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波 《水产学报》2003,27(4):358-363
对工厂化养殖的大菱鲆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生长旺盛期在2龄,日生长最快达13.52g·d-1,平均为6.84g·d-1,养殖250d以上其平均体重可达500g左右,1周年达1000g,2周年达3000g。其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为W=0.0314SL3.0972,全长和体长的关系为TL=1.1839SL+0.5012,体高与全长的关系为BD=0.8512TL-1.0358。von-Bertalanffy生长方程分别是Lt=49.2294(1-e-0.7106(t+0.2211)),Wt=6186.2350(1-e-0.7106(t+0.2211))3.1609,体重生长拐点年龄1.3984,参照生物学指标,大菱鲆应该在拐点后上市,它符合经济原则及人们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2.
达氏鳇(♀)×西伯利亚鲟(♂)杂交幼鱼生长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相似文献   

3.
达氏鳇1龄幼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人工养殖条件下达氏鳇(Huso dauricus)的生长特性,2009年9月29日至12月24日对养殖在自然水温(13~18℃)下的1龄幼鱼进行试验研究,测量其全长和体重,应用统计软件Excel和SPSS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达氏鳇幼鱼体重瞬时增长率与水温变化有关,体重增长量和增长率随水温的降低而变慢,高峰出现在134日龄,水温为18℃;达氏鳇幼鱼的生长指标和生长常数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变化一致,平均全长30.48 cm、平均体重99.23 g的达氏鳇幼鱼经过近3个月培育后,分别达到44.54 cm和383.87 g。其全长(L)与日龄(t)的关系式为:L=2.8602t+28.395(R2=0.9759);体重(W)与日龄(t)的关系式为:W=83.571e0.2649t(R2=0.9797);体重(W)与全长(L)关系式为:W=0.0008L3.4177(R2=0.9931);其中,b>3,表明达氏鳇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通过对达氏鳇幼鱼生长特性的研究,旨在掌握其人工条件下的生长规律,为养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野生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人工养殖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的杂交幼鱼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14.7~16.8℃的条件下,平均全长37.43 cm、平均体重178.9 g的达氏鳇杂交种幼鱼经过80 d培育后,平均全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51.74 cm和533.1 g。其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关系式为L=0.1683t+10.942(R^2=0.9665);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24.304e^0.0129t(R^2=0.9421);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07L^3.4461(R^2=0.9984),其中b大于3。结果表明:达氏鳇和西伯利亚鲟的杂交种幼鱼为异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快于全长生长。  相似文献   

5.
对怀头鲇(♀)与兰州鲇(♂)的杂交F1人工养殖条件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温22 ̄25℃条件下,平均体长(2.75±0.16)cm、平均体重(0.36±0.06)g的杂交F1幼鱼经过100d培育后,平均体长和平均体重分别达到(28.56±3.26)cm和(193.33±59.50)g。体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L=0.3131t+1.4389,R2=0.9178;体重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W=0.0159L2.7664,R2=0.9148。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159L2.7664,R2=0.9963,其中b值接近于3,怀头鲇和兰州鲇的杂交F1幼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体重生长与全长生长速度相近。  相似文献   

