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比较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X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X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新生牛生精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两步酶消化法制备新生牛生精上皮细胞悬液,分离纯化、鉴定精原干细胞和支持细胞,冷冻保存支持细胞。以支持细胞为饲养层探索不同培养条件下精原干细胞的增殖情况,免疫组化鉴定。结果表明:10%DMSO与0.1mol/L的海藻糖组合作为冷冻保护剂,冷冻效果较好;血清浓度为2.5%、支持细胞密度为5×105个/mL时,新生牛精原干细胞较易形成集落;精原干细胞及其集落的AKP染色和C-kit免疫组化均呈阳性。  相似文献   

3.
为比较鸡Ⅹ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与整胚培养效果,对鸡Ⅹ期胚盘细胞分别进行分散培养和整胚培养并进行传代,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鉴定计算阳性克隆率;结果,分散培养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整胚培养的细胞贴壁能力较差,培养过程中细胞易分化;传代后两种方法培养的细胞AKP阳性克隆率差异显著(P0.01)。表明鸡Ⅹ期胚盘细胞分散培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从孵化至16 d的鸡胚睾丸中分离获取精原干细胞(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比较3种培养液、2种处理(有无饲养层)对SSCs生长的影响,并对SSCs保持特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无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6.5、6.0和3.5 d,DMEM和TCM199培养液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两者与RPMI1640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有饲养层细胞存在的条件下,在DMEM、TCM199和RPMI1640培养液中,SSCs的存活时间分别为45.5、38.0和14.0 d,三者相互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P〈0.01)。在6种培养体系中,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的存活时间和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45.5&#177;3.20)d和0.31&#177;0.46,极显著地高于其他5种培养体系(P〈0.01)。SSCs在培养体系Ⅳ中传代至1、2和3代时,AKP阳性克隆率分别为31.6%、20%和18%。SSCs形成的克隆,经AKP活性检测和SSEA-1免疫染色,均呈阳性。传代至第3代的SSCs,其染色体组型保持不变,为2n=78。这些结果表明,SSCs在以DMEM为基础培养基的培养体系Ⅳ中培养至第3代时,仍保持干细胞未分化特性。  相似文献   

5.
鸡胚精原干细胞体外保存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二酶3步法获取孵化第19 d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在快速冷冻条件下3种冷冻保护剂(DMSO、乙二醇、甘油)在3个浓度5%、10%、15%条件下对鸡胚精原干细胞的冷冻保存效果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当DMSO的浓度为5%、10%及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3.1%、88.6%和74.8%,三者差异显著(P〈0.05);而10%DMSO保存精原干细胞的存活率、复苏后培养细胞生长和集落形成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浓度;当乙二醇浓度为5%、10%和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9.4%、83.1%和65.2%,三者差异显著(P〈0.05);复苏后无论饲养层存在与否,SSCs均能增殖,但未有AKP阳性集落生成;当甘油浓度为5%、10%、15%时,复苏后细胞存活率均小于15%,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复苏后细胞存活时间极短,仅存活12 h左右;(2)当在10%DMSO浓度条件,复苏后SSCs在有饲养细胞层的条件下,培养5 d形成集落,表明10%DMSO是鸡胚精原干细胞适宜的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高效地分离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本研究从饲养层、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方面进行优化。将3代以内的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用丝裂霉素C处理后,分别按1×104、1×105、1×106·mL-1密度接种,以H-DMEM+15%KSR+LIF为培养液,观察不同密度饲养层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生长的影响,并研究胚胎发育阶段和培养液中分别添加干细胞生长因子(SCF)、SCF+胰岛素对昆明小鼠ES细胞分离克隆的影响。结果显示,胚胎在密度为1×105·mL-1的饲养层上,F1代和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囊胚的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高于桑椹胚(P<0.05),培养液中添加SCF显著提高昆明小鼠胚胎贴壁率(P<0.05),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得到昆明小鼠最高胚胎贴壁率及F1、F2代ES细胞克隆形成率。所分离的ES细胞显示AKP染色强阳性,Oct-4、SSEA-1的免疫荧光检测阳性,具有ES细胞的特点。由此认为,发育至囊胚的胚胎在MEF密度为1×105·mL-1上,培养液中同时添加SCF和胰岛素更适合昆明小鼠ES细胞的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7.
正扬州大学的研究人员比较了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胶原蛋白以及睾丸支持细胞4种不同培养系统对鸡精原干细胞(SSCs)体外增殖的作用效果。采用三酶两步消化法分离SSCs,细胞经明胶差速纯化后培养,将传至3代的SSCs重新接种于层黏连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胶原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以及睾丸支持细胞制备的饲养层上,通过形态学、5-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细胞增殖、qRT-PCR技术检测不同培养系统对鸡精原干细胞体外增殖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组基质蛋白及睾丸支持细胞都能够促进鸡SSCs的体外  相似文献   

