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利用微生物发酵来制取赤藓糖醇,其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引起了国内众多研究机构和厂家的重视,但是,生产成本太高却限制了赤藓糖醇产业的发展,因此,降低赤藓糖醇的生产成本是推动赤藓糖醇产业发展的根本途径。以1株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筛选的赤藓糖醇高产菌株——耐高渗假丝酵母为试验对象,通过单因素研究、正交研究确定菌体的最佳培养基配比,最终实现让赤藓糖醇在实际生产中达到提高产量、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来自蒙特雷技术学院的一群学生从人心果中提取出了一种甜味剂——赤藓糖醇。赤藓糖醇是一种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天然低热量甜味剂。人心果相比其他果蔬具有更少的商业需求,原料充足。学生在提取赤藓糖醇时未采用盐、化学物质或防腐剂。制作赤藓糖醇的传统方法是利用酵母对葡萄糖进行发酵。赤藓糖醇不会像其他糖醇一样会引起蛀牙或胃副作用。然而,过  相似文献   

3.
李金华  王庆伟 《山东饲料》2014,(24):139+257
随着生物科技的发展,生物发酵产品更多的走进人们生活中。在发酵糖醇产品中,赤藓糖醇的热量值是最低、分子量也最小,这种功能性多元醇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良好,并且对人体有保健作用。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为了提高这种功能性多元醇的产量,需要对菌种进行选育优化。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走访结果,基于赤藓糖醇的特性,详细论述赤藓糖醇菌种的选育工艺和发酵工艺。  相似文献   

4.
沈雍徽  陈娜  邢宇  黄威 《中国乳业》2023,(12):86-91
[目的]以生牛乳为主要原料,不同糖醇为辅料,分别制作凝固型酸奶。[方法]糖醇包括:木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山梨糖醇、甘露糖醇、乳糖醇。以发酵时长、持水力、脱水收缩敏感性(STS)、感官评定、质构参数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糖醇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结果]乳糖醇样品发酵时长较长,其余样品发酵时长4.5~5.5 h;持水力和脱水收缩敏感性(STS)变化趋势呼应,甘露糖醇、山梨糖醇、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排名靠前;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感官评定总分排名前三,与质构参数方面呈现一致性,木糖醇、山梨糖醇和赤藓糖醇样品质构品质更好。[结论]糖醇可应用于凝固型酸奶,但产品组织状态和质构品质需加强。  相似文献   

5.
以鲜牛奶、酸奶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4g蔗糖,2g赤藓糖醇,发酵6h和添加3g蔗糖,2g赤藓糖醇,发酵7h制得一种既能降低热量,又能最大程度保持酸奶原有风味和口感的保健型酸奶饮品。该产品适合肥胖和糖尿病人士饮用。  相似文献   

6.
主要对目前奶片市场作了简要阐述,尤其对赤藓糖醇在奶片中的特点及优势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7.
杨海军  蔡荣 《中国乳业》2005,(10):44-46
果葡糖浆、低聚异麦芽糖、赤藓糖醇的产品特性和应用方法。对目前国际冰淇淋市场较流行的作了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牛初乳粉为试验材料,以白砂糖、赤藓糖醇、牛奶香精、香兰素为试验因素,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对牛初乳粉咀嚼片的最佳配方进行研究,并对最佳配方进行感官评价验证。通过对试验得到的回归方程和响应曲面分析得出,牛奶香精与香兰素的交互作用对牛初乳粉咀嚼片的感官评价指标具有极显著作用。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得到的最佳配方为:白砂糖13.5%,赤藓糖醇11.5%(相对甜度0.84),牛奶香精1.25%,香兰素0.17%。  相似文献   

9.
在含有13种碳水化合物(包括低聚果糖(fructooligosaccharide,FOS)、FOS(Vilof)、低聚木糖、低聚半乳糖、短链菊粉、长链菊粉、低聚异麦芽糖、水苏糖、抗性糊精、聚葡萄糖、L-阿拉伯糖、乳糖醇和赤藓糖醇)作为唯一碳源的纯培养基上,比较12株乳杆菌和6株双歧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培养24?h和72...  相似文献   

