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鸭出血性卵巢炎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2010年6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所饲养的种鸭和蛋鸭发生一种疾病,以突发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根据病变,暂将该病称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 hemorrhagic ovaritis,DHO)。从不同地区的发病鸭群采集34份样品,取15份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10个鸡胚分离物和5个鸭胚分离物。RT-PCR检测结果表明,15个分离物均为禽流感阴性,14个分离物为新城疫阴性。选分离株YY5株进行了电镜观察和PCR排查,结果表明,该毒株的毒粒直径为40~50 nm,呈鸭瘟病毒、水禽细小病毒、鸭呼肠孤病毒、鸭甲肝病毒、鸭星状病毒、鸭圆环病毒、鸭冠状病毒、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PCR阴性,但为黄病毒RT-PCR阳性。基于黄病毒NS1序列合成引物,用RT-PCR检测15株病毒分离物和其余19份临床样品,黄病毒阳性率为82.4%。用YY5株的221-nt NS1序列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YY5株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恩塔亚病毒群(Ntaya virus group)的巴格扎病毒(Bagaza virus)具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但遗传距离介于病毒种的水平。用一株鸭胚分离株感染91日龄临近开产的麻鸭和232日龄的产蛋麻鸭,可复制出卵泡膜出血的病变。结果表明,从DHO自然病例分离到一种新的黄病毒,暂称为鸭黄病毒(duck flavivirus,DFV),DFV可能与DHO有关。  相似文献   

2.
一种从鸭新分离的黄病毒研究初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以产蛋下降为主的樱桃谷种鸭以及出现神经症状的雏鸭各分离出1株病毒,分别命名为BZ株和LC株.该2株病毒对SPF鸡胚和健康鸭胚均能产生相同的病变,分离病毒不能凝集鸡、鸭、鹅、鸽等的红细胞,在鸭胚成纤维细胞(DEF)能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CPE),电镜下观察到约50 nm的病毒粒子.病理组织学研究表明,二者在临床上均可导致脑组织危害,表现为脑膜水肿、血管充血和皮质层神经胶质细胞增生等.血清学检测表明,分离病毒与禽流感病毒(AIV)、鸭瘟病毒(DEV)、新城疫病毒(NDV)等病原无交叉.生物学特性鉴定该病原为有囊膜单股RNA病毒.利用不同禽病的特异性引物分别进行PCR或RT-PCR,均未扩增出特异条带.设计随机引物进行RT-PCR,扩增出基因片段,利用GenBank进行Blast同源比较,结果发现,分离病毒与以色列火鸡脑膜脑炎病毒(Israelturkey meningo-encephlitis virus,TMEV)和在马来西亚发现的Tembumu病毒至少在2段基因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属于黄病毒属.测序表明,分离病毒与Tembumu病毒的非结构蛋白(NS5基因)和囊膜蛋白(E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6.7%~90.2%和87.0%~91.8%,与TMEV的NS5基因和E基因的同源性为72.4%~73.2%和72.7%~72.8%.2分离株之间E基因和NS5基因的核苷酸同源性均为99.5%.血清中和试验表明,BZ株阳性血清可以中和LC病毒,因此证实二者可能是同一种病毒.综合以上研究,建议将该病命名为"鸭病毒性脑炎"(Duck viral encephalitis disease).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湖北省肉种鸭和蛋鸭产蛋下降的原因,对引起产蛋下降的病鸭的卵巢中分离的病毒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对3代接种的SPF鸡胚尿囊液进行电镜观察,对脑等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扩增的序列属于黄病毒的NS5基因,且与恩塔亚病毒群有相近的遗传进化关系。电镜可观察到40nm~60nm的有囊膜的病毒粒子。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输卵管出现严重的充血、出血和炎性反应,脑充血、炎性反应,心脏中有大量变性坏死的炎性细胞。