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绥滨县黑龙江鱼养殖基地于2011年全面竣工投产,采用省内独创,国内先进的工艺制造一艘长60m,宽10m,高2.4m的船式网箱在黑龙江李家岛河内开展网箱养鱼,采用的是"过水增值"的养殖方式.经过近两个月的饲养管理,使得养殖的鱼无论在体型,体色和口味都十分接近黑龙江自然生长的鱼类,并且在价格上也有大幅提高.共生产商品鱼8万余斤,获纯利80万元,为黑龙江水域网箱养鱼有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茴鱼苗种培育及疾病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海罗茨等,系典型的北温带小型溪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黑龙江流域,国外主要分布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沿岸和日本海沿岸。黑龙江茴鱼属肉食性鱼类,以水生昆虫、甲壳类、小型鱼类等为主要食物,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茴鱼系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冷水性食用鱼类,其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的黑龙江茴鱼逐渐成为广大消费者青睐的名优水产品。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人工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一、习性与特征黑龙江茴鱼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等。在我国产于黑龙江上游、嫩江上游、牡丹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水产》2010,(4):11-11
2010年7月9日和7月12日,黑龙江省鲟鳇鱼大马哈鱼放流站在中俄边境水域黑龙江干流逊克江段和肇兴江段分别举行了鲟鳇鱼增殖放流活动,共有19万余尾8至10公分规格优质施氏鲟鱼幼鱼投放黑龙江中。  相似文献   

5.
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供遗传学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和待定名种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17.3、18.2和15.3,平均杂合度(H)分别为0.9112、0.9190、0.849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分别为0.8900、0.8980和0.8250,种群中的特有等位基因数分别为34、37和43。黑龙江茴鱼与下游黑龙江茴鱼的遗传距离(Ds)最小(0.9617),下游黑龙江茴鱼与待定名种最大(1.8427),3种茴鱼的Fst为0.1575(P〈0.01),远大于黑龙江茴鱼、下游黑龙江茴鱼的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研究表明,黑龙江上游3种茴鱼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3个种间产生显著的遗传分化,结合3种茴鱼种间稳定而显著的形态学特征差异及其地理分布现状,支持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在属内各为独立种的分类学地位。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茴鱼的人工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茴鱼(Thymallus arcticus grubei Dybowski)属鲑形目、茴鱼科、茴鱼属,俗称斑鳟子,为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冷水性鱼类。在我国自然分布于黑龙江流域的黑龙江、嫩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绥芬河等支流和溪流中,国外仅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相似文献   

7.
1994~1996年对黑龙江水系的大麻哈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等捕捞群体的年龄与生长特征进行研究,其生长速度较快的顺序依次为大麻哈鱼、哲罗鱼、细鳞鱼、乌苏里白鲑、黑龙江茴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茴鱼俗称斑鳟子、红鳞鱼、鱼华等,系北冷温带一种典型的山涧溪流栖居的冷水性鱼类。其肉质鲜美,为黑龙江省特有的名贵食用鱼类。黑龙江茴鱼个体较小,生长速度相对稍慢且数量不多,未形成一定的捕捞量。由于天然水域的产量非常有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加之当地渔民多在洄游期进行捕捞,捕捞强度过大,使原来就不多的资源量显著下降。此外,由于在河流上兴修水库和水利设施,改变了黑龙江茴鱼的产卵、摄食、越冬环境,对其繁殖和生存也造成了影响,使黑龙江茴鱼成为易危鱼类。为了充分开发利用这一名贵的土著鱼类,为人工培育苗种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对黑龙江茴鱼部分胚后发育指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基于茴鱼属(Thymallus)鱼类的线粒体D-loop片段全序列变异,对分布于黑龙江上游中国境内的呼玛河、额木尔河等水系中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且同域分布的3种茴鱼共24个个体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以探讨其在属内的分类学地位.结果显示,分布于黑龙江上游的茴鱼群体在属内显著分为3个独立进化分支,平均序列分歧为0.048~0.062,已达到种间分化水平.经形态学鉴定,其中2个分支分别为黑龙江茴鱼(T.grubii)和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而另外1个分支应为1个新种;且该种与分布于勒拿河上游的勒拿河茴鱼((T.sp.)构成单系群,平均序列分歧仅为0.006,即黑龙江上游和勒拿河上游的待定名茴鱼为同一种,结合文献,该茴鱼被确定为北极茴鱼(T.arcticus)的1个亚种.综合3种茴鱼在黑龙江水系的地理分布现状,对其起源及演化进行了初步推测.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鲟学名史氏鲟,黑龙江煌学名达氏蝗。这两种鱼形体、生活习性基本相近,其鱼籽营养价值基本相同,都是含高蛋白、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的黑褐色透明、圆粒状体。在餐桌上肩上等佳肴,堪称食品中的珍品。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把这两种鱼统称为鲟鲤鱼,其盐渍鱼籽酱统称为黑鱼籽酱,因其价格昂贵,素有“黑色黄金”之称。一、两种鱼的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鳄鲤鱼是我国大型经济鱼类。个体大、寿命长、性成熟晚。由于种群的变动,在黑龙江的同江至抚远江段年产药鲤鱼尚有百余吨,仅占八十年代年产量的50%左右。松花江闹鲤鱼已绝迹多年,…  相似文献   