10.
萜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中的一类天然烃类化合物,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肿瘤、抗炎、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备受研究者关注。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5-磷酸脱氧木酮糖/2C-甲基4-磷酸-4-D-赤藓糖醇途径。2条途径中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物结构和功能的基因。笔者等对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代谢合成途径及功能基因进行综述,以期为药用萜类化合物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具有益生元性质,在食品和营养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作为盲肠发酵剂,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摄入后不受小肠消化酶的分解,进入盲肠被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降低肠腔内pH值,促进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提高矿物质在大肠中的吸收率。综述了近年来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大鼠肠道内对矿物质吸收的促进作用及其相关机理,以期为功能性低聚糖或糖醇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顶复门原虫包括疟原虫(Plasmodium spp.)、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艾美耳球虫(Eimeria spp.)、锥虫(Trypanosoma spp.)、泰勒虫(Theileria spp.)及巴贝斯虫(Babesia spp.)等一大类引起严重人畜疾病的寄生性原虫。顶复门原虫利用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P)途径合成类异戊二烯前体物质,这些化合物对于维持顶复门原虫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脱氧-D-木酮糖-5-磷酸(DOXP)还原异构酶是MEP途径的关键酶,对其作用机理及抑制剂的筛选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论文对顶复门原虫类异戊二烯的MEP途径,DOXP还原异构酶的作用机理及靶标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动物保健》2004,(11):43-43
欧盟已经提议修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中包括肉类亚硝酸盐规定水平的减少,防止使用凝胶成形的食品添加剂等。欧盟已经提议批准将乙基纤维素、赤藻糖醇、4己基雷琐酚和大豆半纤维素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是世界范围内污染农作物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当畜禽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对机体造成生殖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甚至还可在机体组织中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精准的检测出饲料及饲料原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5.
基于Biolog-Eco检测技术研究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出苗前后施用化学除草剂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特征的影响,评价紫花苜蓿化学除草剂的施用方法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结果表明:茎叶除草剂处理组,土壤微生物在Biolog微平板上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和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最小,显著低于播后苗前除草剂与未经除草剂处理组(对照),而播后苗前除草剂与未经除草剂处理组间以上指标差异不显著。说明播后苗前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影响不大,而茎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了一定的毒害作用。主成分分析表明,各处理间的根际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对除草剂变化较敏感的碳源类型为聚合物、羧酸、糖类、氨基酸和双亲化合物类。茎叶除草剂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群落对Biolog微平板中碳源的利用能力,最为明显的是L-苯丙氨酸、衣康酸、γ-羟丁酸、4-羟基苯甲酸、D,L-α-磷酸甘油、土温80、土温40、α-D-乳糖和i-赤藓糖醇。因此,土壤中残留的苗后茎叶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采自正安县九道水省级森林公园的苔藓植物标本共121号进行鉴定,得到该公园有苔藓植物20科55属99种,其中藓类植物17科52属96种,苔类植物3科3属3种。经分析,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丛藓科Pottiaceae、羽藓科Thuidiaceae、真藓科Bryaceae和曲尾藓科Dicarnaceae为该地区的优势科,青藓属Brahchythecium、凤尾藓属Fissidens和真藓属Bryum为该区域优势属。  相似文献   

17.
旨在分析注射用头孢噻呋钠在牛奶中的残留消除规律,为该药临床合理使用以及制定弃奶期提供依据。选取20头健康奶牛(高产、低产各10头),按每千克体重2.2 mg肌肉注射给药,连续给药3 d,在第1次给药后4、12 h,第2次给药后4、12 h,以及最后1次给药后4、8、10、12、24 h,采集4个乳区的混合奶样,样品用二硫赤藓糖醇提取,再用碘乙酰胺衍生化后经C_(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复溶后用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检测牛奶中头孢噻呋钠残留。结果:第3次给药后10 h牛奶中的残留浓度最高,且所有采样点药物浓度都低于最高残留限量(MRL)。参照欧洲药品局对头孢噻呋制定的MRL,计算弃奶期为7.148 h。本试验结果提示头孢噻呋钠消除较快,考虑到临床实际应用,建议弃奶期定为12 h。  相似文献   

18.
两种藓类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两种藓类物种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和无边提灯藓(Mnium immarginatum)为研究对象,测定和分析其光合生理特征对于不同光强的响应,探讨藓类植物光适应能力差异的原因,以期为更加合理地保护、利用苔藓植物资源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无边提灯藓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以及光补偿点(LCP)都显著低于大羽藓(P0.05),但是大羽藓最大光合速率(Amax)显著高于无边提灯藓,说明无边提灯藓对于弱光生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进一步从光合参数-光响应过程中分析发现,两种藓类植物的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趋势基本一致,但大羽藓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气孔导度(Gs)高于无边提灯藓,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羽藓独特的光适应策略。综上所述,气孔导度水平的差异可能是最终导致两种藓类植物对于不同光环境适应性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贵农 5 号’刺梨为试材,探究田间喷施不同浓度氨基酸钙和糖醇钙对刺梨抗顶腐病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 g/L 氨基酸钙和 3 g/L 糖醇钙处理显著降低刺梨果实顶腐病发病率,并提高SOD酶活力和增加果实总酚、总黄酮含量;扫描电镜观测表明两种外源钙处理下果皮结构致密性明显提升。与高浓度钙处理相比,0.25 g/L 氨基酸钙和1.5 g/L 糖醇钙均可显著提高果实单果重从而增加单株产量,且氨基酸钙较糖醇钙对于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更加明显。综上,幼果期田间喷施适当浓度的氨基酸钙和糖醇钙能诱导刺梨果实增强顶腐病抗性并提升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6,(1):86-89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测定动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样品(猪肉、猪肝、鸡肉)经乙腈∶水(75∶25,V/V)提取,正己烷除脂,Bond Elut Mycotoxin萃取柱净化,0.1%甲酸水溶液-乙腈(75∶25,V/V)洗脱,采用质谱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SRM)监测,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曲线的线性回归系数在0.9983~0.9998之间,线性范围1~100 ng/m L,方法检测限均为1.0 ng/g,定量限为5.0 ng/g,回收率在76.1%~87.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2.33%~8.36%,变异系数(CV)在17%以内,可有效实现动物性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