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旨在研究莱芜猪和杜洛克猪间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差异,同时分析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的相关性,探索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试验选择100 kg体重莱芜猪10头、杜洛克7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mRNA表达丰度,并测定肌内脂肪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莱芜猪背最长肌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比杜洛克猪高36.16%.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相关显著,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饱和脂肪酸、饱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莱芜猪H-FABP基因mRNA的表达量和肌内脂肪含量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关显著,与脂肪酸总量相关不显著,但是杜洛克猪则与此相反.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肌肉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相关显著,该基因可作为莱芜猪肌内脂肪选育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谷氨酰胺合成酶(GS)是植物氮代谢中的关键酶,在氨同化和谷氨酰胺生物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木薯中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家族有四个基因,分别是细胞质型cassava4.1_008086m(Me GS1.1),cassava4.1_010581m(Me GS1.2),cassava4.1_010597m(Me GS1.3)和叶绿体型cassava4.1_008019m(Me GS2)。实验采用q RT-PCR技术分析铵盐和硝酸盐两种不同的氮源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双高CH16)和低氮敏感型品种(双低G16)GS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在低铵盐氮源处理下木薯两类品种的GS酶活在叶中要高于正常氮源处理,根中低于正常氮源处理,而低硝酸盐氮源处理下木薯两类品种的GS酶活在叶和根中要低于正常氮源。在不同低氮源处理下,两类材料叶绿体型GS表达量在叶中始终与GS酶活存在相反现象。因此,推测木薯叶片中叶绿体型GS表达量可能与GS酶活呈负相关关系。而细胞质型GS表达量差异较大,与叶绿体型GS共同影响GS酶活,影响着木薯的氮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旨在构建可高效表达pGH基因和IGF-Ⅰ基因的双基因共表达载体,制备转双基因(pGH+IGF-Ⅰ)猪,以期探索pGH基因和IGF-Ⅰ基因对猪生长发育的影响,为节粮型高瘦肉率新品种猪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从长白猪耳样中提取总RNA,经反转录RT-PCR获得pGH基因不含终止密码子的编码序列和IGF-Ⅰ基因完整的编码序列,经酶切连接克隆至pc 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构建pc DNA3.1(+)-pGH-IGF-Ⅰ双基因共表达载体。将其转染PK15细胞,Q-PCR检测2个目的基因在PK15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将构建的双基因共表达载体用纳米材料包裹后转染长白猪精子,采用精子载体法制备转双基因猪。PCR及测序鉴定转双基因阳性个体,Q-PCR检测2个目的基因在转双基因猪体内的表达情况。PCR及测序鉴定追踪检测转双基因猪体内pGH基因和IGF-Ⅰ基因的稳定情况。RT-PCR及测序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长白猪的pGH基因和IGF-Ⅰ基因的编码序列。酶切和测序分析表明成功构建了双基因真核共表达载体,转染PK15细胞后,Q-PCR检测表明,pGH基因和IGF-Ⅰ基因均在mRNA水平成功表达。母猪妊娠获得13头仔猪,经PCR及测序检测,其中4头仔猪为转双基因阳性,转双基因阳性率为30.76%。Q-PCR检测外源pGH基因与IGF-Ⅰ基因在转双基因猪体内成功表达。1~7月龄均可检测到外源pGH基因与IGF-Ⅰ基因,证明2个外源基因在转双基因猪体内稳定存在,并未随着生长而丢失。在转双基因公猪的精液中均能检测到2个外源基因,证明外源基因存在稳定传代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猪种(山东省地方猪种莱芜黑猪和引进猪种大约克)和FUT I不同基因型仔猪对肠毒性大肠杆菌F18(ETEC F18)的抵抗能力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对ETEC F18 黏附能力的差异,在采用PCR-RFLP技术对莱芜黑猪和大约克FUT I基因型检测的基础上,选取易感性和抗性断奶仔猪,利用野生型ETEC F18标准株进行试验猪口服细菌攻毒试验和肠黏膜黏附试验.由于多方面原因,接受ETEC F18细菌攻毒的试验猪均未发病,无法判断试验猪对ETEC F18的抵抗能力.ETEC F18标准菌株能与所有FUT I敏感基因型仔猪的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黏附,而不能与抗性基因型仔猪小肠上皮黏膜细胞黏附,莱芜黑猪与大约克的肠黏膜上皮细胞与E.coli F18的黏附特性并无品种差异.但是养猪生产实践中,莱芜黑猪极少发生断奶仔猪水肿和腹泻病.所以除FUT I基因外,也许本地猪种有其他导致遗传抗性的突变或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5.
