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养殖海水的质量是影响凡纳滨对虾生殖、发育、代谢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明确不同养殖海水(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对凡纳滨对虾的影响,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通过养殖试验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比分析了天然海水、人工海水对雌、雄凡纳滨对虾10个生长与形态指标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对雌、雄凡纳滨对虾关键代谢供能基因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和肉毒碱棕榈酰基转移酶(CPT1)表达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中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不论雌雄个体,其生长指标(体长、体重、头甲长、头甲宽、躯体周长、肌肉重)均显著高于人工海水饲养组(P0.05)。进一步的基因表达分析表明,除了雌性对虾的IDH基因被诱导表达之外,人工海水养殖显著抑制了雌、雄凡纳滨对虾代谢供能基因PK、HK、CPT1的表达(P0.05)。  相似文献   

2.
对饲喂同一种配合饲料分别在海水及低盐水体中饲养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及肝胰脏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总含量低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 而单不饱和脂肪酸(MUPA)总含量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 二者的饱和脂肪酸总量(SAFA)无显著差异(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ω3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而ω6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ω3/ω6比率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2)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饱和脂肪酸(SAFA)总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 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中ω3系列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ω6系列脂肪酸显著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 ω3/ω6比率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显著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0.05).  相似文献   

3.
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生长的规律及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寻凡纳滨对虾节水、节能、高产、环保的养殖模式,对两种不同的养殖模式(基于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模式和开放换水养殖模式)进行了对比饲养试验,测量并分析了1460尾各生长阶段的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研究了两种养殖模式下该虾生长的规律和差异.结果表明,两种养殖模式下,凡纳滨对虾体长与体重均呈良好的幂函数增长相关(W=aLb),a、b均非常接近,且b接近于3;该虾在两种模式下的生长虽均呈明显的阶段性,但在湿地循环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长(70 d),而在开放换水模式下快速生长期较短(56 d);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该虾体长与养殖天数均呈极显著的直线增长相关.湿地循环水养殖模式的单位产量(5.69 kg/m2,5.27 kg/m3)明显比开放换水模式的(4.80 kg/m2,3.00 kg/m3)高.与传统开放换水模式相比,采用湿地循环水模式养殖凡纳滨对虾能获得较好的养殖效果,同时又具有节水节能、高产低碳、生态环保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以初始体重为4.04d:O.14 g的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分别在盐度1.5和30的水体中用同一种配合饲料喂养50d,探讨海水养殖和低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碱性磷酸酶及酸性磷酸酶和RNA/DNA比值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成活率、特殊增长率(SGR)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饲料系数(FCR)明显低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肝胰脏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对虾(P<O.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RNA/DNA比值明显高于低盐养殖凡纳滨对虾(P<O.05).  相似文献   

5.
分析测定了海水池塘养殖不同规格(8.3、12.5、16.7g.尾-1)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及土池淡水养殖规格12.5g.尾-1凡纳滨对虾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灰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成,并进行品质评价。结果显示,海水养殖对虾肌肉的水分、脂肪和虾味氨基酸含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减少,蛋白质、灰分、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随着对虾规格的增大而增加;相同规格的凡纳滨对虾中,淡水养殖对虾的含水量、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总量和虾味氨基酸偏低。综合指标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的营养价值随着规格的增大而提高;在蛋白质、灰分、鲜味氨基酸和虾味氨基酸含量上,海水养殖对虾高于同一规格的淡水养殖对虾。  相似文献   

6.
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又称凡纳滨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对虾之一。目前我国淡水、半咸水、高盐度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成熟、养殖面积规模化或初具规模。但是,北方地区正常海水(盐度20~35)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规模小、养殖风险大。我国沿海有大量的海水池塘可以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口感好,其商品虾销售价位和同规格的中国明对虾不相上下,所以,开展正常海水直接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非常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水色及透明度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性状和生理应激指标的影响,为循环水对虾养殖系统适宜的水色和透明度调节提供参考。通过添加不同的色素将池水调节成绿、蓝、黄3种水色,设置20 cm、40 cm、60 cm和80 cm 4种不同梯度的透明度试验组,以过滤后透明度大于100 cm的海水作为对照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86±0.02) g的凡纳滨对虾2 340尾,按每池60尾随机平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为期2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对虾在绿色水色透明度为60 cm条件下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高于其他水色试验组和对照组,但存活率以对照组最高。绿色和蓝色水色在不同透明度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E)和皮质醇(COR)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表明这两种水色不会引起对虾的应激反应和氧化损伤。在黄色水色条件下对虾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高于其他组,且随着透明度增加有升高的趋势,表明黄色水色会对对虾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而且其SOD活力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和对照组,表明黄色水色对对虾的免疫性能造成影响,降低其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在循环水试验系统中不宜将水色调节为黄色,但清水及绿色和蓝色水色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和生理应激反应不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凡纳滨对虾良种选育之虾苗培育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凡纳滨对虾是我国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对虾养殖业是海水养殖中的支柱性产业。近几年,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问题越来越多,出现了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生长速度下降、规格参差不齐、形态畸形等异常现象。据业内人士分析,上述现象与优质种苗培育技术不够成熟密切相关。种苗质量问题成为制约凡纳滨对虾养殖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探索优质种苗培育技术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9.
渔业主推品种“凡纳滨对虾”的推广应用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凡纳滨对虾是世界第一养殖虾类,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凡纳滨对虾养殖业产业是我国水产养殖的支柱性产业,同时又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品种,出口数量占全球生产总量的以上。我国养殖凡纳滨对虾年产量超过万吨,占养殖对虾总产量超过,其中广东、广西、海南是我国凡纳滨对虾的主产区,产量接近全国海水养殖对虾总产量的。70%。1/3140 80%70%  相似文献   

10.
测定和分析了海水和淡水养殖的凡纳滨对虾肌肉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试验结果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而水分的含量显著低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量、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P0.05);海水和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中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分别达68.48%和69.80%,但海水虾肌肉中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高于淡水虾(P0.05),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显著低于淡水虾(P0.01);海水虾肌肉中n-3多不饱和脂肪酸总量亦显著低于淡水虾(P0.05),表明在海水环境中凡纳滨对虾合成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能力较差。综合分析表明,海水养殖凡纳滨对虾肌肉的营养价值和风味稍优于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