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病毒性腹泻三联疫苗的免疫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轮状病毒制备的三联疫苗对8头怀孕母猪进行免疫,所产73头仔猪保护率89%;对110头仔猪进行口服免疫,21天用三种强毒混合毒攻击,免疫组保护92.7%,对照组发病84.8%,经测定疫苗免疫期为4个月,干燥阴凉条件下保存期为12个月。田间受免仔猪2744头,免疫保护90%。  相似文献   

2.
猪旋毛虫病疫苗的研制及免疫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旋毛虫和新生幼虫研制的混合性旋毛虫病油佐剂疫苗,对118头不同体重猪进行了免疫试验。其中肌肉注射免疫猪108头,间隔20~25d,免疫2次;腹腔注射免疫猪10头,间隔9d,免疫3次。免疫后经过一定时间,给每头免疫猪人工攻击活旋毛虫500条,攻虫后经过1.5~8个月分批次剖检免疫猪,采取咬肌、肋间肌、膈肌、腰肌、后腿肌5个部位的肉样镜检。结果,有7头试验猪共检出已经死亡的旋毛虫9条,其余111头免疫猪均未检出旋毛虫,免疫保护率达94%;疫苗免疫期半年左右;剖检证实,疫苗吸收良好,在注射部位仅见米粒大黄白色疫苗残留物;免疫猪未发现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猪甲胺磷中毒病例廖荣亮(贵州省盘县特区农业广播电视分校,561600)1发病情况1995年8月上旬,贵州省盘县特区松河乡某养猪场,饲养生猪24头,突然有21头猪发病,发病率为87.5%;死亡9头,死亡率为42.9%(包括治疗不当死亡的4头);确诊为甲...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根据近年来湖南农村猪瘟疫苗使用头剂量的变化,在室内、室外分别对猪接种不同剂量猪瘟弱毒乳兔苗和牛睾细胞苗,免疫期106 ̄130天攻击石门系猪瘟强毒,其室内接种组攻毒结果:猪瘟乳兔苗头剂量0.5ml150个免疫量,保护率100%(5/5);头剂量1.0ml150个免疫量保护率100%(5/5);头剂量1.0ml300个免疫量保护率100%(4/4)。牛睾国胞苗头剂量0.5ml300个免疫量保护率  相似文献   

5.
1997年9月18~23日,我校猪场暴发了一次链球菌病,我场122头猪中,发病率30.3%(37/122)。短短4天,死亡达26头,经诊断为链球菌病。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我猪场从自由市场购进122头仔猪,棚式圈舍饲养。1个月后突然发病8头,死亡8头...  相似文献   

6.
三批PPVS-1弱毒苗接种豚鼠20只,接种后一周开始产生抗体反应,第五周全部出现抗体反应,HI抗体持续时间至少10个月,弱毒苗分A、B两组接种HI阴性豚鼠共8只,接种HI阴性猪共4只,猪在免疫后一周HI全部阳性,一个月平均HI价1024;豚鼠免疫后四周全部阳性,35天平均HI价395,豚鼠与猪阳性率相符,弱毒苗在4℃保存11个月,-20℃14个月后接种豚鼠,全部产生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7.
新必妥对仔猪体液免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选取21日龄的健康仔猪1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mL/kg体重(试验1组)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mL/kg体重(试验2组),分别于21、60日龄各免疫1次.以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首免后14~35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二免后5~15d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另外,选取35日龄的健康仔猪12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肌肉注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对照组)、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15mL/kg体重(试验1组)和猪蓝耳病弱毒疫苗1头份+猪脾转移因子0.25mL/kg体重(试验2组),以研究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蓝耳病弱毒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后14~35d试验组的免疫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42~60d试验2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猪脾转移因子对仔猪体液免疫有一定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超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内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超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内分泌的影响,试 验从2 窝14 日龄杜大长三元杂交商 品猪中各选体重相似公猪2 头,其中1 头分至断奶组,另1 头留为哺乳组,每组2 个重复( 栏) , 每重复1 头猪,试验共用猪4 头。分别于断奶当天(14 日龄) 及断奶后连续9 天 内早上8 :00 ,对试猪前腔静 脉采血,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清皮质醇、 T3 、 T4 浓度。试验结 果表明,在断奶后1 ~4 天内,与哺乳仔猪相比, 断奶应激使断奶仔猪血清皮质醇浓度降低, T4 浓度升高, T3 浓度接近哺乳仔猪,且表现出 T4 较 T3 更能反映应激效应。在断奶第4 天以后,皮质醇浓度呈不规则变化, T3 、 T4 浓度下降,至断奶后第9 天, T4 浓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南阳市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比较严重,给养猪业造成很大损失。据南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动物医院从2001年5月到2002年元月,对34个养猪场(户)来诊病猪的诊断和调查统计,总存栏猪2285头,发病794头,发病率为34.7%,死亡150头,死亡率为18.9%。1流行特点1.1不分性别、年龄、品种都能发病,但以两个月龄以内的仔猪发病较多,死亡率较高。1.2没有严格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发病严重。1.3集中饲养发生的较多,散养发生的较少;平原多,山区少;城镇周围交通要道发生的较多,…  相似文献   

