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血液和肝脏组织对急性低氧胁迫的生理响应,将体质量(25.3±3.4)g的1龄青海湖裸鲤放在透明密封的(长33 cm×宽22 cm×高18 cm)水槽中,每槽22尾。急性低氧处理前,水槽持续充氧,水体溶解氧浓度为(8.1±0.2)mg·L-1(对照组)。急性低氧胁迫时,终止充氧,用透明塑料薄膜覆盖水槽上方,水槽内水体溶解氧浓度快速下降(试验组)。当半数青海湖裸鲤出现如行动迟缓、反应迟钝、身体失衡等缺氧症状时[约(43±2)min,溶解氧约为(0.46±0.03)mg·L-1],测定水体溶解氧浓度,同时取样测定青海湖裸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抗氧化及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低氧胁迫后,青海湖裸鲤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其中Na+、K+、Mg2+、Cl-和尿素氮(BUN)浓度与胁迫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Ca2+浓度显著高于胁...  相似文献   

2.
氨氮对泥鳅的急性毒性及对其肝、鳃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急性毒性和胁迫试验,探讨氨氮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急性毒性及对其肝、鳃超微结构的影响,为其养殖水质指标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温(25±1)℃、pH (8.1 ±0.1)、溶解氧(6.5±0.5)mg/L时,水中氨氮浓度越高,泥鳅的死亡率越高,其96 h LC50总氨浓度(TAN)为164.4 mg/L,非离子氨(NH4+-N)浓度为2.22 mg/L.胁迫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氨氮浓度的变化,试验组泥鳅鳃组织在21 d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50 mg/L和150 mg/L浓度组的泥鳅鳃丝表面出现分泌物,细胞水肿;250 mg/L组鳃丝表面分泌物增加,鳃小片聚拢,上皮细胞水肿加剧;450 mg/L组鳃上皮坏死.泥鳅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在不同氨氮浓度下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50 mg/L和150 mg/L组的泥鳅肝脏细胞线粒体扭曲变形,细胞核变形,核膜肿胀;250 mg/L组肝脏细胞胞浆空泡化,残存细胞器的结构不完整;450 mg/L组出现大量肝脏细胞凋亡.随着氨氮胁迫浓度的不断升高,鳃组织和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受损程度逐渐严重,且损伤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3.
《海洋渔业》2021,43(5)
通过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转录组数据获得热激蛋白60基因(GpHsp60)的序列片段,利用RACE克隆完善GpHsp60的mRNA全序列,得到序列全长2 995 bp:包括开放阅读框1 728 bp, 5′UTR和3′UTR分别为137 bp和113 bp;编码氨基酸575个,分子量为61.34 kDa,理论等电点为5.38,具有线粒体Hsp60高度保守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青海湖裸鲤幼鱼受碳酸盐碱度(29 mmol·L~(-1))胁迫后,GpHsp60基因在脑、鳃、肝、肾、心脏、肠、肌肉、脾脏和皮肤等组织都有所表达。与对照组相比,胁迫组青海湖裸鲤幼鱼鳃(1.99倍)、脑(1.95倍)、肝脏(3.52倍)、心脏(2.29倍)、肌肉(3.53倍)和肾脏(4.34倍)中GpHsp60基因都呈现高表达,说明以上组织细胞中的Hsp60可能被招募参与应答水环境碱度胁迫;而肠(0.257倍)和脾脏(0.251倍)组织中的Hsp60表达量却呈现下降,这可能与组织细胞线粒体功能效率降低有关;皮肤组织在受碱度胁迫后GpHsp60基因表达量无显著变化,表明青海湖裸鲤幼鱼皮肤组织未参与对碳酸盐碱度胁迫的应答。研究结果为揭示Hsp60基因在青海湖高碳酸盐碱度环境中生活的特有物种青海湖裸鲤在碱度胁迫下发挥的作用,为探讨和研究高碳酸盐碱度胁迫下水生生物体内分子响应机制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4.
