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2.
对2006~2009年河北省“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副猪嗜血杆菌(HPS)、胸膜肺炎放线茵(APP)、链球菌(S.S)、大肠杆菌(E。coli)、沙门氏菌(Sal.)和巴氏杆菌(Pro)的总检出率分别为64.52%、30.27%、11.26%、6.13%、3.10%、2.58%、1.46%、1.11%、1.08%和0.10%。其中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P—PKP.SV)和经典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C—PV.P.SV)总检出率分别为60.92%和3.60%。HP—PRIKSV同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比较普遍,感染以二重感染、三重感染为主。总之,河北省“猪高热病”的主要致病病原是HP-PRRSV,并多与PCV-2、PRV、CSFV、HPS、APP、E.cold、S.S和Sal.、Pm等病原体中的-种或几种病原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种“综合症候群”型疫病。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农业部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  相似文献   

4.
本刊编辑 《猪业科学》2006,23(10):59-59
上期我们向读者介绍了南方“猪高热病”的发病情况及专家提出的控制措施,但当时并没有找到具体的病原,近日,农业部种猪质检中心基因检测室公布根据所收集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相关动物实验,初步认为造成本次猪疫情发生的主要病原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以及猪2型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 -2)感染,  相似文献   

5.
一问:高热病到底是啥病? 猪无名高热即“猪高热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喘气,部分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毛孔有出血点。因此.所谓高热病根本就不是一个病,是多种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的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我们检测到的病原主要有:蓝耳病病毒(PRRSV)、猪瘟病毒(HC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ADV)、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份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发了生猪“高热病”疫情,当时由于病因不明.而泛称为生猪无名高热或猪高热病综合征,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经过农业部组织有关专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科技攻关,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农医发[2007]10号文件,编者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猪“高热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与猪瘟病毒、圆环病毒Ⅱ型、猪伪狂犬病毒、链球菌等病原混合感染引起,以高烧持续不退、呼吸急促、全身发红等为主要临床症状。2006年9月农业部把此病定名为“猪无名高热”,俗称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8.
1混合感染多病原混合感染并继发感染已成为当前猪群发生疾病流行的主要形式与特点,单一病原引发的疾病很少见,2种或2种以上病原,甚至多种病原共同引发已为常见。其病原有病毒、细菌,还有寄生虫等。2007年,对河南省周口地区牧业小区和3个养猪场进行猪高热病调查,检出猪瘟阳性率为70%,蓝耳病为80%,多杀性巴氏杆菌为30%,副猪嗜血杆菌为50%,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为50%,猪链球菌为20%等。  相似文献   

9.
现代兽医学认为,猪高热病为猪瘟(HC)、蓝耳病(PRRS)、圆环病毒Ⅱ型(PCV-2)、伪狂犬(PRV)等病毒中的一种或多种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副嗜血杆菌(HP)、链球菌(SS)等多种细菌或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等多病原的混合感染。而且,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秋之季,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疫情.对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农业部及日寸部署开展各项防控工作.通过组织有关单位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动物试验等币斗技攻关.发现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变异病毒).证实疫情主要是由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引起的.并研究制定了相应的防控技带措施。近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提早做好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为主的猪病防控工作.确保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猪场重要虫媒及其传播病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外来可由虫媒传播的疫病肆虐中国,而一些已在国外流行的虫媒传播病原如非洲马瘟等传入中国的风险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中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特别是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中国的流行给养猪业带来重要警示信息,即防止猪场媒介生物进入并阻断其携带病原的传播将成为猪场生物安全的重点。