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氨基酸(L-亮氨酸、L-天门冬氨酸、L-谷氨酸、L-精氨酸)对水稻秧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亮氨酸(4 g/L)、天门冬氨酸(1.00 g/L)和谷氨酸(0.9 g/L)能够提高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秧苗株高分别增加55.14%、57.25%和37.90%,茎基宽分别增加10.53%、12.78%和42.85%,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6.91%、42.75%和38.66%,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4.41%、20.85%和1.84%。外源精氨酸拌土处理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抑制秧苗根系生长和地下部干物质量积累。说明外源亮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调控效果显著,尤其是4 g/L的外源亮氨酸作用效果突出,在今后培育高素质水稻秧苗的生产实践中可作为调控秧苗生长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mTOR通路及其相关联途径上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eIF4E、与能量代谢有关的PPARGC-1、与血管形成有关的VEGFA、与细胞增殖有关的C-Jun4个基因在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丰度,选用上市体重的长白猪、地方猪种蓝塘猪和大花白猪各8头作为动物模型,以管家基因GAPDH作为内标,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比较这些品种猪的背最长肌中目的基因mRNA表达丰度。结果表明:大花白猪背肌eIF4E 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蓝塘猪和长白猪(P0.05),其在蓝塘猪背肌的表达量高于长白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蓝塘猪背肌PPARGC-1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大花白猪(P0.05),与长白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长白猪与大花白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VEGFA和C-Jun mRNA在蓝塘、长白、大花白猪背肌中的表达没有差异(P0.05)。以上结果提示,eIF4E和PPARGC1基因的差异表达可能与不同猪品种间肌肉性状和肉质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谷氨酰胺合成酶(GS)家族是甜菜等高等植物体内氨态氮同化酶, 也是氮利用与循环的核心构件。为了揭示在氮素诱导下, 放线菌素D(AMD)和放线菌酮(CHM)对甜菜GS基因调控表达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 对甜菜的胞液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1)和质体型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S2)进行mRNA的表达检测, 同时进行GS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 甜菜幼苗经过低浓度AMD处理2~6 h, GS活性略有增加, 9 h后, 高和低浓度AMD处理下的GS活性都下降, 且随着浓度的增加下降幅度加大, 同时GS1mRNA和GS2mRNA的相对量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CHM处理甜菜幼苗9 h后, 随着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 GS活性下降幅度增加, 但GS1mRNA和GS2mRNA的相对量在不同CHM浓度处理间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建立猪肠粘膜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IEC)原代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赖氨酸对体外培养的猪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mRNA表达的影响。用机械刮取初生仔猪小肠粘膜加胶原酶Ⅱ消化的方法,成功地在体外培养了新生仔猪IEC;分别用浓度为0.5 mM、2 mM、8 mM赖氨酸处理细胞96 h,提取细胞总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碱性氨基酸转运载体在不同处理细胞中的表达丰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的赖氨酸对CAT-1 mRNA的表达有上调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并且呈剂量依赖效应;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CAT-2 mRNA的表达影响不大,8 mM和2 mM赖氨酸组CAT-2 mRNA的表达丰度均有低于0.5 mM的趋势,但二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浓度的赖氨酸对y+LAT1 mRNA表达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高浓度的赖氨酸可提高4F2hc mRNA的表达;0.5 mM和2 mM赖氨酸组4F2hc mRNA的表达丰度均低于8 mM,且差异显著(P<0.05);0.5 mM和2 mM赖氨酸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选用小黑麦小孢子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倍体细胞遗传转化可行性研究。提取单核靠边期的小黑麦小孢子进行悬浮培养,将细胞穿透肽与报告基因GFP的表达框复合物对小孢子进行转化。转化植株进行了PCR分子检测,并在荧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外源GFP基因的表达情况。共获得21株候选转基因植株,其中染色体自然加倍植株为10株。T1代加倍植株的PCR检测结果显示,加倍的转基因株系中有3个株系的PCR检测结果呈阳性。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可在转基因植株的幼胚部位观测到GFP蛋白的荧光。以上结果表明外源GFP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黑麦基因组上并且得到表达并稳定遗传。因此,由细胞穿透肽介导的植物单细胞转化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植物单细胞转基因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同品种猪不同部位肌肉H-FABP基因表达差异,探讨莱芜猪肌内脂肪沉积的分子机理,本试验选择体重100 kg莱芜猪10头、杜洛克5头,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H-FABP基因在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中的表达量.