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2011年年底在广东阳江地区某肉鸭场出现的病鸭和死鸭的发病原因,对其中2个发病鸭场的病死鸭进行了解剖,对病变组织的样品应用RT-PCR的方法进行了病原鉴定。经剖检,发现鸭心脏表面形成小结节,伴有少量心包积液;肝脏和胆囊肿大;脾脏有花斑;胰腺和直肠有出血点。利用病料研磨上清和病料接种后的鸡胚尿囊液进行RT-PCR检测,结果显示鸭黄病毒阳性。序列分析显示,该病毒的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Fengxian株的相似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该病毒为黄病毒,是引起此次鸭场发病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 disease virus,BVDV)、边界病病毒(border disease virus,BDV)以及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在黄病毒家族中构成了瘟病毒属(Pestivirus)。瘟病毒是能够引起畜牧业严重损失的重要病原。这些具有囊膜的病毒粒子内包含长为9.5-12.3kb的单股正链RNA,其基因组包含有长的开放阅读框架,在病毒或细胞蛋白酶的作用下,通过共翻译或翻译后修饰途径产生成熟的病毒蛋白^[1]。从其基因组5’→3’方向依次编码N^pro、C、E^ms、E1、E2、P7(NS1)、NS2—3、NS4A、NS4B、NS5A和NS5B蛋白,其中C、E^ms、E1、E2为结构蛋白,其余为非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6.
从山东省某种鸭场送检的鸭胚中分离到1株鸭坦布苏病毒(TMUV),命名为SDBZ株。根据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 NS3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利用RT-PCR对该分离株NS3基因扩增并测序,将获得的SDBZ株NS3基因与Gen Bank中的11株TMUV及10株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株NS3与Gen Bank上已发表的TMUV-WZDu、SDLY、JS804的同源性可达98.9%,与其他黄病毒属病毒基因同源性较低,为53.7%~77.2%。该研究结果为证明TMUV垂直感染提供了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恩塔亚(Ntaya)病毒群。该病主要引起蛋鸭及种鸭发病,导致蛋鸭采食减少、产蛋率急剧降低甚至停产、种蛋受精率降低等。鸭坦布苏病毒除感染蛋鸭及种鸭外,还可引起樱桃谷肉鸭及北京鸭等多品种肉鸭发病,给中国养鸭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1病毒的病原学鸭坦布苏病毒的病毒粒子呈球形,二十面体对  相似文献   

8.
从广东省清远地区某蛋鸭场采样,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疑似鸭黄病毒QS株,经PCR、RT-PCR检测为黄病毒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QS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相似性最高,其中与Fengxian株相似性最高达99%。结果表明,QS株为黄病毒并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广东地区鸭黄病毒JM株的分离和初步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发生以产蛋鸭产蛋急剧下降为特点的疾病。从广东省江门地区某鸭场的发病鸭群采集样品,接种鸭胚后分离到一株病毒,并命名为JM株,经RT-PCR检测为黄病毒核酸阳性。序列测定后分析显示,该分离株JM株与黄病毒属Tembusu病毒的对应序列相似性最高,其中与Tembusu病毒JS804株相似性最高达98%。结果表明,JM株为黄病毒,与该病鸭产蛋急剧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从江苏徐州地区分离到的以引起樱桃谷鸭产蛋下降和死亡为特征的1株病毒,命名为XZ株。对该病毒进行电镜观察、血凝试验、ELD50测定、RT-PCR扩增特异性目的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和动物回归试验。结果显示,分离毒株能致死鸭胚和鸡胚,电镜下观察到球形病毒粒子,不具有血凝性,对病料和接毒鸭胚尿囊液进行RT-PCR,均可扩增出基因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坦布苏病毒奉贤株的相似性最高,为98.7%,与其他坦布苏病毒的毒株也具较高同源性,为86%~98%。用鸭胚分离毒株接种健康产蛋鸭,能复制出同样的疾病。结果表明分离病毒为鸭黄病毒属的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11.
