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C-带技术对二倍体野燕麦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了带型分析,以研究该野燕麦染色体的C-带特点.结果表明:二倍体野燕麦具有7对染色体,其上共有35条带,其中长臂具有带纹19条,包括13条中间带(I),6条末端带(T);短臂具有8条带纹,包括2条中间带(I),6条末端带(T),另外还有l条随体带(S)以及7条着丝点带(C),其带型公式为2 n=14=2CIT+ +2 CIT+8 CI+ T+2 CI+ T+S.二倍体野燕麦染色体组成为CC,核型为2A,属于较对称核型,进化指数为7.  相似文献   

2.
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的C-分带和FISH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Giemsa 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方法对岷江百合(L.regal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岷江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I 8CL 2I 6I 2I T 2I T ,每条染色体都显示出了可以明显区别的特征带,带纹强弱差异明显.以45S rDNA为探针对岷江百合根尖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杂交点数为5对,分别位于A、B、H和K 4对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和一对G染色体的长臂上.通过Giemsa C-带和HSH的方法可以将岷江百合的每条染色体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对提莫菲维小麦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进行C-带分析,以明确提莫菲维小麦的染色体C-带带型特点。结果表明:提莫菲维小麦具有14对染色体,其染色体带型公式为:2 n=28=4 IT++4 IT++6 CIT++6 I+2 IT+2 CI+2 CIT+S+2 CIS,共包括98条带,其中长臂具有57条带纹,包括50条中间带(I),7条端带(T);短臂具有35条带纹,包括30条中间带(I),3条端带(T),2条随体带(S);另外还有着丝点带(C)6条。提莫菲维小麦G组染色体的异质化程度明显高于A组染色体,G组染色体的C-带带型与普通小麦B组染色体非常相似,因此G组染色体可能与B组染色体存在部分同源性。  相似文献   

4.
花生的荧光显带和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花生准确而详细的核型对于阐明其起源和开展其基因组研究十分重要。本研究采用DAPI显带和5S、45S rDNA探针双色荧光原位杂交对花生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花生的单倍基因组总长度为(81.06±3.74) μm,最长染色体为(4.72±0.15) μm,最短染色体为(2.62±0.14)μm;有15对染色体显示了着丝粒区DAPI+带,其中10对为强带,5对为弱带;有2对5S rDNA位点和5对45S rDNA位点,其中1对5S与1对45S位点同线。综合染色体测量数据、DAPI+带和rDNA杂交信号,对花生染色体进行了准确配对和排列,建立了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花生的核型公式为2n=4x=40=38m+2sm(SAT),核型不对称类型属于2A型。  相似文献   

5.
三个卷瓣组百合的根尖染色体C-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染色体组型分析进行种和种质资源的识别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利用Gemisa C-分带方法对三个卷班组百合南川百合(L.rosthornii)、川百合(L.davidii)和金佛山百合(L.jinfushanense)根尖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南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10C 8CI 2I 2N 2,川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2CI 2I 6I 2I 2I T 2T 2CNT 2,金佛山百合的带型公式为:2n=24=4C 4CI 4CI 4L 2I 2I 2I T 2.通过GemisaC-分带方法不但可以很好的区分各种的各条染色体,而且可以很好的区分这三个卷瓣组野生百合.  相似文献   

6.
莪术CPD染色和45S rDNA荧光原位杂交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莪术[Curcuma zedoaria (Christm.) Roscoe]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及进化进行初步研究,利用改进的火焰干燥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莪术中期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及随体的数目进行分析。PI和DAPI组合(CPD)染色后和相继的45S 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莪术具有五对45S rDNA位点,三对位于8,22,31号染色体末端的CPD带区,二对位于4,30号染色体的短臂上。第五号短臂为富含GC对的非45S rDNA位点。该实验建立了莪术的经典核型,为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2n=62+1=40m+12sm+1m,其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  相似文献   

