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不同品种育成猪基线免疫性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比较不同品种育成猪基线免疫指标的差异,研究选用巴马香猪、本地黑猪和杜长大3个品种育成猪,采用显微镜平板计数法计数红、白细胞总数;血涂片法测定白细胞分类计数;EA花环形成试验检测B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流式细胞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结果表明:巴马香猪红细胞总数(R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GR%)、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O%)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百分率(CD4+%、CD8+%)等5项指标与本地黑猪、杜长大t检验差异显著(P<0.05),其中RBC和GR%显著高于本地黑猪和杜长大,EO%以及CD3+%、CD4+%、CD8+%显著低于本地黑猪和杜长大(P<0.05)。B淋巴细胞百分率(BLY%)显著低于本地黑猪,嗜碱性粒细胞(BASO%)显著低于杜长大,而白细胞总数(WBC)、淋巴细胞百分率(LY%)、单核细胞百分率(MO%)和CD4+/CD8+等4项指标与本地黑猪、杜长大基本一致。对本地黑猪与杜长大进行比较发现,WBC与BYL%2项差异显著。说明品种是影响基线免疫性状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同一品种猪,各项指标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以流式细胞术研究了临床健康牛外周血中CD3、CD4、CD8和γδT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牛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各T淋巴细胞亚类分布差异较大.其中CD3平均值为53.88±8.71%,CD4为17.13±3.22%,CD8为15.10±5.81%,γδT为18.77±8.07%.同时检测了广泛存在于各种淋巴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2α受体(IL-2Rα),发现IL-2Rα百分率与γδT细胞百分率具有正相关关系,即γδT细胞百分率高时,IL-2Rα也高,反之亦然.跟踪3头牛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百分率的实验结果,证明牛外周血中各淋巴细胞亚类分布的差异,与牛的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药方剂中提取的多糖对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将从中药复方免疫增强剂中提取的多糖、黄酮和苷类灌服家兔后,通过检测心、肝、脾、肺、肾、胸腺重量,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白细胞分类数,T淋巴细胞含量的变化来观察对正常家兔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糖能显著提高家兔免疫器官重量,增加红细胞总数、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百分率和T淋巴细胞百分率;黄酮、苷类对上述指标的影响不大。说明多糖对家兔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成年健康绵羊投服无机钼15mg/(kg·d)即可引起免疫功能的损伤,同时加喂7g硫酸钠则能加剧免疫功能损伤。对钼中毒绵羊血液T、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其绝对值和血清α_1、α_2、β、γ球蛋白含量的测定证实,超高水平的钼能导致血液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降低,血清γ球蛋白含量下降;加喂硫酸钠不仅引起血液B淋巴细胞百分率及绝对值、血清γ球蛋白含量减少,而且可导致T淋巴细胞绝对值减少。  相似文献   

5.
中药多糖对鸡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及ANAE^+细胞百分率影 …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560只7日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8组,每组70只。分别注射黄区欧糖、香茹多糖、主中药多糖环磷酰胺。分别在实验前及实验后第4、8、18、28、38天采血并涂片,测定淋巴细胞百分率及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实验结果表明;黄区欧糖,香菇多糖和复方多糖枳吏是分率升高,ANAE^+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复方听效果优于单一多糖,五湖炮酰胺使T,B淋巴细胞显著下降,B淋巴细胞下降程度大于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探讨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xycholic acid, TCDCA)对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T淋巴细胞亚群和B淋巴细胞的影响。试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用CD3+、CD3+CD4+ 、CD3+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 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剂量(0.20 g/kg)TCDCA组、低剂量(0.10 g/kg)TCDCA组、CsA+高剂量(0.20 g/kg)TCDCA组和CsA+低剂量(0.10 g/kg)TCDCA组小鼠脾脏中的CD4+/CD8+的比值均得到极显著提高;与环孢素A组相比,CsA+高剂量(0.20 g/kg)TCDCA组和CsA+低剂量(0.10 g/kg)TCDCA组小鼠外周血中的CD3+CD4+、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脾脏中CD3+ 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提高。因此,TCDCA通过提高机体中CD3+ 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和调整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素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7.