禽黄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黄病毒病是新发的一种疫病,可引起鸭、鹅和鸡等家禽产蛋和采食量下降及死亡。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快速诊断方法用于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根据GenBank发表的鹅黄病毒JS804株全基因序列,应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了2对特异性引物,建立了禽黄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结果:该套式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特点,最低病毒检测量为101.89TCID50/0.1 mL,比普通RT-PCR方法敏感性高1 000倍。应用该方法对江苏地区疑似禽黄病毒病的70份鹅病料、4份鸭病料、12份鸡病料进行检测,总阳性率为58.14%,而用普通RT-PCR方法检测的阳性率仅为17.44%。结果表明,禽黄病毒套式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特异、敏感的特点,可用于禽黄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禽新型黄病毒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RT-LAMP)快速检测方法。根据禽新型黄病毒E蛋白基因序列,在保守区设计了一套针对禽新型黄病毒基因8个区域的6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方法对NDRV、GPV、MDRV、NDV、ILTV、FPV均无扩增反应,并可通过反应液是否有沉淀或向反应液中加入荧光染料来对结果进行可视化观察;扩增反应只需要在常规水浴锅中进行,45min内可完成反应;该方法对禽新型黄病毒RNA的最小检测限为1pg,灵敏度是一步法RT-PCR方法的100倍。本研究建立的RT-LAMP方法简便、快速、灵敏、特异,适合在基层进行禽新型黄病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3.
鸭黄病毒感染逆转录半套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发布的黄病毒Bagaza毒株的NS3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了3条引物,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鸭黄病毒的半套式PCR快速检测方法。采用该方法对鸭黄病毒山东分离株进行检测,结果半套式PCR对2株分离株均能扩增出277bp的特异性条带,而对鸭瘟病毒、禽流感病毒(H9亚型)、新城疫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经检测该方法第1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105拷贝/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为1×102拷贝/μL,第2次扩增的敏感性比第1次高103倍;该方法对山东省各地采集的24份疑似病料可检出22份阳性。表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PCR方法可用于鸭黄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鸡黄病毒(CFV)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本研究以虫媒介黄病毒基因3’末端通用引物EMF1/VD8作为鉴别引物,以CFV分离株CJD-05为模板,建立了检测CFV的RT-PCR方法。RT-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其扩增片段为708 bp,而该方法对其它禽类病毒病原核酸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GenBank中CFV、鸭黄病毒和鹅黄病毒序列同源性达到100%、98%和99%。对参考病毒进行梯度稀释检测,该方法检测CFV的敏感度可达10-3TCID50/0.1 mL。采用所建立的RT-PCR方法对2009年福建省部分鸡场的112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7份为CFV阳性。本研究建立的RT-PCR方法可以作为CFV在临床检测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一种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福建省鸡黄病毒(CFV) CJD05株来源及其遗传进化关系,根据鸭黄病毒(DFV) BYD-1株E基因全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特异性扩增CFV CJD05株的E基因,并对其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CFV CJD05株1 503 bp的E基因特异性目的条带,同源性分析表明CFV CJD05株E基因核苷酸序列与DFVBYD-1株、鹅黄病毒(GFV) JS804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9.2%、99.3%,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99.0%、98.6%,表明CFV CJD05株、DFV BYD-1株和GFV JS804株高度同源,与坦布苏病毒(TBSV)的同源性高于其它虫媒介黄病毒.  相似文献   

16.
17.
鸭黄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为产蛋下降、头颈歪斜、软脚为主要特征的发病蛋鸭卵巢、脑浆、肝、脾等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分离毒能致死番鸭胚和鸡胚,人工感染产蛋期的蛋鸭能导致体温升高、产蛋急速下降,卵泡出血和萎缩;分离毒不能凝集鸡和鸽红细胞,能被鸡黄病毒高免血清特异中和;用禽黄病毒特异引物扩增为阳性。上述结果证实分离毒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的鸭黄病毒,是导致蛋鸭产蛋下降的病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