10.
断奶日龄对仔猪断奶期腹泻和死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韦习会  张豪 《畜牧与兽医》1997,29(5):200-202
选择杜洛克×豫农白猪Ⅰ系杂交仔猪8窝共72头,均分为两组,每组4窝36头。试Ⅰ组采用28日龄断奶,试Ⅱ组采用35日龄断奶。试验期从断奶前1周至60日龄,分析比较不同断奶日龄对仔猪断奶期腹泻和死亡的影响。结果:①试Ⅰ组和试Ⅱ组仔猪,断奶后至60日龄间发生腹泻159头次和85头次,全群日平均腹泻发生率为14.76%和9.08%;②试Ⅰ组和试Ⅱ组仔猪,断奶后至60日龄间死亡数为4头和0头;③试Ⅰ组和试Ⅱ组仔猪,断奶后至60日龄发生腹泻的高峰期在断奶后5~22天和断奶后3~8天,持续期为18天和6天,日腹泻发生率最高达42.42%和33.33%;④试Ⅰ组4窝仔猪在断奶至60日龄期间,有3窝出现多个腹泻高峰,只有1窝为1个高峰;而试Ⅱ组4窝仔猪中,只有1窝出现多个腹泻高峰,其它3窝为1个高峰。  相似文献   

11.
我场饲养1985年引进的德国、丹麦进口乳牛,常年舍饲,从未发生过焦虫病。1992年因草场被蜱污染,一群160头舍饲乳牛陆续发生焦虫病,发病64例,发病率40%,死亡7例,死亡率11%,现报道如下:1流行情况1.1发病经过从1992年7月27日发现第1头病例至8月29日最后1例转归,历时34d,发病64头。其中,7月份发病21头占病牛总数的33%,8月份43头,占67%。病情发生头10天为高峰期,发病55头,占85.9%,尤其第4~5天,每天发病15头左右,第10天以后转为缓和。其后的24d共发病…  相似文献   

12.
猪弓形虫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8月,驻马店西平县某猪场饲养的猪相继发生一种以高热、呼吸困难、双耳发绀和食欲废绝为特征的疾病,最后呈败血死亡,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经本室确诊为猪弓形虫病。现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检查和鉴别诊断汇报如下:1发病情况该场养的586头猪在2001年7月18日开始发病,至8月13日,相继发病猪143头,发病率24.4%,死亡71头,死亡率12.1%。于8月14日前来问诊,据了解,饲养的60~70日龄的猪从附近地区购买,进行短期育肥,进行过猪瘟、伪狂犬免疫;入舍前,未采取驱…  相似文献   

13.
饲养密度对猪生产效果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探索本地区猪的适宜饲养密度,将74头断奶仔猪(长自×成华)随机分为8组,在面积为9.13m2的水泥地面猪圈内,每圈分别养1、2、3、4、5、6、7、8头,其饲养密度分别为9.13、4.57、3.04、2.28、l.83、l.52、1.30和1.14m2/头。各组相应的日增重分别为459.2、486.3、513.9、503.1、510.2、496.5、471.6.和445.9g(P<0.01);每日采食风干料分别为1.63、1.69、1.71、1.70、1.69、1.68、1.66和1.64kg;每增重1kg耗DE46.10、45.30、43.38、44.00、43.08、44.00、45.85和47.90MJ,随饲养密度的增大,咬斗频率(天)从0.08次(2组)上升到0.35次/头(8组),站立活动时间从6.79(1组)增加到8.35小时/头(8组)。利润和产出投入比以5组和6组为好,饲养密度过高或过低都将降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给28日龄伊莎雏鸡人工接种新城疫病毒后,应用常规病理学检验、细胞化学和免疫组化技术对免疫器官的病理学变化作了研究。接毒12h,法氏囊滤泡的髓质、胸腺小叶的髓质、脾白髓、盲肠扁桃体的淋巴小结及弥散淋巴组织的部分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首先出现核浓缩、胞浆固缩等坏死变化。接毒1~3d(潜伏期),骨髓、法氏囊滤泡、胸腺小叶、脾白髓和红髓、盲肠扁桃体粘膜层及弥散淋巴组织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发生核浓缩、碎裂、胞浆固缩,强嗜酸性等坏死变化。接毒4~6d死亡病例,这些免疫器官的淋巴组织散在呈蜂窝状空泡结构坏死灶(法氏囊为滤泡坏死),进一步崩解成无结构嗜酸性颗粒状物质。这些坏死变化可作为雏鸡新城疫诊断的根据。  相似文献   

