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鲈鱼胚胎程序化冷冻保存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对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胚胎的程序降温冷冻保存进行了研究。通过稀释液的筛选实验,选择了一种培养效果好的稀释液DSl液。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胚胎对抗冻液的毒性耐受力,表明肌肉效应期胚胎的耐受力最强。测定了心跳期胚胎在抗冻液A1、A2、B1、B2中的平衡处理时间,为进行鲈鱼胚胎冻前平衡提供了参考时间。比较了植冰和不植冰对鲈鱼胚胎冷冻保存结果的影响及不同洗脱方法洗脱胚胎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冷冻过程中诱导植冰的胚胎成活率高于未植冰组,两步法洗脱效果优于一步法和三步法。用不同降温速率进行了鲈鱼胚胎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实验,结果表明,采用1.5℃/min的降温速率降温,在液氮中冷冻保存30min的72粒心跳期胚胎中有3粒成活,成活率为4.2%。  相似文献   

2.
利用显微注射技术冷冻保存牙鲆胚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类胚胎的冷冻保存中,需要抗冻剂有效地渗入胚胎,才能对胚胎起到保护作用.本研究采用显微注射技术将抗冻剂直接注射到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胚胎内,以实现牙鲆胚胎的玻璃化低温冷冻保存.研究中,首先对抗冻剂种类进行了选择,将抗冻剂的毒性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乙二醇(EG)、甘油(Gly)、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PM21(PG:MeOH=2:1);对胚胎发育时期和注射剂量进行了筛选.实验结果显示,注射600pL(1 pL=10-6mL)抗冻剂PM21后,牙鲆的心跳期胚胎成活率显著高于尾芽期胚胎(P<0.05),成活率为(64.04 2.05)%;对卵黄囊、卵膜与卵黄膜间隙作为注射部位进行了选择,发现采用卵黄囊内注射的胚胎成活率高于"五步平衡法",并显著高于通过卵黄膜间隙注射(P<0.05),其成活率为(44.24±7.88)%.结果表明,注射600pL 35%PM21至牙鲆心跳期胚胎卵黄囊内,平衡10min,然后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取得了68.2y.4%透明胚胎,能够对牙鲆胚胎提供很好的保护.说明显微注射方法可以成功地将抗冻剂注射入牙鲆胚胎,并在牙鲆胚胎的冷冻及胚胎的完整性方面发挥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不同发育期胚胎为实验材料,研究了7种渗透性和5种非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和心跳期胚胎的毒性,同时对玻璃化液在不同胚胎发育期的毒性作用,以及玻璃化颗粒冷冻过程中,冷冻颗粒降温和解冻的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一渗透性抗冻剂对牙鲆胚胎的毒性随着抗冻剂浓度的升高、平衡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其毒性由大到小依次为乙二醇(EG)、酒精(EtOH)、甘油(Gly)、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1,2-丙二醇(PG)。非渗透性抗冻剂中聚乙烯吡咯酮(PVP)对牙鲆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强,其次是蔗糖和D果糖,葡聚糖和葡萄糖毒性最弱。在总体积分数一定的情况下,PG、MeOH与DMSO体积比为9∶6∶5的混合抗冻剂对牙鲆尾芽期胚胎毒性最低;各发育期胚胎经过玻璃化液平衡后,尾芽期以前胚胎的成活率随胚胎发育期逐渐升高,心跳期以后逐渐降低,尾芽期和心跳期成活率最高。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时间最短为15.09 s,解冻时间最短为6.22 s;而不含胚胎的玻璃化颗粒冷冻降温和解冻时间分别为(13.83±1.86)s和(7.20±0.90)s。将PG、MeOH与DMSO按体积比9∶6∶5配成总体积分数为35%的混合溶液,再添加5%的蔗糖配制成玻璃化液,采用此玻璃化颗粒冷冻方法对173粒牙鲆尾芽期至心跳期胚胎进行超低温冷冻保存,解冻后共获得4粒成活胚胎。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适用于乌克兰鳞鲤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方法,分析比较3种稀释液[Hank′s、Cortland、Freezefish冻精稀释液,精子与每种稀释液均设置3种比例(1∶1、1∶3、1∶5)]及3种体积分数为10%的抗冻剂(二甲基亚砜、1,2-丙二醇和丙三醇)对乌克兰鳞鲤精子低温(4 ℃)保存活力的影响;运用筛选出的冷冻保护液及稀释比例,分析比较3种“3步冷冻法”以及3种解冻温度(20、30、40 ℃)对乌克兰鳞鲤精子活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ank′s作为稀释液,10%二甲基亚砜为抗冻剂,精子与稀释液比例为1∶3,平均降温速率为12 ℃/min,解冻温度为30 ℃时,精子活力最高(>68%)。通过对稀释液、抗冻剂、稀释比例、降温速率和解冻温度的层层筛选,建立了适宜乌克兰鳞鲤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的方法,在其种质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开展其他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精子的超低温冷冻保存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低温生物学、遗传育种和水产养殖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主要包括冷冻保存方法、抗冻保护液、降温、解冻速率、冷冻保存温度、抗冻剂去除等过程。本文就鱼类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余来宁 《水产学报》2007,31(4):431-436
