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三种处理棕榈仁粕以30%比例添加到日粮中代替玉米,研究棕榈仁粕饲粮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前期,三种棕榈仁粕处理饲粮组平均采食量和平均体增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料肉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KM-c组料肉比显著高于PKM-a组(P0.05)。试验后期,三种棕榈仁粕处理饲粮组平均体增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料肉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KM-c组体增重显著高于PKM-a组(P0.05),但其料肉比显著低于PKM-a组(P0.05)。添加甘露聚糖酶后,前期料肉比有显著改善(P0.05)。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组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对鲁烟白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去势、初始体重为(35.0±0.5)kg的健康鲁烟白猪生长公猪7头,采用2×3因子试验设计进行代谢试验,2因子分别为加酶(加酶组和对照组)和饲粮组型(玉米-豆粕型、玉米-杂粕型和小麦-杂粕型),其中加酶组的复合蛋白酶添加量为0.1%,对照组不添加复合蛋白酶。试验共分6期,每期7 d。结果表明,3种组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显著提高了鲁烟白猪对蛋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脯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P0.05);在饲喂玉米-杂粕型饲粮时,除苏氨酸外各加酶组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其中丝氨酸、谷氨酸、半胱氨酸的回肠表观消化率都显著高于饲喂其他2种组型饲粮时(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可显著提高鲁烟白猪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其中在玉米-杂粕型饲粮中添加复合蛋白酶效果较优。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最佳工艺条件及肉鸡营养价值,为开发肉鸡非粮饲料原料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单独添加对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得到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和α-半乳糖苷酶混合添加处理棕榈仁粕的最佳比例,制得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通过肉鸡饲养试验测定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表观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棕榈仁粕相比,菌酶协同处理棕榈仁粕粗蛋白含量增加15.10%,粗纤维和中性洗涤剂纤维含量分别下降25.10%和21.96%。处理后的棕榈仁粕肉鸡表观代谢能增加33.81%;有16种(88.9%)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增加(P>0.05),增加幅度为5.48%~148.28%,赖氨酸和精氨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有增加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菌酶协同处理显著增加了棕榈仁粕的营养价值,对提高棕榈仁粕利用率、扩大我国饲料原料来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饲粮和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3两因子完全随机设计,4种饲粮分别为抗生素饲粮、无抗生素饲粮、低蛋白质饲粮和大麦饲粮,3种添加剂分别为酵母培养物(XPC)、谷氨酰胺(Gln)和大豆异黄酮(ISF)。试验选用1日龄爱拔益加肉仔鸡792只,随机分为1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鸡。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饲粮分别添加XPC、Gln和ISF对42日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及体重(BW)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饲粮类型而言,与其他3种饲粮相比,低蛋白质饲粮使肉仔鸡的BW、ADG和ADFI显著降低(P0.05),F/G显著提高(P0.05);抗生素饲粮显著降低肉仔鸡的F/G(P0.05)。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2)与添加Gln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与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相比对肉仔鸡回肠形态有显著改善作用(P0.05);与添加XPC相比,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显著改善19日龄肉仔鸡回肠形态(P0.05)。除35日龄肉仔鸡回肠隐窝深度外,饲粮类型与添加剂对回肠形态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3)大麦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和ISF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干扰素-γ水平(P0.05);与添加ISF相比,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可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P0.05),添加Gln可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回肠Ig A水平(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提高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和Ig A水平(P0.05);而大麦饲粮中添加ISF比添加XPC显著降低35日龄肉仔鸡回肠IL-10水平(P0.05)。对于回肠IL-10和Ig A水平,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4)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无抗生素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提高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以及35日龄肉仔鸡粪便中磷残留率(P0.05);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比添加Gln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残留率(P0.05);大麦饲粮中添加Gln比添加其他2种添加剂显著降低19日龄肉仔鸡粪便中氮和磷残留率(P0.05)。对氮、磷残留率而言,饲粮类型与添加剂之间存在显著互作效应(P0.05)。由此可见,4种类型饲粮中添加3种添加剂对1~42日龄肉仔鸡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能氮比固定的低蛋白质饲粮降低了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低蛋白质饲粮中添加XPC可改善回肠形态结构;在不同类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的添加剂具有改善肉仔鸡回肠免疫状态及降低粪便中氮磷残留率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敖翔  周建川  周婷  何健 《养猪》2019,(3):9-12