蚊、蝇、蠓及蜱等是猪场和发病猪群传播疫病的重要虫媒因素,虫媒种类及从虫媒中分离到的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种类繁杂,虫媒生物特性的差异对病原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能力也不尽相同。鉴于此,作者详细归纳了猪场存在的主要虫媒种类及其传播的重要猪病病原,包括猪乙型脑炎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非洲猪瘟病毒、盖塔病毒、猪肠道冠状病毒、大肠杆菌、猪链球菌等,并探讨其危害性和传播风险,以降低猪场虫媒传播疾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四川乐山某猪场爆发的保育猪严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试验采用病理剖检、病毒检测、细菌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动物回归试验以及多杀性巴氏杆菌种特异性KMT基因的PCR检测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发病猪有严重肺炎症状,支气管内部有少量泡沫,腹股沟淋巴结出血、水肿,其他实质器官未见明显病理变化;病毒检测结果显示为蓝耳病病毒阳性,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圆环病毒2型阴性;从病猪肺脏中分离获得大肠杆菌和1株蓝耳病病毒继发的高致病性多杀性巴氏杆菌;该分离菌株对多种药物均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三明市某大型猪场进行猪瘟、普通蓝耳病、高致病性蓝耳病、伪狂犬病的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以更好地了解这些疫病在猪场的流行情况,为猪场这几种疫病的防控和净化奠定基础。本次调查分别检测45份后备母猪血清、92份生产母猪血清、13份生产公猪血清,共计150份血清,150份扁桃体样品。通过ELISA方法分别检测了猪瘟、普通蓝耳病、伪狂犬病gE和伪狂犬病gB。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猪瘟、高致病性蓝耳病。结果猪瘟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病原学阳性率分别为8%和5.3%。一个月后对病原学检测阳性猪采样复查,结果猪瘟阳性率4.6%,高致病性蓝耳病阳性率2.6%。猪瘟免疫抗体合格率93.3%,普通蓝耳病免疫抗体合格率96%,伪狂犬病gB免疫抗体合格率100%,伪狂犬病gE感染抗体2%。生产母猪胎次越多,猪瘟和普通蓝耳病的免疫抗体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调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高热、出血为主要特征的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至今仍在中国广泛流行。接种疫苗是防控该病发生的最根本的方法,为了查清山西省规模化种猪场猪瘟疫苗免疫情况,课题组采用ELISA试剂盒,对8个地市42个规模化种猪场465头哺乳猪、456头保育猪、436头育肥猪、419头母猪进行了猪瘟免疫抗体检测。查明了哺乳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70.11%,保育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40.57%,育肥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50.22%,母猪抗体阳性率平均为69.69%,证明被检猪群免疫抗体不理想,尤其是保育猪抗体水平较低。同时对12个规模化种猪场,4类不同免疫方法免疫猪瘟疫苗的133头哺乳猪、110头保育猪、105头育肥猪、135头母猪进行了免疫抗体检测。结果表明:乳猪在吃奶前超免猪瘟高效细胞苗6头份,21日龄时二免猪瘟高效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三免猪瘟高效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1 d跟胎免疫效果最好,使保育猪免疫抗体阳性率达到89.29%,有些猪场使用该方法免疫后,使保育猪的死亡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生长发育逐渐走向正常;而采用仔猪在断奶后28日龄至35日龄时首免猪瘟普通细胞苗4头份,60日龄二免猪瘟普通细胞苗2头份,母猪产后28 d跟胎免疫的方法效果最差,不宜推广应用。通过对山西一些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情况的调研,基本查清了规模化种猪场猪瘟免疫效果和最佳免疫方法,可为养猪场防控猪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规模猪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在广西规模场猪群中的感染状况,采用PCR和RT-PCR方法,对2007~2009年期间采自广西13个市65个规模猪场的281份疑似PRDC感染组织样品进行了12种病原体检测。结果显示:73.85%(48/65)的猪场和71.87%(202/281)的组织样品为PRDC感染,其中,被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链球菌(SS)、猪伪狂犬病毒(PRV)、败血性波氏杆菌(Bb)、猪附红细胞体(E-su is)、猪流感病毒(SIV)、产毒素多杀性巴氏杆菌(T+PM)、副猪嗜血杆菌(HP)、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P)感染(包括混合感染)的阳性样品分别占49.11%(138/281)、34.52%(97/281)、9.60%(27/281)、8.19%(23/281)、6.41%(18/281)、6.41%(18/281)、6.05%(17/281)、6.14%(15/281)、4.63%(13/281)、3.91%(11/281)、0.36%(1/281)和0.00%(0/281);单纯感染占28.11%(79/281);混和感染占43.77%(123/281)。二重、三重和四重混合感染分别占28.11%(79/281)、12.46%(35/281)和3.20%(9/281)。其中,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形式较多见,占所有混合感染样品的52.03%(64/123)。