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碳水化合物发酵的正常代谢产物,但排放的甲烷在造成了饲料能量损失的同时,还会导致温室效应,使气温升高。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的机制、影响甲烷产生的重要因素及甲烷测定方法,同时还概述了甲烷调控减排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产物。但反刍动物胃肠道发酵排放甲烷不仅造成了能量的损失,而且也是导致环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如何调控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气体的产生,从而减少其排放量,对提高饲料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提高动物生产力以及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气体的产生机理、影响甲烷合成的影响因子以及调控减排技术研究进展等方面做一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3.
反刍动物通过嗳气方式经口排出的甲烷,是瘤胃发酵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环境温室效应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甲烷的产生机理和调控减排技术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4.
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产生是饲料能量的浪费,同时还增强了温室效应。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对保护环境和提高能量利用率均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瘤胃甲烷生成机制、排放量测定方法和营养调控进行概述,就如何减少甲烷排放进行了讨论,旨在为通过日粮营养调控措施来降低甲烷排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反刍动物瘤胃甲烷气体的排放是一种能量损失,也加剧了全球温室效应。因此,减少瘤胃内甲烷的产生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甲烷产生的机制、测定方法、以及控制瘤胃内产生甲烷的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反刍动物甲烷生成机制及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消化的产物,但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并且造成饲料能量的损失。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瘤胃中甲烷生成的机制及影响甲烷产生量的因素,详细介绍了控制瘤胃内甲烷产生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甲烷不仅是温室气体之一,而且还会破坏大气臭氧层。反刍动物瘤胃微生物产生的甲烷不但造成能量损失,并且在地球温室效应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甲烷最大的排放源之一的反刍动物产生的温室效应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影响反刍动物瘤胃甲烷产生的因素及降低甲烷排放的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反刍动物瘤胃产生的甲烷不仅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也造成饲粮能量的损失并降低饲粮的利用率。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产量与饲粮纤维组分高度相关。论文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生成的机理,饲粮纤维组分与甲烷生成量间所建立的模型,以及饲粮纤维组分和纤维组分消化率对甲烷排放的影响,旨在揭示甲烷排放与饲粮纤维组分间关系,为甲烷减排及动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反刍动物排放甲烷既会造成环境污染,又会造成饲料能量浪费,因此探究反刍动物甲烷减排措施至关重要。瘤胃存在复杂的微生物发酵系统,反刍动物的甲烷生成与瘤胃微生物区系关系密切。本文对瘤胃甲烷生成的机理和调控途径进行了综述,并着重阐述了主要耗氢化合物及耗氢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为通过添加耗氢化合物调节瘤胃微生物,实现反刍动物甲烷减排与改善瘤胃发酵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反刍动物甲烷气体排放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凌峰 《中国奶牛》2013,(19):28-30
反刍动物瘤胃内微生物发酵产生甲烷气体,造成机体能量的大量损失,并且甲烷是引发地球“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能够破坏臭氧层,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反刍动物甲烷气体排放调控的报道日益增多,这对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意义重大。本文就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气体的产生机制、影响因素及调控手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甲烷在瘤胃的产生及微生态制剂的调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反刍动物是甲烷气体的重要排放者,瘤胃甲烷的产生不仅造成饲料能量的浪费,而且加剧了环境的温室效应。微生态制剂作为一种副作用小、安全、有效的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应用广泛,生产效益显著,但在甲烷调控方面的报道较少,对反刍动物甲烷减排的意义重大且研究前景广阔。本文就瘤胃甲烷的产生及微生态制剂对反刍动物甲烷的调控潜力两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反刍动物瘤胃内产生的甲烷不仅是一种能量损失的形式,同时也加剧了温室效应。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反刍动物瘤胃内的甲烷排放对提高反刍动物能量利用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明反刍动物瘤胃甲烷生成的4种途径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行的呼吸面罩法、SF6示踪法和间接呼吸测热室法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比较,并阐述了两种甲烷排放调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其一为营养性调控技术,包括促进乙酸或丙酸的生成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其二为生物性调控技术,包括离子载体、植物油和驱除原虫等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反刍动物每年排放甲烷(CH_(4))约1亿t,是全球变暖的重点关注对象。在瘤胃发酵过程中产生CH_(4)会造成2%~12%的能量损失。目前,有多种饲料添加剂能从不同角度降低CH_(4)排放量,但都存在一定缺陷;而甲烷厌氧氧化作为自然环境中重要的甲烷汇亦有可能在瘤胃中存在。本文综述了不同饲料添加剂对CH_(4)减排的作用以及甲烷厌氧氧化在瘤胃中存在的可能性,以期为反刍动物CH4减排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发酵的产物,但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而且还造成2%~15%的饲料能量损失。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添加化学合成的甲烷抑制剂和抗生素来讲,添加植物代谢产物和植物油等是一种更为安全、健康的营养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甲烷是反刍动物瘤胃正常发酵的产物,但其排放不仅对空气环境造成污染、增加温室效应,而且还造成2%~15%的饲料能量损失。因此,减少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量,对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和改善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添加化学合成的甲烷抑制剂和抗生素来讲,添加植物代谢产物和植物油等是一种更为安全、健康的营养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6.
甲烷菌是可生存于瘤胃中的一种古细菌,通过利用瘤胃代谢产生的物质如:CO_2、H_2合成甲烷。反刍动物产生的甲烷不仅会加剧温室效应的产生,还会导致饲料中能量的损失,因此对产甲烷菌进行调控的研究日益增多。产甲烷菌在瘤胃微生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其他的瘤胃微生物存在促进或抑制的不同关系,因此需要对甲烷菌展开更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对瘤胃甲烷菌的种类、未培养技术的应用和甲烷菌与其他瘤胃微生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概述,旨在为研究甲烷菌以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甲烷是反刍动物消化道微生物降解饲料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温室气体。反刍动物甲烷排放不仅造成了饲料的能量损失,也加重了地球的温室效应。芸苔属(Brassica spp.)饲用作物主要用于填闲种植,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不同季节、舍饲或放牧、混合或单独饲喂情况下,芸苔属饲用作物能大幅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针对其降低排放的原因,前人在饲料化学成分、瘤胃发酵代谢参数、瘤胃微生物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机理仍不清楚。本文综述了芸苔属饲用作物减少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可能的减排机理。  相似文献   

18.
甲烷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效应气体,而且在反刍动物瘤胃内甲烷的生成是饲粮能量损失的主要原因.因此,抑制甲烷的生成对提高反刍动物能量利用率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反刍动物瘤胃中甲烷产生的生物学意义、生成机制和调控措施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反刍动物是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5%~25%。而反刍动物CH4气体的排放不仅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CH4的产生与排放、测定方法以及一些减排调控措施,以期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反刍动物是CH4的主要排放源之一,其排放量占世界排放总量的15%~25%。而反刍动物CH4气体的排放不仅是一种能量损失,同时也是温室效应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综述了反刍动物瘤胃CH4的产生与排放、测定方法以及一些减排调控措施,以期为实现节能减排和动物健康养殖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