6.
安康地区松浦镜鲤四种养殖模式下的生长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松浦镜鲤(Matsuura mirror carp)的生长特性,2013年6月5日至11月5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进行了夏花培育、高密度主养、低密度主养以及套养四种模式的池塘养殖实验。养殖期间对试验鱼的体重、体长、全长、头长、体高五个生长参数进行了定期测定。结果表明,在夏花阶段松浦镜鲤体重、体长与日龄均呈指数函数关系,其生长方程分别为W=0.064e0.121t(R2=0.968)、L=1.356e0.037t(R2=0.967),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24L3.263(R2=0.999 6);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和体长与日龄呈指数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16.465e0.016t(R2=0.958)、L=7.66e0.006t(R2=0.983),体重与体长之间呈指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1.379e0.325L(R2=0.973);在低密度养殖条件下鱼种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W=21.792t0.35(R2=0.991)、L=8.003t0.130(R2=0.980),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85L2.669(R2=0.997);而在套养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总体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为W=0.045L2.970(R2=0.974)。松浦镜鲤体长/头长、体长/体高分别为3.23±0.04和2.54±0.13,体型未发生改变,性状稳定。研究结果将为北方地区松浦镜鲤养殖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生长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为期5个月的养殖监测试验,研究循环水养殖条件下鞍带石斑鱼的生长特点。采用线性拟合、指数拟合、乘幂拟合的方法,分析了鞍带石斑鱼全长、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及全长与体重的最佳拟合曲线。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全长生长与养殖时间以线性回归为佳(y=2.791x-15.716,R2=0.951 2);体重生长与养殖时间以指数回归最佳(y=2.432 3e0.32x,R2=0.996 5);全长与体重以乘幂回归为最佳(y=0.007 3x3.262 8,R2=0.945 3)。对鞍带石斑鱼全长与体重的幂函数关系分析,表明鞍带石斑鱼属正异速生长型(b=3.262 8),说明本研究条件下的循环水养殖模式适用于鞍带石斑鱼的养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商品鱼在静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结果显示:平均全长40.36cm、平均体重186.29g的施氏鲟经过60d的土质静水池塘培育,全长增长71.04%,体重增长568.54%。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15L3.2208,R2=0.9662。体重日增长量、相对增长率、全长生长常数、生长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试验20-40d达到最高。肥满度为0.2834~0.3927。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水温关系不密切,生长离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2龄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 Brandt)商品鱼在静水池塘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结果显示:平均全长40.36cm、平均体重186.29g的施氏鲟经过60d的土质静水池塘培育,全长增长71.04%,体重增长568.54%。体重与全长呈幂函数关系,关系式为W=0.0015L3.2208,R2=0.9662。体重日增长量、相对增长率、全长生长常数、生长指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试验20-40d达到最高。肥满度为0.2834~0.3927。特定生长率的变化与水温关系不密切,生长离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初次选育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主养密庹1 200尾/666.7 m2,经过100d生长,平均规格达273.0 g,其中雌、雄规格分别大于258.0 g和345.0 g.在生长过程中,体重趋于直线型增长(W=48.53L-603.8,R2=0.812),个体体重差异趋于减小,体型趋向变宽变厚,试验期间每月间隔差异极其显著(P<0.0001).溶氧和温度为限制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1.
绿鳍马面鲀工厂化养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幼鱼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情况,在海水温度11.08℃~26.32℃条件下,以1月龄绿鳍马面鲀幼鱼为实验样本,进行为期9个月的养殖试验。结果显示,样本初始平均体质量(0.07±0.02)g、平均全长(1.59±0.33)cm增长到(143.20±10.32)g、(20.31±0.67)cm,平均增重量最大值为(44.15±5.74)g/月,平均日增重量(0.48±0.04)g/d;全长与日龄呈线性关系为:L=0.069 3 x+0.301 7(R~2=0.946 8),平均全长瞬时增长率为0.008;全长与体质量呈指数关系,回归方程式为:W=0.014 L3.047 9(R~2=0.996 8),幂指数约等于3.0,为等比生长类型,第一背鳍长、体高都与全长呈线性关系;实验样本的生长状况受温度影响较大,在水温18.52℃~26.32℃时增重较快。研究表明,绿鳍马面鲀适合温水养殖,且生长速度快,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2.
于2018年3月、7月,在雅鲁藏布江墨脱江段采集黄斑褶鮡(Pseudecheneis sulcatus)203尾,其中183尾可用脊椎骨作为鉴定材料对其进行年龄鉴别,并对其进行生长特征分析。通过对比发现,脊椎骨比微耳石更适合做为黄斑褶鮡的年龄鉴定材料。所采样本的年龄范围为1~9龄,其中2~5龄为优势群体,占样本总数的73.22%。雌、雄个体生长无显著性差异,样本体长分布范围为50.0~144.0 mm,平均体长为(99.1±18.67)mm,体重分布范围为3.8~65.6 g,平均体重为(26.0±14.7)g。脊椎骨半径与体长的直线关系式:L=62.88R+40.69(R2=0.89,n=183)。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W=3×10^-5L^2.9292(R2=0.96,n=183),通过对比Compertz GF、Logistic GF、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VBGF)三种生长方程的拟合效果,选用von Bertalanffy方程进行描述黄斑褶鮡生长特性,生长方程:Lt=189.56[1-e^-0.118[t+1.981]],Wt=155.45[1-e^-0.118[t+1.981]]2.9292;生长速度方程:dL/dt=22.37e^-0.118(t+1.981),dW/dt=53.57e^-0.118(t+1.981)(1-e^-0.118(t+1.981))1.9292;生长加速度方程:d^2L/dt^2=-2.639e^-0.118(t+1.981),d^2W/dt^2=6.34e^-0.118(t+1.981)(1-e^-0.118(t+1.981))0.9292(2.9292e-0.118(t+1.981-1)。黄斑褶鮡体重生长拐点为7.1龄,对应的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24.6 mm和45.5 g。黄斑褶鮡属小型,中速生长鱼类。雅鲁藏布江下游墨脱江段的黄斑褶鮡资源已遭到破坏,需加大力度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es)幼鱼的生长特性,在水温9.0~22.5℃时,对圆斑星鲽幼鱼的体长和体质量进行了近1年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长为(9.29±0.16)cm、平均体质量为(22.11±1.03)g的5月龄左右的圆斑星鲽幼鱼,经1年的人工饲养后平均体长为(36.15±0.36)cm、平均体质量为(647.97±12.54)g,体长与日龄之间呈线性关系L=1.492x+2.350,R2=0.966,其体长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12,体长平均月增长量为2.44 cm;体质量与日龄之间呈指数关系Wgc=9.380 e0.264x,R2=0.960,其体质量平均瞬时增长率为0.31,体质量平均月增长量为56.92 g;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曲线Wwl=0.030x2.971,R2=0967,幂指数约等于3,表明体质量与体长的立方呈正相关系,为等比生长类型。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圆斑星鲽幼鱼的体质量增长量、体质量相对生长率、体质量瞬时生长率与水温变化大体一致,16~18℃时增重较快;反映幼鱼生长阶段的生长指标、生长系数波动较大,没有显示出规律性;体质量与体长呈显著相关,处于负异速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将体质量(0.014±0.001) g的杂交鲟(施氏鲟♀×西伯利亚鲟♂)以流水方式养殖87 d,饲养期间随时观察鱼的体征变化,自第7 d开始,每10 d取样测体质量和全长。试验结果显示,水温7~14℃时,初孵仔鱼躯体纤细透明,头部小且紧挨卵黄囊,卵黄囊椭圆形,约占整个身体的2/3。仔鱼发育至第7 d时始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阶段,发育至第9 d时卵黄囊基本消失,仔鱼完全进入外源营养阶段,第37 d时,仔鱼发育已进入稚鱼期,发育至第57 d时器官发育基本完善,外部形态和体色近成鱼,进入幼鱼期。仔稚鱼全长日均增长量为1.67 mm,平均瞬时增长率为2.26%,全长(L)与日龄(t)生长关系式为L=0.1546t+1.2357(r2=0.9812)。体质量日均增长量为0.25 g,平均瞬时生长率为5.51%,体质量(m)与日龄生长关系式为m=0.3379e0.0479t(r2=0.9851)。体质量与全长生长关系式为m=0.0289L2.3444(r2=0.993),幂指数小于3,表明杂交鲟仔稚鱼的体质量生长比全长生长慢,为异速生长。  相似文献   