细菌性病原体感染样品占20.28%(57/281),其中19.22%(54/281)为混合感染。可见:广西地区规模猪场普遍存在PRDC感染,其中PRRSV和PCV2是引起PRDC的主要病原;感染类型复杂多样,以PRRSV+PCV2(+其他)混合感染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研究用实时荧光PCR法对武威市某养殖场病死野猪的猪耳朵和猪鼻拭子样品进行了非洲猪瘟病毒检测。结果显示该养殖场病死猪耳样品和猪鼻拭子样品均无Ct值,线形为直线,表明所有被检测样品均为ASFV抗原阴性。研究为严防非洲猪瘟进入威武市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储备,也为威武市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P72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和锁核酸(locked nucleic acid,LNA)-TaqMan探针,建立了基于P72基因的LNA-TaqMan探针的ASFV荧光定量PCR方法。结果显示,所建立的LNA-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3.9拷贝/μL,且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及猪圆环病毒2型等多种病原不存在交叉反应;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6份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与OIE推荐的q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00%。结果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ASFV LNA-TaqMan探针荧光定量PCR方法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为ASFV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18.
1株猪源肠道益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健康猪肠道中分离出1株对仔猪大肠杆菌病和副伤寒病病原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命名为W-02,对其进行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凝结芽孢杆菌。对该菌株胃肠道耐受特性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02菌株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猪胆盐和80℃高温表现出很强的耐受能力,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无毒菌株。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猪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态势,为预防和控制此类疫病提供科学依据。采用RT-PCR/PCR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采自广西的349份流产胎儿样品进行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及猪乙型脑炎病毒(JEV)6种主要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病原的检测并分析其阳性检出率在不同年份、季节之间的差异及病原混合感染情况。结果显示,2014-2017年,6种病原的猪场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36.00%)、PRRSV(16.00%)、PCV2(9.00%)、PRV(7.00%)、PPV(6.00%)和CFSV(5.00%),样品阳性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JEV(27.06%)、PRRSV(6.18%)、PRV(5.88%)、PCV2(3.82%)、CSFV(2.35%)和PPV(2.35%)。季节因素对6种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发生有一定影响:JEV在夏季、秋季检出率较高,春季、冬季检出率较低;PRRSV一年四季检出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CV2在春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夏季和冬季,秋季检出率较低;PRV在春季、冬季检出率较高,夏季、秋季检出率均为0;PPV在夏季检出率较高,其次是春季和秋季,冬季检出率为0;CSF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夏季,春季和秋季检出率均为0。流产胎儿以单一感染为主,6种病毒均存在不同程度单一感染情况,单一感染率JEV最高(23.82%)、PCV2最低(0.59%);混合感染以双重感染为主,其中以2016年双重感染情况较多,且感染组合多样;三重感染情况较少、仅在2016年送检样品中发现1例,未发现四重及四重以上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4-2017年,JEV均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已成为广西部分猪场母猪流产最主要病毒性病原。PRRSV和PRV仍是目前引起广西猪场母猪流产的主要病毒性病原。  相似文献   

20.
猪无名高热综合征临床病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电镜直接观察从吉林省、辽宁省部分地区收集到的猪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发现主要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副粘病毒、猪瘟病毒;将从吉林省的无名高热综合征病料中分离到的副粘病毒、病料原液以及由病料制得的自家灭活疫苗分别接种到血清检测无名高热综合征主要病原抗体阴性的健康仔猪,同时设立阴性对照,对临床感染的仔猪进行了病理变化、病毒分离、细菌检测等方面的鉴定分析,对无名高热综合征病原的致病特点、发病规律和灭活疫苗使用中出现的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初步认定两省部分地区无名高热综合征的主要病原体为PRRSV,由病料所制得灭活疫苗在活体中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