品种间背最长肌和半膜肌H-FABP基因mRMA的表达差异虽未达到显著水平,但莱芜猪背最长肌和半膜肌H-FABP基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杜洛克猪.莱芜猪和杜洛克猪背最长肌与半膜肌间H-FABP基因表达量差异显著(P<0.05).莱芜猪和杜洛克猪H-FABP基因mRNA表达量与肌内脂肪含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对肉仔鸡小肠发育及吸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40只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2~4组为试验组,各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2%、0.4%及0.8%的谷氨酰胺(Gln),研究Gln对肉鸡小肠发育、结构及吸收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Gln可明显提高肉鸡小肠的长度、重量及指数,2周龄时高剂量组(0.8%)效果较好,3、4周龄时则低剂量组(0.2%)较好,其中,空肠受日粮Gln影响最大,回肠次之,十二指肠最小;对肠道形态、结构的组织学观察发现,日粮中添加0.2%的Gln可显著提高试验期间空肠绒毛的高度,降低绒毛的宽度和固有膜厚度;以D-木糖吸收率为代表的小肠主动吸收功能试验表明,试验组肉鸡血清木糖浓度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肉鸡。上述结果显示,外源性Gln作为肠粘膜细胞的能量来源,对促进小肠发育、维持小肠粘膜的完整性以及提高小肠的主动吸收功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TLR2、TLR4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致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IMECs)损伤中的作用,以体外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为模型,用浓度为1、5、10μg/mL的LPS刺激RIMECs3、6、9、12、24h后,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表面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再以浓度为1、5、10μg/mL的LPS刺激RIMECs9h后,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TLR2和TLR4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LPS刺激均能引起RIMECs表面TLR2和TLR4mRNA表达增加。不同浓度LPS刺激不同时间后,RIMECs表面TLR2和TLR4mRNA表达基本均在9h达到峰值,且无时间依赖性。用LPS刺激RIMECs9h,5μg/mL的LPS对细胞表达TLR2mRNA作用最强且无剂量依赖性,10μg/mLLPS对细胞表达TLR4mRNA作用最强且呈剂量依赖性。TLR2和TLR4在LPS损伤RIMECs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DEAD-box解旋酶21(DEx D-box helicase 21,DDX21)是含DEAD-box的RNA解旋酶家族成员之一,不仅参与RNA的合成和加工过程,同时还参与机体的天然免疫应答,调控病毒的复制。为了研究猪DDX21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猪肾传代细胞(PK-15)总cDNA为模板,根据GenBank公布的预测序列(XM_005657387.2)设计引物扩增猪源DDX21基因,并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首次成功克隆了猪DDX21基因的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X396051),其开放读码框全长为2 355 bp,编码784个氨基酸;与牛、斑马鱼、人、小鼠、大鼠和非洲爪蟾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1.7%,57.5%,88.0%,82.3%,83.8%和48.9%;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结构域和人、牛、小鼠、大鼠一样,其C端都具有保守的GUCT结构域;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猪DDX21与牛DDX21的亲缘关系最近。进一步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DDX21,经测序鉴定正确后,将其转化感受态细胞BL21(DE3),对DDX21基因进行原核表达。经SDS-PAGE分析显示重组菌可表达分子量约为90 k Da的融合蛋白,与预期相符;在IPTG诱导浓度一定的条件下,重组菌的最佳诱导时间为5 h。猪DDX2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为进一步研究DDX21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Toll样受体能够识别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及介导炎症反应信号通路,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解Toll样受体2(TLR2)在小尾寒羊正常乳腺组织及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TLR2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乳腺上皮细胞在乳腺免疫防御中所起的作用,采用q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法检测了正常小尾寒羊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乳腺炎病理模型小尾寒羊乳腺组织中TLR2基因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小尾寒羊正常乳腺组织、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乳腺组织均有TLR2 mRNA及其蛋白表达;但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后乳腺组织中TLR2基因及TLR2蛋白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感染后48 h TLR2 mRNA和TLR2蛋白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96 h TLR2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48 h显著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TLR2的相对表达量最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正常乳腺组织中TLR2蛋白主要定位于乳腺腺泡上皮,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乳腺组织中TLR2蛋白主要表达在乳腺腺泡腔中脱落的乳腺上皮细胞和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上。结果表明,乳腺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乳腺上皮细胞是病原菌作用的靶标,通过上调表达TLR2识别病原菌,激发先天免疫。  相似文献   

15.