7.
利用色霉素A3(CMA)荧光色素染色法比较分析了日本栽培的8个柑橘种的染色体CMA带型。根据CMA带的数量和出现的位置,这些染色体被划分为5种类型:A型,两条末端带和一条近轴带;B,一条末端带,一条近轴带;C:两条末端带;D:一条末端带;E:无带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耳组织成纤维细胞培养方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对阿巴嘎黑马的染色体核型及G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阿巴嘎黑马染色体数目为2n=64,雄性核型为64,XY;雌性核型为64,XX。其中1~13号染色体为中或亚中着丝粒染色体,14~3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则为2对大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另外,阿巴嘎黑马染色体G带明暗相间,且每对染色体都有其独特的带纹特征,其中部分染色体的G带与已报道的阿拉伯马的G带特征有明显差异。本研究首次在国内报道了阿巴嘎黑马染色体核型及G带特征,这将为阿巴嘎黑马的细胞遗传学研究和疾病诊断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9.
基于45S 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 = 2x = 26 = 16m + 10sm (6 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常规根尖压片法对‘Pink pearl’‘,Gipsy Princess’‘,Blue pearl’3个二倍体风信子品种进行根尖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显示,3个园艺风信子品种染色体组成较为一致,均由中部(m)、近中部(sm)及近端(st)着丝粒染色体组成,均含有1对随体,但不同类型染色体的数量分布存在一定差异。其核型公式分别为‘Pink pearl’2n=2x=16=6m+4sm+2sm (sat)+4st‘,Gipsy Princess’2n=2x=16=6m+4sm+2sm (sat)+4st,‘Blue pearl’2n=2x=16=6m+2m (sat)+6sm+2st。3个品种的核型不对称系数分别为59.85%、61.31%、59.76%‘,Pink pearl’核型类型为2C类型,其他两个品种为2B类型,核型类型显示‘Pink pearl’的进化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一粒小麦染色体高分辨显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俊智  朱凤绥 《作物学报》1989,15(2):141-145
AMD 法显带技术对一粒小麦的染色体进行染色体高分辨显带,经过放线菌素 D 预处理、Ohnuki′s 溶液低渗、固定液中捣碎涂片法制片、Wright-Giemsa 染色等显带程序,可以在一粒小麦的所有染色体上成功地显示丰富的高分辨带纹,并对其进行了分析与配对,平均每条染色体上有20多条深带,整个染色体组共显143条带纹。这将对一粒小麦染  相似文献   

12.
磷肥做种肥条施对棉花根系活力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磷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在田间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两种施磷方式对棉花根系活力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施磷量条件下,磷肥条施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较棉花根系活力增加1.7倍,籽棉产量增加14.5%,磷肥农学利用率增加38.0%,磷肥偏生产力增加14.5%。通过试验研究得出磷肥条施不仅可以增加棉花根系活力和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三种DNA提取方法对检测草莓镶脉病毒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莓成熟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蛋白质、多酚和色素等物质,影响高质量DNA的提取和下游PCR反应的进行。为确定适用于PCR技术检测草莓镶脉病毒(Strawberry vein banding virus,SVBV)的DNA提取方法,从草莓叶片中提取DNA后,对样品中的SVBV进行特异性的PCR检测,比较确定不同DNA提取方法对PCR检测SVBV稳定性的影响。以感染SVBV的草莓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CTAB试剂盒法、高盐低pH法、改良SDS法提取草莓叶片的总DNA,将不同方法提取的DNA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进行测定,对DNA产量和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方法均能获得较为完整的DNA片段,用CTAB试剂盒提取的DNA质量最高,改良SDS法提取的DNA质量较低。将不同方法提取的DNA经过PCR反应特异性检测SVBV后,将与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的PCR扩增产物经序列测定及分析,证明与SVBV的序列相吻合,证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其质量能够满足PCR特异性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4.
试验在大田条件下,设置带状播种(带宽20、40、60、100 cm,行距20 cm)、全区撒播(幅宽270 cm)等播种方式,研究了种子分布带对冬小麦的群体动态、产量以及产量三要素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播种宽度的增加,穗数和各生育期单株分蘖数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播种宽度20 cm时,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少,全区撒播时单株分蘖数和穗数最多,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变化趋势与公顷穗数相反,播种宽度20 cm时,千粒重和穗粒数最大,全区撒播时最小。产量则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播种宽度20~60 cm时,增产效果最好,当全小区撒播时,产量最低。综上所述,适当宽幅播种有利于小麦群体生长和产量提高,分蘖成穗率和产量比等行距播种和撒播高,本试验条件下,60 cm宽幅播种分蘖多,成穗率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黄土丘陵区菊花种植模式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菊花品种及栽培模式的生态和经济效益,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亳菊’、‘怀菊’、‘杭白菊’3个菊花品种为主因子,以西瓜套种菊花、小麦收获后移栽菊花与菊花单作种植模式为副因子。结果表明,西瓜套种菊花的模式经济效益最佳,且生态效益较高,品种间以‘亳菊’的经济产量最高。由此可以得出:西瓜套种菊花的模式,因其自然温度、水分和光照等生态因素利用充分,模式搭配合理,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等优势适宜在相似生产区域推广应用。在晋南黄土丘陵区‘亳菊’、‘怀菊’、‘杭白菊’均适宜引种栽培。  相似文献   

