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鱼类麻醉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合理使用麻醉剂能够使鱼体安静,降低应激反应,减少人为操作和运输过程中对鱼体的伤害,从而提高成活率。麻醉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概述了麻醉的原理、麻醉程度分期、麻醉方法、几种常用麻醉剂的麻醉效果等研究进展情况,并探讨了鱼类麻醉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正>常用的鱼类麻醉剂有MS-222、丁香酚、三氯乙醛、喹那啶等。MS-222,俗称鱼安定,是一种易处理、效力迅速、操作简便、安全的渔用麻醉剂。该药品是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唯一认可的水产动物麻醉剂。目前,在我国,MS-222已经成功应用于多种鱼类的养殖。本研究以吉富罗非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浓度的MS-222水溶液对罗非鱼的麻醉效果,探讨MS-222对罗非鱼最适的麻醉浓度。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鱼试验用吉富罗非鱼来自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小  相似文献   

3.
王玉堂 《中国水产》2010,(12):51-52
<正>一、渔用麻醉剂在鱼类的人工繁殖孵化和捕捞、运输等操作时,为控制鱼体因离水环境和操作时产生的应急反应,减少机械损伤和死亡等,常需进行鱼体麻醉处理。无论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都需要注射麻醉剂。常用的全身麻醉剂乙醚、氯胺酮、巴比妥等,局部麻醉剂有得多卡因、普鲁卡因、苯唑卡因、盐酸普鲁卡因、丁香酚等。  相似文献   

4.
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是一种全球水域广泛分布的具有长距离洄游特性的大型大洋性鱼类,其生性凶猛、游泳速度快,人工养殖条件下对环境刺激的应激反应强烈。为开发适宜黄条鰤实验和生产操作的低应激处理技术,采用实验生态学、生理学手段,首次研究了2种温度条件下(20℃和24℃)、2种麻醉剂(MS-222和丁香油)对1龄黄条鰤的麻醉效果,通过行为判别与生理指标分析(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葡萄糖的水平),确定了2种麻醉剂对黄条 的最适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和麻醉剂量。根据黄条鰤麻醉和复苏时的行为特征,将麻醉过程分为7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6个时期。在水温为20℃和24℃时,MS-222麻醉黄条 的最佳浓度分别为100~120 和100 mg/L,而丁香油的最佳浓度均为40 mg/L。在此条件下,实验鱼均可在3 min之内入麻,5 min之内复苏。随着麻醉剂浓度的增加,黄条鰤入麻时间呈缩短趋势,复苏时间呈延长趋势。水温的升高降低了入麻时间,而对复苏时间无明显影响。在水温20℃和24℃条件下,40 mg/L的丁香油麻醉黄条鰤后,血清皮质醇水平分别于6 h和12 h达峰值;在水温24℃条件下,100 mg/L的MS-222麻醉黄条鰤后,血清肾上腺素水平于12 h达峰值,其他各实验组血清肾上腺素、葡萄糖和皮质醇水平均在24 h达峰值。2种温度条件下,实验鱼血清中3种应激相关生理指标在复苏72 h后均显著降低至初始水平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规范化的黄条鰤实验与养殖生产操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鱼用麻醉剂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纯  潘磊  乔晔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1):28-32, 36
近年来,麻醉剂在鱼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全面了解这些麻醉药物的特点,对常用鱼用麻醉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影响因子、麻醉方法和副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今后鱼用麻醉剂的有效安全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苯唑卡因对美洲鲥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苯唑卡因为麻醉剂,研究了人工养殖1+龄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幼鱼在有无麻醉剂作用下长途运输2 h后血清皮质醇和生化指标的变化,探索美洲鲥运输后高死亡率的原因以及麻醉剂对运输应激的缓解作用。实验对运输前、运输2 h、加20 mg/L苯唑卡因麻醉运输2 h后的美洲鲥血清中的皮质醇激素以及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运输应激对美洲鲥皮质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运输2 h后美洲鲥血清皮质醇激素含量非麻醉运输组[(41.97±17.92)ng/mL,n=9和麻醉运输组[(15.62±1.80)ng/mL,n=9比运输前[(2.05±1.48)ng/mL,n=10分别显著上升20倍和4倍左右(P<0.05),麻醉运输组鱼皮质醇激素显著低于非麻醉运输组(P<0.05)。不加麻醉剂2 h运输应激后血清TP、AP、AKP、CHE、ALT、K+、Ca2+、GLU显著高于运输前水平(P<0.05),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AP/GP显著低于运输前水平(P<0.05),而麻醉运输组的上述指标与运输前没有显著差异。非麻醉运输组和麻醉剂组,运输后血清LDH、AST都呈不显著增加(P>0.05)。实验结果显示,美洲鲥在运输应激后,心脏和肝脏等组织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可能是导致美洲鲥运输后较高死亡率的原因。麻醉剂苯唑卡因应用于长途运输有助于维持鱼体生化指标的稳定,对鱼体运输应激反应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
海水养殖业合理的结构与良好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福建省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基于福建省1983—2012年的海产品产量与海水养殖产量数据,研究了福建省鱼类、虾蟹类、贝类、藻类等海产品和海水养殖产品的产量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水养殖主要以贝类、藻类为主,海洋捕捞主要以鱼类、虾蟹类为主;分析了福建省海水养殖的养殖比、面积、单产等的发展趋势,得出鱼类、虾蟹类增加趋势较大,增产潜力大;针对福建省海水养殖产量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成因分析并提出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渔业部门指导福建省海水养殖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综合国内外研究动态,在重点分析养殖鱼类应激类型与发生机理的基础上,探讨防止应激发生和控制应激的措施,如:保持良好水质、使用抗应激和抗菌药物、开发抗氧化应激饲料、选育抗应激品种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产动物疾病多样化的态势日趋明显,特别是寄生虫病(如指环虫、车轮虫、小瓜虫等)在水产养殖上的危害已十分普遍,给养殖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市场上药物种类繁多,根据药物作用对象的不同,可将药物分为以下类型:1.抗病毒药;2.抗菌药;3.杀真菌药;4.杀藻类药和除草剂;5.消毒剂和防腐剂;染料类;6.杀寄生虫药和驱虫药;7.环境改良剂;8.营养制剂;9.麻醉剂;10.抗霉抗氧化剂。现将水产常用药物的安全性以及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予以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1.
在室养条件下观察了MS-222、苯佐卡因和乌拉坦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的麻醉效果。结果表明,乌拉坦不宜作为稀有鮈鲫的麻醉剂,而一定浓度的MS-222或苯佐卡因可导致稀有鮈鲫的快速麻醉;不同麻醉剂浓度、不同的作用时间下,稀有鮈鲫在行为上呈现不同的反应,据此可分为轻度镇静、深度镇静、轻度麻醉、中度麻醉、深度麻醉和髓质麻醉阶段;根据反应时间、恢复时间、维持时间和存活率等,建议使用60mg/L的苯佐卡因或100~110mg/L的MS-222作为深度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我国鱼类养殖品种和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导致的病害频繁发生与流行,近几年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给鱼类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受限于当前的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水平,病害的防治仍以化学药物为主,加上养殖布局无  相似文献   

