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个锦鲤人工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标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3对微卫星引物,对2个锦鲤(Ornamental carp)人工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锦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其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7.86和8.37;2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7911和0.792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6735和0.6792,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7145和0.7192.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1057,遗传相似度为0.9011.13个微卫星位点可用于锦鲤群体的遗传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4 个斧文蛤群体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斧文蛤(Meretrix lamarckii)不同地理群体(浙江苍南群体、福建长乐群体、福建宁德群体以及广东汕头群体)的遗传结构和系统发生关系,采用13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4个不同地理群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3对引物共检测出63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等位基因数(Na)2~7个,平均每个位点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4.87;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927~2.591;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37~0.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46~0.54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83~0.490;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表明,4个群体的大部分微卫星位点都偏离平衡状态(P0.05);UPMGA聚类分析表明,浙江苍南群体与福建宁德群体聚为一支,福建长乐群体和广东汕头群体聚为一支;群体间遗传变异指数Fst为0.230 9,表明4个斧文蛤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为23.09%。研究表明,斧文蛤4个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处于中等多态水平;4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与它们实际的地理分布情况基本一致;4个地理群体间的变异较大,遗传分化水平较高。该研究为斧文蛤种质资源的有效保存、管理和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运用微卫星标记技术,选用8对微卫星引物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ZA1、HN、ZA2、ZP、D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对微卫星引物在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中共检测到75个等位基因,各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3. 875~7. 0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2. 632~3. 719、平均PIC值范围在0. 498~0. 624。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 410~0. 562、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 589~0. 687。各群体的平均近交系数(Fis)为0. 147~0. 305,说明各群体内近交程度较高,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除ZP与DS群体外,其他群体在多个微卫星位点上均显著偏离平衡(P 0. 05),说明大部分群体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遗传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 028~0. 199;根据Fst计算得到各群体间的Slatkin’s遗传距离在0. 029~0. 249之间。本研究结果表明,采自厦门市的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近交现象。本文通过对厦门市5个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明确厦门市凡纳滨对虾亲虾群体的遗传结构、种质资源状况及近交程度,为该地区凡纳滨对虾种质资源的提纯、保优、复壮及遗传选育提供背景资料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取了来自国内6个不同育苗场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群体,对8个SSR位点的基因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等位基因数(Na)平均值为3.67~9.33,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值为2.20~5.67,观察杂合度(Ho)平均值为0.12~0.71,期望杂合度(He)平均值为0.41~0.81,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平均值为0.36~0.76。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来自于同一个育苗场的对虾聚在一个分支。不同品牌来源的对虾分别聚在几个不同分支。6个群体间的遗传一致度为0.4229~0.8265,遗传距离为0.1905~0.8607。遗传分化系数(FST)是0.1837,群体内近交系数(FIS)是0.2514,Ho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了解引进溪红点鲑种质遗传结构状况,本研究利用溪红点鲑转录组数据设计四核苷酸重复微卫星引物1 081对,选择其中200对进行引物合成,经过筛选鉴定共获得111个特异性好且扩增效率高的微卫星标记,用其中27个多态性标记比较分析了溪红点鲑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27个微卫星位点在2个群体中共检测到171个等位基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426 0~0.877 4,平均为0.673 1,其中23个位点高度多态(PIC≥0.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555 6和4.444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914 5和3.108 2;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356 2和0.265 0;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00 2和0.621 0;平均PIC分别为0.640 9和0.555 5。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的遗传参数t检验结果显示,养殖群体的5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引进群体,表明尽管溪红点鲑养殖群体的PIC仍处于高度多态水平(PIC≥0.5),但是经过多代群体自繁,已经出现等位基因严重富集的现象。