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利用改进的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观察垂柳的幼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亚平  张亚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400-10402
[目的]利用改进的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对垂柳受精后的胚珠进行了整体染色与透明,以观察胚珠内的幼胚形态。[方法]使用稀释的爱氏苏木精染液对垂柳胚珠进行适时染色,然后用生理盐水(或水)冲洗,使用无水乙醇和油镜油的混合液对其进行脱水,用油镜油进行透明、制片。同时,还对整体染色与透明技术的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在普通(明视野)显微镜下,不仅能够观察到垂柳受精后胚珠的层次结构,还能清楚地观察到胚珠内的幼胚形态。垂柳的鱼雷形幼胚具有2枚子叶,偶尔见到具有3枚子叶的鱼雷形幼胚。[结论]与爱氏苏木精染色-冬青油透明技术相比,使用油镜油作为透明剂,制片方法简单,制片时间短,并且具有比较好的观察效果。  相似文献   

2.
洪亚平  张亚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384-12385
[目的]为提高解剖镜的放大倍数和打破显微操作的极限开辟新途径。[方法]利用自制球形液滴的放大作用,对附地菜受精前、后的子房进行了观察和解剖,并用手工方法分离出了附地菜的胚珠和球形幼胚。[结果]在解剖镜下测得液滴内放大的附地菜子房的直径约为1.1mm;用吸水纸将液滴除去后,测得附地菜子房的实际直径约为0.7mm;球形液滴将附地菜子房放大了约1.57倍。球形液滴对光线有一定的聚集作用。在具有放大作用的球形液滴中,分离出受精后在胚珠中发育的球形幼胚(直径约0.1mm),浅柒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幼胚的外形为球形。[结论]球形透明液滴可以提高解剖镜对液滴内物体或结构的放大倍数。  相似文献   

3.
郑婷  程建徽  梅军霞  魏灵珠  吴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4,(13):3842-3843,3845
[目的]探讨无核葡萄品种离体培养的培养条件,并确定最佳取样时期.[方法]选取南方无核葡萄品种中5个自然授粉胚珠和4个杂交组合的胚珠为试材,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取样时间,探索适宜南方无核葡萄品种的胚挽救程序.[结果]适宜火焰无核×寒香蜜、碧香无核、火焰无核、奥迪亚无核等的胚挽救程序为授粉后30 ~40 d剥取胚珠接种在ER培养基,暗培养90d,取胚转入WPM培养基上成苗.[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幼胚离体发育和萌发成苗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核葡萄胚挽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国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3655-13656
[目的]研究无核葡萄胚挽救过程中的一些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无核葡萄胚挽救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6个无核葡萄杂交及自交组合未成熟胚珠为试材,研究了接种时期、培养基及激素浓度对无核葡萄胚挽救效果的影响。[结果]各组合适宜的胚珠接种时期为:火星无核×无核白鸡心在花后40d,金星无核×康能无核在花后55d,优无核×布朗无核在花后45d;采用ER为基本培养基更有利于胚珠的发育和萌发;不同品种的胚珠对培养基中IBA浓度要求不同,幼胚发育程度较高,败育时期较晚的胚珠,适合较低的IBA浓度,胚发育程度较低,败育较早的胚珠则需要较高的IBA浓度。[结论]接种时期、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条件对无核葡萄胚挽救的成功都非常重要,且各条件的确立要视具体品种而定。  相似文献   

5.
杂交鹅掌楸花芽发育的形态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鹅掌楸属植物繁殖器官的形态发育和传粉适应性特征。[方法]从生长发育良好的成年植株上取材,通过解剖观察研究了从花芽到成熟花的发育过程杂交鹅掌楸花芽的形态结构特征。[结果]3月初花芽开始明显萌动,中旬外层鳞片开始脱落,下旬最内层鳞片包裹的幼花显露。4月上旬幼花逐渐开展,中旬到下旬进入盛花期。5月上旬花期结束。花芽及叶芽具有多层帽盔状芽鳞,花芽常6层。花芽为混合芽,由顶端幼花和幼花下枝段组成。花芽最内层幼叶的叶柄与其帽盔状托叶合生,叶片完全退化。花芽及叶芽的幼叶柄与其芽鳞近等长。不同芽内的幼叶片一致随机地偏向左侧和右侧,花被片上的有色斑纹由内部含有色体的组织形成,分泌结构类似气孔器。[结论]鹅掌楸花被片上的分泌结构是特化的气孔器。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超薄切片法和胚囊酶法分离技术。观察了“梅花霞”等枇杷品种的胚胎发生.枇杷柱头的中央有传递细胞,胚珠的外珠被细胞和内珠被细胞结构明显不同.胚囊属蓼型胚囊,胚囊内有典型的卵器。受精卵发育为原胚,经历球形、心形、鱼雷形期后,成为成熟胚,核型胚乳于心形胚时形成细胞壁,文中还就一些胚胎学问题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形态解剖学观察,6个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发育表明,其胚珠于花后40 d 左右开始败育。不同品种胚珠内胚退化时的发育程度不同,分别达球形期和心形期。4个品种于花后35~40d 取出胚珠,接种在不同激素的 Nitsch 培养基上,培养60 d 后取出幼胚,其发育率为14.7%~68.8%,转至附加 BA 和 NAA 的1/2MS 培养基上,胚萌发率占发育胚数的65.2%~89.1%。将萌发胚及时转至无激素或附加不同激素的1/2MS 培养基上,可直接成苗或间接成苗。Lakemont、京可晶、布朗无核和 Remaily 的成苗率分别占萌发胚数的90%,75%,100%和37.5%,分别占胚珠数的40.5%,26.1,23.5%和5.69%。  相似文献   

