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了重新确定武夷红樱的分类地位,以16个野生樱属种为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聚类分析,结合形态观测和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技术进行辅助分类学研究.为了获得3个种间的亲缘关系,利用4个叶绿体基因序列和)进行DNA条形码分析,结果表明,武夷红樱(PcW1和PcW2)与华中樱4个基因序列差异明显,小于与钟花樱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特征界定拟盘多毛孢属的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拟盘多毛孢属108个ITS(内转录间区)序列建立了分子系统树,探讨拟盘多毛孢属的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拟盘多毛孢属首先按照分生孢子有色胞的颜色区分为暗色和淡色(同色)2个分支,暗色组再分成2个亚分支--同色亚分支和异色亚分支,淡色分支内进一步根据顶端附属丝特征和基部附属丝的有无区分为7个亚分支.寄主植物的某个分类单元在拟盘多毛孢属的分子系统树上并未形成特定的分支.通过对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树结合分析,重新界定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异色拟盘多毛孢(P.versicolor)和茶拟盘多毛孢(P.theae).  相似文献   

3.
23种野生百合遗传关系的SRA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百合属属下类群间亲缘关系,本研究选用19对SRAP (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标记引物对百合属(Lilium) 23个野生种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分析;NTSYS-pc2.1和POPGEN1.32数据处理软件分析数据.共得到清晰条带236条,多态性条带233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8.72%,平均每对引物产生12.3条多态性条带.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750~0.7679,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2642~0.9808,UPGMA聚类结果将23个供试材料分成4类.岷江百合与宜昌百合亲缘关系最近,野百合与朝鲜百合亲缘关系最远,来源相同、形态相似的材料大部分聚在一起,钟花组与卷瓣组存在基因交流.聚类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结果大致吻合.SRAP标记适合于百合属植物遗传多样性检验与遗传关系分析.  相似文献   

4.
鸡视网膜颞侧周边部节细胞的形态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逆行追踪标记和细胞内注射荧光物质的方法将鸡视网膜颞侧周连部的视网膜细胞(RGCs)的全树突可视化。根据其细胞体和树突野的大小及树突分支特征,鸡视网膜颞侧部的RGCs可分为4群、6亚群,即小细胞体和小树突野的I群细胞,包括简单型的Is亚群和复杂型的Ic亚群;中等细胞体和要对突野的Ⅱ群细胞,也包括Ⅱs和Ⅱc两亚群;中等细胞体和大要对突野的Ⅲ群细胞,只有Ⅲs亚群;具有巨大的细胞体和树突野的Ⅳ群细胞,仅见Ⅳc亚群,各亚群的比例分别是:Ⅰc28.9%、Ⅰs13.2%、Ⅱc15.8%、Ⅱs18.4%、Ⅲs15.8和Ⅳc7.9%。视网颞侧周边部大树突野的RGCs亚群比视网膜中央区的明显增多(占23.7%)。  相似文献   

5.