为研究棕榈仁粕饲粮添加碳水化合物酶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养分消化率和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择体重(50.45±1.91)kg的210头健康杜长大三元杂种生长猪,按体重相近、公母各半的原则,随机分为3组,正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负对照组饲喂棕榈仁粕饲粮,复合酶制剂组饲喂负对照组饲粮+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主要为α-半乳糖苷酶、蛋白酶和β-甘露聚糖酶)。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生长猪。预试期3 d,正式试验期70 d。结果表明:1)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显著降低了末重和日增重,但与复合酶制剂组差异不显著(P>0.05);2)负对照组的料重比显著高于复合酶制剂组和正对照组;3)与正对照组相比,负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显著降低了干物质、氮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4)负对照组干物质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复合酶制剂组;5)负对照组的大理石纹评分显著低于正对照组和复合酶制剂组(P<0.05)。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5%的棕榈仁粕饲粮降低了生长肥育猪的末重和日增重,增加了料重比,而添加1 kg/t碳水化合物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养分消化率,改善了生长性能,且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爱拔益加(AA)肉仔鸡生长性能、表观代谢能、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日龄AA肉仔鸡1 200只,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1~21日龄含8%高粱,22~35日龄含15%高粱),试验组分别饲喂添加不同高粱专用酶组合(复合酶制剂A、B、C、D和E)的基础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B能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平均体重(P0.05),显著提高肉仔鸡的欧洲综合指数(EPI)(P0.05),改善了肉仔鸡的成活率和料重比(P0.05),提高了饲粮表观代谢能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P0.05);各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血清生化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综合各项测定指标,在本试验条件下,高粱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能改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结合复合酶的酶谱表明,复配高粱酶制剂时应该考虑提高果胶酶和蛋白酶的配比。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1~21日龄雌性肉仔鸡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及饲粮色氨酸水平对肉仔鸡肉品质、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480只1日龄雌性商品代肉雏鸡,随机分成5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2只鸡。采用含0.170%色氨酸的玉米-豆粕-玉米蛋白粉型基础饲粮,分别在其中添加0、0.021%、0.042%、0.063%和0.084%晶体L-色氨酸,使饲粮色氨酸水平分别为0.170%、0.191%、0.213%、0.234%和0.248%。测定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胸肌品质、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和21~25日龄肉仔鸡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表观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饲粮色氨酸水平显著影响1~21日龄肉仔鸡采食量及增重(P<0.05),采食量及增重与饲粮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呈现二次曲线关系(P<0.05)。1~21日龄肉仔鸡获得最大增重的饲粮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水平为0.176%,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摄入量为68.15 mg/d。与饲粮色氨酸水平0.170%相比,饲粮色氨酸水平0.213%及0.248%可显著降低肉仔鸡胸肌丙二醛含量、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饲粮色氨酸水平0.248%可显著提高肉仔鸡屠宰后45 min胸肌pH、肠道总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浓度及血清总免疫球蛋白A浓度(P<0.05)。由此可知,1~21日龄雌性肉仔鸡获得最大增重的表观回肠可消化色氨酸需要量为0.176%(68.15 mg/d)。提高饲粮色氨酸水平可减轻肉仔鸡组织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降低屠宰后肉仔鸡胸肌酸度,改善肉仔鸡肠道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选取8周龄体质量一致24只成年樱桃谷肉鸭公鸭,随机分为3组。A组70%基础饲粮+30%棕榈粕+β-甘露聚糖酶;B组70%基础日粮+30%棕榈粕;C组100%基础日粮。肉鸭单笼饲养,自由饮水。以Sibbald真代谢能顶替法测定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鸭棕榈粕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真实消化率比B组分别高4.72%与4.49%,差异均显著;A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比B组高3.34%,差异显著;A组干物质消化率比B组高3.83%,差异显著;A组粗纤维消化率比B组高9.26%,差异显著。加酶后,樱桃谷肉鸭对棕榈粕表观代谢能与真代谢能分别提高了10.93%与7.44%。除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外,棕榈粕其他氨基酸消化率都得到提高;总氨基酸消化率提高了2.14%。  相似文献   

9.