经Bonferroni校正的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显示,在引进群体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有8个和4个位点尚未偏离平衡,且多数位点表现为杂合子缺失。2个群体间具有高度遗传分化(Fst=0.164 2),遗传相似系数为0.582 2,遗传距离为0.540 9,表明引进和养殖溪红点鲑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明晰中国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引进群体子一代的遗传多样性特征,于广东的3个对虾主产区采集7个养殖群体的种苗样品,其均为国外引进亲虾繁育的子一代。将之分别命名为TH-A1、TH-A2、THB、US-C1、US-C2、US-C3和US-C4,以微卫星标记检测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7个群体在12个位点呈现不同程度的多态性,其平均等位基因数(Na)、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333~6.167、0.477~0.670、0.370~0.505和0.414~0.623;44个群体位点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和文章中He大于Ho的结果对应。聚类分析显示7个群体共分为3支,其中TH-A1为一支,US-C1、US-C2和TH-A2为一支,其余的聚为一支。结果表明此次采集的养殖群体种苗样品存在一定的遗传差异。该结果可为后续挖掘种苗遗传背景与其养殖性能的关联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国内不同繁养基地红螯螯虾群体的遗传结构特征,采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Ⅰ)序列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取红螯螯虾国内6个繁养群体(安徽阜阳、浙江湖州、广东珠海、江苏镇江、海南澄迈、江苏苏州)共180个样本的COⅠ序列。试验结果显示,序列比对长度为831 bp,其中变异位点56个,简约信息位点16个。基因序列G+C(%)含量较低(39.765%),表现出较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倚性。180个样本共检测到10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H1出现次数最多,为安徽阜阳、广东珠海、江苏镇江、海南澄迈、江苏苏州群体的共享单倍型。国内红螯螯虾繁养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所有样本的总体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0.693,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00652。其中苏州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最高(0.964),海南澄迈群体最低(0.618)。不同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403~0.00969,海南澄迈和安徽阜阳群体间的遗传距离较大(0.00969),广东珠海和江苏苏州群体间遗传距离最小(0.00403)。试验结果表明,国内红螯螯虾繁养群体保持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试验结果为后续合理开发利用国内红螯螯虾种质资源积累了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叶尔羌高原鳅(Triplophysa yarkandensis)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对叶尔羌高原鳅基因组进行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设计100对用于PCR扩增的引物,最终筛选出3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挑选多态性较高的15对在5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种群中进行扩增,分析不同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显示,5个叶尔羌高原鳅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48.467和15.181,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78和0.929,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893,种群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2。其中,车尔臣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多(18.143),阿克苏河群体等位基因数最少(10.429);阿克苏河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高(0.706),台特玛湖群体的观测杂合度最低(0.517);阿尔干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77),阿克苏河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760);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距离最小(0.606),阿尔干与台南河群体遗传距离最大(1.901);阿尔干群体与台南河群体遗传相似度最低(0.149),阿克苏河与台南河群体的遗传相似度最高(0.545)。群体遗传结构显示,车尔臣河与台特玛湖、阿克苏河与台南河、阿尔干群体分别聚为独立分支。研究表明,塔里木河各个河段叶尔羌高原鳅之间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仍然有基因交流现象。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进口的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受精卵发育至性成熟的120尾亲鱼群体中,选择22个分布于每个连锁群的微卫星标记进行了遗传分析,以分析红鳍东方鲀亲本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筛选出有效鉴定群体遗传特征的特异性微卫星标记。结果显示: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Ae)的范围分别介于4.000~13.000和1.834~7.706之间。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的范围分别为0.173~0.977、0.456~0.872和0.427~0.857。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d)介于-0.746~0.344。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在0.51~0.86之间,依据遗传距离的远近将全部个体分成4个群体,每个群体23~38个体。各项遗传参数表明:该实验群体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个体之间拥有相对较远的亲缘关系,可以根据个体间的遗传距离制定育种计划,建立家系进行选育研究。实验所选的22个微卫星标记具有高度多态性,可作为分析红鳍东方鲀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经多代人工选育的红壳色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群体遗传特征,为具制定合理的育种方案,本研究选用11对微卫星引物,借助Cervus与Pop Gen 32软件,对红壳色(HK)、红壳色群体中正常壳色(QK)及"光合1号"(GH1)3个群体,共120只蟹,各基因位点的遗传多态性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对引物中的10对多态信息含量(PIC)0.5,符合群体遗传评估的要求。