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对照)、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纤维素酶,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1.44±0.01)g的幼刺参49 d,以研究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幼刺参生长性能、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头刺参.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0.025%~0.100%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幼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 (P<0.05),降低饲料系数(FCR) (P<0.05),其中0.100%组的SGR最高和FCR最低.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对幼刺参的摄食率(FI)和成活率(SR)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Cd)和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ADCp)随着纤维素酶添加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0.100%组的ADCd和ADCp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400%组的ADCd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但ADC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后幼刺参前肠、中肠和后肠淀粉酶(AMS)活性均有所升高,其中0.100%、0.200%和0.400%的纤维素酶分别对前肠、中肠和后肠AMS活性作用显著(P<0.05).饲料中添加0.100% ~0.200%纤维素酶可显著提高幼刺参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P<0.05).由此得出,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纤维素酶可促进幼刺参生长,提高其消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综合考虑生长、消化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在幼刺参饲料中纤维素酶的适宜添加量为0.100%.  相似文献   

2.
酵母水解物对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YHY)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8.19±0.27)g的草鱼540尾,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饲喂YHY添加水平为0、0.5%、0.9%、1.3%、1.7%和2.1%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30.00%)、等脂(7.00%)的草鱼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适量的YHY添加量能提高草鱼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降低草鱼饵料系数(FCR);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三次回归分析表明,草鱼生长性能最佳时YHY添加水平为1.53%~1.75%;YHY对鱼体粗灰分和水分影响不显著(P0.05),但显著提高肌肉中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粗脂肪含量(P0.05),改善肌肉品质。综合考虑草鱼生长性能和体成分,草鱼幼鱼饲料中YHY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53%~1.75%。  相似文献   

3.
在基础饲料中以新型蝇蛆蛋白饲料替代基础饲料中20%、40%、60%、80%、100%的鱼粉,制成6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记为Ⅰ、Ⅱ、Ⅲ、Ⅳ、Ⅴ组,Ⅵ为对照组),饲养泥鳅50 d,通过比较各饲料组泥鳅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研究新型蝇蛆蛋白饲料替代鱼粉对泥鳅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新型蝇蛆蛋白饲料比例的增加,泥鳅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呈先上升后逐渐平稳的趋势,其中Ⅲ组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Ⅵ组(P<0.05)。新型蝇蛆蛋白饲料替代不同比例鱼粉对泥鳅肌肉的常规成分并无显著影响(P>0.05)。Ⅱ和Ⅲ组血清和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和Ⅲ组血清和肝胰脏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泥鳅配合饲料中新型蝇蛆蛋白饲料替代鱼粉的比例为60%时能提高泥鳅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胆汁酸对加州鲈生长性能、形体指数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2.67±0.22)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为6组,分别投喂胆汁酸添加量为0、75、150、225、300、450 mg/kg的饲料(L1、L2、L3、L4、L5、L6),每组设3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60 d。结果表明:(1)各试验组加州鲈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WGR和SGR达到最高,分别为206.09%和1.92%/d,较对照组提高了37.59%和22.29%/d(P0.05);胆汁酸添加量为225 mg/kg时,PER最大,为164.06%,较对照组提高了31.78%(P0.05),FCR最低,为1.56,较对照组降低了24.27%(P0.05)。以二次方程回归可知,WGR、SGR、PER和FCR取得最佳时,胆汁酸添加量分别为311.08、311.29、270.00、271.05 mg/kg。(2)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肥满度(P0.05),降低了其脏体比、肝体比和脂肪沉积率(P0.05)。(3)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加州鲈蛋白质含量(P0.05),降低了其脂肪含量(P0.05),但各试验组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胆汁酸能提高加州鲈WGR、SGR和FCR,促进其生长,并且可降低FCR料肉比;同时可促进加州鲈体内脂肪代谢,降低机体脂肪沉积,提高其肌肉品质及可食部分比例。根据本试验的结果,建议加州鲈饲料中胆汁酸的添加量为270~311 mg/kg。  相似文献   

5.