11.
分布在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和额木尔河等水域的北极茴鱼一新纪录种Thymallus sp,种群数量少、分布范围狭小,群体资源面临濒危。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分析了黑龙江上游的北极茴鱼线粒体DNA控制区的序列,共获得了1104bp核苷酸全序列,与分布于勒拿河的该种茴鱼群体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23尾个体中共检测到3个单倍型(Hap1、Hap2,及Hap3),其中Hap3为黑龙江和勒拿河共享;利用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和网络图显示,黑龙江群体可能起源于勒拿河。黑龙江上游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0.530)和核苷酸多样性(0.00053)远低于同域分布的其它种茴鱼;黑龙江群体与勒拿河群体的Fst为38.56%(P〈0.05),已产生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2.
呼玛河3种茴鱼遗传分化及属内地位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茴鱼属(Thymallus)是黑龙江水系特有的珍稀濒危冷水性鱼类,本研究利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黑龙江上游呼玛河同域分布的黑龙江茴鱼(T.grubii)、下游黑龙江茴鱼(T.tugarinae)及待定名种(T.sp.)3种茴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探讨其种群遗传结构、分化水平及分类学地位,为制定保护管理策略提...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上游黑河江段瓦氏雅罗鱼渔业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瓦氏雅罗鱼Leucisus Waleckii(Dybowski) ,地方名雅罗鱼、东北雅罗鱼、华子。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雅罗鱼属。是一种普生种类 ,广泛分布于欧洲、西伯利亚、高加索、黑龙江流域的清冷水域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嫩江、松花江、牡丹江以及其支流、湖泊、水库 ,也产于图们江、鸭绿江、辽河等水域。由于分布广 ,适应性强 ,在 pH值 9以上的碱性水体中也能生存 ,群体生活 ,易形成捕捞群体 ,为黑龙江水系冷水性中小型经济鱼类。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也有分布。近些年来 ,由于水域生态环境改变和长…  相似文献   

14.
根据近年来我们在有关地区学习、实践所了解的情况,目前各地就解决鲤鲫等底层鱼捕捞问题都在不断地进行试验,先后创造和采用了三层挂网(黑龙江、安徽、浙江等)、框刺网(吉林、安徽、浙江)、单层刺网(浙江、吉林、山东、辽宁等)、圈网(黑龙江)、大拉网和滚钩等十多种渔具以及多种渔具配合使用的《联合渔法》,在捕捞鲤鲫鱼等底层鱼方面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3,(7):F002-F002
最近,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湖北等省都拟自新疆引进须鱥鱼(丁卡鱼),并去信了解该鱼的资源,生态及捕捞情况,现新疆水电局业务组来稿,在本刊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6.
最近,黑龙江、辽宁、陕西、山东、湖北等省都拟自新疆引进须(鱼岁)鱼(丁卡鱼),并去信了解该鱼的资源、生态及捕捞情况,现新疆水电局业务组来稿,在本刊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7.
图们江滩头鱼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滩头鱼Locus Brandti(Dybo-wski),又名三块鱼、勃氏雅罗鱼,俗称高丽细鳞、大红线等,为鲤鱼科鱼类中唯一生活在海水中的洄游性鱼类。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滩头鱼体长型、色彩艳丽、肉质细嫩、易上钩,是集观赏、食用、垂钓的鱼类品种之一。由于工业污染和酷捕滥捞,黑龙江、绥芬河、图们江中的滩头鱼资源急剧下降。仅图们江由建国初期年产滩头鱼2000吨左右下降至2000年年产几吨。滩头鱼在绥芬河几乎绝迹。由于滩头鱼肉味鲜美,多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价格逐年上升,曾达到每公斤30多…  相似文献   

18.
据悉,国家有关部门对“八五”期间的全国商品鱼发展作出规划,决定在珠江三角洲、东北黑龙江、辽东半岛等地域兴建18个商品鱼基地,其中7个为海水养殖基地,11个为淡水鱼养殖基地。预计到本世纪  相似文献   

19.
东北雅罗鱼(Leuciscus waleckii)地方名又称华子鱼,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属,是黑龙江土著鱼类,多生活在江河、湖  相似文献   

20.
史氏鲟(AcipenserschrenkiBrandt)是黑龙江大型名贵经济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鲟形目、鲟科、鲟属。因其吻的腹面、须的前方生有若干疣状突起,故地方名又称“七粒浮子”。史氏鲟主要分在在黑龙江干流中下游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等水域内,现主要产量集中在黑龙江的同江至抚远江段,渔获物中常见体重10-35公斤,最大体重达100公斤以上。该鱼是鱼中名品,它肉厚、骨软,全身都可食用。实践证明,人工淡水养殖的体重在5公斤以下的活体,肉质优于三文鱼,其软骨、鱼肝、鱼肠、鱼肚、鱼筋可烹制成几十道风格各异的名菜;它的软骨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