15.
将分离到的3个不同毒株禽流感病毒分别接种9~10日龄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配以油佐剂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接种5周龄的非禽流感疫苗免疫鸡,注苗后无不良反应。免疫后每周采血一次,测HI抗体,结果表明免疫后7天抗体普遍上升1~2个滴度,14天平均抗体水平在7.5log2以上,21天抗体水平在8~9log2以上,免疫后21天攻毒,免疫组鸡无临床症床和死亡,对照组出现临床症状,但未死亡,攻毒一周后,  相似文献   

16.
张家川地处高寒阴湿地区,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家畜“夏壮、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现象较为普遍。为改变这一现象,作者于1996年11月到1997年2月底开展了本试验,用2 ̄3岁膘情中等的西杂阉牛40头,分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头,采用单因子作对比试验。试验组为塑膜暖棚,对照组为常规圈舍,试验期120天,两组牛饲养管理条件相同,结果表明:试验组温度平均为9.4℃,对照组圈内温度平均为-1.8℃,头平均日增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两批试验猪检测的猪痢疾(SD)原型疫苗可产生抗猪痢疾密螺旋体(Th)的高效价循环抗体。试验1在口服攻毒前免疫2次。攻毒后2周内,5/6的未免疫猪发生痢疾,而免疫猪只1/6发病。但攻毒后1个月。存活的那头未免疫猪和2头免疫猪却死于痢疾。试验2,将8头免疫3次的猪同感染猪混养后只有2头(25%)发生严重痢疾,而未免疫猪却有7/8发病。表明SD原型苗能提供保护,并已实用于澳大利亚的猪痢疾防制? ?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两个实验评价了猪生殖-呼吸道综合征病毒(PRRS)经鼻腔接种母猪和经胎盘感染妊娠中期胎儿以及经子宫接种PRRS毒病直接感染胎儿的可能性。实验1对8头妊娠45-50天的母猪经鼻腔接种PRRS病毒(ATCC VR-2332)、4头对照母猪用未感染的细胞培养物接种,接毒后1、3、5、7和9天,接毒母猪出现毒血症,由粪便和鼻分泌物排出病毒并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接毒后7、14或21天剖杀实验母猪的71头胎  相似文献   

19.
某集约化养猪场,近几年来小猪发生一种类似猪水肿型疾病,而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使用抗菌素药物疗效一般不理想,大多病程较短,突然死亡较多。经临床剖检和实验室化验,初步诊断为猪水肿病,现就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某集约化养猪场2001年8~9月份生产仔猪560头,其中死亡仔猪100头,发病年龄多在断奶后不久,断奶后死亡82头,占82%;断奶前死亡18头,占18%。一窝中一般发生1~3头,而且生长快,膘情好的猪多发,有些猪往往无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经检查发现,栏舍大多阴暗潮湿,粪便未能及…  相似文献   

20.
1发病情况2000年10月8日,江西进贤某养鸡场饲养的3000羽130日龄左右的崇仁麻鸡发病,头两天每1d死亡4~8只,后来1d就死亡150多只,病程较短,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0.5~2d。于每1kg饲料中加0.2g蒽诺沙星,同时在饮水中加入0.1%Vc进行全群防治,连用5d,环境用菌毒敌带鸡消毒,两天一次,5d后病情得到控制。2临床症状病鸡呈急性经过,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缩颈闭眼,头缩在翅膀下,常独立一隅,不爱活动;剧烈腹泻,粪便呈灰绿色;口、鼻有黏液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肉垂稍肿,体温升高到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