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犊牛腹泻粪样中牛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胰蛋白酶的方法,用MA104细胞从犊牛腹泻粪样中分离并鉴定了1株能稳定产生细胞病变(CPE)的牛呼肠孤病毒,命名为B-19株.RNA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可见呼肠孤病毒典型的10条核酸节段,呈3:3:4排列.电镜检测结果显示,病毒粒子呈典型呼肠孤病毒粒子形态,直径约70 nm;病毒L1基因保守区段RT-PCR检测及序列分析表明,扩增出的440 bp 目的片段符合预期大小,而且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参考毒株L1基因序列具有较高同源性;S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B-19株属于呼肠孤病毒血清1型(ST1).  相似文献   

2.
旨在研究肉鸡呼肠孤病毒分离株致病与基因组变异情况。2017年从山东潍坊地区跗关节肿胀、出血严重商品肉鸡中收集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电镜观察对病毒进行鉴定;将分离到的病毒回归商品肉鸡;设计18对引物对分离株全基因组扩增测序,并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将分离毒株与经典毒株S1133进行血清交叉中和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一株禽呼肠孤病毒(命名为WF17),回归商品肉鸡能完全复制出临床症状,并能从试验鸡中重新分离到该病毒。该分离株基因组完全符合禽呼肠孤病毒基因组结构特点,主要抗原σC蛋白基因与台湾918株最接近,相似性为92.7%,与S1133株的相似性只有55.9%。WF17株与S1133株的抗原相关指数(R值)只有0.19。目前以S1133株为主的商品化疫苗无法对禽呼肠孤病毒变异株产生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自广东省新兴地区疑似新型鸭呼肠孤病料样品中分离出一株病毒,命名为DRV-XX株。利用RT-PCR方法对DRV-XX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扩增,拼接获得其全基因组(23 419 bp),对其10个基因节段进行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禽呼肠孤病毒(ARV)及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的相似性较低,而与国内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ew-type duck reovirus,NDRV)相似性较高(99%),表明该分离株为NDRV。对其10个RNA节段分别进行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其中S3基因序列分析显示,DRV-XX与MDRV共同构成一主干支,与其S1、S2、S4、M1、M3、L1基因的一致;而M2基因进化树显示,DRV-XX与ARV处于同一主干支;由L2、L3组基因分析显示,DRV-XX与ARV在同一主干支,并有MDRV参与其中,而另一主干支为MDRV。因此,推测DRV-XX株的不同基因组节段来源不同,可能是ARV和MDRV发生同义突变,也可能是基因重组的结果。该研究丰富了NDRV的基因库相关信息,也为广东地区NDRV的防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株S4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非免疫番鸭胚增殖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用LSTRIAZOL提取病毒RN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中国禽(番鸭)呼肠孤病毒YB分离株S4基因节段cDNA.将S4cDNA克隆到PMDl8-T载体上,并进行了鉴定和核苷酸序列测定.序列分析结果,克隆的S4cDNA共1 124bp,包括非编码区和完整的阅读框架.分子进化系统分析表明该毒株与禽呼肠孤病毒(鸡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较远,DRV-YB与DRV-89330同缘率为93.3%.  相似文献   

5.
禽类呼肠孤病毒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毒特性 禽类呼肠孤病毒(ARV)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的成员,与哺乳类呼肠孤病毒相比较,一方面具有共同的理化特性和形态特征: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无囊膜、直径约为60~80 nm.病毒基因组由10个基因节段组成的dsRNA,其核酸由双层蛋白质衣壳所包裹;另一方面自身还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1)无血凝活性,能诱导细胞融合和多数毒株对自然宿主具有致病性.(2)血清学方法证实禽类呼肠孤病毒各毒株之间具有共同的群特异性抗原(与哺乳类RoeV无交叉抗原),但由于存在大量的交叉反应,有些群不能作为独立的血清型,故禽类呼肠孤病毒只能以抗原亚型存在.(3)通过对禽类呼肠孤病毒各代表株进行SDS-PAGE核酸电泳分析,禽类呼肠孤病毒的核酸电泳图谱明显有别于哺乳类呼肠孤病毒株,即使在禽类呼肠孤病毒株之间也存在明显的多态性,但目前尚未发现这种差异与血清型及致病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犬呼肠孤病毒3型(AMMS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 1 只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的濒死病犬肺脏分离到 1 株病毒,经理化特性、血凝性、核酸型、血凝抑制试验和电镜观察,鉴定为犬呼肠孤病毒 3 型。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到此病毒。  相似文献   

7.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正呼肠孤病毒属(Orthoreovirus)。ARV病毒粒子为无囊膜的20面体,双层衣壳,直径60-80nm,氯化铯浮密度为1.36~1.37g/mL。基因组为10个节段的双股RNA,根据核酸电泳迁移率的不同,可以分成3组:3个大基因节段(L1、L2、L3),3个中基因节段(M1、M2、M3),4个小基因节段(S1、S2、S3、S4)。编码的蛋白至少有14种,  相似文献   

8.
1株番鸭源新型鸭呼肠孤病毒(QY株)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广东清远地区临床病变为发病鸭软脚,肝、脾肿大,有点/块状出血、坏死,其他各脏器不同程度出血的病死雏番鸭肝、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形态观察、核酸图谱鉴定、RT-PCR扩增、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一株不同于以往番鸭呼肠孤病毒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并命名为DRV-QY株.  相似文献   

9.
采用RT-PCR方法对NDRV-QY分离株的S组基因编码区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结果表明,QY株S组基因包含的ORF大小分别为1 517 bp、1 251 bp、1 104 bp和1 104 bp。将QY株的S组基因各节段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与正呼肠孤病毒属的呼肠孤病毒的相似性比较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QY株与ARV、TRV、MDRV、NDRV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源性,其中与NDRV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达90%以上。QY株与NDRV、MDRV、ARV同在正呼肠孤病毒的第Ⅱ亚群,与NDRV处在同一个分支,与MDRV和ARV处在不同分支,建议将新型鸭呼肠孤病毒分类在正呼肠孤病毒属的第Ⅱ亚群当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太湖流域某养鸭场分离到一株呼肠孤病毒(Duck reovirus,DRV)TH11株,该病毒感染的病鸭主要表现软脚和拉稀等主要症状,剖检病变以肝脏出血和脾脏坏死为主要特征。电镜鉴定结果显示,该病原具有呼肠孤病毒的典型形态学特征。动物回归试验和RT-PCR扩增结果证明,该株病毒无论是在致病性方面,还是在基因序列方面都不同于以往的番鸭呼肠孤病毒,而是一株对多品种鸭具有较高致病性和病死率的新型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