以鱼粉和大豆分离蛋白为蛋白源,配制7个不同蛋白水平(25.06%、30.02%、34.96%、39.97%、45.09%、49.86%和55.05%)的饲料,分别表示为A1、A2、A3、A4、A5、A6和A7。采用室内循环水养殖系统,在水温为(27.5~28.0)℃的条件下,对黄河鲤(♂)和建鲤(♀)杂交F1(平均尾质量11.52~11.56 g)进行56 d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杂交F1生长影响。每处理设3个重复,每重复40尾鱼。结果表明: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而上升,饵料系数(FCR)相反,到蛋白水平为39.97%时WGR和SGR最大,FCR最低,蛋白水平再增加,WGR和SGR降低,FCR增加,其中A4与A5和A3与A6的WGR无极显著差异,SGR在蛋白水平大于34.96%时无极显著差异;PER在蛋白水平为45.09%时最大,各组间无极显著差异,FCR在A4与A5、A3与A6和A2与A7无极显著差异,上述指标其他各组差异极显著。以WGR、SGR、蛋白质效率(PER)和FCR为指标,采用二次曲线模型分析表明:黄河鲤(♂)和建鲤(♀)杂交F1满足WGR、SGR和PER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1.6%~44.5%,满足WGR、SGR、PER和FCR最佳的蛋白水平为37%~42.3%。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7.
酵母水解物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及免疫酶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水解物对加州鲈幼鱼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均质量(3.92±0.15)g的加州鲈540尾,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0.5%、0.9%、1.3%、1.7%和2.1%的酵母水解物的6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40.0%)、等脂(7.0%)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酵母水解物能提高加州鲈的生长性能。当其添加水平为1.3%时,加州鲈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均达到最高(分别为359.54%、2.54%/d和236.97%),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7%时饲料系数(FCR)达到最低(为1.35)。以WGR、SGR、PER、FCR为指标,利用曲线回归分析表明,加州鲈生长性能最佳时酵母水解物的添加水平为1.51%~1.69%;一定范围内的酵母水解物能够改善加州鲈肝脏免疫能力。酵母水解物添加水平为1.3%时,其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最高,而添加水平为1.7%时,酸性磷酸酶(ACP)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最强,但1.3%~2.1%添加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合考虑加州鲈生长性能和免疫能力,酵母水解物最适添加水平为1.51%~1.69%。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17,(10):15-20
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_9(3~4)正交试验设计,制成蛋白质含量为25%、30%、35%,脂肪含量为4%、8%、12%,糖含量20%、25%、30%,纤维素含量1.6%~2.0%、2.0%~2.4%、2.4%~2.8%的9种泥鳅幼鱼配合饲料,进行为期38 d的饲养试验,以探讨初始体重为(1.23±0.09)g的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的适宜含量。结果表明,各营养素对泥鳅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的影响顺序为: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当配合饲料中粗蛋白质为35%,脂肪为8%,糖为25%~30%,粗纤维为1.6%~2.0%时,泥鳅幼鱼的WGR、SGR最大,PER最高,FCR最小,CF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综合分析,在本试验条件下,蛋白质为主要营养素(P0.05),脂肪、纤维素、糖的作用并不明显(P0.05),泥鳅幼鱼配合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和纤维素的适宜含量分别为35%、8%、25%~30%、1.6%~2.0%。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对大黄鱼生长性能、全鱼和肌肉常规成分、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采用2×3双因素试验设计,选取葡萄糖和小麦淀粉2种碳水化合物,分别设0、15%、30%3个碳水化合物水平,共配制5种等氮等脂试验饲料。每种饲料饲喂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初始体重为(8.53±0.07)g的大黄鱼50尾,养殖试验持续8周。结果表明: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大黄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葡萄糖水平由0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15%增加到30%时,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显著降低(P0.05)。FCR随饲料葡萄糖水平的升高显著升高(P0.05);FCR在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由0增加到15%时显著降低(P0.05),由15%增加到30%时显著升高(P0.05)。15%或30%水平下,小麦淀粉组大黄鱼的终末体重、WGR和SGR均显著高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系数显著低于葡萄糖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葡萄糖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血清葡萄糖含量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逐渐降低,且30%小麦淀粉组显著低于0小麦淀粉组(P0.05)。饲料碳水化合物种类和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大黄鱼肝脏葡萄糖激酶(GK)、6-磷酸果糖激酶(PFK)、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肝糖原含量随饲料葡萄糖的水平升高持续升高,而随饲料小麦淀粉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且15%和30%水平下葡萄糖组均显著高于小麦淀粉组(P0.05)。由此得出,与葡萄糖相比,摄食含小麦淀粉饲料的大黄鱼能够通过调节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及肝糖原含量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且饲料中添加15%小麦淀粉时能促进大黄鱼生长。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对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生长性能、摄食、消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分别以鱼肉、鲜黄粉虫和含15%鲜黄粉虫的饲料饲喂初始体重为(29.9±0.42) g的大鲵,分别命名为CTR组、YM组和YMF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8尾,养殖试验期80 d。