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全面推广水稻肥床旱育、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旱育秧池,科学合理搞好间套复种,既可提高秧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综合效益,又能改土培肥,促进秧池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2.
姜堰市在全面推广水稻肥床旱育、培育壮秧、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旱育秧池,科学合理地搞好间套复种,既可大大地提高秧池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综合效益,又能改土培肥,促进秧池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选择肥床旱育秧秧池0.12亩作试验田,可栽大田1.6亩,水稻品种为“淮稻7号”,5月13日落谷,5月23日揭膜,揭膜后立即覆盖无纺布,6月13日移栽,秧池中不治虫。对照田为肥床旱育秧秧池0.16亩,可栽大田2亩,水稻品种亦为“淮稻7号”,5月13日落谷,5月13日揭膜,6月15日移栽,秧池共治虫10次,药剂费用平均每次l元,人工费2元,合计治虫成本30元。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和常规培肥对水稻秧苗素质、抗旱耐碱能力的强弱、病害发生情况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秧苗,其单株带蘖数较常规培肥高48.9%,成秧率比常规培肥高40%,且秧苗素质好,根系活力强,抗旱耐碱能力强,在秧田生长期内基本未发现黄、僵、枯死苗,植株抗性强.秧苗栽插后,缓苗期短,分蘖发生早、发生快,高峰苗提早,有效穗多.施用"旱秧绿"苗床专用肥处理的水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增多,比常规培肥处理的水稻增产11.8%.  相似文献   

5.
<正> 水稻肥床旱育秧田应选扦地势高爽、沟系配套、易于排水的肥旱地、菜园地或老棉田,每667m~2大田选留秧床20~30m~2(以下简称一个标准秧床)。床土在冬季、春季和播前三个阶段进行培肥。 冬季培肥。以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床土菁水保肥能力为目的。主要抓三点:一是多施秸杆。秋末冬仞,每个标准秧床分2—3次共施入碎秸秆100~150kg,并翮入土中。二是多翻床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旱育秧时,利用沼渣培肥秧床,不仅方法简单,省工、省力,而且可使土壤疏松、肥效稳定持久,秧苗素质明显提高。其技术要点为: 1.提前培肥秧床。最好选土质肥沃、水源较近、管理方便,且带一定黏性的菜园地作为育秧场地。秧床面积冬闲田每亩按照25~30平方米预留,豌豆、绿肥等早茬田按照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水稻壮秧肥在水稻秧苗上的应用效果和最佳施用量。结果表明,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肥不仅能提高秧苗素质,减轻绵腐病、立枯病的为害,而且水稻产量平均增主8.3%。具有用量少,使用方便。一次施用即可满足秧苗生长对养分的要求等优点。壮秧肥的适宜用量,每平方米湿润育秧以60g、旱育秧以75g、塑料软盘秧每10片以126g为宜。  相似文献   

8.
随水稻旱育秧技术的不断推广应用,相继催生出了多个品种的旱秧专用肥.目前旱育秧技术已在我县全面推广应用,市场上出现多个品种的旱秧专用肥,旱秧肥宝就是其中之一.为掌握旱秧肥宝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我们受淮安诚信肥业的委托,特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9.
实验于水稻秧苗2.5叶期、起秧前1d、本田返青期、抽穗前15d四次分别施用了垦易活性生物有机肥,结果表明,喷肥后水稻秧苗生长健壮,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对照;插秧后返青期提早2d,有效分蘖明显增加,抽穗期提前3d,产量较对照增加18.4%。  相似文献   

10.
叶玉秀  陈新红  周青  唐成  秦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689-6690
[目的]研究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机插秧苗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华粳9号为材料,利用生物培肥剂培肥秧床,对水稻秧苗形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的秧苗株高、茎基宽度、地上部鲜重、地上部干重、叶面积较常规培肥处理分别增加了28.86%、6.01%、7.38%、11.56%、16.34%;而秧苗不定根数、根系长度、根系鲜重、根系干重、根系面积、根系发根力也均比常规培肥处理增加了0.41条/株、4.17%、14.61%、16.77%、14.76%、0.7条/株。[结论]生物培肥剂培肥处理有利于增强秧苗素质,促进根系活力,有利于栽后早发。  相似文献   

