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鱼品下脚料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这些下脚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如果不加以利用,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综合利用这些原料,将为我国鱼类资源的利用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鱼下脚料综合利用之研究近况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苑艳辉  钱和  姚卫蓉 《水产科学》2004,23(11):40-42
鱼品在加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包括鱼头、鱼皮、鱼鳍、鱼尾、鱼骨及其残留鱼肉),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5%[1]。如果不进行有效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如鱿鱼内脏含有20%~30%的粗脂肪,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占86%,ω系列脂肪酸占37%,其中EPA占12%,DHA占24%[2];鲢鱼鱼头、鱼皮、鱼骨刺混合物中蛋白质含量达14%,油脂为9 22%;鳗骨、鳗头等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质、软骨素、维生素等[3]。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  相似文献   

3.
综合利用鱼下脚料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鱼在加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其重量约占原料鱼的40%~50%。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营养成分,例如鳗骨、鳗头等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磷脂质、软骨素、维生素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创造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带鱼下脚料蛋白质提取与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酸法分离带鱼下脚料蛋白.结果表明,带鱼下脚料最适提取条件为:酸液pH 2.92,溶解时间1.5 h,固液比1:10,温度4℃.通过初步分离,获得带鱼下脚料蛋白质4种组分:碱不溶性基质蛋白72.2%;碱溶性蛋白含量为18.0%;肌原纤维蛋白为3.5%,肌浆蛋白含量2.1%.  相似文献   

5.
水产加工企业下脚料加工方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脚料的处理是水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沿海最为常见的鱼类和贝类加工企业为例,在生产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鱼类加工企业下脚料主要是鱼头、鱼排(刺)、鱼尾、鱼皮等,贝类加工企业下脚料  相似文献   

6.
鱼油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既有助于脂的消化吸收、转运和形成,又是生物膜的重要结构物质.鲣鱼加工中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果用于提取鱼油,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本文探讨了利用鲣鱼加工废弃物提取、精制、纯化鱼油的工艺条件,并且对从鲤鱼废弃物中提取鱼油并纯化出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到的鱼油中高不饱和脂肪酸占24%,其中...  相似文献   

7.
鱼鳞冻的制作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在加工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如鱼皮、鱼鳞、鱼鳍、鱼尾、鱼骨等,约占原料鱼质量的40%-55%。如果不进行有效的处理,不仅会造成环境的污染,而且会浪费大量的宝贵资源。如能充分利用这些成分,不仅可提高鱼类加工的附加值,同时可减少环境污染,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根据 2 0 0 4年 7月 2 8日至 9月 1日在中西太平洋海域的金枪鱼围网生产调查结果 ,以及“金汇 2号”2 0 0 3年全年的生产数据 ,对中西太平洋金枪鱼围网渔获物组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渔获物种类有鲣鱼 (Katsuwonuspelamis)、黄鳍金枪鱼 (Thunnusalbacares)和大眼金枪鱼 (Thunnusobesus)等 19种 ;渔获物重量组成中鲣鱼占 70 .5 1% ,黄鳍金枪鱼占 2 6 .92 % ,其它鱼类占 2 .5 6 % ;鲣鱼的叉长范围为 2 7~ 81cm ,优势叉长组为 4 0~ 5 0cm ,占 4 1% ;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为 32~ 16 5cm ,优势叉长组为 5 0~ 70cm ,占 33% ,另一优势叉长组为 110~ 130cm ,占 2 0 % ;渔获物重量组成存在海域差异 ,在 16 2°E以东海域鲣鱼比例高于以西海域 ,黄鳍金枪鱼则是在 16 2°E以西海域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趋重视,生产更安全优质的猪肉成为养猪业的一大课题。我国茶叶资源丰富,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茶末、茶渣等下脚料。这些茶叶下脚料成分多样、营养丰富,加入饲料中用于养猪生产,将对猪的生长性能及猪肉品质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茶叶下脚料对猪的生产性能及肉质的影响做一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猪的绿色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鱼鳞胶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鳞是鱼皮真皮层的变形物,占鱼体重量的2%~5%。营养学家近年来发现,鱼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多种维生素,还有铁、锌、钙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以及胶质。鱼鳞的胶  相似文献   

11.
东海带鱼摄食习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根据2002年12月~2003年11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带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带鱼食物组成以鱼类为主(IRI=7034.95),出现率达65.34%,尾数所占比例为13.68%,重量占93.99%;其次为甲壳类(IRI=1527.99),出现率为18.41%,尾数所占比例为80.11%,重量占2.87%;头足类(IRI=39.42)的出现率为7.58%,尾数所占比例为2.13%,重量占3.07%。摄食的饵料种类数共有62种,其中,鱼类的种类数最多,达38种;其次为甲壳类,14种;头足类为8种。优势饵料种类为带鱼、磷虾、糠虾、刺鲳和七星底灯鱼等。  相似文献   