棕榈仁粕分别作如下处理,未做任何处理的棕榈仁粕是PKM-a;果胶水解+甘露聚糖酶水解的棕榈仁粕是PKM-b;去皮+果胶水解+甘露聚糖酶水解的棕榈仁粕是PKM-c。测定棕榈仁粕三种处理后对肉仔鸡表观代谢能(AME)和校正代谢能(AMEn)的影响,结果显示,PKM-a组和PKM-b组的AME和AMEn均差异不显著(P>0.05),PKM-a组和PKM-c组的AME和AMEn均差异极显著(P≤0.01),说明棕榈仁粕去皮后添加甘露聚糖酶能显著提高消化吸收利用率和代谢能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研究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不同组合的非淀粉多糖酶制剂对1~21日龄肉仔鸡生产性能、养分表观利用率及小肠黏膜形态结构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360羽,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能对照组饲喂低能饲粮,4个酶制剂添加组饲喂低能饲粮+0.01%酶制剂(酶制剂1组:木聚糖酶,酶制剂2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酶制剂3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酶制剂4组: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纤维素酶),饲养试验时间21 d.结果显示:1)酶制剂2组、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3种酶制剂添加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比低能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其中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表观利用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酶制剂3组、酶制剂4组肉仔鸡的蛋白质和能量表观利用率显著高于低能对照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添加酶制剂后能使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厚度和绒毛长度增加,隐窝深度降低,其中酶制剂4组对空肠黏膜形态结构有较好改善作用,酶制剂3组对回肠黏膜形态结构效果最好(P<0.05),各酶制剂组对十二指肠黏膜形态结构无显著影响(P>0.05).这表明酶制剂3组和酶制剂4组能提高能量表观利用率,改善低能饲粮下肉仔鸡的小肠黏膜形态结构,使肉仔鸡的生产性能提高到正常饲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选取8周龄体质量一致24只成年樱桃谷肉鸭公鸭,随机分为3组.A组70%基础饲粮+30%棕榈粕+β-甘露聚糖酶;B组70%基础日粮+30%棕榈粕;C组100%基础日粮.肉鸭单笼饲养,自由饮水.以Sibbald真代谢能顶替法测定β-甘露聚糖酶对肉鸭棕榈粕消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A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与真实消化率比B组分别高4.72%与4.49%,差异均显著;A组能量表现消化率比B组高3.34%,差异显著;A组干物质消化率比B组高3.83%,差异显著;A组粗纤维消化率比B组高9.26%,差异显著.加酶后,樱桃谷肉鸭对棕榈粕表观代谢能与真代谢能分别提高了10.93%与7.44%.除谷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外,棕榈粕其他氨基酸消化率都得到提高;总氨基酸消化率提高了2.14%.  相似文献   

12.
选用400只1日龄的肉鸡,用于研究日粮中添加溶剂萃取的棕榈仁粕(PKC)和PKC的酶添加剂(甘露聚糖酶、α-半乳糖苷酶和蛋白酶)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对照组,另外2组分别为在20%PKC日粮中含酶添加剂(1或2 g/kg)和不含酶添加剂。含棕榈仁粕的日粮可用于肉仔鸡生长前期(1~21日龄)、后期(22~42日龄)或2个时期都用。酶添加剂的使用可以提高肉鸡对含PKC日粮的消化率和生长性能。饲喂不含酶添加剂的20%KPC的日粮在生长前期和后期都会降低肉鸡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3.
鸡饲料中氨基酸消化率检测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个试验中,利用肉仔鸡(7日龄和21日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测定法和"定量饲喂"去盲肠成年公鸡氨基酸真消化率测定法,对数种鸡饲料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进行比较研究。试验1分别以豆粕、棉籽粕、禽类副产品粉和鱼粉作为试验日粮的唯一蛋白质源,试验2则分别以玉米、小麦、豆粕、禽类副产品粉、羽毛粉和鱼粉为试验日粮唯一的蛋白质源。以硅藻土(celite)为不可消化的标记物,按1.5%的浓度加入试验日粮。试验肉仔鸡在0~7日龄(试验1)和4~7日龄及17~21日龄(试验2)期间自由采食试验日粮,分别于7日龄(试验1、试验2)和21日龄(试验2)对试验鸡实施安乐死,同时收集回肠消化糜样本。另外,选择21周龄单冠白来航成年公鸡作嗉囊插管手术,以进行试验日粮氨基酸真消化率测定。检测结果表明,试验1中用7日龄肉仔鸡测得的日粮氨基酸消化率显著低于用去盲肠成年公鸡测得的结果,试验2中用7日龄和21日龄肉仔鸡测得的试验日粮中大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消化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用7日龄和21日龄肉仔鸡测得的部分氨基酸消化率显著低于用去盲肠成年公鸡测得的结果。本研究表明,利用肉仔鸡和成年公鸡测得的氨基酸消化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与所用测定鸡的日龄或两种测定法所采用方法上的差异造成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旨在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棕榈粕和复合酶对肉鸡生长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系数和表观留存率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体重均一的1日龄肉仔鸡1152只,随机分为8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鸡。