明确低氧环境下poly I:C刺激对淇河鲫抗氧化水平的影响,对于理解低氧环境下鱼类对病原类似物的应激反应及免疫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实验选择体质量为(23±2)g,体长为(11±1)cm的健康淇河鲫,不同溶解氧含量[(1.0±0.2)、(2.0±0.2)、(4.0±0.2)和(6.0±0.2)mg/L)]下饲养7 d后,实验组每尾鱼腹腔注射2 mg/m L poly I:C 100μL,对照组每尾注射0.75%Na Cl溶液100μL,分别在注射后12、24、48、96和168 h时测定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分析Cu/ZnSOD、Mn-SOD、CAT和GPx基因的m RNA表达变化,同时检测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低氧暴露7 d后,亚低氧水平(DO 4 mg/L)时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正常溶氧组6 mg/L,说明在亚低氧条件下,淇河鲫通过抗氧化酶活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低氧的不利影响。低氧(DO 1和2 mg/L)时,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6 mg/L,显示低氧条件下淇河鲫肝胰脏抗氧化防护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随着溶解氧含量的降低而升高。低氧环境下利用poly I:C刺激鱼体,抗氧化酶活性和m RNA表达量在48、96和168 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进一步加剧了鱼体抗氧化防护能力的下降,从而导致严重的氧化应激胁迫。注射poly I:C后MDA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低氧条件下注射poly I:C加剧了淇河鲫肝胰脏氧化应激程度。研究表明,低氧环境下鱼类抗氧化防护能力下降,产生氧化应激胁迫;低氧环境下病原类似物poly I:C刺激可加剧鱼体抗氧化防护水平的下降,从而减弱对外界病原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5.
低氧和复氧对日本沼虾抗氧化酶活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鳃组织中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GPX酶活力在复氧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氧胁迫期间肝胰腺SOD、CAT和GPX酶活力在低氧6 h均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氧胁迫及恢复并未对肌肉组织结构产生明显的影响。鳃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鳃小片上皮细胞与支柱细胞排列发生紊乱,次级层片发生肥大的现象且有红细胞流入,泌氯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且细胞数目有所增加,但复氧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肝胰腺组织在低氧胁迫期间B细胞数量逐渐降低,胞内运转泡体积减小,复氧阶段B细胞数量及体积恢复明显。结果表明急性低氧胁迫能够导致日本沼虾肝胰腺和鳃组织结构损伤并引起抗氧化酶活力发生显著变化,且24 h恢复期不足以让日本沼虾在低氧胁迫中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6.
Pb~(2+)对建鲤幼鱼抗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铅对建鲤幼鱼(Cyprinus carpio var.Jian)的影响,将建鲤幼鱼暴露于不同水平(0、0.648、1.296、6.480 mg/L)的Pb2+水溶液中,于96 h分别测定建鲤幼鱼肝胰脏、肠、鳃、肌肉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表明:随着Pb2+浓度的升高,抗氧化酶活性升高,达到极值后下降。0.648 mg/L浓度组中,肝胰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有较明显升高;肌肉中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变化较小;在高浓度组(6.480 mg/L),肾中的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仍在升高,而在其他组织中酶的活性有所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与肠、鳃、肌肉、肾相比,肝胰脏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总抗氧化能力敏感,是最先启用的主要解毒器官;在高浓度胁迫时,肝胰脏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防御作用的主要器官由肝胰脏转移到肾脏。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在重金属胁迫下青海湖裸鲤钙调蛋白磷酸酶(Calcineurin,CN)的动态变化,确定CN是否可以作为生物标志物对水环境中的重金属污染进行早期诊断,通过检测Zn~(2+)胁迫后青海湖裸鲤CN表达量的变化,研究了Zn~(2+)对青海湖裸鲤生存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Zn~(2+)对青海湖裸鲤的致死率与胁迫时间和离子浓度成正相关;通过实时定量PCR发现,CN在鳃、肌肉、肾脏和肝脏中均有表达;在Zn~(2+)浓度为1 mg/L时,随着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鳃中CNAα、CNAγ和CNB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96 h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水平;随着胁迫浓度的逐渐增加,CNAα、CNAγ和CNB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Zn~(2+)浓度为2 mg/L时,三者表达量均达到最高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青海湖裸鲤钙调蛋白磷酸酶对锌离子胁迫产生了明显应答,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氨氮胁迫与恢复对克氏原螯虾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及组织结构的影响,将体质量(6.33±0.73)g的克氏原螯虾暴露于0、20、40、60、80 mg/L 5个氨氮质量浓度下,比较胁迫48 h时及恢复48 h后,各组肝胰腺、鳃和血清的抗氧化和免疫酶活性以及各组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结构的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氨氮对克氏原螯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9.37、238.09、196.34、162.00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16.20 mg/L。胁迫48 h后,除20 mg/L试验组外,其余试验组肝胰腺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80 mg/L组鳃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80 mg/L组血清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增强;恢复48 h后,60 mg/L组肝胰腺和鳃的丙二醛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上升,80 mg/L组鳃的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增强,60 mg/L组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其他试验组酶活性均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氨氮胁迫48 h,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胰腺管腔逐渐变形、转运泡增大,鳃的呼吸上皮细胞开始脱落、...