GH1、QK与HK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3.694 8、3.011 5和2.403 9,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06 5、0.569 2和0.659 9,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84 8、0.647 8和0.547 8,平均香农-威纳指数(I)分别为1.318 5、1.189 5和0.924 4。其中HK群体的平均He与I显著低于GH1群体(P0.05)。HK群体的固定指数(Fis)多为负值,GH1群体与QK群体的Fis多为正值,且群体内HoHe,说明GHI与QK存在群体内近交现象。3个群体的平均Hardy-Weinberg平衡偏离指数(D)在-0.110 9与0.712 7之间,在NE5、NE16、ES34基因位点上均为负值。GH1群体的D多为负值,其中有9个微卫星位点可能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HK与GH1群体之间遗传距离与遗传分化系数(Fst)最大(0.479 9/0.113 3),遗传相似系数最小(0.618 9),QK与GH1群体之间遗传距离与Fst最小(0.277 8/0.061 7),遗传相似系数最大(0.757 5)。UPGMA系统树分析显示GH1与QK群体为一支,HK群体单独为一支。红壳色中华绒螯蟹受限于"始祖效应"表现为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因此,建议通过扩大育种群体数量,应用杂交技术继续进行人工选育,以利于这一稀有种质资源的保存。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的群体遗传多样性并分析其亲缘关系,对在虾夷扇贝中开发的60个EST-SSR位点在栉孔扇贝中的通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1个位点可在栉孔扇贝中扩增出特异性条带,通用性比例达35.00%,其中,17个位点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达28.33%。在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群体中,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2.7647和2.352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_e)分别为1.9487和1.6350;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314和0.3333;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4569和0.3139;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726和0.2597;Nei's(1973)基因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0.4493和0.3087;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7176和0.5041;固定指数(F_(is))检测发现,7个位点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398。本研究开发的21对通用性EST-SSR标记,为进一步开展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辅助育种、基因发掘和种质资源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利用12对微卫星标记对秦皇岛近海增殖放流区内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并与放流用牙鲆亲本群体和放流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3个群体中,等位基因数(Na)为11.917–22.1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800–0.836,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14–0.84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75–0.818。其中,回捕群体的平均Na最多,为22.167,放流前群体的平均Na最少,为11.917。平均Ho最大的是回捕群体(0.836),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00)。平均He最大的是亲本群体(0.845),最小的是放流前群体(0.814)。在36个群体–位点组合中,有23个群体–位点组合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3个群体的基因分化系数Gst值为0.005–0.043,遗传分化均为较弱。研究表明,3个群体均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放流人工培育苗种对回捕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未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11个微卫星位点,对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育种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卵形鲳鲹育种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Na)分别为5.0和3.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为2.965和2.244,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292~0.814和0.207~0.840,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307~0.813和0.189~0.761,海南三亚群体中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014~0.719,平均为0.509,而广东大亚湾群体的PIC为0.168~0.711,平均为0.436。海南三亚群体有5个位点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广东大亚湾群体有2个位点偏离哈温-伯格平衡;2个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61,遗传距离为0.578,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152。Structure软件分析显示海南三亚和广东大亚湾2个卵形鲳鲹群体各为一支,2个群体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可作为2个育种群体管理,2个群体间进行杂交选育预期可获得较好的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国内广东省湛江市、广东省佛山市、广东省惠州市、广西自治区南宁市、浙江省湖州市5个地区红螯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我们鉴定了红螯螯虾8个微卫星位点。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5个地区的红螯螯虾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8对引物在150个样本个体中共检测出237个等位基因。所有8个微卫星的等位基因数范围为2~10,平均为6.05。Ho和He平均值分别为0.490和0.614。每组的等位基因数在6.000(广西南宁GXNN)到6.625(广东佛山GDFS)之间。所有群体中平均He在0.593(广东惠州GDHZ)到0.646(广东湛江GDZJ)之间。由此可以看出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未显著降低。Fis、Fst值、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这些红螯螯虾群体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种群内部,并且各个群体都保持着较高水平的遗传距离,其中GDZJ和ZJHZ群体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107 7)。推测导致这些差异的产生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和人工选择。  相似文献   

15.
