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子洁 《动物保健》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宫,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I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朱子洁 《兽医导刊》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官,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l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是以法氏囊肿大、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 (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疫苗的使用 ,曾使本病一度得到控制 ,但进入 80年代中期后 ,由于 IBDV变异株和超强毒 (vv IBDV)的出现 ,经常导致免疫失败。虽然各国学者在 IBD疫苗的研究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均未能从根本上扭转IBD流行日趋严重的现状 ,这可能与各地本病的流行病学、IBD疫苗本身质量、疫苗毒株的特点、疫苗的选择、鸡群的母源抗体、管理条件等诸多因素紧密相关 ,本文就 IBD免疫失败原因及机制做一探讨。1  IBDV变异株和 vv IBDV与免疫失败1985年 ,…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按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IBD疫苗的使用,曾使本病一度得…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雏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病毒性传染病,也是鸡的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  相似文献   

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动物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经过多年的预防和控制,但至今尚未消灭,近年来呈现出新的发病特点,因此,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能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容易引起并发或继发其他多种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为2~3d,病程短,呈双尖峰死亡曲线。随着养鸡业的迅速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已经成为养鸡业生产中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由于该病毒侵害鸡体的法氏囊后,能使其机能减退或消失,从而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免疫抑制现象,降低了对其它疾病的抵抗力,且经常会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主要危害雏鸡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发病突然,感染率高,且发病后引起的免疫抑制,能使新城疫等其他传染病免疫失败,故IBD目前已是养鸡业经济损失最大的传染病之一。据文献报道,法氏囊病主要发生于雏鸡和幼龄,但1989年夏季在某地流行的IBD,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雏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自1962年报道以来,世界上主要养禽国家和地区均有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目前,IBD防控的主要方法是采用疫苗接种,使易感雏鸡获得主动或被动免疫保护,因此疫苗的质量对临床上IBD的防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虽然各国均有较好的商品化疫苗,但随着IBDV毒株的不断变异,商品化疫苗的抗原性与流行毒株不能完全匹配,临床上免疫失败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研发与临床流行毒株相匹配的新型疫苗用于IBD的防控。对近期IBD的基因缺失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等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此为IBD新型疫苗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暴发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等特点。近年来,据各省市畜牧兽医局统计调查疫情发现,鸡法氏囊病夏季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免造成更大损失。为此,笔者对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以法氏囊肿大、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从而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影响免疫效果,是严重危害养鸡业发展的传染病之一,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原是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IBDV属双RNA病毒科,禽双RNA病毒属病毒。IBDV倾向于侵袭活跃的分离细胞,在鸡体内,主要侵害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中的前体B细胞,使其发生凋亡和坏死,进而使成熟B细胞减少,导致免疫抑制,从而降低机体对其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8.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卓  周君 《吉林畜牧兽医》2009,30(10):23-23,25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virus,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鸡传染性腔上囊病,1957年在美国特拉华州甘布罗(Gumboro)镇的肉鸡群中首次发现,因此该病又称为甘布罗病。该病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法氏囊发炎、坏死、萎缩和法氏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为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IBD流行病学特性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主要见于3~12周龄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IBDV主要侵害鸡的中枢免疫器官一法氏囊和携带IgM的早期分化的B淋巴细胞,使鸡体免疫器官和免疫活性细胞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免疫抑制,导致其他疫苗接种后机体免疫应答功能低下或不发生免疫应答,因而常继发多种疫病,如鸡的大肠杆菌病、坏疽性皮炎、细菌性关节炎、禽传染性贫血、新城疫病、马立克氏病、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慢性呼吸道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