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针对2种规格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大:28.00~36.00 g;小:9.00~13.00 g),测定温度为(25.0±0.5)℃溶解氧(DO)水平为(1.0±0.1)mg/L条件下刺参的半致死时间(LT_(50));比较分析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3.0±0.1)mg/L及6.5 mg/L(正常DO含量)条件下2种规格刺参的昼夜代谢水平;监测了DO水平分别为(1.0±0.1)mg/L和(3.0±0.1)mg/L时低氧胁迫24 h及复氧72 h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中的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体腔液中皮质醇水平的变化,以探究夏季高温期(25.0±0.5)℃低氧胁迫对不同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及生理机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DO浓度为1 mg/L时,大规格刺参半致死时间(LT_(50))为33.37 h,小规格刺参为28.84 h,2种规格刺参的代谢水平显著低于常氧对照组,夜间代谢强度高于白天,且小规格刺参的代谢强度高于大规格刺参。1 mg/L低氧胁迫期间,大规格刺参体腔液及2种规格刺参呼吸树中上述4种抗氧化指标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GSH含量下降,SOD和T-AOC活力降低,CAT活力升高;然而胁迫结束时其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解除胁迫复氧72 h后,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的4种抗氧化指标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呼吸树的这4种指标则未完全恢复。3 mg/L低氧胁迫期间,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和呼吸树的GSH含量、CAT、SOD和T-AOC活力的变化趋势与1 mg/L组大体一致,复氧72 h后体腔液的各项指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除T-AOC,呼吸树的其余3种指标亦完全恢复。低氧胁迫后小规格刺参的恢复能力高于大规格刺参。在DO为1 mg/L和3 mg/L条件下,胁迫结束时2种规格刺参体腔液中的皮质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大规格刺参皮质醇含量高于小规格,复氧后二者均恢复到对照水平。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持续时间不超过其半致死时间(本研究以24h为例),刺参可通过自身调节减轻机体的氧化损伤;一旦超出半致死时间,将产生不可逆损伤,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10.
低氧胁迫对鲢抗氧化酶活性及SOD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淡水渔业》2021,51(3)
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不同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及对相关基因的影响,将体重(200±12.4) g的鲢放置于密闭水箱中,通过鱼体自发耗氧进行低氧处理,在常氧[溶氧为(6.42±0.3) mg/L]、浮头[溶氧为(0.76±0.03) mg/L]、半窒息[溶氧为(0.58±0.06) mg/L]和窒息[溶氧为(0.27±0.06) mg/L]时分析血液、鳃和肝脏组织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SODs)表达特征。结果显示:低氧胁迫过程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逐渐增加,CAT活力在半窒息时显著升高,GPX无显著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相比其他组均显著降低;肝脏中SOD、CAT酶活力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窒息组时酶活力显著降低,GPX无明显变化。肝脏中Cu/Zn-SOD mRNA表达量在浮头和窒息时相比于常氧组有显著差异,鳃中Cu/Zn-SOD表达量在低氧胁迫组均显著低于常氧组;Mn-SOD基因在肝脏中的相对表达量先升高后下降,在半窒息时显著降低;鳃中Mn-SOD在浮头时的表达量显著降低后趋于平稳。鲢对低氧胁迫产生氧化应激,但其可以通过自身的抗氧化系统进行调节,而当溶解氧过低时机体出现损伤,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比研究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和花斑裸鲤(Gymnocypris eckloni)消化酶活性差异。两种鱼各挑选9尾体重100g左右的鱼作为实验对象,分别检测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中的脂肪酶、淀粉酶、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作为无胃鱼,两种鱼肠道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肝胰脏,其中前肠是主要的消化器官,后肠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通过对比研究发现青海湖裸鲤具有较高的脂肪和糖类消化能力,而花斑裸鲤具有较高的蛋白质消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向常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9±0.23) mg/L]水中充入氮气或空气对鲂鲌杂交种(团头鲂♀×翘嘴鲌♂)F3进行低氧[溶解氧质量浓度(1.04±0.12) mg/L]及复氧[溶解氧质量浓度(7.16±0.20) mg/L]处理,取常氧、低氧12 h、低氧24 h、低氧72 h及复氧24 h的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并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阿利新蓝-过碘酸染色、抗氧化酶活性测定、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探究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对低氧的适应性。试验结果显示:低氧处理72 h后,鲂鲌杂交种F3的鳃组织层间细胞团宽度和鳃小片长度分别为(42.42±4.76)μm、(109.09±8.96)μm,鳃组织与水的接触面积较常氧显著增加;低氧胁迫显著降低了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黏液细胞的密度,鳃组织分泌黏液减少;低氧胁迫下,鲂鲌杂交种F3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在处理72 h时最大,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处理24 h时活性最大;低氧胁迫显著改变了鳃组织中caspa...  相似文献   

13.