结果显示:与CTR组相比,YM组的末均重(FBW)、增重率(WGR)和特定增长率(SGR)均显著降低(P0.05),YMF组的WGR和蛋白质摄入量(PI)均显著降低(P0.05),而尾均摄食量(FI)显著增加(P0.05);YM组和YMF组的饲料系数(FCR)、肌肉粗脂肪含量显著提高(P0.05);YMF组的肌肉胶原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P0.05);YM组和YMF组的肠道蛋白酶、脂肪酶、Na~+-K~+-ATP酶活性以及肝脏和肠道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喂鲜黄粉虫可以提高大鲵机体抗氧化能力,但会抑制大鲵生长;饲料中添加15%的鲜黄粉虫可以提高大鲵摄食量,改善大鲵肌肉品质,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但饲喂黄粉虫饲料会影响大鲵的消化能力,进而降低其生长性能,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黄粉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不同钙、磷添加水平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的生长性能、体成分、组织钙和磷水平和血清指标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在钙添加水平为0、0.50%、1.00%的条件下,分别添加0、0.40%、0.80%、1.20%、1.60%的磷,配制15种不同钙和磷水平的试验饲料。将1 800尾初始重为(0.38±0.01)g的对虾随机分为15组,每组投喂1种试验饲料,每组3重复,每重复40尾虾。养殖8周。结果表明:1)饲料钙添加水平及钙添加水平与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WGR、SGR、PER、FCR和存活率(SR)(P0.01)。2)饲料钙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肌肉粗蛋白质(CP)、粗脂肪(CL)、粗灰分(Ash)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CL、Ash的含量(P0.05);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P、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饲料钙添加水平与磷添加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全虾CL含量,肌肉CP、CL、Ash含量(P0.01)。3)饲料钙添加水平和磷添加水平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全虾、肌肉、虾壳的钙和磷水平(P0.01)。4)饲料钙添加水平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酚氧化酶(PO)活性,钙离子(Ca2+)含量(P0.01);饲料磷添加水平极显著的影响对虾血清ALP、PO的活性,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无机磷(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Ca2+的含量(P0.05);饲料钙添加水平与磷水平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对虾的血清ALP活性,Ca2+、IP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对虾血清TG含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以SGR为判断依据,通过二次回归曲线模型分析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饲料中钙和磷的适宜添加水平分别为1.00%和1.26%。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氯化钴(Co-Cl)和蛋氨酸钴(Co-Met) 2种钴(Co)源下饲料Co含量对军曹鱼幼鱼生长性能、血液学指标和组织Co沉积的影响,并比较2种Co源的生物学效价。以脱维酪蛋白和鱼粉为主要蛋白质源配制基础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2、4、8、16、32 mg/kg(以Co计)的Co-Cl或Co-M et,配制11种试验饲料(共用对照)。挑选健康的初始体重为(22.18±0.35) g的军曹鱼幼鱼990尾,随机分为11组,每组分配3个网箱(重复),投喂同一种试验饲料,每个网箱养殖30尾鱼,共投喂10周。结果显示:1) 2种Co源下,特定生长率(SGR)、增重率(WGR)均随饲料Co含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军曹鱼幼鱼的SGR、WGR和饲料系数(FCR)(P0.01),饲粮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SGR、WGR、成活率(SR)(P0.05)。2)饲粮Co源极显著影响红细胞计数(RBC)(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P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HCT (P0.01)。3)饲料Co源极显著影响脊椎骨Co含量(P 0.01),饲料Co含量极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 0.01),饲料Co源和Co含量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脊椎骨和全鱼Co含量(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适宜含量的Co可改善军曹鱼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血液学指标,提高组织中Co沉积量。以Co-Cl和Co-Met为Co源,饲料Co含量分别为17.75、19.40 mg/kg时军曹鱼幼鱼可获得最大SGR。以SGR、RBC、脊椎骨Co含量为判据,Co-Met的生物学效价分别为Co-Cl的1.47、1.49、1.12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对刺参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在商品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025%、0.050%、0.100%、0.200%和0.400%的活性酵母制剂,配制6种试验饲料,饲喂平均初始体重为(4.0±0.1)g的刺参6周。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5头刺参。6周的养殖试验结束后,每个重复选取10头刺参,每头刺参通过体壁注射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菌悬液0.1 m L(菌悬液浓度为1.5×109CFU/m L),观察记录灿烂弧菌攻毒14 d内的累计死亡率。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能显著提高刺参的特定生长率(P0.05),刺参特定生长率在添加量为0.200%时最高。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后,刺参体腔液中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增加(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05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溶菌酶(LZM)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400%时,刺参体腔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降低攻毒14 d后刺参的累计死亡率,活性酵母制剂添加量为0.200%时,累计死亡率最低。