对20份广西晾晒烟品种的41个农艺性状及对蚜虫的抗性进行系统聚类,在欧氏距离为8.0处可将20个供试材料分成4个大类群:品种群I含6个品种,品种类群Ⅱ含4个品种,品种群Ⅲ含3个品种,品种群Ⅳ含2个亚群,共7个品种。分析发现,地理来源相同的品种有的能够聚在同一组,有的聚到了不同的品种群中,此外,也有一些地理来源及遗传背景不一致的种质资源聚在同一类群,说明广西晾晒烟品种间亲缘关系复杂,广西晾晒烟种质资源有较宽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我院近年收集的甘蔗及其近缘属植物中,一些代表性材料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同工酶进行分析。通过对植株不同组织、不同叶位叶片间,甘蔗属内不同种间,甘蔗各近缘属间,以及有密切亲缘关系的若干甘蔗栽培品种的同工酶谱特点的比较,对所研究材料的亲缘关系,在进化和分类上的地位,以及同工酶分析在品种鉴定上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中国大蒜种质个体的SSR位点的分布情况,为品种鉴定、保存及遗传改良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利用6对SSR引物对40个大蒜(Allium sativumL.)品种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遗传多样性评价。共检测到21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出约3.5条多态性片段,多态性百分率为56.76%;SSR引物组合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i基因多样度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1.5551、0.3414和0.5188。聚类分析显示,6对SSR引物可把40份大蒜种质资源从0.59相似系数水平上3个类群。第一类群包含28份种质,在相似系数为0.73的水平上进一步又被分成了3个亚类;第二亚类仅包含2份种质;第三亚类包含10份种质,在0.68的相似系数水平上分成了2个亚类。主成分分析和UPGMA的结果基本一致。不同地理来源的大蒜种质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的变幅为0.0576~0.4179,说明大蒜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较准确地解析大蒜不同材料间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为中国大蒜SSR分子标记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锐齿栎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典型样方调查的方法,研究了通天河国家森林公园锐齿栎群落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结果表明:(1)该锐齿栎群落共有植物108种,隶属于46科84属,蕨类植物1科1属,裸子植物1科2属,被子植物44科81属;(2)植物基本上可以分为5个层次,草本层、灌木层、乔木第1亚层、乔木第2亚层和乔木第3亚层,草本层优势种是四叶葎、和尚菜、披针叶茜草,灌木层优势种是悬钩子、卫矛、绣线菊,乔木第一亚层优势种是锐齿栎、云杉和板栗,乔木第二亚层优势种是锐齿栎,乔木第三亚层优势种是锐齿栎;(3)锐齿栎种群径级分布基本上属于多峰型,种群的年龄结构表现为增长型,说明该地区锐齿栎种群处于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9.
竹类植物EST-SSRs分布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利用毛竹已有的EST序列,开发竹类植物EST-SSR标记,旨在对竹子的分子分类进行研究。通过对3087条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EST序列进行筛选,获得了408条含有SSR的毛竹EST,在所有的EST-SSR中,三核苷酸重复类型(49.75%)最多,其次是二核苷酸重复类型(43.14%)、五核苷酸重复类型(4.41%)、四核苷酸重复类型(1.72%)和六核苷酸重复类型(0.98%)。不同基序类型中,GAG/CTC基序和AG基序分别是三核苷酸重复类型和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含量最高的重复基序,分别占18.72%和71.02%。当SSR长度等于18bp时,所检测到的SSR数量最多,达140条。随着SSR长度的增加,所检测到的SSR数量呈下降的趋势。根据搜索出的EST序列,共设计出25对引物,对12个竹类植物进行了扩增效率、多态性及通用性检测。其中18对引物能够扩增出稳定且清晰的条带,16对引物扩增具有多态性,扩增片段长度主要集中在100~500bp,引物有效率达64%。依据扩增结果进行遗传相似性分析,12种竹类植物可分为两大类群:丛生竹类群(clump bamboos)和散生竹类群...  相似文献   

10.
荆半夏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RAP技术对10种不同叶形荆半夏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40对SRAP引物中有39对表现多态性,共获得632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16.2个多态性条带。根据SRAP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0.105~0.978,将10种不同叶形荆半夏划分为5类:聚类结果很明显地将三叶荆半夏和五叶荆半夏区分为两大类;三叶半夏大类中又可分为4个亚类:Ⅰ类:无缺刻的耳叶形荆半夏、尖叶形荆半夏、圆叶形荆半夏、叠叶形荆半夏、窄芍药形荆半夏和芍药形荆半夏;Ⅱ类:耳叶形荆半夏(缺刻);Ⅲ类:宽狭叶形荆半夏;Ⅳ类:狭叶形荆半夏。该研究为半夏属植物的鉴定和遗传研究提供了新的DNA分子标记技术手段,并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荆半夏的遗传背景、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79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2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79对引物共检测到33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2~8个,平均4.240个,变异最大的位点主要位于B组染色体上。7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010.015~0.820之间,平均0.498。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53~0.909之间,平均0.492。聚类分析把这些种质45674大类和7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地域并不吻合,但能较好地反映出亲本的特性和其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2.
