74%和15.70%,下等烟和青黄烟比例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了54.91%和52.56%,明显改善了上部烟叶外观质量、内在化学成分协调性和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烤烟烘烤变黄阶段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在变黄阶段干球温度达到38℃和42℃时设置4个不同稳温时间处理,研究变黄阶段不同稳温时间与烤后烟叶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下部叶T1(38℃稳温24 h、42℃稳温12 h),中、上部叶T2(38℃稳温24 h、42℃稳温16h)烤后烟叶质量表现最好。从上等烟率和均价来看,下部叶T1均价为17. 75元/kg,较其他处理高0. 43元/kg~0. 77元/kg;中部叶T2分别为59. 26%、21. 26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 34%~4. 61%、0. 25元/kg~0. 84元/kg;上部叶T2分别为41. 96%、19. 21元/kg,分别较其他处理高1. 85%~3. 15%、0. 26元/kg~0. 78元/kg。同时,下部叶T1、中部叶T2、上部叶T2也表现出化学成分较为协调,评吸得分最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三段式烘烤工艺配套技术条件下不同变黄程度烤烟烟叶内淀粉酶的活性及与其相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不同变黄处理下,淀粉酶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规律,其中,下部叶八成黄、中部叶十成黄、上部叶十成黄的淀粉酶活性整体上最高.随着烘烤时间的延长,烟叶内淀粉、还原糖含量升高,其中,下部叶的八成黄、中部叶的九成黄、上部叶的十成黄表现最为明显.淀粉与还原糖含量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烟叶烘烤后,下部叶在七至八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中部叶在八至九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上部叶在十成黄转火定色条件下,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各成分间比例协调.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散叶烘烤变黄期烘烤时间和温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影响.[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散叶堆积烘烤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试验表明,变黄期高温高湿,可以缩短变黄时间11h;在38℃前保湿变黄烟叶外观质量好;上等烟叶比例高,经济性状最好;变黄期适当延长时间有利于烟叶中的淀粉得到充分降解,转化为糖类物质.[结论]研究可为提高散叶烘烤烟叶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明确烤烟烘烤特性和优化散叶烘烤工艺,以毕纳1号和贵烟2号上部叶为材料,研究散叶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叶片形态、电导率值、质体色素含量、SPAD值的变化以及烟叶变黄程度。结果表明:烘烤过程中烟叶水分含量、叶长、叶宽、叶面积、叶绿素含量、SPAD值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电导率值基本上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类胡萝卜素含量呈先降低后略有升高的趋势。38℃时,贵烟2号水分含量显著高于毕纳1号;48~54℃时,两者的水分含量降幅值均最大;42~48℃时,两者的叶片长度和宽度收缩均较大;贵烟2号烘烤过程中叶片纵向、横向和叶面积收缩率均较大,其中,叶面积收缩率显著大于毕纳1号。毕纳1号和贵烟2号烟叶绝对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的最大增幅值分别出现于38~42℃和48~54℃;其中,38℃时,贵烟2号烟叶相对电导率值显著大于毕纳1号;54℃时,贵烟2号绝对电导率和相对电导率值均显著大于毕纳1号。毕纳1号和贵烟2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及SPAD值在鲜样至38℃间降幅值最大;与贵烟2号相比,毕纳1号38℃前变黄较快,38℃后变黄相对较慢。相对于毕纳1号,贵烟2号较易烘烤,而电导率值、叶绿素含量和SPAD值均可作为烟叶烘烤特性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变黄期不同烘烤时间及温湿度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开展变黄期烘烤时间长短和湿球温度高低对烟叶质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总的变黄期烘烤时间及失水量相同的情况下,38℃变黄阶段,适当拉大干湿球温差,延长38℃变黄阶段烘烤时间,烤后烟叶质量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高,杂色烟比例较少;42℃变黄凋萎阶段烘烤时间控制在10~20 h、湿球控制36℃的处理较好,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较少,湿球温度低,虽有利减少杂色烟叶,但青筋烟较多,湿球温度高的处理杂色烟叶比例加大,颜色深暗;变黄时间中下部烟叶以60 h较为适宜,上部烟叶以65 h较为适宜,烤后成熟度较好,桔黄烟叶比例较大,杂色烟叶比例较少;评吸质量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评吸质量逐渐变差;烟叶主要化学成分表现为随着38、42℃变黄阶段的湿球温度增高和42℃凋萎时间拉长,烟叶总糖、还原糖明显减少,烟碱增加,其他化学成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2.