由此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添加活性酵母制剂可促进刺参生长,提高免疫力和抗病力。综合分析刺参的生长、免疫力和抗病力以及实际生产情况,刺参饲料中活性酵母制剂的适宜添加量为0.200%~0.40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肠道绒毛的影响。试验共配制5种试验饲料,试验饲料中植物精油的添加量分别为0、0、0.02%、0、0.02%,对应的鱼粉含量依次为25%(对照组)、22%、22%、19%、19%。选取初重为(0.33±0.01)g的凡纳滨对虾75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降低饲料鱼粉含量的同时添加植物精油可显著升高凡纳滨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P0.05),但对存活率(SR)、肝体比(HSI)无显著影响(P0.05)。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饲料效率(FE)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未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F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添加植物精油的2个组的WGR、SGR、PER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组凡纳滨对虾的全虾和肌肉营养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透射电镜观察中肠超微结构发现,与未添加植物精油相比,饲料中添加植物精油能显著改善凡纳滨对虾肠道绒毛脱落状况。由此得出,在降低鱼粉含量的情况下,饲料中添加0.02%的植物精油能够改善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及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0.15±0.01)g的大鳞副泥鳅幼鱼1 62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9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水平为2.50%、4.49%、6.48%、8.47%、10.46%和12.45%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表明: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特定生长率(SG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高,为4.99%/d,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饲料系数(FCR)在饲料脂肪水平为8.47%时最低,为1.09,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低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大鳞副泥鳅幼鱼SGR、FCR最优时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9.18%、9.00%。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大鳞副泥鳅幼鱼肝胰脏及前肠蛋白酶、脂肪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肝胰脏和前肠淀粉酶的活性则呈先下降后逐渐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均在8.47%组达到最高值,除与10.46%组差异不显著(P0.05)外,显著高于其余各试验组(P0.05)。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脂肪水平可促进大鳞副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其蛋白酶与脂肪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本试验条件下,综合考虑大鳞副泥鳅幼鱼生长性能、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其饲料的适宜脂肪水平为8.47%~10.46%。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豆粕替代鱼粉饲料中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性能、肝胰腺和血清胆固醇含量及体成分的影响。配制6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1种为含30%鱼粉的高鱼粉饲料(FM组),另外5种为含12%鱼粉的低鱼粉高豆粕饲料(SBM1~5组),其中SBM1组不添加胆固醇和牛磺酸,SBM2和SBM3组分别添加0.3%和0.6%的胆固醇,SBM4组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SBM 5组添加0.6%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将初始体重为(0.35±0.01)g的凡纳滨对虾幼虾540尾随机分成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虾,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FM、SBM3、SBM4和SBM5组对虾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显著高于SBM1组(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低于SBM1组(P0.05),其中以FM组对虾的WGR、SGR和SR最高,且FCR最低,但与SBM3、SBM4和SBM 5组无显著差异(P0.05)。SBM 3、SBM 4和SBM 5组对虾的血清和肝胰腺总胆固醇(TC)含量显著高于SBM1组(P0.05),但与FM组差异不显著(P0.05)。此外,SBM1组对虾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低于FM、SBM2、SBM3、SBM4和SBM5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低于SBM 3和SBM 5组(P0.05)。对虾全虾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BM1组对虾全虾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FM、SBM3和SBM5组(P0.05),与SBM2和SBM4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据本试验结果得出,低鱼粉高豆粕饲料中添加0.6%的胆固醇或同时添加0.3%的胆固醇和0.2%的牛磺酸能够有效地提高凡纳滨对虾的生长性能和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为期66 d的饲养试验,探讨腐植酸钠对台湾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幼鱼生长性能及抗氧化的影响。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03±0.15) g,初始体长(7.29±0.35) cm的幼鱼,随机分为5组,每组3重复,每重复30尾鱼,分别饲喂基础饲料中使用了0(对照组,C组)、5.0%(D5组)、10.0%(D10组)、15.0%(D15组)和20.0%(D20组)腐植酸钠的饲料。