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从已分离的多个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内生固氮菌株中筛选到两株固氮酶活性较高的菌株7D和BM13,为明确固氮菌株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研究了在不同的生长环境条件下菌株的生长量。采用Ashby无氮培养基,测定了温度、pH、渗透压以及不同氮源和碳源等环境条件对固氮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40℃的温度范围内、pH值3.92~9.64的酸碱环境和30g·L~(-1) NaCl的高渗透压下,固氮菌7D和BM13均能正常生长;菌株能耐受0~10mmol·L~(-1)的NH_4~+和NO_3~-,而且能利用蔗糖、甘油、麦芽糖、甘露醇和葡萄糖等多种碳源生长。说明狗牙根内生固氮菌株7D和BM13对环境因子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但两菌株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可望进一步研发成为优良的固氮微生物肥料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2.
在不同碳源的化学限定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CDM)和脱脂乳中对8 株肠膜明串珠菌(Leuconstoc mesenteroides)进行培养,测定其生长、产酸及活菌数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菌株在以乳糖、半乳糖为单一碳源的CDM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菌株LM1、LM2、LM4和LM8在以乳糖为单一碳源的CDM培养基中生长情况良好,菌株LM2、LM3、LM5和LM8在以半乳糖为单一碳源的CDM培养基中活力较强,但生长情况弱于乳糖环境;在脱脂乳环境下,实验菌株的活菌数于发酵初期明显增长,培养8 h后进入稳定期,发酵终点pH值在6.0以上;初步对比各菌株与乳糖、半乳糖代谢相关基因的差异性,基因与表现型的相关性还需结合乳糖水解酶活性及乳糖、半乳糖残留量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发酵黄芪样品中分离的1株产纤维素酶解淀粉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在10℃~60℃环境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35℃~40℃。pH5.0~8.0培养基均适宜菌株生长,其中最适pH为6.0。在37℃环境200r/min振荡培养的生长曲线在0~4h为延迟期,4h~12h为对数期,12h~24h为稳定期,24h以后为衰亡期。细菌37℃培养32h开始产生芽胞,在培养72h时芽胞形成率达到80.67%。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且安全性良好。该菌株适应性强,生长条件较为宽松,这为其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富硒酵母液体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经含硒YPD平板驯化得到的YS1菌株在含硒4+(Se4+)YEPD培养基中液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YS1菌株在含Se4+的液体培养基中生物量和Se4+转化率高于出发菌株。在YS1菌株生长成熟期添加亚硒酸钠,YS1菌株生物量及硒转化率优于其他添加方式。采用恒pH补料分批培养,YS1菌株生物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达13.41g/L。在YS1菌株培养30h后进行定时加入Se4+,所得到的YS1总硒含量较摇瓶发酵有所提高,达3158.53μg/g,Se4+转化率达84.71%。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M-1真菌对小鼠的安全性、在3种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产酶活力、产酶条件的优化及发酵蛋白饲料的影响,结果表明,这株真菌对小鼠是安全的;在缺乏氮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能生长,但生长不良,而在含微量氮源的培养基和沙堡弱肉汤培养基中生长效果较好;该真菌能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而蛋白酶活性极低;发酵培养基组成为豆粕粉60%、麦麸35%、菜籽饼5%、营养盐[2%(NH4)2SO4、0.1%MgSO4·7H2O、0.2%KH2PO4],料水比1:1.5,pH值自然,培养温度30℃,72h,相对湿度70%,发酵较佳,香味好,粗蛋白含量高。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以用于发酵生物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6.
解磷根瘤菌液体培养基类型,浓度及透气条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解磷根瘤菌SL01为供试菌株,采用液体培养研究了培养基类型和浓度以及透气状况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培养基中,最适的液体种子培养基为LB和1/2 LB液体培养基,菌株的繁殖速度不仅与培养基的类型有关,更受到营养条件的限制;培养基接入解磷根瘤菌SL01并充分发酵之后,发酵液的pH值都相当程度的偏离了初始的酸碱度;根瘤菌作为好气菌,YMA液体培养基中培养12 h后,透气条件下发酵液内的活菌数达12.2×109cfu/mL,为密闭培养条件下的10.51倍,在解磷根瘤菌的发酵培养中,透气状况应作为重要的环节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防菌株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261MY6的生物量,本试验对高寒草地内生细菌解淀粉芽胞杆菌261MY6生长温度、pH和生长周期等进行测定,并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设计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菌株261MY6最高生长温度为56℃、最低温度为4℃、致死温度为95℃和最适温度为28~36℃,最适pH值为5~7,在5 h进入对数生长期,在10 h时进入稳定生长期。最优发酵培养基为:牛肉膏3 g,乳糖25 g,MgSO4 3 g,酵母膏7 g,水1000 mL。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2℃,接种量14%,装液量40 mL·(150 mL)-1,摇床转速210 rpm,pH 7。最优条件下,发酵261MY6,最佳放罐时间为30 h,活菌数达2.37×1012 CFU·mL-1。该结果为菌株261MY6开发为微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24):46-55