利用PCR技术扩增青海湖3个不同地区(黑马河,布哈河,沙柳河)的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Kessler))线粒体D-loop基因片段,测定该基因片段1005bp序列。通过线粒体基因组D-loop区序列比较分析,对比3个不同地区的83尾青海湖裸鲤的遗传结构进行研究,共检测出多态性位  相似文献   

14.
急性氨氮胁迫对虎斑乌贼肝脏、鳃和脑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氨氮对虎斑乌贼器官组织结构的影响,以体质量为(13.80±0.65)g的幼虎斑乌贼为对象,研究了氨氮胁迫对其肝脏、鳃和脑组织结构的影响。根据96 h的LC50实验结果设计5个梯度(0、1、3、6和12 mg/L)进行96 h的氨氮胁迫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肝脏、鳃和脑组织结构。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的氨氮胁迫下,虎斑乌贼不同组织器官之间损伤程度存在差异,其中肝脏损伤的程度最大,对氨氮胁迫表现最敏感,其次是鳃组织和脑组织,组织器官损伤程度与氨氮浓度呈现正相关。氨氮胁迫浓度越大或胁迫时间越长,肉眼观察发现肝脏颜色越鲜红,肿胀和易糜烂程度越明显,可通过肉眼观察肝脏颜色和肿胀程度初步判断机体氨中毒程度;氨氮胁迫后,对肝脏和鳃组织造成较为严重的损伤,可能是虎斑乌贼氨中毒致死的原因。当氨氮高于或等于6 mg/L时胁迫96 h后,通过显微观察发现肝小叶轮廓模糊不完整、排列不紧密和胞浆疏松透明,大量的细胞核溶解,细胞出现空泡化,肝血窦扩张;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核皱缩变形、核仁消失、线粒体嵴紊乱、线粒体空泡化、线粒体外室肿胀,高尔基体数量减少;显微观察发现鳃组织的泌氯细胞和上皮细胞核溶解,细胞出现空泡化、排列紊乱,鳃丝肿胀淤血、轮廓模糊不完整,并出现坏死脱落和缺损;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核皱缩、核膜破损和细胞核裂解,线粒体出现了皱缩变形、空泡化和不完整破损现象;观察脑组织的神经团和视叶,未发现脑组织的细胞有显著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低浓度重金属离子对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抗氧化系统的影响,在水温(16±0.3)℃下,将体质量(17.18±2.23)g的1龄青海湖裸鲤放在(500 mm×300 mm×445 mm)水族箱中,用CuSO4·5H2O配制成10 mg/L母液,使Cu2+浓度为0.000 4 mg/L、0.002 mg/L、0.01 mg/L;用Pb(NO3)2配制成50 mg/L母液,使Pb2+浓度为0.002 mg/L、0.01 mg/L、0.05 mg/L;Cu2++Pb2+浓度为(0.000 4+0.002)mg/L、(0.002+0.01)mg/L、(0.01+0.05)mg/L下处理6 h、12 h、24 h和48 h后,测定鳃、肝脏和肾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总蛋白(Total Protein,TP)、超氧化物歧化...  相似文献   

16.
