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猪瘟病毒感染对猪外周血细胞因子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为了解CSFV毒株对猪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中等致病力CSFV毒株人工感染试验猪,定期采集猪外周血,提取总RNA,运用qRT-PCR技术对免疫相关因子的mRNA转录水平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临床症状早期和在临床症状明显期,11种细胞因子的转录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上升(RQ>1);在濒死期,除AMCF、IL-1α、IL-1β、IL-6转录升高外,其余细胞因子转录水平下降显著(RQ<0.1).该试验结果证实,CSFV感染可以导致PBMC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mRNA转录水平增高,从而影响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功能,这可能是CSFV对猪免疫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17C(IL-17C)是IL-17细胞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在宿主先天免疫防御和炎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IL-17C在金华猪与长白猪肠道中的表达特性对于了解不同品种猪抗病力差异的分子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研究利用RT-PCR及免疫荧光的方法分析了IL-17C基因及其蛋白在金华猪与长白猪空肠及回肠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金华猪及长白猪回肠中IL-17C的表达量均高于其在空肠中的表达量,金华猪IL-17C基因在空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猪源复合乳酸菌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仔猪引起的肠道损伤的保护效果,对实验室前期从猪粪便中分离并保存的23株猪源乳酸菌进行体外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并将筛选得到的乳酸菌等比例混合,形成复合乳酸菌。选取16只日龄、体重相近的断奶仔猪,随机分成4组,分别饲喂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复合乳酸菌+沙门菌和无菌PBS(对照组),每日记录仔猪体重变化,于6 d后屠宰采样,分别采集回肠、结肠及回肠内容物,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回肠、结肠病理变化,过碘酸-雪夫(PAS)染色检测回肠中杯状细胞数量,16S rRNA测序检测回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组成,并测定沙门菌载量和肠道炎症相关细胞因子、黏蛋白(muc2)表达量。结果:经体外试验筛选得到5株耐酸、耐胆盐及体外抑菌效果良好的乳酸菌,等比混合组成的复合乳酸菌能有效改善鼠伤寒沙门菌导致的仔猪体重增长减缓(P=0.087),并能修复肠道组织学损伤,显著降低回肠中鼠伤寒沙门菌载量(P<0.05),抑制促炎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P=0.083,P=0.073)。本研究还发现,复合乳酸菌能够显著改善沙门菌...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业》2012,(1):72-72
为了研究不同添加水平的喷雾干燥猪血浆(SDPP)对于肠道屏障功能、黏膜炎症及猪肠道健康诊断指标的影响。用离体试验ussing箱法依据经上皮电阻和3H-甘露糖和14C-菊粉细胞旁流测定回肠和结肠的屏障功能,用组织形态分析和促炎细胞因子黏膜水平估测肠道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猪的两种肠道传染病,即猪沙门氏菌病和猪增生性肠炎,二者都表现为肠道坏死和腹泻症状。肠致病性沙门氏菌能够引起猪小肠和大肠出现炎症和坏死,导致腹泻,并可能导致全身性败血症,以断奶初期和生长期的猪最易发。猪增生性肠炎是发生于生长育肥猪和青年种猪的一种常见腹泻病,其特征是结肠和回肠增生、炎症或坏死。注射相关疫苗是控制以上两种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治疗时需使用相关的抗菌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锌及乳酸杆菌对乳鸽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9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10日龄白羽王乳鸽,随机分为5组,每组18只乳鸽。分别为对照组(C组)、感染组(S组,鼠伤寒沙门氏菌)、锌组(Zn组,硫酸锌+鼠伤寒沙门氏菌)、乳酸杆菌组(LAB组,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联合处理组(Zn+LAB组,硫酸锌+乳酸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试验第5天进行鼠伤寒沙门氏菌攻毒模型的建立,C组灌喂1 mL去离子水,其他组各灌喂1 mL鼠伤寒沙门氏菌悬液(1×109 CFU/mL),连续攻毒3 d。采集血样、肝脏,用于免疫和抗氧化指标测定;采集脾脏和法氏囊并称重,用于计算脾脏指数和法氏囊指数;采集空肠和回肠组织,用于组织切片的制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乳鸽回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比(V/C)显著降低(P<0.05)。与感染组相比,锌组和乳酸杆菌组乳鸽单核细胞比率显著降低(P<0.05);联合处理组乳鸽空肠V/C、回肠V/C和血清T-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结论】乳鸽灌服锌或联合灌服低剂量锌与乳酸杆菌均可通过提高脾脏器官...  相似文献   

7.
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等方法将鼠伤寒沙门氏菌减毒,利用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将外源蛋白或抗原基因运送到机体免疫细胞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构建了不同疾病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活载体疫苗,其展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鼠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特性、减毒途径、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探究低聚木糖(xylooligosaccharides,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typhimurium,S. typhimurium)黏附素基因表达及黏附能力的影响,为畜禽养殖中缓解沙门氏菌的感染提供基础。以IPEC-J2细胞为模型,探究了XOS对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能力的影响和黏附素STM0306基因表达的调控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XOS显著降低了鼠伤寒沙门氏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P<0.05);qRT-PCR结果表明,XOS处理导致鼠伤寒沙门氏菌黏附素基因STM0306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进一步研究发现,XOS处理后,鼠伤寒沙门氏菌培养基的pH显著降低(P<0.05),Mg2+浓度显著提高(P<0.05)。说明,XOS可能通过调控菌液的Mg2+浓度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鼠伤寒沙门氏菌PhoP/PhoQ调控系统,进而抑制其下游基因STM0306表达,从而降低细菌对IPEC-J2细胞的黏附能力。  相似文献   

