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为了解河南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状况,本研究对分离鉴定的155株无乳链球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并且利用PCR技术检测相关耐药性基因和毒力基因。结果显示:分离株对喹诺酮类敏感度最高,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和大环内酯类表现为极强的耐药性,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达到100%;155株分离株检测到突变的青霉素耐药基因pbp2b,此外,aphA-3和aad-6两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均存在于分离株中,而发现四环素耐药性则主要由tetL,tetM和tetK三种基因介导,检出率分别为25.16%、31.61%和19.35%,同时检测到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A/T)和ermB基因,检出率为13.55%和50.97%;分离菌中检测到bca、ScpB、hly和rib四种毒力基因,检出率为48.39%、56.77%、20.65%和23.87%。河南地区无乳链球菌携带4种毒力基因以及8种耐药基因,且绝大多数菌株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辽宁部分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的耐药性,采用生化鉴定试验对采集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乳样进行了葡萄球菌的鉴定,采用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显示,31株奶牛隐性乳房炎葡萄球菌分离株对22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西林、苯唑西林、青霉素、头孢氨苄、头孢唑林、林可霉素及磺胺甲噁唑耐药率为100%,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100%葡萄球菌分离株同时耐5类以上(含5类)抗菌药物,以耐7类抗菌药物为主,占38.7%,其余依次为5耐、6耐及8耐,比率分别为35.5%、19.4%和6.5%。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链球菌毒力基因的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现状,通过该地区360份乳房炎奶样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81株链球菌对15种药物的MIC,采用PCR法检测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显示,分离到的81株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率最高;对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在40%~85%;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多重耐药菌株达88.9%(n=72)。耐药基因pbp2b的检出率为86.4%,tetL和tetM的检出率在75%以上,红霉素耐药表型主要由ermB介导。分离菌株毒力基因中cfb的检出率最高(50.6%),其次为cyl和hylB。内蒙古地区奶牛乳房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耐药情况严重,且发现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链球菌中尤以无乳链球菌的毒力基因携带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对呼和浩特市周边患有奶牛乳房炎的50份奶样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致病性评估及药敏试验,初步探讨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耐药特征,比较蒙药与抗生素的抗菌差异。试验结果显示:患有奶牛乳房炎的奶样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分离菌的37%;链球菌13株,占分离菌的27%;大肠杆菌17株,占分离菌的35%。药敏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对青霉素、头孢噻吩、阿莫西林、克林霉素等药物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8%以上;而链球菌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链霉素不敏感,耐药率达到84.6%以上,对环丙沙星、红霉素、四环素等中度敏感或不敏感。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常见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15.56 mm。在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林可酰胺类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的情况下,2种蒙药复方对奶牛乳房炎常见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无耐药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取长春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谱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提高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效果提供理伦依据。本试验研究对长春地区多个奶牛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的231份奶样进行传统细菌生化实验培养,分离鉴定和做药物敏感试验。一共分离出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3种病原菌208株,其中大肠杆菌54株,耐药菌株为41株,耐药率为17.75%;金黄色葡萄球菌101株,耐药菌株为92株,耐药率为44.23%;无乳链球菌53株,耐药菌株为39株,耐药率为18.75%,其中耐三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为126株,耐药率为60.58%,且产生了多重耐药性。3种主要病原菌对磺胺类药物、头孢唑林、链霉素、大观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敏感,对青霉素、卡那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华北地区4个省(市)奶牛乳房炎乳中链球菌的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采用EN液体培养基、5%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触酶试验、6.5%NaCl试验、七叶苷试验、马尿酸钠试验和CAMP试验对2016年华北地区240批次乳房炎奶牛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型;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016年华北地区分离出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对华北地区上下半年及4个省(市)链球菌的药敏情况进行对比;并通过PCR扩增技术研究链球菌的耐药基因,计算链球菌表型耐药率与所携带相关耐药基因的阳性率,比较两者的相符率。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致病性链球菌28株,总分离率为11.67%,其中无乳链球菌7株、停乳链球菌5株和乳房链球菌16株;链球菌分离株对苯唑西林和青霉素G表现出完全耐药;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较高,强力霉素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5.71%和82.14%;对氯霉素类药物高度敏感,敏感率为92.86%;对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较低,平均耐药率分别为8.93%和10.20%;除磺胺类药物外,其他类药物耐药率下半年均低于上半年;在4个省(市)中,天津市链球菌分离株对各类抗生素的平均耐药率高于其他省(市);经PCR扩增检测,耐药基因阳性率在7.14%~26.79%之间,整体检出率较低,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率在0~100%之间,其中氯霉素相符率为0,并不能完全拟合。