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豆粕为主要原料,通过测定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的粗蛋白、酸溶蛋白含量,并利用SDS-PAGE对发酵豆粕中的大豆抗原蛋白降解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比较枯草芽孢杆菌对豆粕的作用效果,筛选出发酵豆粕优势菌株。试验结果显示,与豆粕相比,6株枯草芽孢杆菌固态发酵豆粕48、72、120 h的粗蛋白和酸溶蛋白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提高的程度有所差异;菌株Y6发酵豆粕效果优于其他五株枯草芽孢杆菌,发酵120 h的粗蛋白提高了15.7%,酸溶蛋白含量可达9.85%,抗原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2.
研究不同菌种发酵豆粕发酵指标,可以改进发酵豆粕工艺或选用合适类型的发酵豆粕。笔者分别用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复合蛋白酶以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蛋白酶发酵豆粕,在3个周期内,每组分别测定发酵豆粕的粗蛋白质含量、酸溶蛋白含量、总酸含量、还原糖含量、消化率、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含量、大豆抗原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提高粗蛋白含量最优,乳酸菌发酵豆粕产酸量最高,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提高酸溶蛋白含量作用明显,枯草芽孢杆菌和复合蛋白酶制剂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1.0892和米曲霉2.0951混合发酵豆粕,在优化发酵底物组成和发酵条件后,对发酵前后豆粕中各种营养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后豆粕中大豆多肽、粗蛋白、粗脂肪、钙和磷含量显著提高(P0.05),真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降低(P0.05);发酵后豆粕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显著减少(P0.05),并且还富含各种活性酶。  相似文献   

4.
《饲料工业》2017,(10):35-40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发酵鱼粉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的影响,确定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以嗜酸乳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为发酵菌株,以发酵产物小肽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为指标,优化了混合菌固态发酵制备发酵鱼粉的生产工艺条件,并对发酵鱼粉的总抗氧化能力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鱼粉生产工艺条件为:菌种接种比(嗜酸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12、料水比11、接种量5%、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24 h。此条件下,发酵鱼粉小肽含量达到24.77%,挥发性盐基氮仅为42.5 mg/100 g,总抗氧化能力提升70%以上,限制性氨基酸的含量提升27.75%以上,发酵鱼粉较传统的普通鱼粉有巨大的优势,应用于饲料中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5.
从长期存放的陈旧豆粕、自然发酵豆粕及豆豉等样品中分离并筛选出1株降解大豆抗原蛋白且高产蛋白酶的兼性厌氧型芽孢杆菌,经培养特征、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Bacillus subtilis XZ3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两步发酵法降解大豆抗原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混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混菌发酵生豆粕,研究表明,酵母菌及乳酸菌对枯草芽孢杆菌降解抗原蛋白的能力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以枯草芽孢杆菌好氧发酵作为前发酵,乳酸菌及酵母菌厌氧发酵作为后发酵对生豆粕进行两步发酵,结果表明:前发酵时间对豆粕中抗原蛋白的降解影响最大,后发酵温度其次,前发酵温度影响最小;当前发酵温度为35℃,前发酵时间为48 h,后发酵温度42℃,后发酵时间32 h,豆粕中两种主要抗原蛋白的残留量仅0.15%。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探讨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豆粕对海兰褐蛋鸡日粮、胃肠道内容物和粪便中pH、微生物菌群数量和N、S含量的影响。选取486只健康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对照组(玉米-豆粕基础日粮)、试验1组(添加0.05%枯草芽孢杆菌)和试验2组(添加2.5%枯草芽孢杆菌发酵豆粕),采集胃肠道内容物和粪便样本,以稀释涂平板法测定菌群数量,并分别以凯氏定氮法和硝酸镁法测定N、S含量。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豆粕能减少日粮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数量,显著增加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数量(P<0.05),降低pH值(P<0.05);饲喂56d后,蛋鸡胃肠道内容物和新鲜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群数量显著下降(P<0.05),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乳酸菌等有益菌群数量显著增加(P<0.05),pH值显著下降;将粪便自然放置7d后,其N损失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发酵豆粕能增加蛋鸡日粮中有益菌群数量,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减少粪便放置过程中的N损失。  相似文献   

9.