8.
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的传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孵化18d的广西土鸡鸡胚为实验材料,采用两步酶消化法分离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置于37℃、5%C02的培养箱中培养,用低渗的磷酸缓冲液(PBS)处理进行纯化,并对原代和传代支持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睾丸支持细胞生长良好,已传至第4代;经低渗处理,可去除绝大部分的生精细胞,获得的支持细胞纯度可达95%;鉴定结果显示,支持细胞为碱性磷酸酶(AKP)阴性;油红O染色显示,支持细胞胞质内舍有大量的脂肪滴,核内有双极小体;丫啶橙染色证明支持细胞的细胞质中富含RNA,细胞核内的DNA含量也较高;罗丹明123染色证明支持细胞含有丰富的线粒体。结论:经两步酶消化法以及低渗处理后能得到纯度较高的鸡胚睾丸支持细胞;37℃、5%CO2的培养条件适宜支持细胞的生长;AKP染色、油红O、丫啶橙和罗丹明123等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鸡胚睾丸支持细胞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山羊类ES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集山羊交配后6~8d的桑椹胚、囊胚和孵化囊胚,将桑椹胚和囊胚分别放在小鼠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PMEF)饲养层和同源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PGEF)饲养层上比较其脱带时间及脱带率。脱带后,将各自一半胚胎切割,把含ICM的半胚分别放在相应饲养层上进行培养,另一半整胚在各自饲养层上继续培养,而孵化囊胚直接于PGEF饲养层上培养。当ICM增殖一定程度时进行传代,以比较其类ES细胞分离与克隆的效果。结果表明,在2种不同饲养层上,囊胚的脱带时间均短于桑椹胚,囊胚的脱带率均高于桑椹胚,而饲养层的种类对胚胎的脱带时间以及脱带率影响不大。脱带切割囊胚不论在PMEF还是在PGEF饲养层上,其贴壁时间均短于脱带整胚及孵化囊胚,而贴壁率高于脱带整胚,与孵化囊胚相似。脱带整胚及脱带切割胚在PMEF饲养层上所获类ES细胞只能维持3代,而在PGEF饲养层上,脱带切割半胚和孵化囊胚所获类ES细胞传至5代。由此认为,对脱带后的胚胎进行切割处理,有利于ICM的贴壁和增殖;应用同源原代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培养系统,有利于类ES细胞的分离与克隆。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犬睾丸支持细胞体外生长和生物学特征,试验采用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分离该细胞,并通过H.E.染色、油红O染色和AKP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组织培养法和酶消化法均获得了成年犬睾丸支持细胞,细胞增殖活力旺盛;H.E.染色可见睾丸支持细胞呈长梭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有3~4个突起,胞质呈浅红色;油红O染色可见支持细胞的胞质中存在脂滴,被染成桔红色,而细胞核不着色。将支持细胞与生殖细胞共培养,精原干细胞可以贴附于支持细胞表面进行体外增殖,而难以直接贴于皿底生长。AKP染色可见精原干细胞呈AKP阳性,而支持细胞呈阴性。说明成年犬支持细胞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具有其他物种支持细胞共有的一些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两步酶解和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鸡精原干细胞(SSCs),比较了6种冷冻保护液对其冷冻保存效果,结果表明:FBS浓度为10%时,10%DMSO与10%甘油解冻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4.05%和37.49%,差异显著(P<0.05);以10%DMSO为冷冻保护剂时,FBS浓度从10%增加到20%,解冻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4.05%和69.06%,差异显著(P<0.05);在冷冻液Ⅰ基础上,添加3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解冻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52.49%、47.65%和51.94%,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且与冷冻液Ⅰ组差异也不显著(P>0.05);将解冻后细胞接种饲养层上培养,除甘油组外,SSCs均能增殖并形成AKP阳性集落,但10%DMSO加上20%FBS组细胞增殖速度和集落数优于其他组合,表明10%DMSO加上20%FBS为鸡SSCs最佳冷冻保护剂。  相似文献   