采用4×2因子设计试验日粮,即0、7%、14%和21%棕榈粕和0、150 mg/kg复合酶,试验共进行21 d。试验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7%、14%棕榈粕水平组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P 0.05);日粮添加150 mg/kg复合酶显著提高肉鸡日增重(P 0.05);日粮棕榈粕添加水平显著影响肉鸡日采食量,其中7%棕榈粕组肉鸡日采食量最高,21%棕榈粕组最低(P 0.05);对照组和7%棕榈粕组显著降低了肉鸡料重比(P 0.05)。对照组和14%棕榈粕组添加复合酶显著提高氮和总能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P 0.05);日粮棕榈粕添加水平显著提高淀粉和脂肪的回肠表观消化系数(P 0.05);对照组和14%棕榈粕组显著提高干物质和中性洗涤纤维表观存留率(P 0.05);对照组和7%棕榈粕组较14%和21%棕榈粕组显著提高氮和脂肪表观存留率(P 0.05);随着棕榈粕添加水平的升高,总能表观存留率显著降低(P 0.05),而添加复合酶可以提高总能存留率(P 0.05),21%棕榈粕组表观代谢能存留率最低(P 0.05)。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氨基酸平衡日粮中棕榈粕适宜添加水平不超过14%,同时添加复合酶可以提高肉鸡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不同品种菜粕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 9头 34.5± 2 .1kg的阉公猪 ,在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后按 9× 6不完全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 7种菜粕半纯合日粮、1种豆粕半纯合日粮和 1种酪蛋白日粮 ,以研究中国不同品种菜粕和豆粕回肠氨基酸表观 (真 )消化率。结果表明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 (半胱氨酸除外 )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均显著低于豆粕 (P <0 .0 5 ) ;7种菜粕粗蛋白质和氨基酸回肠表观 (真 )消化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这些变异主要是由菜粕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水平及相应氨基酸含量不同引起的 ;可利用粗蛋白质回肠表观消化率估测多数氨基酸回肠消化率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分析湖南省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的18种氨基酸含量,测定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6种不同地区菜籽粕中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并建立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及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试验共选取700羽体重和健康状况一致的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根据日龄分别进行2个阶段的试验。第1阶段(7~14日龄):将42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6羽;第2阶段(21~28日龄):将280羽肉仔鸡随机分为7个处理,每个处理10个重复,每个重复4羽。2个阶段中的7个处理分别为6个不同地区的菜籽粕采用全替代法设计的试验饲粮组和1个无氮饲粮组。分别在14和28日龄收集试验鸡回肠食糜用于测定菜籽粕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并通过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方程。结果显示: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18种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平均值波动范围分别为63.26%~79.58%和66.22%~80. 34%。14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90.81+4.562CP(R~2=0. 792,P 0. 05)、Met=110.644-2.810CF(R~2=0.845,P0.05)、Trp=106.834-0.725NDF(R~2=0.989,P 0.05)和Thr=-79.357+4.284CP(R~2=0.715,P0.05); 28日龄肉仔鸡对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和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分别为Lys=161.02-2.002NDF(R~2=0. 957,P 0. 05)、Met=144.269-1.521NDF(R~2=0.831,P0.05)、Trp=112.053-0.824NDF(R~2=0.999,P0.05)和Thr=99.983-2.566CF(R~2=0.712,P0.05)。上述预测方程中:Lys为赖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Met为蛋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rp为色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Thr为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 CP为粗蛋白质含量; CF为粗纤维含量; NDF为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本试验通过分析粗蛋白质、粗纤维及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相关关系,建立了14和28日龄肉仔鸡对湖南省菜籽粕中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和苏氨酸标准回肠消化率的预测方程,可为菜籽粕在肉仔鸡饲粮中的高效利用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7.
