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亚金跳小蜂对不同生育期扶桑绵粉蚧的影响,为今后寄生蜂的饲养和推广及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分别以4个龄期的15头扶桑绵粉蚧、30头3龄幼虫和成虫为试虫进行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每虫笼放入1对亚金跳小蜂,每天记录寄主和寄生蜂的存活情况。【结果】亚金跳小蜂的最大寄生率和扶桑绵粉蚧的最大僵虫量均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出现,而最低值均在其2龄若虫期出现。在选择和非选择试验中,亚金跳小蜂雌虫的寿命差异不显著(P0.05)。在以扶桑绵粉蚧2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2.69±0.19和13.24±0.40 d。在以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为试验对象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中,雌性亚金跳小蜂的生命周期分别为15.51±0.28和15.12±0.14 d。寄生蜂的发育周期因寄主龄期而有明显差异,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长,而在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寄生的亚金跳小蜂生命周期最短。【结论】作为寄生蜂的亚金跳小蜂在寄主扶桑绵粉蚧3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大,在2龄若虫期的成虫量最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种类、种群动态及其对扶桑绵粉蚧的控制作用,为广西利用自然天敌防控扶桑绵粉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每月中旬从广西北海、钦州、崇左和防城港4个城市分别定点采集约450头扶桑绵粉蚧带回实验室.僵蚧单头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其余粉蚧放至发芽土豆上继续饲养、每天观察,将新形成的僵蚧及时挑至2 mL离心管中等待羽化,连续观察10 d,直至再无僵蚧出现.统计僵蚧数量及所占比例,鉴定寄生蜂种类,统计其数量,计算各种寄生蜂僵蚧所占比例.[结果]野外采集到9种寄生蜂,其中跳小蜂科5种:班氏跳小蜂[Aenasius arizonensis(Girault)]、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康长索跳小蜂(Anagyrus ka-mali Moursi)、松粉蚧抑虱跳小蜂(Acerophagus coccois Smith)和黑角原长缘跳小蜂[Prochiloneurus nigricornis(Gi-rault)];蚜小蜂科3种:豹纹花翅蚜小蜂[Mariettapicta(André)]、康氏迈蚜小蜂(MyiocnemacompereiAshmead)和黄脸拟暗蚜小蜂(Promuscidea unfasciativentris Girault);广腹细蜂科1种:粉蚧广腹细蜂(Allotropa phenacocca Chen,Liu&Xu).其中松粉蚧抑虱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群居寄生蜂,单头僵蚧最多可羽化出14头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成蜂.寄生蜂的总体寄生率较低(2.83%~29.56%),但僵蚧总体羽化率较高(92.15%).北海寄生蜂资源最丰富、寄生蜂的寄生率最高,共采集到9种寄生蜂;钦州和防城港均采集到6种寄生蜂,崇左采集到5种寄生蜂.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寄生蜂,二者个体数量约是其余7种寄生蜂数量的17倍,二者寄生的僵蚧合计比例多超过80.00%;在野外,5月班氏跳小蜂为绝对优势种,其他月份在不同城市二者交替占优势.[结论]广西扶桑绵粉蚧寄生蜂资源丰富,目前发现9种,其中班氏跳小蜂和刷盾跳小蜂Cheiloneurus sp.为优势种,二者交替占优势,但寄生蜂总体寄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扶桑绵粉蚧已入侵广西,并在朱槿上成功定殖,且对朱槿造成一定的为害,研究杀虫剂对其毒杀作用, 可为其大暴发时的应急防治提供参考。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丙溴磷、毒死蜱、吡虫啉、印楝油对取食朱槿的扶桑绵粉蚧 的毒杀效果,用Probit Analysis 建立毒力回归方程,比较了扶桑绵粉蚧对不同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印楝油对 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作用较弱,药后3 d 最高浓度(10 mL/L)对一龄若虫的致死率仅为66.43%,对其他3 个虫龄 几乎无直接毒杀作用;另外3 种化学杀虫剂均具较强的毒杀作用,药后3 d,大多数试验浓度的校正死亡率在50.00% 以上,最高浓度的死亡率均超过90.00%;不同虫龄的敏感性顺序为一龄跃二龄跃三龄跃雌成虫,药剂的敏感性顺序为 丙溴磷跃吡虫啉跃毒死蜱。说明化学杀虫剂对扶桑绵粉蚧的直接毒杀效果显著,但不同虫龄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差异 较大,田间用药宜根据虫龄结构,选择合适的药剂、剂量和时机。  相似文献   

5.