试验采用温湿度2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出适合湖南多雨寡日照气候下上部叶的最佳烘烤工艺.[方法]试验以湖南烟区的多雨寡日照条件下的上部叶为材料,设置3种烘烤工艺,主变黄期温湿度分别为(38.5±0.5)/(38.5±0.5)℃、(40.5±0.5)/(39.5±0.5)℃、(42.5±0.5)/(40.5±0.5)℃,其余均按照湖南省现行优质烟烘烤工艺进行,分析不同烘烤工艺对湖南多雨寡日照上部叶的烘烤效益影响.[结果]试验数据显示,主变黄温湿度为42~43 ℃/40~41℃的处理Ⅲ烤后烟叶质量较其他2个处理明显要高,且能够有效减少烘烤用时和烘烤耗能,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明显提高.[结论]研究可为湖南烟区选择适合多雨寡日照烟叶烘烤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验采用温湿度2因素回归最优设计,研究贵烟4号变黄阶段烘烤环境与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评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温度32~42℃、相对湿度75%~95%范围内,随着变黄温湿度的逐渐升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表现出先逐渐增加而后又下降的趋势;在控制变黄温度约37~38℃,相对湿度84%~90%即干湿差约1.5~2℃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多项指标综合得分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及工业可用性,以一次性采收上部叶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变黄期不同干湿球温度差对上部烟叶化学成分、致香物质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变黄期干球温度为38℃,干湿球温度差为1.5℃时可以增强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和致香物质含量,明显改善外观质量和感官评吸质量,促进烤后烟叶各项经济性状上升,从而有利于提高上部烟叶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6.
湘烟3号烘烤过程中温湿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摸索湘烟3号的一般性烘烤工艺及烘烤过程中的诊断指标,为制订湘烟3号的烘烤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在烤烟3段式烘烤工艺的基础上,调整变黄期和定色期湿球温度和烟叶变黄程度指标,设4个处理,在3地从烘烤成本、经济性状、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4个方面,分别考察上、中、下部烟叶的烘烤工艺。[结果]湘烟3号在烘烤过程中,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时,下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7成,叶片变软,主脉1/2变软,中、上部烟叶的诊断指标为烟叶变黄9成,叶片变软,主脉1/3变软;变黄后期中、下部烟叶湿球温度应控制在38℃,上部烟叶的湿球温度应稳定在39℃。[结论]初步研究了湘烟3号变黄期的温、湿度及烟叶变化状况,至于其田间成熟规律和基本表象、烟叶的变黄和失水速度及其协调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密集烤房温湿度环境与烤后烟叶质量的关系,尤其是湿度对烟叶烘烤质量的影响,设计了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的不同干球温度烘烤处理。结果表明,在同一湿球温度曲线下,变黄前期干球温度高变黄快,变黄后期干球温度高的变黄慢;各处理随着干球温度的升高,外观质量、经济性状中部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上部叶逐渐降低;高干球温度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评吸质量较差;建议中部叶烘烤各阶段干球温度控制在37~38、41~42、47~48、53~54℃,上部叶各阶段干球温度以36、38、46、52℃为宜。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高成熟度烟叶适宜的变黄环境,试验采收云烟87高成熟度中部叶,于烘烤变黄期关键恒温点设置不同温湿度处理,研究其对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T4上等烟率表现最好,较其它处理高6.6-18.2个百分点;均价T4为31.24元/kg,较其他处理分别高0.88元/kg-1.40元/kg;高成熟率T2、T4较高,分别较T3、T1高3.0-4.6、4.2-5.8个百分点,除高成熟率T4与T2差异不显著外,T4与其余处理均达显著差异;从化学成分及协调性看,T4表现较为协调,其次T2,权重分析结果T4、T1得分较高,分别较T2、T3高6.0分-7.2分、5.4分-6.6分,差异显著;从评吸质量来看,变黄期T4能有效提高烤后烟叶评吸质量,其香吃味、杂气、劲头表现都较好。综上,高成熟度中部叶的关键变黄恒点适宜的烘烤温湿度为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明上部4~6片不同成熟度烟叶分棚次装炕对烤后烟叶品质影响,以期为三门峡及类似烟区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上部烟叶按成熟度设上部6片叶混合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炕于烤房中间棚次(CK)、上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下棚(T1)和下3片叶单独采收统一编杆后单独装于烤房上棚(T2)3个处理,研究其上部烟叶品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各处理淀粉含量在干球温度38℃稳温终止前快速下降,42℃稳温终止前缓慢下降,随后趋于稳定;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前期快速升高,CK和T1在42℃稳温开始时略有下降,随后上升,CK和T2在47℃稳温开始时达最大值;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与淀粉类似,但整个时期内均以T1含量最高;烟碱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在38℃稳温开始时达第1个峰值,随后降低,CK和T2在42℃稳温终止时达到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T1在47℃稳温开始时达第2个峰值后开始降低;α-淀粉酶和中性蛋白酶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分别在42℃稳温开始和终止时达峰值,随后降低,峰值后T1均高于CK和T2。【结论】上部6片叶一次采收、分成熟度编杆后装炕,有利于协调烘烤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烟叶的温湿度环境和调控烟叶淀粉、总糖等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以及关键酶活性的代谢进程,适于在三门峡及类似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关键温湿度对隆林烤后烟叶外观质量 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隆林中上部烟叶烘烤最佳关键温湿度,根据当地烟叶烘烤特性,分别在烘烤变黄期、定色期调整关键温湿度,研究其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烘烤关键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影响不同,中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38℃、湿球温度36℃,定色期干球温度46℃、湿球温度37℃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上部叶以变黄期干球温度40℃、湿球温度36.5℃,定色期干球温度48℃、湿球温度37.5℃为最佳关键烘烤温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