8.
几种无核葡萄品种的胚珠和胚的败育进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核葡萄胚败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1]。Ledbetter(1989)等曾描述过大孢子体发育及受精和合子胚的第一次分裂过程,但未谈到合子胚的发育和败育问题[2]。张莉等(1991)曾报道过几种无核葡萄胚珠和胚发育的特点[3]。但胚珠败育与胚的败育是否存在相关性和同步性,败育的相关基因是否是同一基因,这些问题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以江苏地区近年引进的5个无核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进一步观察其胚珠和胚的发育和败育进程。1 材料与方法供试品种5个:森田尼无核、克瑞森无核、奥迪亚无核、幻想无核和优无核,均为种子败育型无核品种。5个品种…  相似文献   

9.
枣幼胚培养中褐化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建立枣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时品种、外植体、活性炭、接种方式和基本培养基对褐化的影响,其中,外植体是枣幼胚离体培养时褐化的关键因素。取出早脆王胚珠,剥去珠被接种可以有效防止褐化。不同发育时期的胚珠褐化不同,其结果与品种及接种方法有关。完整接种的早脆王胚珠随其成熟度的增加褐化加重,但切开远胚端接种金丝丰和冬枣的幼嫩胚珠更容易褐化。加倍的MS培养基可以促进早脆王幼胚褐化,附加活性炭可以减轻早脆王完整胚珠褐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玉米幼胚诱导胚性愈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不同玉米自交系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提供参考。[方法]以玉米幼胚为外植体,对其进行诱导和继代,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16(4^5),研究不同品种、蔗糖浓度、pH值、2,4-D浓度4个因素及水平对非胚性愈伤组织转化为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影响次序是:品种〉pH值〉2,4-D浓度〉蔗糖浓度,其中品种和pH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品种产生胚性愈伤由易到难的顺序依次是:H99〉D988〉7922〉D598。诱导产生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优组合为A1B4C4D1,即玉米自交系H99、蔗糖浓度35.0 g/L、pH值5.8、2,4-D浓度1.0 mg/L。[结论]基因型是影响胚性愈伤组织产生的最主要因素,培养基酸碱度对胚性愈伤组织的产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manually isolate the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ovule and embryo of Capsella bursa-pastoris (L.) Medic. by the non-enzymatic method. [Method] With the gum block and dissecting microscope, its floral characteristics, ovule and embryo were manually isolated and observed by the non-enzymatic method. [Result] C. bursa-pastoris had four calyces, four petals, tetradynamous stamen and silicle, while its embryogenesis contained globular embryo, heart-shaped embryo and torpedo-shaped embryo. [Conclusion] The microstructures such as ovule and embryo of plants become easier to be isolated manually with the viscosity of gum block, which has small damage on embryo or disadvantages of keeping original shapes, and also can used in multi fields studies. This test can also be accomplished in labs with poor experiment facilities.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的非酶法分离荠幼胚的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试验所用荠的花和幼嫩果实,于2009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采自河南省洛阳市。采集后,在花序中、上部选取花已开败的幼嫩果实进行解剖,或将其浸泡于60%的乙醇溶液中备用。解剖前取出,再将其浸泡于蒸馏水(或自来水)中除去乙醇,以减缓花、果在解剖过程中的干缩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玉米幼胚培养,建立一套稳定性好、再生率高的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以4个玉米自交系幼胚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幼胚大小、2,4-D浓度、AgN03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进一步研究6 - BA和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分化及IBA和NAA对再生苗的生根影响.[结果]2,4-D浓度为2.0 ~3.0mg/L,幼胚长度为1.0~2.0 mm时,对胚性愈伤组织诱导有良好效果;在诱导期间采用隔代法添加10 mg/LAgNO3能提高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当6- BA为0.5 mg/L、蔗糖浓度为50 g/L时,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且有利于小植株的形成;IBA浓度为0.6 mg/L对植株生根较有利.[结论]对4个玉米自交系幼胚培养研究筛选出适宜玉米幼胚培养的最佳诱导、分化及生根培养基.  相似文献   