为了保存濒危鱼类中华鲟种质资源,对其囊胚细胞和原肠细胞进行了冷冻保存和核移植试验。用二甲亚砜(DMSO)、1,2-丙二醇(PG)、羟乙基淀粉(HES)3种抗冻剂,配制4种冷冻保护液:CP1(12%D)、CP2(10%P)、CP3(8%D 6%E)、CP4(7%P 6%E),冷冻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7.4%±4.7%、64.4%±3.6%、54.7%±4.7%、76.7%±5.7%,CP4保存效果最好,说明添加非渗透型抗冻剂羟乙基淀粉能提高冷冻保存细胞的存活率。比较了两种冷冻方法,发现细胞在-7℃平衡30min之后直接投入液氮的一步冷冻降温法是可行的。对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细胞冷冻存活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原肠细胞冷冻存活率(64.4%±11.8%)明显比囊胚细胞的(57.1%±11.2%)高(P<0.05)。用冷冻复苏后的囊胚细胞和原肠细胞作供体,以中华鲟未受精卵作受体进行核移植,各移植了469和392枚卵,分别获得了5尾和2尾克隆鱼,核移植成功率分别为1.1%和0.5%。表明可通过冷冻保存胚胎细胞结合核移植技术保存鱼类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7.
淡水养殖鱼类胚胎低温保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温冰箱和液氮作为冷源,对四种淡水养殖鱼类的胚胎进行低温保存试验。采用10%二甲亚砜(DMSO)为抗冻剂,鲤鱼胚胎冷冻至-5℃、-10℃和-20℃,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96%、90%和31%;团头鲂胚胎冷冻至-10℃、-15℃和-20℃,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43%、20%和12.5%;青鱼胚胎冷冻至-5℃、-10℃和-11℃,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分别为100%、40%和0%;白鲢胚眙冷冻至-7℃,复温后的最高成活率为19.6%。造成胚胎损伤、致死的主要原因是胚胎在降温过程中细胞严重失水。  相似文献   

8.
海洋贝类配子及胚胎的低温冷冻保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海产贝类配子及胚胎的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的文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讨论了冷冻保存的降温程序、抗冻剂配方以及评价保存效果的指标等方面的问题,并对目前在海产贝类配子和胚胎的低温冷冻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避免鱼类胚胎玻璃化冷冻过程中脱玻璃化现象发生,本文对冷冻过程中温度变化及解冻方法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3℃下,将含有玻璃化液FVS3的麦管直接投入到-196℃的液氮中,麦管内温度达到-196℃时,所用的时间为15.46±1.38s,降温速率为800℃/min.对玻璃化麦管在35~45℃水浴中解冻时间进行测定.结果显示,解冻所需时间在6.17~7.94s之间,麦管从-196℃升高到13℃的解冻速率为1500~2000℃/min.当水浴温度从37℃逐步升高到72℃时,对水浴表面蒸气温度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相应水温下蒸气温度从25.47℃升高到38.6℃.在麦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玻璃化液FVS1、FVS2、FVS3和FVS4进行玻璃化冷冻,然后将麦管分别在37℃水浴中和28.6℃的蒸气中解冻时玻璃化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在蒸气中解冻时的玻璃化率明显高于水浴中解冻;麦管玻璃化率在水浴中解冻时不稳定,在蒸气中解冻时表现稳定,玻璃化率随着玻璃化液浓度的升高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对含有牙鲆胚胎的玻璃化冷冻麦管分别在37℃水浴和28.6℃蒸气中解冻,结果表明,蒸气中解冻时的玻璃化率同样明显高于水浴中解冻.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适合珍珠龙精子的短期超低温保存方法,比较了不同保存液、保护剂、降温方式、解冻方式对珍珠龙(Scleropages jardini)精液超低温保存后精子活力的影响,初步解释了经超低温短期保存后珍珠龙精子活力明显较鲜精低的原因.结果显示:采用Ringer's液作为保存液,以浓度为16%的二甲亚砜作为保护剂,选取五步法超低温冷冻保存精子[精子缓慢降温至-150℃→液氮面上3 cm(约-170℃),停留4min→液氮面(约-190℃),停留1 min→液氮],40℃水浴解冻,可取得最好的冻后活力,解冻后精子的活力为(36.7±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