16.
桔梗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年生桔梗不同生育期栽培不同部位中N、P、K含量的测定,分析桔梗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测定结果表明,桔梗茎部和叶片中的N含量随着植株生长而逐渐降低,整个生育期N元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7.6%和23%。根部N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增长幅度为33.7%;P元素在桔梗各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在不同的生育期内有所不同。其中,根部P元素含量苗期最高为0.41%,开花期最低为0.34%,到种子期又提高到0.38%;根部K含量一直在增加,生育期内含量增加了0.24%。茎部和叶部K含量在现蕾期最低,分别为0.42%和0.51%。试验表明,苗期和开花期是N、P、K元素的需求旺盛期。  相似文献   

17.
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肇庆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究不同机械种植方式对水稻生产经济效益的影响,2010—2012年在广东肇庆怀集县,对钵毯机插、毯状机插、机直播和人工手插4种种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产量上,2010年早稻,钵毯机插、毯状机插和机直播均比手插低,分别低1.28%、0.96%和7.69%;2011年早稻,也分别较手插低了0.45%、0.67%和8.29%;2012年早稻,则比手插分别提高了12.52%、11.22%和0.00%。3年中,机直播的平均日产量都高于其他种植方式。在经济效益上,2010年早稻,钵毯机插秧、毯状机插和机直播的成本均比手插低,净利润分别增加1.43%、2.14%和-10.84%,而2011年的成本分别较手插变化2.28%、2.28%和-5.90%,净利润分别下降了3.68%、3.20%和10.62%,2012年的成本分别较手插变化2.28%、2.28%和-5.90%,净利润均有提高。由此得出,毯状机插和钵体机插较适用于肇庆早稻生产,而机直播不同年份间产量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农田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农田施肥方式对土壤碳氮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碳氮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剖面中呈上高下低趋势,秸秆还田作用主要发生在0~10 cm处的耕层;单施化肥和化肥配施秸秆均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长期无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明显下降,单施化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长期化肥配施秸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4年内增幅分别达到35.8%和17.3%;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2=0.78, P<0.01),两者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太湖地区土壤C/N比呈下降趋势,现阶段土壤C/N比主要集中在10.0左右,化肥配施秸秆可以增加土壤C/N比,促进土壤碳氮循环。化肥配施秸秆能够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农田生产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9.
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肃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西部,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肃州区的景观格局和景观安全格局。最后,运用系统耦合和景观生态学尺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结合肃州区特点,构建肃州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随着尺度的逐渐变大,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包括生态资源系统耦合、自然—社会系统耦合、农业生态系统耦合、景观安全格局耦合和生态地理区域耦合5个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