新型杀虫剂防治扶桑绵粉蚧田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扶桑绵粉蚧,选用7种新型低毒杀虫剂进行了扶桑绵粉蚧田间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杀虫剂氟啶虫胺腈和啶虫脒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均显著,其速效性与持效性均较好,可用于田间防治和除害处理;螺虫乙酯、吡丙醚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次之;噻嗪酮、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复配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从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osis)僵虫中分离的虫生真菌在害虫生物防治中 的应用潜力,为开发其作为生物防治制剂提供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 虫生真菌菌株,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性和系统发育树分析,明确其分类学地位;利用扫描电镜技术,探究 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方式,明确其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力;采用浸虫法,室内测定分离菌株对扶桑绵粉蚧 雌成虫的致病力。【结果】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真菌菌株 FE-1,形态学结果发现菌株 FE-1 在 PDA 培养基培养 5 d 后菌落直径为 50~60 mm,菌落正面为橙白色,分生孢子形态呈两种类型,小型孢子为 长柱形,大型孢子为镰刀型;综合培养性状、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鉴定菌株 FE-1 为木贼镰刀菌 (Fusarium equiseti);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菌株 FE-1 侵染扶桑绵粉蚧的方式主要为分生孢子在表皮处萌发形成芽 管,然后水平生长,并在特定接触表皮处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入昆虫体腔,明确了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侵染 力;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 FE-1 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致病力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强;孢子 浓度为 1×108 CFU/mL 时,LT50 为 3.32 d,接种 7 d 后,扶桑绵粉蚧雌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 87.50(±1.79)%, LC50 为 1.8×105 CFU/mL。【结论】从扶桑绵粉蚧僵虫中分离纯化获得的木贼镰刀菌菌株 FE-1,其在扶桑绵粉 蚧体壁能形成膨大的附着孢进行侵染,对扶桑绵粉蚧具有一定的侵染力。同时,该菌株在室内对扶桑绵粉蚧雌 成虫有较好的致死效果,极具生防潜力,可为扶桑绵粉蚧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寻求既能防治扶桑绵粉蚧,又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的高效低毒药剂品种,本试验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1 500倍液进行田间喷药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d,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为96.5%,2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防效为96.0%; 药后3d防效均为100%。且低毒,均可作为目前高效防治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虫发育及产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虫发育及产卵的影响,比较了不同交配条件下扶桑绵粉蚧雌虫的寿命、产卵习性和产卵量。结果表明,交配对扶桑绵粉蚧雌虫的卵巢发育和产卵有促进作用。与延迟交配的扶桑绵粉蚧相比,正常交配的扶桑绵粉蚧雌虫卵巢内总产卵量、孕卵期、产卵期和首次产卵量均显著提高;而未经交配的雌虫体内的卵细胞不能受精。延迟交配的雌虫可以通过对营养的重新分配延长自身寿命,一旦发生交配,体内生理发生重导向可再次产卵,产卵量显著低于正常交配雌虫。