对损毁疑核家兔(n=13)和假损毁疑核家兔(n=6),在手术后第1d接种弗氏完全佐剂.并从损毁前当天起连续采血7d,检测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以及PII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发现,损毁疑核组家兔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和PII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显著下降(P<0.05),而假损毁组家兔外周血中T细胞百分率和PII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率无明显变化(P>0.05).由此表明,疑核对弗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细胞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对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处理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用CD3+、CD4+ 、CD8+标记的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和CD19+标记的B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表明,与蒸馏水组相比,秦公散高剂量组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3+、CD4+细胞百分率和CD4+/CD8+的比值均显著提高,对环孢菌素(CsA)抑制小鼠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秦公散高剂量(20 g/kg体重)可显著提高健康小鼠脾脏和外周血中CD19+细胞百分率(P<0.05),对环孢菌素抑制小鼠的CD19+细胞百分率有显著恢复作用(P<0.05)。结果表明,治疗奶牛乳房炎的复方中药秦公散通过提高机体中CD3+细胞、CD19+细胞百分率和调节CD4+/CD8+之间的平衡来显著提高小鼠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和恢复由环孢菌素(CsA)抑制的小鼠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双翅目昆虫嚣张期,双翅目昆虫侵袭对荷斯坦奶牛内分泌及免疫力的影响。试验选取9头健康荷斯坦奶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奶牛内分泌激素进行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液CD3~+、CD4~+、CD8~+T和CD21~+B淋巴细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奶牛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催乳素含量均为6月最高、7月最低,差异显著(P0.05);去甲肾上腺素含量7月最高,6月最低,差异显著(P0.05)。血液中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6月显著高于7月(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7月与8月差异显著(P0.05);CD21~+B淋巴细胞百分率6月与9月差异显著(P0.05)。结果说明,在双翅目昆虫活动期,双翅目昆虫侵袭时荷斯坦奶牛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0.
将7日龄45羽健康罗曼雏鸡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黄芪多糖注射液组,每组15羽。后两组每日皮下注射无菌生理盐水和黄芪多糖注射液0.5mL。分别在试验前(7日龄),试验后4d、8d、18d、28d、采血进行淋巴细胞计数。实验结果表明,黄芪多糖注射液组淋巴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前两组。而且,黄芪多糖注射液组的ANAE染色阳性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显著增高,与生理盐水组和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提示黄芪多糖注射液对雏鸡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数量和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有明显的增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梯度发酵豆粕等量替代普通豆粕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及肉品质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240头初始体重(61.25±2.31) kg的"杜×长×大"育肥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猪.对照组育肥猪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5个试验组依次采用5%、7%、9%、11%、13%...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对黑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90只黑豚,将其分成3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1%、0.2%的地顶孢霉培养物,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检测指标。结果表明:低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均增重、半净堂率、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屠宰率、半净堂率、脾脏指数、肝脏指数以及肾脏指数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日均增重、日均采食量、屠宰率以及半净堂率均显著提高(P<0.05)。说明黑豚基础日粮中添加0.1%和0.2%的地顶孢霉培养物均能改善黑豚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免疫器官指数,且0.2%添加剂量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育成期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的饲粮赖氨酸(Lys)需要量。选取450只8周龄京红1号商品代母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分别饲喂Lys水平为0.56%、0.62%、0.68%、0.74%和0.80%的饲粮,试验期为9周。结果表明: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平均日增重(ADG)和群体均匀度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料重比(F/G)呈显著先降低再升高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2%Lys组的ADG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F/G却显著低于以上2组(P0.05),0.68%Lys组的群体均匀度显著高于0.56%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体重、胸宽和胫长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均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体重、胸宽和胫长均显著高于0.74%和0.80%Lys组(P0.05)。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量、卵巢指数、输卵管重量、输卵管指数及输卵管长度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呈显著先升高再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生殖器官发育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饲粮Lys水平的增加,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中各级卵泡数均呈显著先增加后降低的二次曲线关系(P0.05);0.68%Lys组的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次级卵泡数和小黄卵泡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根据17周龄京红1号母鸡的卵巢重、卵巢指数、总卵泡数、初级卵泡数和次级卵泡数各自拟合二次曲线,得出饲粮Lys需要量分别为0.65%、0.65%、0.64%、0.64%和0.64%。综上所述,推荐9~17周龄京红1号母鸡饲粮Lys需要量为0.64%~0.65%。