说明2016年我国华北地区链球菌总检出率较低,乳房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链球菌分离株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为多重耐药,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的相符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三类主要致病菌耐药现状及趋势,将从昆明地区分离鉴定出的细菌做药敏试验,分析出耐药药物,并对比从1991~2010年全国各地区近20年奶牛乳房炎相关文献中总结出的耐药情况,其中传统药物如青霉素类、磺胺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均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与昆明地区得出的青霉素类耐药相同,林可胺类耐药不同,从而找出昆明地区奶牛乳房炎耐药的趋势,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对江苏部分奶牛场致隐性乳房炎病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样并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镜检、生化鉴定,共分离到35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用常规药敏纸片法对CNS分离菌株的抗生素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分离培养到的35株CNS对临床常用抗生素万古霉素、左氟沙星、克拉霉素、苯唑西林、诺氟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噻肟、磷霉素和呋喃妥因等高度敏感,高敏率在60%~80%之间;而对青霉素G、复方新诺明和多黏菌素B有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为70%~100%。分离菌株表现了较强的多重耐药性,耐20种药物的细菌有3株,耐15种药物的细菌有1株,耐14种药物的细菌有1株,62.9%的CNS分离菌株能耐5种以上抗生素,表明导致奶牛隐性乳房炎CNS菌株耐药情况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
奶牛乳房炎流行情况调查及主要病原分离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临床诊断法及隐性乳房炎试剂诊断法对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发病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按乳区计算,临床乳房炎发病率为13.0%,隐性乳房炎阳性率为45.2%。细菌分离与鉴定结果显示,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是引起浦东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以葡萄球菌分离率为最高。耐药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对β-内酰胺类药物及复方新诺明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流行情况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特征。[方法 ]采集宁夏地区5个规模化奶牛养殖场乳样共计461份,分离培养后,应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并选择主要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隐性乳房炎阳性检出率平均为65.3%(301/461);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无乳链球菌5株、大肠杆菌10株。这些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对青霉素与环丙沙星耐药。[结论 ]宁夏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较高,主要病原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噻肟等药物敏感。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细菌分子生物学分离鉴定无乳链球菌,参考GenBank登录的牛源无乳链球菌16SrRNA、菌属特异性cfb(CAMP因子)、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序列,运用Oligo 6.0和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14对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20种常见抗生药物的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成功鉴定出17株牛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与NCBI上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均≥99%;共检测到6种耐药基因;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新生霉素、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依次为100.0%、94.1%、94.1%、94.1%、94.1%、82.3%、82.3%和47.1%,对青霉素严重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5.7%、14.7%、7.7%和3.9%。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可靠,云南地区无乳链球菌已对部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查明我国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从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病乳中分离鉴定出无乳链球菌115株,采用K-B纸片法测定了这些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对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大部分抗生素,如头孢唑啉、头孢噻肟、丁胺卡那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麦迪霉素、林可霉素、氟苯尼考、多黏菌素B、环丙沙星、氟哌酸、氨苄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噻肟/棒酸和头孢他啶/棒酸均比较敏感;但对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棒酸和复方新诺明等有一定耐药性,其耐药率达50%~100%。  相似文献   

13.
用LMT法对川渝地区134头泌乳奶牛的491个乳区进行隐性乳房炎发病情况调查,并对阳性乳样进行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被检奶牛患隐性乳房炎头阳性率为70.90%,乳区阳性率为35.64%,175份阳性乳样的细菌检出率为90.86%,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10.69%,混合感染率为89.31%;共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34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3株,占分离菌株的69.40%,链球菌34株,占25.37%,大肠杆菌7株,占5.23%;主要病原菌对呋喃妥因、新生霉素、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较好,对大多数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和链霉素则完全不敏感,耐药程度接近100%。  相似文献   

14.