肉仔鸡对若干国产原料的氨基酸消化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试验研究了肉仔鸡性别与日龄对菜籽粕、棉籽粕、肉骨粉和羽毛粉的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试验中测定了4周龄和6周龄的肉仔鸡公鸡和母鸡对菜籽粕、棉籽粕、肉骨粉和羽毛粉的氨基酸消化率。研究表明 ,除羽毛粉以外 ,4周龄肉仔鸡对其他3种原料的氨基酸真消化率显著高于6周龄肉仔鸡(P<0.01) ,肉仔鸡日龄对羽毛粉的氨基酸真消化率无影响。肉仔鸡性别对棉籽粕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 ,公鸡对棉籽粕的氨基酸真消化率极显著低于母鸡 ;性别对其它3种原料的氨基酸真消化率无显著影响。肉仔鸡性别与日龄对菜籽粕氨基酸真消化率存在极显著互作(P<0.01) ,对棉籽粕的氨基酸真消化率存在显著互作(P<0.05) ,且各种氨基酸消化率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低蛋白质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对离乳前期梅花鹿仔鹿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择24只健康无病的3月龄雄性梅花鹿,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4组仔鹿限量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各组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均分别为0.87%、0.28%。其中,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Ⅰ组)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的高蛋白质饲粮,低蛋白质饲粮试验组(Ⅱ~Ⅳ组)仔鹿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并添加不同水平苏氨酸的低蛋白质饲粮,各组饲粮中苏氨酸水平分别为0.54%(Ⅰ组)、0.46%(Ⅱ组)、0.59%(Ⅲ组)、0.72%(Ⅳ组)。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30 d。结果表明:1)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平均日增重(ADG)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与Ⅲ、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料重比(F/G)极显著高于Ⅲ、Ⅳ组(P0.01),极显著低于Ⅱ组(P0.01)。2)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和Ⅳ组(P0.01),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能量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Ⅳ组(P0.01),与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Ⅲ组钙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Ⅱ组(P0.01),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的组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与Ⅱ组其他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精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Ⅲ组(P0.01),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Ⅲ组(P0.05);高蛋白质饲粮对照组除丙氨酸的表观消化率极显著低于Ⅳ组(P0.01)以及赖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丙氨酸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Ⅳ组(P0.05)外,其他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与Ⅳ组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得出,低蛋白质饲粮中适宜水平的苏氨酸对离乳前期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利用具有促进作用;当饲粮赖氨酸、蛋氨酸水平相同时,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4%、苏氨酸水平为0.59%的低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的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均优于饲喂蛋白质水平为16%的高蛋白质饲粮的梅花鹿仔鹿。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日龄肉仔鸡对10种来源豆粕中17种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消化率(SID)。选取858只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AA)肉仔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分为无氮饲粮组和10个待测豆粕饲粮组,每种饲粮均添加0.5%二氧化钛(Ti O2)作为外源指示剂。各组分别在10~13日龄和25~28日龄饲喂以10种豆粕作为唯一蛋白质源配制而成的10种半纯合饲粮和1种无氮饲粮,每个处理组6个重复,10~13日龄每个重复8只鸡,25~28日龄每个重复5只鸡。分别在13日龄和28日龄,屠宰收取回肠食糜用于肉仔鸡氨基酸SID的测定。结果表明:豆粕来源显著影响17种氨基酸的SID(P<0.05),除蛋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外,日龄对其他所有氨基酸SID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且13日龄其他氨基酸SID高于28日龄(P<0.05);除缬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胱氨酸、脯氨酸和甘氨酸外,豆粕来源和日龄对肉仔鸡其余11种氨基酸SID存在互作效应(P<0.05);13日龄时,豆粕6中SID苏氨酸高于豆粕4(P<0.05),SID<...  相似文献   

20.
设计2个试验来评定在肉仔鸡日粮中脱壳脱核玉米(DDC)的营养价值及其中的影响。试验1:14~21日龄肉仔鸡,分别饲喂4种试验日粮,以DDC代替玉米作为唯一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源(占日粮的93.4%),DDC的添加量逐渐升高。玉米和DDC的AM En值分别为3267和3364 kca l/kg。同时测定了21日龄肉仔鸡表观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饲喂DDC日粮肉仔鸡的苏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色氨酸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组(P<0.05)。试验2:0~42日龄肉仔鸡以玉米或DDC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在42日龄,两组肉仔鸡的体重和饲料消耗结果无差异(P>0.05),但DDC组肉仔鸡排泄物干物质含量(DM)和磷含量(P)显著低于玉米组7 8.1 g和1.54g(P<0.0 5)。试验结果表明,以DDC代替玉米饲喂肉仔鸡,在42日龄生产性能相近,而排泄物中DM和P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