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利用重组瘦蛋白进行动物饲养试验,研究了重组瘦蛋白对猪内分泌代谢和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腹腔注射0.5和1.0 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后,血清胰岛素含量从注射7 d后开始降低,并且一直持续到试验结束,其中7~21 d显著低于对照组,降低的幅度为12%~20%(P<0.05);血清T3含量在注射后7~14 d和28~42 d有显著提高(P<0.05);T4含量在注射后7~21 d差异显著(P<0.05);GH含量在注射后7~28 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的幅度为9%~25%(P<0.05);血清IGF-Ⅰ含量在注射后7~21 d显著高于对照组,提高的幅度为9%~16%(P<0.05);同时,腹腔注射0.5和1.0 mg/kg体重重组瘦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胴体瘦肉率提高6.70%和7.30%(P<0.05);脂肪率降低16.00%和18.75%(P<0.05);背膘厚降低18.14%和23.01%(P<0.05);板油重降低22.95%和24.59%(P<0.05)。可见,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重组瘦蛋白后在一定时间内对猪内分泌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重组瘦蛋白可显著提高猪肉的瘦肉率,降低脂肪率、背膘厚和板油重,从而起到了调节猪胴体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槲皮素对蛋鸡蛋壳品质的影响。选择体重和产蛋率相近的240只29周龄蛋鸡,随机分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04%、0.06%槲皮素。结果表明:①与对照组相比,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蛋壳相对重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各试验组的蛋壳厚度均显著提高(P<0.05),试验2、3组的蛋壳相对重分别提高0.27%(P<0.05)和0.48%(P<0.01),试验1、2组的鸡蛋破软壳率极显著降低(P<0.01)。②产蛋高峰期各试验组的蛋壳钙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产蛋后期试验2、3组的蛋壳钙含量显著提高(P<0.05),试验3组蛋壳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③产蛋高峰期和后期各试验组的血清钙含量均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高峰期试验2组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在产蛋后期试验1组的血清ALP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2、3组的血清羟脯氨酸(Hy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0.04%槲皮素可有效改善产蛋后期蛋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发酵苜蓿对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仔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80头体况和预产期接近的"长×大"妊娠初产母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5%、10%和15%发酵苜蓿的饲粮,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试验从母猪妊娠开始到哺乳期结束.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地顶孢霉培养物(ATC)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健康且体重相近的70周龄伊莎褐蛋鸡96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05%、0.10%、0.15%和0.20%ATC的饲粮。预试期1周,正试期9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10%、0.15%和0.20%的ATC显著提高了平均日产蛋重(P<0.05),饲粮添加0.15%和0.20%的ATC显著降低了料蛋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不同水平的ATC均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P<0.05),饲粮添加0.05%的ATC显著提高了蛋白高度和哈氏单位(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05%、0.10%和0.20%的ATC显著降低了血清尿素氮(UN)含量(P<0.05)。4)与对照组相比,饲粮添加0.15%的ATC显著提高了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粮添加0.05%、0.10%和0.20%的ATC显著降低了血...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复方中草药对猪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的影响。将60头育肥猪随机分成4组,每组15头猪。对照组、Ⅰ组、Ⅱ组、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1.0%、2.0%的复方中草药。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Ⅰ组育肥猪平均日增重、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Ⅱ组、Ⅲ组育肥猪末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胴体斜长、熟肉率、脾脏指数、血清免疫球蛋白A (IgA)含量、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背膘厚、剪切力、失水率均显著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Ⅲ组育肥猪胴体重、胴体斜长、血清IgG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背膘厚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育肥猪基础饲粮中添加1.0%和2.0%的该复方中草药制剂均能改善育肥猪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免疫功能,临床应用中选择1.0%作为最适添加剂量。  相似文献   

19.
樱桃谷鸭日粮中分别添加0.05%、0.1%、0.2%和0.4%甘露寡糖,分析其对肉鸭生产性能、营养物质利用率及盲肠pH、主要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1%的甘露寡糖可使肉鸭期末体重提高5.96%;平均日增重提高6.65%;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的利用率分别提高9.21%、22.09%和10.64%;盲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升高,大肠杆菌和pH显著降低。表明以添加0.1%甘露寡糖效果最好,其次为添加0.2%、0.4%和0.05%甘露寡糖。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外源脂肪酶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血清生化指标、消化酶活性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6.26±0.02)g的花鲈60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正对照组(G+组)饲喂高蛋白质低脂肪(41.76%粗蛋白质和8.34%粗脂肪)的正常饲料,对照组(G0组)饲喂低蛋白质高脂肪(37.64%粗蛋白质和11.15%粗脂肪)饲料,试验组(G100、G200、G400和G800组)分别饲喂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100、200、400和800 mg/kg脂肪酶的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G+组相比,G0组花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摄食量和肝体比均升高(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下降(P0.05),脂肪酸C16∶1-n9和C18∶3-n3的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P0.05)。2)与G0组相比,试验组的终末体重和增重率降低;其中G800组终末体重、增重率显著降低(P0.05),饲料系数显著增加(P0.05),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脏体比和脂体比降低(P0.05),中肠脂肪酶和肝脏蛋白酶活性降低(P0.05),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下降(P0.05);G200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饲料脂肪可以节约部分蛋白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对花鲈生长性能、体组成和消化酶活性等没有显著影响,但显著提高脏体比和脂体比。在低蛋白质高脂肪饲料中添加脂肪酶,花鲈生长性能有所降低,对消化酶活性及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影响,粗脂肪和部分脂肪酸表观消化率下降,但脏体比和脂体比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抗氧化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