湖北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研究旨在分离鉴定湖北地区致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鉴定细菌的耐药特征.为奶牛乳房炎防治提供理论依据。从湖北两个主要奶牛小区的9个不同规模的奶牛场采集牛奶样本200份,经检测.其中3份为临床乳房炎样本,49份为隐性乳房炎。两地区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分别为36.4%(20/55)与20%(29/145)。两地区乳房炎牛奶的细菌种类分布也各不同。其中武汉东西湖地区停乳链球菌的分离率最高,占33.3%(8/24).而宜昌夷陵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29%(9/31),其次为无乳链球菌,占25.8%(8/31)。从乳房炎牛奶中共分离到7种细菌共55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表皮葡萄球菌10株,无乳链球菌10株,停乳链球菌14株,乳房链球菌2株,大肠埃希氏菌4株,克雷伯氏菌4株。分别对所有分离株进行12种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先锋V、氧氟沙星均高度敏感.对临床常用的青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辽宁阜新某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发生情况,采用体细胞计数法对奶牛场中94头临床表现健康的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筛查,对检测后的阳性乳样进行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分离所得的链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48.94%;对34株奶牛隐性乳房炎链球菌分离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发现菌株对头孢氨苄、磺胺间甲氧嘧啶和磺胺甲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100%);对苯唑西林、阿奇霉素、林可霉素、多西环素、土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均在82.4%以上;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环丙沙星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44.1%、50.0%及52.9%。结果表明:该奶牛场隐性乳房炎源链球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我国西北地区分离的奶牛源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的青霉素耐药特性,试验采用药敏纸片法检测82株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利用β-内酰胺酶试剂盒测定耐青霉素菌株β-内酰胺酶活性,通过刚果红法定性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结果表明:在82株受试无乳链球菌中,对青霉素耐药的菌株有18株(21.95%),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11株(13.41%),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64株(78.05%);在18株青霉素耐药菌株中,β-内酰胺酶为阳性的有9株(50.00%),生物被膜为阳性的有17株(94.44%),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同为阳性的有8株(44.44%);β-内酰胺酶为阳性而生物被膜为阴性的菌株有1株(5.56%),β-内酰胺酶为阴性但生物被膜为阳性的菌株有9株(50.00%)。说明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无乳链球菌青霉素耐药性受β-内酰胺酶和生物被膜等多种因子共同调控。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获得上海地区奶牛乳房炎病原菌及其药物敏感性的系统资料并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提高奶牛乳房炎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在上海郊区4个奶牛场采集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的126份奶样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共分离到萄葡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3种主要病原菌107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4株,占分离菌株的69.16%;无乳链球菌27株,占分离菌株的25.23%;病原菌单独感染率为48.78%,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单独感染率达39.02%;病原菌混合感染率占51.22%,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混合感染.主要病原菌对头孢拉定、环丙沙星、庆大霉素敏感,对大多数抗菌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氨苄青霉素产生了完全耐药性.  相似文献   

18.
为调查河北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对河北地区19个规模化奶牛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采用细菌分离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触酶试验、生化鉴定、16S rDNA测序等方法鉴定细菌种属;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常见抗生素耐药性。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 819份乳区乳样中,隐性乳房炎样本量为266份,阳性率为15%;在隐性乳房炎样本中,95份检出CNS,检出率为36%;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棒状杆菌和停乳链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7%、6%、6%、6%、5%和3%;CNS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87%,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的耐药率分别为33%、29%和2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7%。结果表明,引起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隐性乳房炎的病原菌主要为CNS,其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克林霉素、头孢噻呋和头孢氨苄也具有较高耐药性,其中部分菌株呈现万古霉素耐药性。本试验为河北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中隐性乳房炎的针对性防控和治疗提供了数据支持,对牛乳房炎防控及牧场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青海地区奶牛无乳链球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乳链球菌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常见病原菌之一,为了掌握青海地区无乳链球菌的流行情况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从而为本地区更好的预防与治疗奶牛乳房炎提供保障。本试验在青海地区16个奶牛场共采集258份乳房炎乳样,经革兰氏染色与绵羊鲜血琼脂培养基培养纯化,获得疑似链球菌137株;随后经玻片法血浆凝固酶试验、CAMP试验、生化试验与动物致病性试验对无乳链球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37株链球菌中含有无乳链球菌42株,分离率为30.7%;经K-B纸片扩散法对无乳链球菌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无乳链球菌主要对头孢类高度敏感,对氧氟沙星、磺胺类、氨苄青霉素与阿米卡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无乳链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为防治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奶牛乳房炎提供理论依据。根据细菌分子生物学分离鉴定无乳链球菌,参考GenBank登录的牛源无乳链球菌16S rRNA、菌属特异性cfb (CAMP因子)、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序列,运用Oligo 6.0和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14对引物,建立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20种常见抗生药物的耐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成功鉴定出17株牛源无乳链球菌,毒力基因与NCBI上已报道的无乳链球菌相应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均≥99%;共检测到6种耐药基因;分离菌株对青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氨苄西林、新生霉素、磺胺异噁唑的耐药率均较高,耐药率依次为100.0%、94.1%、94.1%、94.1%、94.1%、82.3%、82.3%和47.1%,对青霉素严重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低,耐药率分别为15.7%、14.7%、7.7%和3.9%。本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PCR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可靠,云南地区无乳链球菌已对部分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磺胺类等抗生素出现多重耐药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