李利红  袁宏利 《淡水渔业》2017,47(1):97-100
以福瑞鲤(Cyprinus carpio)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氨氮(0、10、20和30 mg/L)处理对幼鱼鳃组织中抗氧化系统和Na~+/K~+-ATP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氨氮胁迫6 h诱导H_2O_2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迅速显著升高,并在胁迫24 h时达到最高水平。胁迫96 h后,各处理组H2O2含量、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均低于对照组水平,MDA含量显著增加。氨氮胁迫后,Na~+/K~+-ATP酶基因转录水平和蛋白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的变化趋势,参与胁迫过程中渗透压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氨氮胁迫后,福瑞鲤鳃组织通过调节细胞抗氧化能力,提高Na~+/K~+-ATP酶活性,有效改善鱼体的抗氨氮胁迫能力,但是高浓度氨氮胁迫对鳃组织造成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 mg/L]8 h 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 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 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 LD 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 MDA 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 MDA 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青海湖裸鲤是唯一一种适应青海湖高盐碱水环境的鲤科鱼类。苯丙氨酸-X-酪氨酸-天冬氨酸(FXYD)家族是一类小分子单跨膜蛋白,具有调节离子通道作用,在多种生物的盐度胁迫和盐度适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基于青海湖裸鲤全基因组数据,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到16个青海湖裸鲤FXYD(gpFXYD)基因,通过多重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16个gpFXYD基因成员分属于5个亚型。共线性分析表明,青海湖裸鲤FXYD基因家族中12个成员起源于全基因组复制,且与斑马鱼FXYD基因存在共线性,推测全基因组复制导致了青海湖裸鲤FXYD基因的加倍。分子进化分析显示,gpFXYD1b/1c和gpFXYD5c/5d基因的进化选择压力(Ka/Ks)>1,表明其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正选择,可能发生了适应性进化。不同亚家族在青海湖裸鲤多种组织表达中,gpFXYD1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的心脏和脑组织特异性表达,而gpFXYD7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的脑组织中特异表达,分析gpFXYD基因不同亚型可能在不同组织中发挥功能。组织表达中,gpFXYD5s、gpFXYD6s、gpFXYD11s基因在青海湖裸鲤肾脏和鳃组织中出现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低氧胁迫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刺参的低氧逆境响应机制,给低氧环境条件下的刺参养殖提供指导,本研究通过设置低氧胁迫实验,将刺参在水体低氧[(2.0±0.2)mg/L]8 h处理后恢复常氧[(7.0±0.2)mg/L]2.5 h,取低氧和常氧不同时间段的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组织,对各组织的乳酸(LD)、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系等应激参数进行测定和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在低氧胁迫8 h内,随着低氧暴露时间的延长,刺参肌肉、呼吸树和消化道等组织中的LD含量、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下降;肌肉组织中的MDA含量显著降低,呼吸树和消化道中的MDA含量显著上升。在恢复常氧阶段,各氧化应激指标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低氧胁迫使刺参的有氧代谢减弱,无氧代谢增强,以维持机体能量需求。低氧胁迫造成刺参机体各种应激生化指标上升或下降,这是机体为适应低氧环境刺激而作出的一种抗氧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急性离水操作胁迫对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m)幼鱼组织结构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酶活性测定来观察及检测鳃和肌肉显微结构的变化、抗氧化酶活性以及Na~+-K~+-ATP酶活性,以探究四指马鲅应激反应规律。结果显示,急性离水操作胁迫2 h后,鳃小片、扁平上皮细胞以及线粒体丰富细胞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肌肉从肌纤维变性、肌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增宽、空泡化至肌肉组织整体失去固有形态,并且呈逐渐分解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胁迫后的2 h显著下降(P0.05),但12 h时则升至最高值。过氧化氢酶(CAT)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在处理后2 h无显著变化(P0.05),之后升高,直到12 h达到峰值。丙二醛(MDA)含量在胁迫后的2 h无显著差异(P0.05),直到6 h达到峰值。SOD和CAT活性在处理24 h后显著低于处理前,其他酶变化不显著。Na~+-K~+-ATP酶活性在处理后2 h显著升高(P0.05),12 h达到峰值,24 h恢复到处理前水平。本研究表明,操作胁迫会对鳃和肌肉的组织结构造成损伤,而且随时间持续,损伤呈现加重趋势;肌肉抗氧化酶系统在受到氧化压力2 h后才启动,处理后12 h肌肉受到的氧化压力最大,抗氧化酶活性最强;在受到外界刺激时,SOD和GSH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MDA可以作为四指马鲅氧化损伤的快速响应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