旨在用含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酿酒酵母的复合菌制剂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提高金针菇资源的利用率。利用正交试验,研究复合菌剂的接种比例、接种量、水分、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等因素对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还原糖、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含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筛选出复合菌固态发酵金针菇菌渣的最优工艺。结果显示,最优发酵参数为:植物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接种比例2∶2∶1,接种量5%,固体培养基含水量50%,温度33℃,发酵时间5 d。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金针菇菌渣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下降(P0.05)。研究表明:以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菌发酵金针菇菌渣饲料后,菌渣pH值降低,且营养成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凝结芽孢杆菌对豆粕进行48 h固态发酵,比较豆粕发酵前后主要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变化。结果表明,豆粕经凝结芽孢杆菌固态发酵,其粗蛋白、粗纤维和粗灰分分别增加3.15%、1.24%和1.46%,而粗脂肪减少了0.23%;发酵豆粕的氨基酸总量增加,其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和赖氨酸显著增加(P0.05),缬氨酸、异亮氨酸和亮氨酸略有增加,而丝氨酸、甘氨酸、组氨酸、苏安酸、脯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显著降低(P0.05),精氨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略有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以小肽含量为指标,对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以及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菌3个菌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其发酵前后的营养物质含量变化进行研究。通过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3个试验菌的生长曲线确定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接种时间。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解淀粉芽孢杆菌接种量、温度、料水比、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豆粕发酵产小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对单、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对豆粕发酵前后豆粕营养物质含量、大豆球蛋白含量、蛋白质分子质量、发酵产物p H进行测定。结果显示:3株试验菌接在各自种子培养基扩大培养至21 h为其接种到固态培养基的最佳时间。解淀粉芽孢杆菌单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0%、温度为40℃、料水比为1.0∶1.2、发酵时间为72 h;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混菌固态发酵豆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为15%、温度为31℃、料水比为1.0∶1.0发酵时间为120 h,3个菌株的接种比例为: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酿酒酵母=9∶3∶2。经微生物发酵后,发酵产物中小肽、粗蛋白质、粗灰分、粗脂肪含量较发酵前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粗纤维含量则显著下降(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大豆球蛋白含量均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单菌发酵组和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中蛋白质分子质量较未发酵组降低;混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较未发酵组显著降低(P<0.05),而单菌发酵组发酵产物的p H则与未发酵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豆粕经微生物固态发酵后营养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大分子蛋白质被降解,p H也发生了变化,并且单菌发酵和混菌发酵的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枯草芽孢杆菌降解豆粕、玉米粉和酪蛋白的能力,试验选用3株性状优良的猪源枯草芽孢杆菌A7株、H6株、S1株为供试菌株,优化培养后定性分析3株菌的产酶能力,提取各菌株培养后的粗酶液定量评定菌株酶解豆粕、玉米粉和酪蛋白的能力。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A7株分泌蛋白酶能力明显强于其他菌株。进一步采用粗酶液降解豆粕、玉米粉和酪蛋白,试验组各底物水解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试验组A7菌株增加幅度最大。A7菌株各底物的酶解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较高,同时三氯乙酸氮溶解指数(TCA-NSI)和非蛋白氮(NPN)含量增幅均最高,其中酶解玉米粉时TCA-NSI增幅可达25.18%,NPN增幅可达27.89%。A7菌株对饲料样本豆粕、玉米粉的降解率分别为53.13%和11.17%,比对照组提高了17.64%和7.49%,且明显高于其他菌株。说明A7株蛋白酶无论是对饲料蛋白还是硬性蛋白,都具有良好的分解能力。  相似文献   

13.
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豆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生料豆粕。以酸溶性蛋白含量为主要检测指标,研究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不同培养条件对豆粕固态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1)陈香茶菌适宜培养条件为,称取0.5 g陈香茶粉接入装有100 m L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三角瓶中,28℃静置培养24 h。2)豆粕固态发酵最佳工艺为,10%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10%陈香茶菌培养液+10%糖蜜+10%水+55%豆粕,在37℃密闭条件下培养3~6 d。通过陈香茶菌及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能显著改善生料豆粕营养价值,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小肽含量为指标筛选出一株用于固态发酵豆粕的枯草芽孢杆菌(BSW-2),并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最后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PCR-DGGE)探讨了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接种量0.5%,料水比1∶1.2,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36 h.在此条件下,发酵豆粕小肽含量从11.52 mg/g提高到202.20 mg/g,粗蛋白含量从47.65%提高到55.63%.PCR-DGGE结果表明,菌株BSW-2在整个发酵体系中均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对饲料pH、干物质回收率(DMR)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探讨菌种的适宜添加比例。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9组发酵模型,35~37℃固态发酵,每12 h检测一次pH,取发酵0 h、24 h、48 h和72 h样品进行还原糖含量和DMR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2∶2∶2或2∶2∶3,饲料pH较低,发酵进程较快(P0.05);添加比例为2∶2∶2、2∶2∶3或3∶3∶3,饲料发酵后还原糖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2 h,各处理之间饲料DMR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损失平均为6.1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2∶2。