9.
旨在探讨猪肠道钠氢交换载体(NHE3)mRNA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和发育模式,为NHE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选取遗传背景相同的1、7、26、30、60、90和150 d蓝塘和长白公猪各5头,测体质量后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样品;以18S rRNA为内标基因,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HE3 mRNA在60 d长白猪表达的肠段特异性及其在蓝塘和长白猪肠道表达的发育模式。结果显示:长白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丰度为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依次降低,且结肠显著高于空肠和回肠(P〈0.05)。不同猪种NHE3mRNA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表达模式相似;蓝塘和长白猪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分别在7和30 d(十二指肠)、7和26 d(空肠)达最高水平(P〈0.05)。不同猪种结肠NHE3 mRNA的表达模式不同,分别与其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发育呈现不同的模式;蓝塘猪结肠NHE3 mRNA的表达丰度在26、90和150 d时显著低于长白猪(P〈0.05)。以上结果说明,猪肠道NHE3 mRNA的表达受到发育阶段、品种和肠段的调控,且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间具有品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性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性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2.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急性病例为败血症变化,慢性病例为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本病主要发生于1~4月龄仔猪,成年猪很少发病。1病原引起本病的沙门氏菌有猪霍乱沙门氏杆菌、猪伤寒沙门氏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3.
研究嗜酸乳杆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肉鸡不同肠段粘液糖蛋白的粘附性能,探讨嗜酸乳杆菌对四种病原菌的粘附排斥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肠道部位,嗜酸乳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不同,而禽大肠杆菌O78、大肠杆菌ATCC 25922在各肠段粘液上的粘附性能相近;在相同的肠道部位,所试菌与肠粘液糖蛋白的粘附能力有差异,其中嗜酸乳杆菌的粘附作用最强;嗜酸乳杆菌对所试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排斥作用,其中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粘附排斥较强,而对大肠杆菌ATCC25922的则较弱.  相似文献   

14.
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吞噬性细胞在对沙门氏菌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这些细胞的数量增多,控制细菌的繁殖,并分泌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感染沙门氏菌后,自然杀伤细胞、自然杀伤T细胞和TCRαβT细胞也会对感染发生迅速反应,且是γ干扰素的早期细胞来源。文章着重探讨了沙门氏菌感染天然免疫应答的细胞分子机理,为沙门氏菌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6.
猪沙门氏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猪霍乱沙门氏菌、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等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对家养畜禽健康、人类公共安全、食品安全都具有严重的影响。由于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血清型对人、各种家畜和家禽以及其它动物有致病性,而猪也可感染多个血清型,除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外,很少有其他血清型能引起临床发病,但这些对猪非致病性的血清型可造成猪肉产品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猪业》2012,(3):69-69
88头断奶仔猪(19±2日龄)进行14天试验评价饮水饲喂饲用微生物(DFM)或有机酸对生长、免疫状态,沙门氏菌感染和排出及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实验猪经鼻接种鼠伤寒沙门氏菌(1010cfu,头)。猪用沙门氏菌攻毒6天后开始对其饮水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1)对照日粮;(2)对照日粮+加入DFM(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8.
沙门氏菌感染猪后,宿主的免疫应答是决定感染结局的关键因素。在感染早期,机体通过激活天然免疫来抵抗沙门氏菌感染。由于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分泌毒力因子等来逃避宿主的杀菌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才能有效地杀灭细菌,其中,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清除病原体方面的作用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猪免疫系统和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免疫应答情况的综述,以期为沙门氏菌感染的免疫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模型肠道菌群的微生态的调理作用,试验复制AAD模型,将试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用药组,用药组用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于给药7天和14天分别处死巴马小型猪并收集不同肠段的内容物(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作为检测样品,采用ERIC-PCR技术对动物模型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中细菌菌群的结构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照组巴马小型猪肠道菌群结构相对稳定,ERIC-PCR条带数量以盲肠最多,其次是结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模型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相比较于对照组明显减少;用药组巴马小型猪各肠段ERIC-PCR扩增条带数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呈现正常的趋势。说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调整AAD导致的菌群紊乱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乙酸浸提法获得的猪小肠抗菌肽粗提物为对象,通过纸片扩散法研究其在肠道内的分布、抑菌活性及其与添加水平之间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空肠抗菌肽的含量高于十二指肠与回肠。来源于十二指肠和回肠的抗菌肽对大肠杆菌的杀灭效果均好于沙门氏菌;在空肠则未见明显差异。说明猪小肠抗菌肽的抑菌效果随添加水平减少而不断下降,呈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