13.
渔业纵览     
为促进鲑鱼类增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中国水产学会与北京顺通虹鳟养殖中心定于2005年10月20~22日在北京举办“中日鲑鱼类增养殖技术学术报告会”。会议将邀请日本著名水产学家隆岛史夫先生做学术报告:①世界鲑鱼类的发展趋势与展望;②鲑、鳟鱼类增养殖生物学研究;③鲑鱼类遗传育种新技术。邀请国内专家做学术报告:1.我国鲑鱼类养殖新品种开发及养殖新技术;2.鲑科鱼类流行病学及药物的安全使用;3.鲑鱼类的高效养殖;4.西南地区鲑鱼类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5.白鲑属鱼类及其增殖途径的探讨;6.云南冷水鱼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欢迎从事鲑科鱼类科研、…  相似文献   

14.
鱼类应激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鱼类的应激反应与监测、养殖生产中应激危害的预防,阐述了应激激素系统下丘脑-垂体-肾间组织轴对鱼类生长、生殖和免疫机能的抑制作用,展望了今后鱼类应激领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侯江宏 《内陆水产》2001,26(4):17-17
如何提高鱼类自身免疫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防治疾病的发生,减少损失,这是我们水产界人士普遍关心的问题。 2000年,我市推广了草鱼“三联”免疫疫苗注射技术,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各养殖户在如何正确进行免疫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主要介绍鱼类免疫实施方法,供参考。 1注射免疫法 注射免疫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注射免疫最基本的工作是需要麻醉,一方面是便于操作,另一方面减少免疫时出现的应激因素。用于鱼类的麻醉剂有碘化甲烷三卡因 (MS- 222)、苯佐卡因、喹那啶等。当前最常用的是 MS- 222,它是美国食品和药…  相似文献   

16.
丁香油麻醉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丁香油麻醉剂的麻醉原理及实施方式、影响麻醉效果的各种因素、丁香油的安全性、麻醉鱼体的毒性效果、在鱼体的代谢情况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建立丁香油在水产品的检测方法标准,制定管理规范,发挥丁香油麻醉剂在我国鱼类科研、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积极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集约化生产,养殖鱼类面临越来越多的应激因素影响,特别是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上发生了一种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鱼类应激性疾病,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主要表现为:当养殖鱼类受到应激因子(如拉网捕捞、天气突变和长途运输等)刺激时即可突然、快速地发生全身性体表和鳃出血而大批死亡。“鱼类应激性出血病”的病因比较复杂,防治困难.水产科研人员曾对该病进行了病原方面的研究.未分离到病原微生物,证明该病是一种非传染性疾病。鱼类应激通过降低摄食量而影响其生产性能和生理变化.降低了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降低了鱼类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养殖生产蒙受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8.
2002年3月5日,农业部颁发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文件,规定18类品种的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于2002年5月15日起-律停止经营和使用,3类品种的原料药及单方、复方制剂产品不准以抗应激、提高饲料报酬、促进生长为目的在食品动物饲养过程中使用.根据这些药物的性质及在水产养殖上的用途,大体上可将禁用药物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9.
由于养殖鱼类是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高密度的饲育,其应激(stress)反映状态比在自然界生活时还强。所谓“应激反应”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歇利尔教授最早提出,将(鱼类)体内产生应激反应即促其变化的因素称为“应激因子”,这种变化则定义为“应激反应”。形成“应激因子”的因素归纳起来有:水温变化;溶解氧量;氨浓度;酸碱度PH值;饲育密度;水质污染;换水率;选别时的处理。 当鱼类受到应激因子的刺激时,副肾皮质肥大,同时从中分泌大量副肾皮质刺激激素(ACTH)。这种激素内含儿茶酚胺和皮质类固醇。最近赤崎正人测得鱼类受各种应激因子刺激时血液中皮质醇的浓度变化(图1)。当该激素作用于生物体时,以钙为主的各种矿物质的消耗量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20.
鱼类麻醉及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鱼类麻醉通常,麻醉的定义是通过使用外用试剂或其他方法抑制神经系统导致失去知觉的一种状态。使用麻醉剂的主要目的是在处理和取样时保持鱼体静止,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