以酸性脱脂牛奶培养基为限制性培养基,结合透明圈法进行初筛,以酸性蛋白酶活力为指标进行复筛;通过菌落及菌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 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供试菌株种属;通过室温18℃下固体发酵豆粕试验,探索供试菌株降解大分子抗营养因子、提高酸溶蛋白相对含量的可行性,并以酸溶蛋白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料水比、玉米粉含量、硫酸铵含量、菌株接种量4个因素,优化固体发酵豆粕的条件。试验共获得133株初筛菌株,以其中透明圈直径2.00 cm的菌株SD47、SD48、SD56和SD62进行复筛,筛选出SD48菌株,其酸性蛋白酶活力为75.40 U/ml。SD48菌株被鉴定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SD48菌株固体发酵豆粕30 d时,发酵豆粕色泽金黄,具有浓郁酸香味,无结块现象;发酵豆粕p H值降低,酸溶蛋白相对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提高,β-伴大豆球蛋白和大豆球蛋白接近完全降解。最优的发酵条件为:料水比11、玉米粉含量10.0%、硫酸铵含量6.0%、菌株接种量8.0%、发酵时间30 d。与基础发酵条件下发酵30 d的结果相比,在最优条件下,酸溶蛋白相对含量提高了127.6%,抗氧化活性提高了185.8%。SD48菌株耐受酸性环境,可在胞外产生蛋白酶,极大地提高发酵豆粕的营养价值,是一株性能优良的发酵豆粕用菌株。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JLL-1菌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试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其生长曲线,划线培养法观察该菌在不同培养基中的培养特性,生化反应管及相关培养基检测其理化特性,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耐药性以及通过控制不同的培养条件检测不同培养温度、pH值及渗透压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LL-1在LB培养基中存在二次生长现象;可在麦康凯培养基、BS培养基、RS培养基、SS培养基、TSA培养基、HE培养基及营养肉汤中生长良好;该菌对青霉素、多黏菌素B、氨苄西林及克林霉素完全耐药,占测定药物的16.67%,但敏感药物可达到66.67%;该菌耐受性较强,可在25~42℃、pH值为6~10、NaCl含量为0~4%的环境中生长。说明该菌可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并且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刺参养殖中海带饲料原料存在的高黏度、低消化率等问题,本试验以褐藻酸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从海泥中筛选出一株能降解海带中褐藻胶且对刺参无致病性的细菌。经16S rDNA鉴定,该菌为芽孢杆菌。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对影响菌株生长和褐藻胶降解的7个因素:发酵时间、发酵温度、诱导物褐藻酸钠浓度、补充氮源种类、氯化钠浓度、发酵初始pH和装液量进行了优化。确定的褐藻胶降解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96 h,褐藻酸钠0.2%,发酵起始pH 7.5,发酵温度30℃,硫酸铵0.3%,氯化钠2.5%,装液量40 mL(200 mL摇瓶体系,料液比为1∶30),在最优化的条件下,菌株W16的褐藻胶降解能力比优化前提高了3.29倍。  相似文献   

11.
文章旨在对角蛋白酶产生菌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发酵产酶条件进行优化。以发酵液上清中的角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该菌株摇瓶发酵产角蛋白酶的最适诱导物、碳氮源、无机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最佳培养基配方与发酵参数。获得Bacillus subtilis A1-2菌株的液体深层发酵产角蛋白酶条件如下: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3.0%,黄豆饼粉3.0%,80目羽毛粉3.0%,Ca Cl 2 0.5%,表面活性剂吐温-80 0.5%;最优发酵参数为:培养基起始p H值8.0,250 ml三角瓶中装液量30 ml,发酵温度37℃,接种量6.0%,发酵60 h;此条件下该菌株角蛋白酶活力达642.1 U/ml,相比优化前的初始酶活力328.5 U/ml提高了95.46%。本研究结果为该菌用于角蛋白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饲料工业》2019,(20):44-49
探讨一株刺参"腐皮综合征"拮抗菌株CN101的发酵条件,为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研究奠定基础。本试验以菌体生物量OD_(600)值为检测依据,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试验方法对拮抗菌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筛选和发酵条件的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的不同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其组合对拮抗菌株CN101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适宜的复合碳源为乳糖.蔗糖3.1、复合氮源为蛋白胨.豆饼粉1.2、无机盐组合为MgSO_4+MnSO_4+NaCl,复合氮源含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最大;菌株CN101最适宜的发酵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5,供氧量对菌体生长的影响显著。拮抗菌CN101发酵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g、蔗糖5g、蛋白胨2.5g、豆饼粉5g、MgSO_(4)0.25g、MnSO_40.25g、NaCl0.25g、蒸馏水1000ml,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装瓶量10%~20%、温度25℃、初始pH值为7.5。研究结果为利用CN101菌株研发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及生产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集果园土样,采用梯度稀释涂布法及平板显色筛选法初步分离得到60株产葡萄糖氧化酶的菌株。采用Underbofler滴定法筛选出一株产酶性能较好的菌株GX-2,并采用正交设计对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在接种量为4%、温度为30℃、转速为180 r/min的条件下发酵5d酶活可达9.55U/m L。综合菌落形态、生长特性镜检形态及5.8S r DNA-ITS区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证明所分离的菌株GX-2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相似文献   

14.