长江刀鲚选育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的微卫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长江刀鲚野生群体(YS)与3个连续选育世代群体(F_1、F_2、F_3)间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2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总共检测到等位基因82个,平均每对引物获得等位基因6. 83个。4个群体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平均期望杂合度(He)以及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3. 47~4. 10、0. 400 0~0. 516 7、0. 684 4~0. 738 1和0. 646 4~0. 701 2。F_1、F_2、F_3之间的遗传分化微弱(FST0. 05),并与YS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0. 05 F_(ST)0. 15)。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大部分的遗传变异来源于个体间(93. 66%),仅有6. 34%的遗传变异来源于群体间。F_1、F_2、F_3的遗传变异水平低于YS,且呈现出伴随着选育世代的进行而降低的趋势,表明选育群体随着人工选育的进行而日趋纯化,但仍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SSR (Simple Sequence Repeats)分子标记技术,对扇贝“渤海红”、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concentricus)及其杂交子代3个群体共9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个SSR位点共扩增出67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范围为4~14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5个。扇贝“渤海红”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多态信息含量(PIC)最高,分别为2.3947、0.504和0.462;3个群体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基因流(Nm)和固定系数(Fis)分别为0.1398、1.5387和0.3698。对亲代与杂交子代间的遗传分化分析表明,杂交子代与扇贝“渤海红”的遗传距离最小(0.1188),遗传相似度最大(0.888),杂交子代的遗传结构更偏向亲本扇贝“渤海红”。研究结果可为扇贝“渤海红”和墨西哥湾扇贝群体种质资源评估和杂交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克氏原螯虾种苗自繁自育使其种质严重退化。遗传多样性是反映种质退化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为评估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集我国江西、浙江、广东和湖北省14个地域的464尾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利用35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其等位基因数、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多态性信息含量、哈迪-温伯格平衡、遗传距离及群体结构等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个养殖群体的不同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3个;多态信息含量、平均观测杂合度与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33~0.43、0.32~0.41与0.36~0.44;各标记位点均存在杂合子缺失而未达到哈迪-温伯格平衡;14个群体可聚类为4个遗传群体,其中香树坝、温州、衢州群体与吉安、天荒坪、递铺群体分别聚为2个遗传群体,龙南群体及其余的群体属于另外2个遗传群体。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克氏原螯虾养殖群体仅具有中等遗传多样性,收集和保护遗传多样性较高的克氏原螯虾野生种质资源对其遗传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不同选育群体中间球海胆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利用SSR-seq技术和15个微卫星位点,对1个家系选育群体(FP)、1个群体选育群体(IP)和1个未经选育的普通养殖群体(CP)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共检测出112个等位基因,FP、IP、CP 3个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Na)分别为5.077、5.133和6.133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Ne)分别为2.816、2.873和3.638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522、0.441和0.501,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595、0.599和0.667,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546、0.543和0.623。家系选育群体(FP) He与Ho的差值(0.073)低于IP (0.158)和CP (0.166),平均固定指数(F)(0.115)低于IP (0.248)和CP (0.246)。3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介...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中、韩、俄沿海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种质遗传结构,本研究采用SSR指纹图谱技术对中国青岛、烟台,韩国浦项、群山、木浦,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不同刺参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指纹图谱构建。结果显示,13个微卫星座位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47和0.80。13个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5(AJ06)~0.909(AJ09),除AJ06为中度多态性(0.250.50)。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为10(AJ06)~34(AJ07),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9.4个。各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共83.8个,各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7(AJ06)~11.8(AJ09),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5。各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个群体的PIC指数为0.6392(韩国木浦)~0.7122(中国青岛),说明相应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构建的DNA指纹图谱可将所采集的8个群体区分开。遗传结构分析结果显示,8个刺参群体分配到3个自由交配群中,与UPGMA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青岛、烟台群体与韩国木浦黑参群体聚为一支,俄罗斯刺参群体、韩国浦项黄参群体、韩国群山黑参群体和韩国浦项黑参群体聚为一支,而韩国浦项红参群体作为外群,单独聚为一支。刺参分群及聚类分析表明,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分化情况不仅与地理位置相关,还与刺参体色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刺参种质资源保护及不同地理种群刺参的鉴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鲤雌核发育子代基因的杂合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热休克法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抑制第一次卵裂)和减数分裂(抑制第二极体排除),分别获得鲤(Cyprinus carpio L.)的2个雌核发育家系.利用13对具有高多态性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分别对2个雌核发育家系的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等位基因频率(P)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等进行遗传背景调查.结果表明,抑制第一次有丝分裂家系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63~1.000,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2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41,该家系在6个微卫星座位上表现为纯合子,在7个微卫星座位上表现为杂合子,其中位点MFW4完全表现为杂合子;抑制减数分裂的等位基因频率为0.056~0.889,观测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37,期望杂合度的平均值为0.4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3,该家系中没有得到完全纯合的个体,其中在2个位点上全部表现为杂合子.在所分析的鲤雌核发育群体中,有3个基因座位(HLJ034、HLJ044和HLJ071)有重组现象,重组率为20.00%.综合上述结果推断,鲤2个雌核发育家系在个体和群体上都具有一定的基因杂合性.[中国水产科学,2009,16(1):47-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