连翘酯苷对内毒素作用下RAW264.7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连翘酯苷(FS)对内毒素(LPS)作用下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吞噬功能的影响。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细胞,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脂多糖(LPS)以及不同浓度40、80、160 μg/mL的F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RAW 264.7细胞分泌NO和TNF-α量,染色法检测细胞吞噬能力。结果表明:低、中剂量FS可显著促进细胞增殖,而中和高剂量FS可缓解LPS对细胞的刺激作用;与LPS组比较,FS对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分泌NO影响不明显,但中、高剂量FS明显促进RAW 264.7细胞分泌;LPS与FS均能提高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FS对RAW264.7细胞增殖、分泌NO和TNF-α以及吞噬功能都有影响,结果提示这可能是连翘酯苷调节细胞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丙环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调控及其相关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岭  邢嘉鹏  段留生  张明才  李召虎 《作物学报》2017,43(11):1603-1610
丙环唑(propiconazole,简称Pcz)作为一种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它同时具有调节作物生长发育的作用,但关于丙环唑在玉米上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丙环唑(Pcz)对玉米苗期植株生长、细胞形态和激素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Pcz处理显著抑制玉米中胚轴与胚芽鞘的生长,降低株高,缩短叶片和叶鞘长度,减小叶夹角,同时显著抑制叶片和叶鞘细胞的纵向伸长,促使叶枕细胞排列由疏松变为紧密;Pcz处理显著降低玉米中赤霉素(GA1和GA3)的含量,下调GA合成酶基因GA3ox1基因的表达,上调GA钝化酶基因GA2ox5和GA2ox8表达,而GA合成酶基因GA20ox1的表达呈现先上调后下调模式;Pcz处理显著降低油菜素内酯(BR)含量,但BR合成基因CPD和DWF4的表达上调,可能是由于反馈调节。此外,Pcz处理下调扩张蛋白基因EXPA4、EXPA5和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XTH1、XET1的表达。综上所述,Pcz处理调节GA和BR信号转导途径,抑制GA和BR在植株内积累,调控扩张蛋白、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酶/水解酶基因表达,操纵细胞生长,有效调控株型。  相似文献   

17.
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分析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12h后白桦悬浮细胞中一氧化氮(NO)和三萜含量的变化。在白桦悬浮细胞的生长末期添加硝酸还原酶(NR)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底物亚硝酸钠和精氨酸,采用比色法和荧光显微镜方法分析白桦悬浮体系中三萜含量和NO含量的变化。500μg/L和1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均促进了白桦悬浮细胞中NO和三萜的合成,其中500μg/L的亚硝酸钠和精氨酸促进作用最强。500μg/L亚硝酸钠处理下白桦细胞中的NO荧光强度和三萜含量均高于500μg/L精氨酸处理,其中三萜含量增加了1.5倍。将NR和NOS的抑制剂NaN3和L-NAME分别添加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处理的白桦悬浮体系中,发现亚硝酸钠和精氨酸对NO和三萜合成的促进作用被抑制了。NR和NOS来源途径的NO参与了白桦三萜的合成,可能NR来源途径的贡献大于NOS途径。  相似文献   

18.
谷氨酰胺合成酶是植物体内氮素同化与循环的关键酶。本文概述了谷氨酰胺合成酶在植物中的细胞、组织、器官分布特点,并就基因家族数目、基因结构以及不同水平的器官特异和发育时期表达调控等方面综述了谷氨酰胺合成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及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调控在提高植物生长量、耐逆性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调控在植物氮高效利用、氮营养诊断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复方宫净对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抗炎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中药复方的疗效和调控机制,本试验利用脂多糖建立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炎性损伤模型,通过MTT法筛选出脂多糖最佳作用时间浓度时100 ?g/mL,12 h;中药复方宫净的最佳作用浓度为2 mg/mL。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在3、6、12 h时细胞因子IL-1β、IL-6、IL-8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较,6、12 h模型组:IL-1β、IL-6、IL-8极显著升高(P<0.01);3 h:IL-1β、IL-8显著升高(P<0.05);中药组与模型组相较,3 h时IL-1β、IL-6显著下降(P<0.05);6 h时 IL-6、IL-8极显著下降(P<0.01),12 h时IL-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