试验对强烈抑制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牛源肠道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分别考察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BN-10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结合培养基组成正交试验和发酵条件正交试验,利用SPSS软件进行极差分析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考察培养基组成对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确定适宜的发酵产蛋白条件。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为:培养基组成为蔗糖2%、黄豆粕粉5%、ZnSO40.01%、KCl 0.02%,初始pH值6.0,种子液按2%接种量接种至装瓶量为30 ml/250 ml的三角瓶中,200 r/min、37℃培养24 h。优化后,表征抗菌蛋白产量的抑菌圈面积增大了65.2%。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发酵条件的优化,获得了BN-10菌株产抗菌蛋白的最佳培养基和发酵条件,抗菌蛋白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益生菌T-70-1胞外产抗菌蛋白的产量,试验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以抑制大肠杆菌能力为指标,分别考察碳源、氮源、无机盐种类对T-70-1菌株发酵产抗菌蛋白的影响,再结合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胞外产抗菌蛋白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利用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发酵产抗菌蛋白的条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发酵条件为葡萄糖2.5%、蛋白胨2.0%、Mg SO40.08%、KCl 0.10%;初始p H值为6.5,种子液按照4%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30 m L/250 m L的锥形瓶中,30℃发酵培养32 h。优化后胞外产抗菌蛋白相应的抑菌圈面积增大至525.5 mm2,较优化前增幅达60.7%。说明通过优化发酵条件获得了菌株T-70-1发酵产抗菌蛋白最佳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抗菌蛋白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从健康桑树根系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内生产油脂真菌——菜豆壳球孢菌MOD-1(Macrophomina phaseolina,MOD-1)。结合均匀设计和单因子筛选法得到该菌株产油脂发酵培养基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105 g/L,蛋白胨1.1 g/L,磷酸二氢钾1.5 g/L,硫酸铵0.3 g/L,硫酸镁0.32 g/L,氯化锰4.9 nmol/L。在此基础上优化该菌株产油脂的摇瓶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7.0,发酵温度26℃,摇瓶转速190 r/min,装液量100 mL。在优化后的培养基组分及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6 d,菌体生长量(干质量)高达41.852 g/L,油脂产量达到25.511 g/L。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别测定菌株在优化后的培养基或发酵条件下产生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前一种条件下检测出9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7.92%;后一种条件下检测出7种脂肪酸成分,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4.32%。结果表明,在优化培养基及摇瓶发酵条件下,MOD-1菌株的油脂产量增高,组成简单,易于纯化,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产乳糖酶的米曲霉菌株的最佳发酵培养条件,研究了米曲霉产乳糖酶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米曲霉产乳糖酶的最佳培养基成分为:乳糖1.1%,蛋白胨0.5%,KH2PO4 2%,麸皮粉1.5%,桔皮粉1%;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10%,温度30℃,初始pH5.5,装液量50mL/250mL,摇床转数180r/min,培养时间4d。在此条件下培养,乳糖酶活力达2348 U/L。是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的15.6倍。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拟在大豆分离蛋白培养基上筛选出一株生长良好、对大豆蛋白水解能力较强的枯草芽孢杆菌菌株KF01。本文研究了KF01对豆粕原料进行固态发酵的工艺参数并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固态豆粕物料初始含水量49%、KF01菌种接种量10%、料层厚度20cm、发酵时间48h、翻料次数4次的条件下,酸溶蛋白含量由3.5%提高到8%以上。该菌株可以用于豆粕原料蛋白的发酵生产富含小肽蛋白饲料。  相似文献   

19.
《畜牧与兽医》2016,(7):60-64
以发酵初期(5 d)的玉米秸秆青贮饲料为材料,分离获得乳酸菌菌株。经过表型特征,不同温度、p H和盐浓度生长,不同糖发酵底物和生长产酸速率筛选鉴定,选取3株乳酸菌通过测定16S rRNA序列,进一步鉴定属种。结果表明:菌株C1、C5和C8分别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蒙氏肠球菌(Enterococcus mundtii),均可以在15~45℃环境下生长。菌株C5能在6%Na Cl,p H 3.0~6.0培养基中生长,并且与菌株C1和C8相比,具有更强的产酸和耐酸能力,适宜用作玉米秸秆青贮生产的乳酸菌添加剂。考虑到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在青贮发酵过程中的作用,亦可将植物乳杆菌C5与肠球菌(C1和C8)组合添加用于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生产。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筛选菌株发酵缫丝废水生产蛋白酶。试验从自然环境取样,筛选得到能利用缫丝废水发酵产蛋白酶的菌株Z416,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该菌株为硝基愈创木胶类节杆菌(Paenarthrobacter nitroguajacolicus),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该菌株的产酶条件组合。结果显示,发酵液乳糖添加量4%、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7.5、接种量16%、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温度33 ℃、发酵时间84 h为最优发酵方案。在此条件下,菌株Z416酶活力达到17.89 U/mL,是优化前酶活(3.21 U/mL)的5.57倍。研究表明,该蛋白酶具有应用到禽和猪饲料中的潜力,可以改善畜禽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