SSAP逆转座子分子标记在柿属植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SSAP(特异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specific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在部分柿属植物种质鉴定和亲缘关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每个SSAP引物单独用于柿属植物遗传分析的性能作了探讨。基于5个逆转座子引物的25对SSAP引物组合在供试28份柿属(Diospyros L.)基因型中共扩增出1300个位点(多态位点93.38%),每对引物平均产生52个位点(含48个多态位点),表明SSAP是一种高多重比例系数(multiplex ratio)和高多态性的标记系统;经SSAP数据的UPGMA聚类和主坐标分析,原产中国、日本的柿种质(D.kakiThunb.)及柿的近缘种各自单独成组,该聚类结果与部分已知亲缘关系的试材十分吻合,表明SSAP技术可用于柿属植物亲缘关系研究。此外,在25对SSAP引物组合中筛选出3对具高信息含量的引物组合,将在柿属植物遗传关系研究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利用79对SSR引物对黄淮麦区129份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79对引物共检测到335个等位变异,每个引物检测到的等位变异数目2~8个,平均4.240个,变异最大的位点主要位于B组染色体上。79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在0.015~0.820之间,平均0.498。种质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53~0.909之间,平均0.492。聚类分析把这些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和7个亚类。聚类结果与地域并不吻合,但能较好地反映出亲本的特性和其间的亲缘关系。关键词:黄淮麦区;小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SR标记;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供我国多刺蚁属(Polyrhachis)昆虫的分子系统学资料,我们对9种多刺蚁的mtDNA的Cytb部分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在所得465个位点的序列中,变异位点152个,占32.7%,碱基T、C、A和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2.0%、19.6%、29.2%和9.2%,A+T平均含量71.2%。在氨基酸组成上,共编码155个氨基酸。碱基替换主要发生在密码子第三位点,转换频率大于颠换频率,转换主要发生在T与C之间,颠换主要发生在T与A。以弓背蚁属(Camponotus)的黄斑弓背蚁(C. albosparsus)和浅毛弓背蚁(C.albivillosus)为外群,用NJ、MP及贝叶斯推论法构建系统发育树。本研究结果与经典分类结果相符:在9种多刺蚁中,Myrmhopla亚属的双齿多刺蚁(P. dives)独立成为一支,分化较早,位于系统进化树的最底部,最早分化出来;而Myrma亚属的亚毛多刺蚁(P. subpilosa)、梅氏多刺蚁(P. illaudata)、警觉多刺蚁(P. vigilans)以及拟梅氏多刺蚁(P.proxima)聚合成一支,位于系统进化树的最顶端,它们的亲缘关系相近,属于较进化的类群。但是Polyrhachis亚属的叶形多刺蚁(P. lamellidens)和Cyrtomyrma亚属的结多刺蚁(P. rastellata)的进化关系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报道广西石灰岩特有珍稀药用植物的环境背景和类群组成,重点分析了该植物类群的基本特征。由于岩溶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广西石灰岩特有珍稀药用植物达133种,隶属于53科81属,区系成分复杂多样,热带性质明显,古老和进化成分并存,单种属、寡种属多,喜钙植物及近新分类群所占比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大兴安岭北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动物组成与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大兴安岭北部7个代表性森林群落土壤动物进行调查,共捕获湿生土壤动物20216只,大、中小型土壤动物87类,19577只,隶属于4门9纲23目66科。大、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螨类和节跳虫科,常见类群4类,两者占总捕获量的92.22%。各群落土壤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组成有一定差异,其中杨落Ⅱ和白桦Ⅲ的数量和种类最多,柳草Ⅶ最少。7个群落共有类群23类,共优类群为螨类中的前气门亚目和中气门亚目,共有的常见类群2类:山跳虫科和线蚓科。7个群落间相似程度均较大,大多为中等相似。各群落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表聚性。在多样性分析中,各群落多样性指数H′大小为柳草Ⅶ>白桦Ⅲ>杨落Ⅱ>落沼Ⅳ>樟子松Ⅵ>桦杜Ⅰ>蒙古栎Ⅴ。大部分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动态变化是8月>6月>10月。  相似文献   

17.