14.
周向军  高义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297-17298
[目的]为荠菜多糖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比色法测定了荠菜还原糖的含量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确定了其最佳测定条件。[结果]在0.5~1.5ml的范围内,吸光度随着DNS用量的增加而增大;当DNS的用量大于1.5m1时,吸光度基本不变。在4~6min内,吸光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增大;6min后吸光度基本稳定。在70~90℃内,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反应温度超过90℃后,吸光度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而趋于稳定。放置20min后吸光度达到最大。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的荠菜还原糖含量为1.002%,总糖含量为7.3393%,多糖含量为6.3373%。[结论]该试验确定的DNS比色法的最佳测定波长为510nm,最佳DNS用量为1.5ml,最佳反应温度为90℃,最佳反应时间为6min,最佳放置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15.
盐胁迫对荠菜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荠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 L.Medic)幼苗生长及品质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方法]NaCl浓度分别为0(CK)、10、20、40、80、160和320 mg/L,采用沙培法培养,NaCl浇灌后第7天测定根冠比、组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结果]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根冠比和组织含水量呈下降趋势,且NaCl浓度为320 mg/L时最明显,分别是CK的24%、23%;叶绿素含量受NaCl胁迫后变化明显,当NaCl浓度为10、320 mg/L时分别为CK的98%、42%;可溶性糖含量随NaCl浓度增大而增加。[结论]该研究可为荠菜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稻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的差异性及其后代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选用适宜的外植体,使水稻出苗率最高且最易获取有利变异。[方法]以成熟胚、幼胚、幼穗及花药为外植体进行水稻组织培养,考察同种培养条件下4种外植体的诱愈率及诱苗率,并调查各种方法所获后代的有利变异率。[结果]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诱愈率最高;以花药为外植体时获得的愈伤组织诱苗率最高;以成熟胚为外植体时获得的后代材料有利变异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井冈山独蒜兰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井冈山独蒜兰的蒴果为材料,将其幼胚接种于培养基中,研究不同幼胚培养基、含不同激素组合的原球茎和丛生芽诱导培养基及根诱导条件的诱导效果。[结果]在MS培养基中,接入的幼胚发育缓慢,65 d才转绿,芽发育瓶数为30%,加入2 mg/L GA3后,芽发育瓶数提高到40% 在1/2 MS培养基中,幼胚43 d即开始转绿,芽发育瓶数为62% MS培养基附加2.0 mg/L 6-BA时,对原球茎和丛生芽的诱导效果最好,诱导率分别为90%和80% 在18℃时,独蒜兰无根苗培养15d即开始生根,在1/2 MS培养基中培养30 d,生根率达到95.2%,平均生根数为4.0条/株。[结论]该研究建立了适宜的井冈山独蒜兰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选出组织培养特性优良的大麦遗传转化受体。[方法]以7个大麦优良品种为实验材料,幼胚为外植体,研究基因型、培养基、激素等对大麦幼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在愈伤组织诱导过程中,甘啤4号等4个品种在三种诱导培养基上出愈率均较高,达100%;2,4-D与dicamba联用的MS2培养基上形成的愈伤组织质量优于MS1和MS3;品种间愈伤组织分化率差异显著,秀81-47分化率为88.9%,略低于模式品种Golden Prom ise;不同分化培养基的分化效率不同,在RN1培养基上的平均分化率较高。[结论]该试验筛选出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和绿苗分化率均较高,适合于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如秀81-47,甘啤4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系统探讨外源生长调节物质对甜玉米幼胚愈伤组织及体细胞再生植株的诱导作用,寻找最佳培养基配方。[方法]以甜玉米甜单10号杂交种幼胚为外植体,以复合型培养基为基本培养条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玉米幼胚再生的4个生长调节剂的作用进行探讨,通过DPS软件分析对9种培养基进行数据分析,得出适合实验基因型的最佳培养基,初步建立了甜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结果]AgNO3是诱导Ⅱ型愈伤的关键因素,其次是2,4-D和L-pro,而CH影响最弱。最佳培养基为N6(大量)+B5(微量)+0.1g/L肌醇+500mg/LPro+2mg/L2,4-D+10mg/LAgNO3。[结论]AgNO3对诱导愈伤组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使用浓度不宜太高,否则会增加畸形苗的比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