11.
水稻肥床旱育秧田杂草发生规律与化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肥床旱育秧田以旱生杂草为主,有近30个草种,其中捭草,马唐,鳢肠,蓼,铁苋为优势种。出草主高峰出现在覆膜后期,即水稻播种后5~7天,每亩用45%旱秧草宁11ml进行土壤处理,除草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了检验湖南省机械插秧的盘育秧秧盘肥的效果,用秧好秧盘肥、普通肥、不加肥3种育秧方式进行了育秧机插对比试验,利用育秧期间遇寒潮日平均温度4.3~8.1℃72 h的低温胁迫,对秧好秧盘肥育秧耐寒的田间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秧好秧盘肥育秧比普通施肥盘育秧和不加肥盘育秧的肥力水平高、养分齐全,秧苗抗逆性强,采用秧好秧盘肥育秧还可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强CAT活性,提高秧苗素质,促进秧苗早生快发,并有增穗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水稻肥床旱育秧,工序繁杂,苗床培肥时间长,控水时间不易掌握,立枯病危害时有发生。应用旱育保姆、旱秧绿等旱育秧专用药肥改进和简化原来的育秧操作工序,使节水、省肥、省种、省秧田、壮秧、增产增收效果更明显。1苗床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菜园地,或地势较高、雨后能及时排干水的稻茬田做苗床。明畦整地,秧田地势低洼应整成高畦深沟,以利于排水。整地后及时用药杀灭地下害虫,有机肥要充分腐熟并提前施入,化肥在落谷前15天施入,防止肥害烧苗。落谷前,每667平方米苗床施旱育保姆专用肥50千克,耙入3~5厘米土中。偏沙性土壤可先…  相似文献   

14.
硅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在水稻作物上开展硅肥试验,研究探索了中量元素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硅肥对水稻增产具有促进作用,施用硅肥可增加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但对千粒重作用不明显。每667m2施硅肥5kg时水稻产量最高,增产效益显著,其效益较每667m2施硅肥10kg处理和不施硅肥处理分别增加190.7kg/667m2、42.9元/667m2,增幅分别为11.1%、2.3%。  相似文献   

15.
双季稻一次性全层施肥技术主要是根据水稻需肥规律、土壤供肥特性和肥料效应,将水稻整个生长期所需养分经科学配方制成专用型配方肥,于插秧前一次作基肥施入,结合耕作措施,使土、肥相融,达到以肥肥土,以土肥稻的目的。其技术要点是: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空育131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氮、磷、钾肥为基础研究,研究了寒地水稻施用镁肥后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水稻施镁肥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增产6.1%,水稻施用镁肥还可以提高水稻品质。  相似文献   

17.
水稻是典型的硅酸植物,硅肥是水稻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文章主要从硅肥对水稻生长发育、提质增产方面论述了其在水稻生产中的作用,同时还对硅肥在稻田中的使用标准和施用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镁肥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三江一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以氮、磷、钾肥为基础研究,研究了寒地水稻施用镁肥后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其主要结果是:水稻施镁肥13.3kg/667m2,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提高水稻产量,增产6.2%;水稻施用镁肥还可以提高水稻品质.  相似文献   

19.
培育高素质的塑盘旱育秧苗,对于发挥塑盘旱育秧优势,提高大田抛栽质量,增强抗逆性,促进早发,优化群体质量栽培,提高产量和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要培育高素质的塑盘旱育秧,抓住秧池旱化培肥、壮秧剂应用、精细播种和旱育化控等是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水稻肥床旱秧抛植配套技术研究Ⅰ.肥床旱秧抛植的立苗技术吴永祥,黄祥熙,陈留根,高德友,陆秀华,于圣筛(江苏省农科院现代化所南京210014)(东海县作栽站)(泰州市泰东农科站)水稻肥床旱秧,苗期长势平稳,秧龄弹性大;苗株矮壮,发根力强,拔秧时不带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