大麦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大麦亲本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后期关联分析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71个SSR标记对不同来源的99份大麦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71个SSR标记共检测到184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5个,平均每个标记有2.6个。Shannon指数变幅为0.0565~1.2241,平均值为0.6086。标记多态性信息含量(PIC)的变幅介于0.0200~0.6633之间,平均值为0.3729。聚类结果表明,试验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GS)的变异范围为0.5109~0.9511,平均值为0.7202。GS值在0.7100水平上分为5大类,分别包括5、4、3、6和79份材料;主坐标分析将材料分为5个亚群,分别包括5、10、12、24和26份材料。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将材料分为5个亚群,分别包含24、18、6、22、29份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刺萼龙葵入侵的微生物学机制,分别在2008年至2009年7月、8月在刺萼龙葵入侵严重的朝阳地区选择3个样区,即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进行选择性取土及抽样调查,对采集的75份土样经分离、纯化、鉴定的真菌分属30个属,通过对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培养,共分离鉴定出了约40种真菌,且分属21个属;其中在刺萼龙葵入侵区(Ⅰ)土壤真菌的各种类群中,以青霉属(Peni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毛霉属(Mucor)、根霉属(Rhizopus)、木霉属(Trichoderma)、镰孢菌属(Fusarium)、枝顶孢属(Acremonium)种类较多,为优势类群,其分离频率分别为18.13%、15.20%、8.77%、8.77%、7.60%、5.85%、5.26%。而附球菌属(Epicoccum)、接霉属(Zygorhynchus)、节丛孢属(Arthrobotrys)、弯孢属(Cunularia)菌株数仅为1,为该区稀有类群;通过对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及土著区(Ⅲ)土壤真菌数量比较发现,入侵区(Ⅰ)土壤真菌数量是耕作区(Ⅱ)的1.6倍,而入侵区(Ⅰ)与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数量相差不大,比例接近1;根据Jaccard相似性指数原理,入侵区(Ⅰ)、耕作区(Ⅱ)和土著区(Ⅲ)的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处在中等相似的水平,其土壤真菌群落相似性差异性并不显著。结果表明刺萼龙葵入侵并没有使土壤可培养真菌多样性产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粗山羊草(Aegliops tauschii)是普通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随机选取8份粗山羊草对普通小麦的211对SSR引物进行了引物筛选.选取稳定清晰、有特异带的32对SSR引物对78份粗山羊草进行多样性分析,共扩增出308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SSR引物扩增出8.14个等位位点,其中A组引物、B组引物和D组引物分别扩增出39个、51个和212个等位位点,平均每个组等位位点分别为5.57个、6.38个和12.47个,D组引物检测到遗传变异最丰富,说明粗山羊草D组的同源性与普通小麦的D组同源性最高,同时,能在A、B引物中扩出特异性条带,说明粗山羊草D组与普通小麦的A、B基因组也有一定的同源性.UPGMA聚类结果表明,78份粗山羊草在遗传相似系数0.77时聚为6个主要类群,而且遗传聚类关系与材料的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RAPD技术对20个姜(Zingiber officinale)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从200多个引物中筛选出2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71条DNA带,其大小分布在100~3 500 bp之间,其中111条为多态性,约占总数的64.91%,平均每个引物的扩增带为6.8条。利用25个有效引物扩增的DNA带数计算出品种间的J系数,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姜品种亲缘关系系统树。在相似性系数0.67处,20个品种分为Ⅰ、Ⅱ、Ⅲ和Ⅳ类。Ⅰ类可分为A、B和C组;Ⅳ类可分为D和E组。其中,A组可再分为A1和A2亚组;B组可再分B1和B2亚组。各亚组内相似性系数较大,表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