15.
2014年7~10月在黑龙江干流抚远江段采集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样本249尾,研究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结果表明,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种群的年龄组成为1~7龄,以4~5龄鱼为主,占总样本量的67.8%;红鳍鲌为异速生长型,其体长和体质量的关系为W=0.0038L~(3.403)(n=248,R2=0.99,P0.01),红鳍原鲌体长与体质量的生长符合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Lt=46.317[1-e~(-0.174(t+0.235))],Wt=1 771.325[1-e~(-0.174(t+0.235))]3.403,其生长拐点为t=6.80龄,对应的体长和体质量分别为32.70cm和541.66g。建议捕捞规格提高到体长300mm或体质量500g以上,以可持续开发利用黑龙江抚远江段红鳍原鲌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6.
巢湖沙塘鳢的生物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4尾沙塘鳢进行了测定,全长范围为8.4~19.9cm,体重范围为8.8g~134.2g,其体长和体重呈指数函数增长关系,相关关系式为:W=0.0327L2.9513。绝对怀卵量在822~5430粒之间,相对怀卵量为66~219粒/g。成熟系数5.89~35.56。  相似文献   

17.
陈成进 《福建水产》2011,33(1):17-20
引进杂交鲆苗种在宁德市三都海区,经过385d的网箱养殖,达到商品规格,平均全长36.3cm,平均体重606g,成活率达71%,饵料系数为8.3.研究表明,杂交鲆在生长速度、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有较明显的优越性,能适应闽东海域夏季高温和冬季持续的低温.以Keys氏公式W=aLb,拟合养殖13个月杂交鲆的平均全长L(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