12.
在鱼类和无脊椎动物热加工时产生的汤汁还未曾被利用,大约占原料重量的9~25%,含有近6%的干物质,其中有含氮的提取物、水溶性蛋白质、脂类、常量和微量元素、多种维生素。这种汤汁含有很高的水分,所以极适于用来制成各种盘菜的糊状调味剂。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2019年水产品产量达6 480多万吨,其中鱼占比54.47%。鱼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占鱼体重量40%~55%的副产物,如鱼皮、鱼骨、鱼头、内脏、鱼鳞、鱼鳍。这些副产物多被加工成动物饲料、肥料,甚至直接丢弃,产品附加值低。副产物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类,研究表明,鱼头、鱼皮、鱼内脏等副产物中蛋白质水平可达14%~16%,直接丢弃会造成蛋白质资源的极大浪费,并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为实现副产物中蛋白质的高值化利用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会昌县是西瓜种植大县,西瓜种植是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笔者调查发现,吃剩的西瓜皮、西瓜残次果实等西瓜下脚料就有30%~40%。若  相似文献   

15.
轻盐醋渍黄鲷鱼片工业化生产技术参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郭全友  许钟 《海洋渔业》2004,26(4):312-316
本文研究了轻盐醋渍黄鲷鱼片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通过盐渍、醋渍、加少量生姜等协同抗菌防腐处理和贯穿整个过程的温度、时间、卫生控制 ,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结果表明 ,鱼片占整条鱼的重量比为 2 7~ 33% ;解冻鱼鱼片用 18~ 19%盐水浸渍 ,新鲜鱼鱼片用 2 4~ 2 5 .5 %盐水浸渍 ,2~ 3min ,制品盐份含量为 3%左右 ;米醋大约浸渍 10s ,产品pH <5 ,鱼片质地柔软适口 ;装杉木樽聚乙烯薄膜贴体热收缩包装 ,0~ 5℃冷藏 ,保藏期限为 7d。  相似文献   

16.
折叠式渔笼作业渔获种类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12月(伏季休渔期间除外)在笼捕作业渔船上采用收集渔捞日志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折叠式渔笼渔获物进行分析。共收集渔捞日志65份,抽样分析了折叠式渔笼渔获9批。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和组成分析,共分析标本重量50.15kg。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48个种,其中鱼类25种、蟹类15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2种、虾姑类1种;按重量比例为蟹类占51.27%、鱼类占41.21%、头足类占5.96%、螺类占0.92%、虾蛄类占0.57%、虾类占0.08%。  相似文献   

17.
罗非鱼的加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我国罗非鱼年产量近8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58%以上。我国的罗非鱼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它是我国最具国际竞争实力的品种,也是最具产业化发展条件的品种。除了鲜食外,我国罗非鱼的加工业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罗非鱼产品出口迅速增长,1998年,罗非鱼产品输美量为471吨;而2000年为13492吨,产值2013万美元。但是,罗非鱼产品主要是冻鱼片和冻全鱼,一方面这些产品的加工水平较低,品种单一,附加值不高;另一方面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下脚料,如鱼骨、鱼内脏等。因此,有必要提高罗非鱼的精深加工水平和综合利用能力,开发品种多样的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扇贝养殖的发展,产量逐年提高。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在加工扇贝丁时,产生大量的下脚料,即扇贝裙(扇贝裙是将扇贝中的扇贝丁取出后剩下的边缘及内脏部分)。据试验,加工1公斤扇贝丁需9公斤扇贝,产生下脚料扇贝裙2.5公斤。这部分下脚科如不加以充分利用,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山东省长岛县南山镇罐头厂研制出扇贝裙罐头,使扇贝裙得以充分利用,并且罐头制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12月(休渔除外)在闽南海区蟹笼作业渔船上每月采样一次,分析样品10批,累计重量111.37kg。对该渔获进行种类鉴定、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渔获物中共出现72个种,其中鱼类40种、蟹类23种、口足类3种、头足类3种、螺类2种、虾类1种;重量比例为蟹类占45.80%、鱼类占44.46%、口足类占6.47%、头足类占3.11%、螺类占0.12%、虾类0.04%。主要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红星梭子蟹(Portunus sanguinolentu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Charybdis japonica)。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近海小黄鱼食性及营养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林龙山 《海洋渔业》2007,29(1):44-48
根据2003年3~12月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的渔获样品,对小黄鱼胃含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黄鱼食物组成以甲壳类为主(IRI=8583.10),重量所占比例为43.37%,尾数所占比例为79.66%,出现率为69.77%,其次为鱼类(IRI=1554.87),重量所占比例为55.26%,尾数所占比例为13.91%,出现率为22.48%;优势种类为糠虾、磷虾、七星底灯鱼、脊腹褐虾和鹰爪虾等。摄食强度存在季节变化,空胃率春季最高,达78.50%,其余依次为冬季(58.70%)、秋季(42.50%)和夏季(33.33%)。食物组成也存在季节变化,根据出现率,各个季节均主要摄食甲壳类;根据重量百分比,春季以甲壳类为主食,其余季节均以鱼类为主食。根据小黄鱼摄食饵料的类群组成变化,长江口近海小黄鱼的营养级为2.72级,属于第三营养级中的低级肉食性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