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对高温干旱的适应性,在37,39,41,43,45℃,相对湿度20%,30%,50%,70%,90%的条件下对扶桑绵粉蚧雌成虫进行了处理试验,并对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及发育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扶桑绵粉蚧存活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37~43℃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与处理时间长短无关,在45℃条件下,处理时间越长扶桑绵粉蚧存活率越低;不同空气相对湿度条件下扶桑绵粉蚧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 >0.05),但空气相对湿度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存在明显影响,即相对湿度高发育历期短,相对湿度低发育历期长;根据试验结果来看,扶桑绵粉蚧在新疆高温、干旱的环境条件下是可以存活的,并可以在野外完成各虫态的正常生长发育,顺利越夏.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对检疫性害虫扶桑绵粉蚧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新的检疫性害虫,由于其繁殖快,危害大,且寄主复杂,防控难度较大。本文进行了不同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乳油和35%吡虫啉悬浮剂无论在速效性还是长效性方面都防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农药对松突圆蚧花角蚜小蜂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种防治松突圆蚧常用农药对花角蚜小蜂成蜂的接触毒性测定结果表明,25%喹硫磷、4.5%高效氯氰菊酯、40%喜蚧束和40%毒死蜱对花角蚜小蜂成蜂均有很高的毒性,而10%吡虫啉对其毒性相对较低;试验表明,喷药3 d后各农药对成蜂有很大的杀伤力,喷药10 d后各农药对成蜂基本没有毒性;5种农药对花角蚜小蜂出蜂的影响表明,40%喜蚧束、40%毒死蜱和25%喹硫磷对花角蚜小蜂的影响最大,未见成蜂羽化,而10%吡虫啉的影响相对较小,出蜂数约为对照组的1/2。林间试验表明,40%毒死蜱1 5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较大;10%吡虫啉1 000倍液对花角蚜小蜂林间定殖及其种群数量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松突圆蚧重度发生的林分,应在施药后10 d放蜂;在花角蚜小蜂已定殖的松突圆蚧重度发生林分施药,应选用适当浓度的10%吡虫啉,避免对花角蚜小蜂定殖及其种群数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寄主对扶桑绵粉蚧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方法]观察了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4种寄主上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和产仔量。[结果]取食4种寄主的扶桑绵粉蚧各虫态历期、世代历期、雌成虫繁殖能力均不同,棉花、烟草、马铃薯、扶桑上世代历期分别为30.2、28.2、37.3、27.7d,单雌总产仔量分别为626.0、417.2、552.5、183.2头。以棉花、烟草、马铃薯为食,扶桑绵粉蚧种群增殖能力增强。[结论]该研究为不同寄主植物上扶桑绵粉蚧的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理想药剂在室内选用1种化学药剂和3种植物源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进行了药剂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种药剂对扶桑绵粉蚧成虫的致死作用均与浓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杀虫效果越好各药剂均对扶桑绵粉蚧均具有良好的触杀杀虫效果且扶桑绵粉蚧成虫对?种供试药剂的敏感程度依次为:5%啶虫脒乳油〉5.7%氟氯氢菊酯乳油〉0.3%印楝素乳油〉18%氧化乐果乳油〉1%鱼藤酮乳油〉1.3%苦参碱水剂〉1.9%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比较?种药剂触杀和内吸处理条件下发现啶虫脒和印楝素的杀虫效果明显好于其他3种植物源药剂的药效持续性明显好于化学药剂,啶虫脒、印楝素均可以作为防治扶桑绵粉蚧的备选药剂其中印楝素可作为扶桑绵粉蚧绿色防治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棉花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化学防治,筛选高效的防治药剂.【方法】采用浸叶法、浸渍法和药膜法评价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和烯啶虫胺4种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棉花粉蚧3龄若虫的毒力.【结果和结论】40 mg·L-1噻虫嗪处理24和48 h后3龄若虫的死亡率:浸叶法为90.0%、98.8%,浸渍法为98.9%、100.0%,药膜法为85.8%、85.8%.应用浸叶法测得的4种杀虫剂对3龄若虫的相对毒力为噻虫嗪啶虫脒烯啶虫胺吡虫啉,浸渍法依次为噻虫嗪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药膜法依次为噻虫嗪啶虫脒吡虫啉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结果均显示噻虫嗪对棉花粉蚧有相对较高的毒力.3种毒力测定方法中,就吡虫啉而言以浸渍法测定的毒力最高,药膜法次之,浸叶法最低;啶虫脒以浸渍法和药膜法相近,浸叶法较低;噻虫嗪浸渍法较高,药膜法和浸叶法较低;烯啶虫胺3种方法测定的毒力相近.