结果表明:①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使用腐植酸钠均提高了台湾泥鳅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肥满度(CF),降低了饲料系数(FCR),使用量达到20.0%时,这些指标与C组的差异显著(P0.05)。各试验组幼鱼肝脏中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D15、D20组的显著高于D5组和D10组(P0.05);D10、D15、D20组幼鱼肝脏中GSH-Px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各试验组幼鱼肝脏中的SOD活性和T-AOC含量均高于C组(P0.05);D20组幼鱼肝脏中MDA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因此,腐植酸钠可促进台湾泥鳅幼鱼生长,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使用20.0%腐植酸钠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三疣梭子蟹幼蟹对蛋氨酸的需要量,进行了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能饲料(粗蛋白质49.5%,总能18.2 MJ/kg),饲料中蛋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25%、0.50%、0.75%、1.00%和1.25%,实测各饲料蛋氨酸含量分别为0.61%、0.77%、0.97%、1.18%、1.44%和1.64%。每种饲料饲喂60只蟹,设成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11.27±0.13)g的三疣梭子蟹20只,养殖于长方形塑料筐中。结果表明: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沉积率(PPV)、饲料效率(FE)和蛋白质效率(PER)有显著影响(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0.61%增加到0.97%时,WGR和SGR显著提高(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0.97%增加到1.44%时,WGR和SGR无显著差异(P0.05);当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由1.44%增加到1.64%时,WGR和SGR反而显著下降(P0.05)。三疣梭子蟹全蟹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和水分含量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肌肉氨基酸组成亦不受饲料中蛋氨酸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以SGR为评价指标,通过折线模型得出三疣梭子蟹幼蟹对饲料中蛋氨酸的需要量为1.07%(占饲料蛋白质的2.16%)。若考虑到晶体氨基酸在水中的溶失,则三疣梭子蟹幼蟹对饲料中蛋氨酸的需要量为0.96%,占饲料蛋白质的1.94%(以蛋氨酸在海水中浸泡60 min后的溶失率10.21%换算)。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富含蜕皮激素的露水草(Cyanotis arachnoidea C.B.Clarke)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肝胰腺消化酶活性及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1:分别将粉碎粒度为10、30、50和180μm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不含露水草)中,并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均为10 mg/kg;试验2:将粉碎粒度相同(粉碎粒度为180μm)但蜕皮激素含量不同的露水草添加到基础饲料中,使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分别为3.30、6.60、13.20和26.40 mg/kg。将配制的8种试验饲料分别饲喂初始体重为(0.08±0.01)g的日本沼虾,同时试验1和试验2中各设1个饲喂基础饲料的对照组。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70尾,试验期60 d。饲养试验结束后对各组日本沼虾进行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1中,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不同粉碎粒度露水草组日本沼虾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肝胰腺指数(HSI),肝胰腺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血细胞总数(THC),血淋巴吞噬活性(HPA)以及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日本沼虾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试验2中,与对照组相比,6.60 mg/kg蜕皮激素组和13.20 mg/kg蜕皮激素组的WGR和SGR显著升高(P0.05),FCR显著降低(P0.05);26.40 mg/kg蜕皮激素组的W GR、SGR、SR和HPA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WGR和SGR也显著低于其他添加露水草组(P0.05);3.30 mg/kg蜕皮激素组、6.60 mg/kg蜕皮激素组、13.20 mg/kg蜕皮激素组之间W GR和SGR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日本沼虾的HSI,肝胰腺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THC以及血浆SOD、AKP活性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26.4 mg/kg蜕皮激素组经嗜水气单胞菌处理后的累积死亡率与其他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露水草使蜕皮激素含量达到6.60~13.20 mg/kg时对日本沼虾具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日本沼虾对蜕皮激素的吸收和露水草的粉碎粒度无显著相关性。露水草主要药用成分蜕皮激素对日本沼虾无免疫增强作用,且露水草蜕皮激素过量(饲料中蜕皮激素含量为26.4 mg/kg)还将导致日本沼虾SR和抗菌能力降低。  相似文献   

20.
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的维生素E(VE)对点带石斑鱼存活率(SR)、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指数(HSI)、内脏体比指数(VSI)、肥满度(CF)、消化器官消化酶活力、多种组织器官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影响。配制5种VE含量不同的等氮等能饲料,VE添加量分别为0、50、150、450、1 300 mg/kg,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每水平3个重复,每箱40尾。结果表明:对照组的WGR、SGR和SR均低于各添加组,VE的质量浓度为150 mg/kg组的WGR及SGR最高。VE并不影响鱼体的VSI和CF,却显著影响HSI(P0.05)。以WGR为指标,点带石斑鱼饲料中VE的适宜添加量为150 mg/kg。在抗氧化性能方面,添加VE能明显提高肝、脾及血清中SOD和CAT活力,而对头肾、中肾及肌肉的影响不显著(P0.05)。VE添加量为450 mg/kg组中肝、脾及血清中SOD和CAT最高,相应MDA含量也最低。由此可见,VE对于点带石斑鱼而言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