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优化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发酵豆粕的生产工艺参数,并考察外源添加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通过模拟工厂化规模生产,测定4个料水比水平(1∶0.3、1∶0.4、1∶0.5、1∶0.6)在发酵0、24、48、72 h时的发酵温度、pH以及初水分、粗蛋白质、真蛋白质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选择复合益生菌发酵的最优生产参数,而后在该最优参数下设计加酶试验组和无酶对照组,比较添加外源蛋白酶对发酵豆粕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料水比条件下发酵72 h,底物温度先升高后下降,pH缓慢下降,初水分含量逐渐提高,粗蛋白质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7.29%,真蛋白质含量在1∶0.4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43.34%,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在1∶0.6料水比发酵48 h时有最高值38.10×10-2mg/g。2)加入蛋白酶后发酵豆粕真蛋白质和干物质含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2.59和4.11个百分点(P<0.05),游离氨基酸含量提高了0.36个百分点(P<0.05),豆粕大分子蛋白质降解程度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知,复合益生菌可实现对豆粕低料水比发酵,添加蛋白酶可进一步改善发酵豆粕的品质。推荐发酵参数为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米曲霉∶枯草芽孢杆菌=5∶1∶2)总添加量0.5%,蛋白酶添加量为0.01%,料水比1∶0.4,发酵48 h。酶菌协同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发酵豆粕中可利用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将一株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JZ-1以及一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JZ-2混合后对鲜黄酒糟进行固态发酵.对发酵前后的黄酒糟进行蛋白营养成分、SDS-PAGE以及双向蛋白电泳分析,以探究发酵前后蛋白物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黄酒糟在发酵后有机物含量下降,粗蛋白以及多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比较单一菌种、混合菌种以及混合菌、酶组合对辣木茎叶粉发酵品质及营养成分、抗氧化活性及抗营养因子的影响,试验以辣木茎叶粉为原料,以黑曲霉(A)和枯草芽孢杆菌(B)为菌种,木瓜蛋白酶(1)和木聚糖酶(2)为酶制剂,设置对照(CK)组和6个处理组(A组、B组、AB组、AB+1组、AB+2组、AB+1+2组)进行菌、酶协同发酵,测定发酵样品的pH值和乳酸、氨态氮、氨基酸(AA)、粗蛋白(CP)、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单宁、多酚、黄酮、多糖等相关指标含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pH值均在4.4左右,此酸性环境有利于发酵;B组、AB组、AB+2组和AB+1+2组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B组、AB组和AB+1组有利于乳酸积累且与CK组差异显著(P0.05);AB组、AB+1组和AB+1+2组AA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各处理组ADF含量均低于CK组,且差异显著(P0.05),除A组外,其他组NDF、CF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其中AB+2组NDF和CF含量相对较少,而A组CP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A组、B组和AB组单宁含量显著低于CK组(P0.05);B组、AB+1组、AB+2组和AB+1+2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CK组(P0.05);除B组外,其他各组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CK组(P0.05);与CK组相比,A组、B组和AB+1组多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双菌组合有利于降低氨态氮含量和单宁的降解,枯草芽孢杆菌有利于多酚释放,黑曲霉有利于黄酮释放并且保留较多的粗蛋白,而双菌基础上添加蛋白酶更有助于多糖和氨基酸含量的提高。说明菌、酶协同发酵更有利于辣木营养品质的提升以及抗氧化活性成分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湖羊断奶羔羊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养分表观消化率、胰腺消化酶活性和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体况良好、体重为(9.65±0.38)kg的湖羊断奶羔羊21只,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富硒酵母组(在精料中添加100 g/t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组(在精料中添加100 g/t枯草芽孢杆菌),每组7只。试验期为28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羔羊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精料和粗料的料重比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2)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白细胞介素6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富硒酵母组血清中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1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3)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或极显著提高(P0.05或P0.01),枯草芽孢杆菌组的粗脂肪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4)枯草芽孢杆菌组胰腺脂肪酶和富硒酵母组胰腺胰蛋白酶显著提高(P0.05)。5)富硒酵母组和枯草芽孢杆菌组羔羊瘤胃液氨态氮、乙酸、丙酸、异丁酸、正丁酸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果证实,在湖羊断奶羔羊饲粮中添加富硒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可以提高羔羊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改善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选取黄河鲤鱼800尾,随机分成5个处理组,分别为基础饲料组、基础饲料+55μg/kg黄曲毒素B1(AFB1)组、基础饲料+55μg/kg AFB1+0.05%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组、基础饲料+55μg/kg AFB1+0.1%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组和基础饲料+55μg/kg AFB1+0.2%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组,试验期60 d。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余各组相比,饲喂含有55μg/kg AFB1基础饲料组黄河鲤鱼的终末体质量、肝体比和特定生长率降低,饵料系数升高;血清中总蛋白、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谷草转氨酶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粗蛋白、粗脂肪、磷和钙消化率显著降低(P0.05);在含有55μg/kg AFB1基础饲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制剂,能显著改善黄河鲤鱼的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和物质消化率(P0.05);并且肌肉和肝中AFB1残留量降低;饲料中含AFB1为55μg/kg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添加量为0.2%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