浸渍法较好地反映了新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对粉蚧的触杀、通过内吸而导致的胃毒等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扶桑绵粉蚧是一种检疫性有害生物。本文通过对扶桑绵粉蚧形态特征、主要寄主、发生特点和传播途径等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扶桑绵粉蚧的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扶桑绵粉蚧是我国农业、林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云霄县于2009年对扶桑绵粉蚧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扶桑绵粉蚧的寄主、形态特征及发生为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Bb1287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侵染能力.采用点滴法测定了球孢白僵菌Bb1287菌株对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在2.0×105,2.0×106,2.0×107和2.0×108个/mL 4个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若虫和成虫具有很高的毒力.在分生孢子液2.0×108个/mL浓度时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成虫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是(88.52±13.16)%,(83.91±14.04)%,(79.25±9.39)%和(77.39±7.20)%.扶桑绵粉蚧1龄若虫,2龄若虫,3龄若虫和雌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2367±0.06)×105,(2.6070±0.06)×106,(3.3943±0.06)×106和(3.4239±0.06)×106个/mL,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是(4.09±1.42),(4.70±0.78),(5.28±0.36)和(5.19±0.94)d.得出球孢白僵菌Bb1287菌株对扶桑绵粉蚧的若虫和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可作为扶桑绵粉蚧生物制剂开发应用菌株.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识别和保护在农业生产上有应用价值的稻纵卷叶螟寄生蜂,采用田间与室内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寄生稻纵卷叶螟的角胚跳小蜂属一新记录种锥角胚跳小蜂(Copidosomopsis coni)的形态特征、寄生特性及其对吡虫啉和苦参碱的敏感性进行观察和测试。结果表明:该蜂的田间寄生率最高可达18.4%,其寄生可使稻纵卷叶螟幼虫表现为僵虫,1头被寄生幼虫可育出200~400头锥角胚跳小蜂成虫;该蜂对吡虫啉和苦参碱2种杀虫剂都很敏感,药膜法处理成蜂12h后LC50分别为6.8mg/L和13.45mg/L,24h后LC50分别为3.26mg/L和8.52mg/L。结论:该寄生蜂虽然对稻纵卷叶螟寄生率高,繁殖量大,但对稻田常用杀虫剂较敏感,在使用杀虫剂时要注意保护该天敌,避开天敌敏感期。  相似文献   

19.
昆明地区瘤大球坚蚧寄生蜂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昆明地区瘤大球坚蚧[Eulecaium gigantea (Shinji)]有6种寄生性天敌昆虫,隶属于跳小蜂科和蚜小蜂科,即球蚧花角跳小蜂[Blastothrix sericea (Dalman)],绵蚧阔柄跳小蜂[Metaphycus pulvinariae (Howard)],夏威夷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hawaiiensis Timberlake),白蜡虫花翅跳小蜂(Microterys ericeri Ishii),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① 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sp.) ② 前2种寄生蜂在自然情况下的寄生率为88.3%,对瘤大球坚蚧的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入侵性害虫扶桑绵粉蚧化学抗药性问题, 拓宽其生物防治资源, 本文测定了球孢白僵菌对扶桑绵粉蚧各龄期若虫及其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球孢白僵菌对扶桑绵粉蚧1龄及2龄若虫的致病性最强, 其次是3龄若虫, 对雌成虫的繁殖力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球孢白僵菌对扶桑绵粉蚧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但不建议单独使用, 应与其他杀虫机理互补的生物源农药或化学农药进行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