12.
Recently, isolation and in vitro culture of putativ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SSCs) in the domestic cat have been conducted. However, the cellular niche conditions that facilitate the establishment and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feline SSCs (FSSCs)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type of feeder cells used to stimulate colony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FSSCs among the various factors in the FSSC nich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isolated from feline testes were cultured on mitotically inactivated testicular stromal cells (TSCs) derived from cats, dogs and mice, and 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s (MEFs). The formation and growth of colonies derived from SSCs cultured on each type of feeder cell were identified at passage 0, and the morphology, alkaline phosphatase (AP)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SSC‐specific genes in surviving colon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passage 4. Among these diverse feeder cells, TSCs from cat showed the greatest colony formation, growth and maintenance of FSSCs, and SSC colonies cultured by passage 4 showed a typical dome‐shaped morphology, AP activity and expression of SSC‐specific genes (NANOG, OCT4, SOX2 and CD9). Accordingly,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feline TSCs could be used as feeder cells to support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SSCs from domestic cats.  相似文献   

13.
诱导鸡胚精原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体外培养的鸡胚精原干细胞(SSCs)的多向分化潜能,取孵化18~20 d的鸡胚睾丸,无菌获取SSCs,体外培养传代,通过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维生素C诱导鸡胚SSCs向成骨细胞分化,钙结节Von Kossa s法、改良的钙钴法及免疫组化法进行成骨细胞鉴定。结果显示SSCs被诱导15~21 d后分化为成骨细胞,诱导形成率为75%~80%;诱导后的细胞Von Kossa s染色可见细胞间布满黑色颗粒,提示有矿化基质沉积;改良钙钴法碱性磷酸酶染色胞浆呈深棕色或深黑色,免疫组化法染色细胞呈阳性。因此可以得出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SSCs体外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证明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传统法、半胚法和全胚法制备鸡胚成纤维细胞(CEF)单层。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均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并伴有少量的上皮细胞,仅有全胚法含有极少量的肝细胞;培养时细胞贴壁和生长状况无明显差异,其产量稍有差异(全胚法>半胚法>传统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和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了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效价(TCID50/mL)无明显差异.采用继代鸡胚成纤维细胞生产鸡传染性法氏囊细胞苗,减少种蛋消耗,降低劳动强度,增加产量,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17.
鸡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从鸡第X期胚胎中分离胚盘,以鸡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用添加了10%的胎牛血清、2%的鸡血清、2mmol/LL-谷氨酰胺、1mmol/L丙酮酸钠、5.5×10-5mol/Lβ-巯基乙醇、10μL/mL非必需氨基酸以及含1000IU/mL白血病抑制因子(LIF)、10ng/mL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5ng/mL干细胞生长因子(SCF)的高糖DMEM对细胞进行培养和传代,可以获得传至5~6代的鸡胚胎干细胞(ES)。通过对传代培养后的鸡ES细胞进行AKP染色鉴定和SSEA-1的鉴定,证实细胞未发生分化,具有胚胎干细胞的特征。同时通过不同分离胚盘方法和不同消化时间的比较得出药勺法提取胚盘简单易行,原代消化5~8min的ES细胞适合于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原代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鸡E.tenella的宿主细胞--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蛋白酶法、胶原酶Ⅰ法、嗜热菌蛋白酶法、嗜热菌蛋白酶+胶原酶Ⅰ法和中性蛋白酶Ⅰ+胶原酶Ⅺ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团块比例、总细胞产量和细胞团块产量,筛选出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最佳分离方法,并进行了纯化和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嗜热菌蛋白酶消化、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为最佳分离和纯化盲肠上皮细胞的方法;分离纯化的细胞接种后分别于第3-5天、第10-11天进入对数生长期,可存活14 d以上;经形态学观察、碱性磷酸酶染色、扫描电镜鉴定为盲肠上皮细胞,所分离的细胞培养至第4、7、11天时上皮细胞比例分别为81.67%、84.33%和72.00%.用该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9.
邬静  袁莉芸  袁慧 《中国兽医学报》2007,27(5):731-732,736
为探讨F-2毒素对雄性生殖机能的影响,取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51、0、20和40 mg/L的F-2毒素攻毒后24 h支持细胞DNA的损伤情况。结果显示,F-2毒素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体外培养的支持细胞DNA产生损伤作用,且受损程度随着F-2毒素攻毒剂量而升高,具有明显量效关系。除5 mg/L剂量组外,其余各组的细胞受损率、彗星尾长和DNA损伤程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F-2毒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有毒性作用,能够损伤细胞D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